“活在广州不容易” ,走进广州的窄巷里---广州行(8)

作者:三Y老豆  于 2015-10-23 05:4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回国游记|通用分类:回国记录|已有92评论

关键词:工作人员, false, Style, 广州, 大学

这里是网友评论第5页,点击查看原文
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1

拍砖

支持
26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8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92 个评论)

1 回复 看热闹和看门道 2015-10-25 16:02
我还真不这么高看中国的政府,他们根本没有作为。他们即使有什么动动嘴的宣传,那也是水湿皮毛的形式。况且,政府的人本来就是人民,素质不会高于人民,所以也就没有什么他们来教育之说了。

相反的是人民对政府的放纵,任其庸政、怠政,任其胡作非为。人民自己一盘散沙,自私自利,不顾公德,才会有公共的烂政府生长在那个土壤上。

不是领导人的问题,也不是政府的问题,而是人民的问题。就是派希特勒和党卫军到中国,也不可能带出二战前德国的民众的那种民风。
1 回复 sugela 2015-10-26 00:29
三Y老豆: 可参考:
“在《广州地名古今谈》这本书中,我们从编委廖汝忠的文章中了解了“三家巷”在广州城市变迁中的来龙去脉,尽管三府前街的三家巷在1982年并入了三府前
谢谢老豆兄专门查找资料。深为感动。
2 回复 三Y老豆 2015-10-26 11:56
看热闹和看门道: 我还真不这么高看中国的政府,他们根本没有作为。他们即使有什么动动嘴的宣传,那也是水湿皮毛的形式。况且,政府的人本来就是人民,素质不会高于人民,所以也就
我所认识的国内为官的朋友中很多都持你这种观点,有什么样的土壤就会结什么样的瓜,普通百姓就像供给瓜果肥料的土
2 回复 三Y老豆 2015-10-26 11:56
sugela: 谢谢老豆兄专门查找资料。深为感动。
举手之劳
1 回复 bugfinder 2015-10-26 13:29
三Y老豆: 我下乡三年+工作四年有七年工龄,所以能拿到近五十元工资,那时候边读书边可以请同学去餐馆吃饭
前輩應該是72屆。我是75屆。在工廠作了四年學徒。上大學不帶薪。因為跟輔導員間接有點點關係,他松松手給我評了個最低級的助學金¥10.32. 不過那個時候的學費住宿都是免費,週末從學校騎單車回家又不用付汽油費,這雞碎贛多助學金已經勉強夠在學校飯堂開伙了。
1 回复 bugfinder 2015-10-26 13:35
看得开: 我也觉到他带薪奇怪,我是在80年从高中直入华工的,读书也没有薪水,只记得入学时粮票从每月27斤加到32斤,已经高兴不得了。
我是79級。同班絕大部分是應屆高中生。現在想起來是有那麼會事,有三兩個老傢伙是帶薪的。不過他們都幾孤寒噶,沒有三丫她爸那麼豪,他們好像從來沒有請過同學吃飯,連兩分錢一片的咸酸都無請過。
2 回复 三Y老豆 2015-10-27 07:04
bugfinder: 前輩應該是72屆。我是75屆。在工廠作了四年學徒。上大學不帶薪。因為跟輔導員間接有點點關係,他松松手給我評了個最低級的助學金¥10.32. 不過那個時候的學費住
那您是我的前辈,我是八十年代初才上的大学,也许那时才开始给下过乡当过知青的学生发工龄工资
3 回复 三Y老豆 2015-10-27 07:06
bugfinder: 我是79級。同班絕大部分是應屆高中生。現在想起來是有那麼會事,有三兩個老傢伙是帶薪的。不過他們都幾孤寒噶,沒有三丫她爸那麼豪,他們好像從來沒有請過同學吃
也许他们还要给些钱补贴家里人
2 回复 Sc2885375 2015-10-28 02:10
三Y老豆: 广州很有南洋风情,小吃很有特色
其實广东人明、清时代就到南洋謀生,飲食文化也传过去,是二地文化互相影響。曾經在東南亞地區工作,所以見过不少当年华人在當地的文化遗跡。特別是越南、马来西亞、泰國,很多當地土话与粵语发音相近。新加坡更是超過七成是华人。我不會越南话,就是說粵语在西贡呆了二年。
2 回复 三Y老豆 2015-10-28 07:13
Sc2885375: 其實广东人明、清时代就到南洋謀生,飲食文化也传过去,是二地文化互相影響。曾經在東南亞地區工作,所以見过不少当年华人在當地的文化遗跡。特別是越南、马来西
最早下南洋谋生发展的就是岭南人
2 回复 RBT 2015-10-30 05:59
三Y老豆: 此帖关于广州的“粉”有误。
广州的“粉”有三类:拉粉,腸粉, 与河粉,都是用米磨成的粉桨倒在一个扁平的容器上蒸熟做成的食品。你的第一张关于粉照片是拉粉。拉粉跟有没有馅无关,成品通常较“稀”,粉桨含水较多,常常是即做即卖。你的第二张照片是腸粉(第三张照片是简化了的腸粉),通常较拉粉厚实,粉桨较多稠,蒸熟后卷成条状象豬腸,所以俗称猪肠粉,简称肠粉。河粉是沙河粉的简称(原产地在旧广州城区北面的小镇沙河而得名),因通常用来做炒粉或汤粉,粉质较厚实,粉桨较稠,蒸熟后叠成块状,再切成小条状。你的照片里没看到。腸粉和河粉一般在工场/厂生产,极少现做现卖。
至于“粉腸”,原指的是母猪的生殖腸(广州人称生腸),绝对不是某类粉!广州用“粉腸”指代“小鸡鸡”。“喱条粉腸”是对某一男的不俏称谓,有骂人含意,但不是象TMD 那样直接骂人的话。
2 回复 三Y老豆 2015-10-30 07:02
RBT: 三Y老豆: 此帖关于广州的“粉”有误。
广州的“粉”有三类:拉粉,腸粉, 与河粉,都是用米磨成的粉桨倒在一个扁平的容器上蒸熟做成的食品。你的第一张关于粉照
谢谢指正!
我把您的这段加到此文的后面,让更多人能了解到广州粉的特色
1 ...345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4 22:5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