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诗词 - 为 Pengl兄捧场

作者:徐福男儿  于 2011-9-13 22:3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诗词书画|已有41评论

前几天,Pengl兄发了一篇佳作《诗词入门》,引来众诗友的热烈关注。以彭兄的初衷,是希望通过介绍诗词常识,吸引更多的朋友来吟咏诗词,雅聚尽兴。不过很多朋友读了彭兄的大作,以为作诗词太难,颇有望而却步之意,岂非辜负了彭兄一番辛勤、一片美意?因此我在这里分享一点自己学习写诗词的心得,为彭兄捧场,如果能够打消诸位诗友的畏难之心,勇于吟哦,水到渠成,把古韵诗社点缀得花团锦簇也似,是所愿也。

彭兄的大作是系统地介绍诗词的常识,敝文则是一鳞半爪地分享写诗心得,希望能相辅相成,为众诗友添一份助力。我于诗词一道只是初学,尚称不上“入门”,大概可以说才跨进去一只脚。惟其如此,对各位初学的朋友或许更有借鉴之处。

学做近体诗,或者说格律诗,大致是四个要素:字数的一律(七言则每句七字,五言则每句五字);句数的规定(绝诗则每首四句,律诗则每首八句);押韵的要求(按平水韵的韵部);以及平仄的协调。前两条尽人皆知,也有不少人误以为只要符合前两条便可以称为格律诗。第三条的困难之处是容易发生误解。作诗需讲究押韵,即便白话诗也是如此,但是格律诗的韵脚是按平水韵的发音,与我们今天的普通话已有差别,这个差别就是误解的来源。第四条平仄协调对现代人的困惑也源于古今发音和声调的不同,只是平仄的协调要讲究到每一个字,比起每首诗只有两三个字(最多五个字)要求押韵,自然就显得更麻烦一点。

其实这些误解和困惑完全不难消除,以我个人学习的体会,首先解决工具书问题。目前坊间最方便易得的诗词工具书是《诗韵合璧》,下面是网购的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9107183  这是一本备查的工具书,按平水韵的韵部分类,你如果不知道一个字属什么韵部,或者不知道这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一查便得。缺点是没有引得,查起来颇费时间。不过慢慢用熟了,查找所需时间会越来越短。再熟练起来,记忆中都有,就不需要查了。

关于押韵,最容易搞错的是今天读起来押韵的两个字,在近体诗的规则中却不在同一个韵部,不能通押。比如“童(Tong )”和“孔(Kong)”,“龙(long)”和“洞(Dong)”,这两组字在写现代诗的时候完全可以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 ong。但是在写近体诗时,是不认为押韵的。因为“童“字属上平声“东”部,“孔”字属上声“董”部,不在同一个韵部,也不在同一个声类,不能用来押韵。“龙”字属上平声“冬”部,“洞”字属去声“送”部,韵部、声类均异,也不能押韵。还有更困惑的例子,两个字均属平声,读起来声音也相同,却依然不能押韵,比如“同”和“农”,前者在上平声“东”部,后者属上平声“冬”部,分部不同,近体诗要求严格,不能通押,若写古体就不妨事了。

另一种情况是今天普通话读起来不押韵的两个字,在近体诗反而是可以押韵的。比如唐代诗人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于弄潮儿。”第二句“期(Qi)”字和末句“儿(Er)”字押韵。这两个字用普通话念起来是不觉得押韵的,可是它们在平水韵同属上平声“支”部,所以是押韵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中古音的“儿”字不发“Er”的音,而是发接近于“ Ni”的音,如此念起来与“期”字就在同一个韵上了。今天江南吴语地区方言“儿子”依然读如“Ni  Zi”,便是中古音的残留。再比如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斜”、“家”、“花”押韵。用普通话念,“家”、“花”二字押韵可以理解,但是“斜(Xie)”字似乎不押韵。实际上中古音“斜”读如“Xia”,就像普通话的“霞”差不多,岂不就在韵上了?今天的吴语方言“斜”正读如“霞”,可为佐证。这样说来,朋友们又要望而生畏了,怎么搞得清楚?其实大可不必害怕,《诗韵合璧》上哪几个字属于哪一部,列得清清楚楚,不嫌麻烦,多查几遍,很快就熟稔了。

再说平仄的协调。诗词讲究平仄,最基本的原因就是声音要抑扬顿挫才好听。古诗实际上也有平仄,只是没有近体诗那么严格。诗词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对声韵的要求是逐渐形成的。后来科举制度要考作诗,总得有个规矩,平水韵于是应运而生,格律于是定型。废科举之后,一切自由,格律自然也成了古董,难怪今天人们觉得生疏了。

中古音分平、上、去、入四声,上、去、入三声为仄声。今天普通话的第一声、第二声在中古多属平声,第三声多属上声,第四声多属去声,但是普通话没有入声。中古音的入声以p, t, k 三个塞音为韵尾,普通话中这三个韵尾均已经脱落,归入平、上、去三声中了。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的,英语叫Mandarin,实际上就是满人入主中原后在北京讲汉语的口音,这是北方语系的口音。北宋灭于金人,宋王朝南逃,建都临安(今天浙江杭州),讲中古音的人群随之南移,在今天的粤语、闽语、吴语中,都轻而易举地能够发现入声字的读音。因此,北方的朋友作近体诗的时候,调平仄的困难会比南方人来得大,不晓得哪个字该念入声,怎样念法。比如,普通话“屋”念第一声,平水韵属入声。竹、服、逐、伏、菊都念第二声,平水韵也属入声。木、目、陆、鹿都念第四声,平水韵也都属入声。

调平仄是初学者最头痛的一关,好不容易得一佳句,意境隽永,自己也十分得意,不料细查平仄,完全不调,一个字一个字地改,改到平仄协调了,当初美妙的意境荡然无存,岂不沮丧?这是今天的初学者必定会碰到的难题。有什么办法?我个人认为没有什么捷径,耐心地查,不要嫌麻烦,查到四声熟了,自己想句子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把平仄调进去了。还有一个就是多读古人的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并非虚语。

这里我想借用一位诗友的作品,对平仄和押韵作一个案例分析,以便大家有感性的认识。雪的烟花最近发表两首《中秋》诗,其中一首是这样的:“月圆十五挂西窗,光洒枝头披莹霜。如烟思绪风吹过,水酒聊斟醉他乡。”这是一首美妙的藏头诗,含“月光如水”四字。烟花女史不但厨艺出众,作诗天分也极高,每有佳句巧思,如这首诗的第三句“如烟思绪风吹过”,轻盈飘逸,使人想见女史风姿如月中仙子。如果能够略调平仄和韵脚,便是绝妙好诗了。承女史惠允,让我用这首诗做例子,先谢过她的美意。这首七绝的平仄应该是这样的:

月圆十五挂西窗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光洒枝头披莹霜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如烟思绪风吹过                    仄仄平平平仄仄

水酒聊斟醉他乡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先讨论押韵。韵脚处下的是“窗”、“霜”、“乡”三字,普通话念起来毫无问题,但是以平水韵论,霜、乡同属下平声“阳”部,没有问题;“窗”字属上平声“江”部,以七绝的规则,不可以通押。那么改一个什么字呢?我觉得改为“墙”比较好。“墙”也属“阳”部,而且“西窗”、“西墙”意境相近,月挂西墙也讲得通。其次讨论平仄。第一句“月圆十五挂西窗”除了韵脚之外,平仄没有问题。第二句“光洒枝头披莹霜”,“披”字应仄而平,虽然有“一三五不论”之说,但是紧跟的“莹”字平、去两读,“莹霜”意境很好,应该保留,那么第五字似乎还是选仄声为好。我建议用“缀”字,月光洒在树枝上,斑斑驳驳的,好像点缀着晶莹的霜花,意思也通得过。第三句“如烟思绪风吹过”是平平平仄平平仄,同格律的仄仄平平平仄仄不合,如改为“思绪如烟风飐过”,或者“思绪如烟风送去”,既合平仄,原意也保留下来了。我觉得还是“风送去”比较好一点,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她思乡的心绪,晚风将思乡之情吹送去故乡,符合当时的心情吧?末句“水酒聊斟醉他乡”是仄仄平平仄平平,格律应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所以换个次序,改为“聊斟水酒醉他乡”就行了。调整后的《中秋》是“月圆十五挂西墙,光洒枝头缀莹霜。思绪如烟风送去,聊斟水酒醉他乡。”众位诗友请看,调平仄并非很难,是吗?

            古韵诗社中,才华横溢者正多,如果大家都能按着近体诗的格律吟哦,焉知今后不出几个子建、易安、李青莲、杜工部呢?

            写得太长了,赶紧打住。错误不当之处,尚祈诗社中各位高手郢正。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4

支持
16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0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1 个评论)

0 回复 风天 2011-9-13 23:10
徐福高阁,看人学写诗词,仄正平直。
1 回复 雪的烟花 2011-9-14 00:26
一起学习。
本来写写玩玩的,拿来一晒就露馅了
0 回复 徐福男儿 2011-9-14 02:36
风天: 徐福高阁,看人学写诗词,仄正平直。
风天兄是内行,初学文章怕不入法眼。
1 回复 徐福男儿 2011-9-14 02:38
雪的烟花: 一起学习。
本来写写玩玩的,拿来一晒就露馅了
你的诗意境优美,只要调顺了平仄,是非常好的诗。
1 回复 pengl 2011-9-14 03:08
不错不错,这心得范例写得平实直观易懂。顶!

LZ所言极是:“Mandarin,实际上就是满人入主中原后在北京讲汉语的口音,这是北方语系的口音。北宋灭于金人,宋王朝南逃,建都临安(今天浙江杭州),讲中古音的人群随之南移,在今天的粤语、闽语、吴语中,都轻而易举地能够发现仄声字的读音。因此,北方的朋友作近体诗的时候,调平仄的困难会比南方人来得大。”咱讲闽语和粤语,对此深有体会。

鉴于不少汉字读音的变化,中华诗词学会于2005年5月颁布的旨在“以普通话作基础,实行声韵改革”的《中华韵谱(十四韵)》(拙文注12) :
http://my.backchina.com/chineseforum/200609/message-406878-page-1.html

《中华韵谱(十四韵)》就将“窗,霜,乡”一同归入“十唐的阴平”里。如果很不习惯《平水韵》或一时查不到的朋友,不妨用不那么严格的《中华韵谱》(类似于《新华字典》)。
0 回复 徐福男儿 2011-9-14 04:01
pengl: 不错不错,这心得范例写得平实直观易懂。顶!

LZ所言极是:“Mandarin,实际上就是满人入主中原后在北京讲汉语的口音,这是北方语系的口音。北宋灭于金 ...
多谢彭兄垂赏。诗韵其实也不难,多查几遍就记住了。
1 回复 pengl 2011-9-14 04:11
徐福男儿: 多谢彭兄垂赏。诗韵其实也不难,多查几遍就记住了。
先以普通话为标准,如要精益求精再查平水韵,几个有出入的字再推敲推敲。
1 回复 雪的烟花 2011-9-14 07:47
徐福男儿: 你的诗意境优美,只要调顺了平仄,是非常好的诗。
谢谢鼓励。 继续好好学习
0 回复 风天 2011-9-14 08:18
徐福男儿: 风天兄是内行,初学文章怕不入法眼。
风天门外汉,献花拍手凑热闹。
0 回复 早安太阳 2011-9-14 08:23
   正!!
1 回复 woodchen88 2011-9-14 11:52
男儿格律诗功底深厚,佩服!   

不过对这平仄的讲究俺要说几句胡话。俺总觉得这平仄对诗的阴阳顿挫固然有利,但对现代人来说太繁琐,不利于大多数人的学诗作词。 而且平仄原为古人吟诗之用,现在还有几人如此呢? 用平仄的本本来束缚律诗,有利有弊。古时利多弊少,今日显然利少弊多,让很多人对律诗望而却步,实在得不尝失。

所以俺说:有平仄,但不唯平仄。 当佳句巧思和平仄相撞时,平仄应让路。 比如俺以为烟花的原诗有很多佳句,像 西窗,如烟思绪,以及整体要比按平仄律后的要好。 不知各位看官感觉如何?


所以俺呼吁: 善用平仄写诗的,在大师的路上高歌猛进,大家鼓掌鲜花!   不善用平仄的,也不退却,大胆地把奇思佳句亮出来,把咱诗坛搞得红红火火,烟花四放,  岂不美哉?

哈哈, 木头胡言,见笑了。。   
0 回复 小小.. 2011-9-14 12:29
    
1 回复 徐福男儿 2011-9-14 13:10
早安太阳:    正!!
多谢鼓励。
1 回复 徐福男儿 2011-9-14 13:15
woodchen88: 男儿格律诗功底深厚,佩服!    

不过对这平仄的讲究俺要说几句胡话。俺总觉得这平仄对诗的阴阳顿挫固然有利,但对现代人来说太繁琐,不利于大多数人的 ...
木兄所见甚是,各尽所能,各擅所长,才见得百花齐放。
1 回复 徐福男儿 2011-9-14 13:16
小小..:      
多谢小小鼓励。
1 回复 kzhoulife 2011-9-14 13:19
普及诗词知识,壮大古韵诗社!鼎,赞!
0 回复 yuki-1217 2011-9-14 15:13
鲜花!
还是难~~~
1 回复 徐福男儿 2011-9-14 21:39
kzhoulife: 普及诗词知识,壮大古韵诗社!鼎,赞!
谢剑兄垂赏。
0 回复 徐福男儿 2011-9-14 21:41
yuki-1217: 鲜花!
还是难~~~
谢谢花儿。其实多做几次就会觉得不难。
0 回复 雪的烟花 2011-9-14 23:23
徐福男儿: 你的诗意境优美,只要调顺了平仄,是非常好的诗。
再来说说我的想法:我认为,言之有物和意境优美是最基本的,在此基础上再推敲平仄。如果两者皆美那是最好不过,如果功力不够,就先保最基本的吧。徐福男儿的格律学习非常好,也很有必要,可以让我们慢慢了解和提高,然后达到意境格律的高度美丽。

非常感谢你对诗词的普及学习和对烟花的鼓励!
123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31 07:5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