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随笔(23): 艺术应该精致,音乐必须时尚

作者:tangremax  于 2014-10-3 07:3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地沟油文学|通用分类:原创文学|已有9评论

关键词:生活方式, 音乐, 艺术, 世纪


                  21世纪的世界,音乐飞进千家万户,已然成为普通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纽约堂叔

             
                                        纽约堂叔


去年,我在德国慕尼黑观光。一天上午,逛到市中心广场,
亲见一队人马艰难地从大卡车上卸一架大钢琴和其他乐器。俄顷,广场音乐会开始了。第一曲是钢琴协奏,七尺大的演奏用三角钢琴发出了巨响(图1)。

这场美妙的室外音乐会近两个小时,包括我在内的游客如醉如痴,
很多人一边吃午餐一边欣赏美妙音乐。

演唱结束时,我随意与其中的演员闲聊,
得知他们是某音乐学院的青年教师。这是他们自发组织的演奏活动,为此,他们准备了很长时间,并自掏腰包支付有关的费用。他们的节目中有老的,也有他们自己新创作的曲目。当然他们表示也希望藉此获得一些商业演出的机会。

也是在今年上半年,我应邀观看了“纽约幼狮青年管弦乐团”
在纽约林肯中心的一场大型交响乐音乐会。演员全部都是十几岁的中学生。60多人的双管制交响配置十分正式。演出的曲目除了传统的,还有一些首演的新曲目。其中台湾作曲家黄辅棠先生专程飞来纽约指导他的最新作品,大型交响乐《神雕侠侣交响曲》的美国首演。他们的艺术总监方秀蓉女士告诉我,他们是非商业团体,这样的演出通常都是亏损的,余额由他们私人来补贴:“没办法,因为我们太执迷音乐”,方女士如是说。看来,“玩音乐”想玩到心跳,玩得就是钞票。(图2)

十几年前,我曾经看过儿子中学的校内音乐会。
这场准备了一整年的学生音乐会的观众来自本校及外校的是学生,家长,老师以及教育官员。音乐会非常隆重,连观众也都是盛装出席。我注意到,组织方在每一个细节上,如演出服和皮鞋都是统一置办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没有披头散发浓妆艳抹,灯光布景,演员的表情举止都非常到位和职业化。节目中也有一些本校音乐教员的新作品。要知道,他们的老师中不乏音乐博士和作曲家呢。演出结束,观众全体起立长时间热烈鼓掌欢呼,并上台拥抱他们的宠儿。那情景,令人终生难忘。

我们大纽约地区注册的华人非职业音乐艺术团体有百十来个,
其中大部分处于冬眠状态,一部分有较活跃的社区演出。他们的艺术活动活跃了社区民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可谓功莫大焉。但这些文艺团体的的素质参差不齐。堂叔得知,由于多种原因,某些团体的演出非常马虎粗糙,只求量不求质,从来就没有艺术制作和策划的观念,把面对公众的艺术表演降低到家庭Party的水平;有的团体甚至只要交$10,就可以跳上台去吼一声,这样做除了满足个人的表现欲外并不具备最基本的艺术情操。我听到的公开评语是:不顾观众的愿望,强奸民意。这是因为主办方把他们过去那种不求精耕,广种薄收的小农经济观念带到美国来了;久而久之,终将自己置于“地摊货”的境地。须知,今天的观众已经不是上世纪50,60年代的观众,他们的欣赏水平早已不日而语,很多观众本身就是优秀的艺术家,况且网絡和音像的发达,人们获得精彩文艺节目的途径极其容易。

我的音乐理念是,音乐应该是精致的。这里的意思是,
小到一支曲子,大到一场音乐会,都必须有一个精心制作的过程。诸如音乐主题的设计,曲目的编排,演员的训练;细节如灯光布景道具,服饰鞋帽等等,都必须尽可能高标准。这与公演的性质,地点,规模和观众对象无关,意思是:即使是一场是面向耆老的免费演出,也不能随意降低艺术水准。

我的第二个理念是,音乐应该是时尚的。这个很好理解。
音乐切忌炒剩饭。我曾经见过某些歌唱演员,多以年来,每次都反复地唱同样几首非常老的红歌,还声称自己是“国家级演员”。显然,这样做是非常掉份的:世界上有这样永远只会唱几个歌的国家级演员吗?音乐必须推陈出新,制作上要迎合艺术的时代潮流。

我的第三个理念是,音乐的主流应该是民族的。
这是一个艺术受众的问题,也就是说,音乐家们首先应该了解,他们的观众喜爱什么,虽然并不排除他们想要表现什么。

放眼世界,每个民族都生活在他们自己民族文化艺术的氛围中。
就说欧洲古典音乐吧,其实它对其他国家来说是西洋音乐,对欧洲本国国民来说,就是是他们自己的民族音乐,就是他们的“茉莉花”。中国的音乐家当然应该把西洋音乐好的东西拿过来,但如果真的想要在海外的文化社会享有较高的艺术声誉,就必须全力打造本民族的音乐艺术,而不是本末倒置。我们华人社区的歌唱家也是一样,如果将重点倾向于西洋古典音乐方面,虽然可以显示歌者的“学术水平”,艺术上却不会被真正接受,多数观众的感觉不过是“猴子捡到一块姜”而已。

本文反映了众多社区人士的意见,点评也是对事不对人,
意在推动社区的文化活动更为健康,更为活跃,用心之良苦可鉴也。

堂叔有地沟油诗如下:

                     日复一日“爱祖国”
                     祖国祖国可奈何
                     回过头来看祖国

                        祖国说你太破落


慕尼黑市政广场的音乐会

纽约幼狮管弦乐团2014年度音乐会海报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8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3 回复 ryu 2014-10-3 14:30
堂叔的理念个个有理,支持。
2 回复 jc0473 2014-10-3 19:10
放几段听听
3 回复 青莲。 2014-10-3 22:20
堂叔的理念个个有理,支持(ZT)

不过,这些在华人里可能不太容易实现,从古至今,华人血液里有的是美食的细胞,却很少有音乐的细胞,这里不是讲是不是能玩几样乐曲的天分而是整个民族没有像欧洲人那样对音乐有着发自内心的爱,中国人能拿得出手的民族音乐很少,倒是天南地北的几大菜系很有名。在美华人孩子中都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去学一二门乐器,可真正走上音乐之路的少之又少,能作曲的更是少得可怜。华人学习乐器在很大程度上确实是为了表现自我,而不是转播音乐的美。
4 回复 穿鞋的蜻蜓 2014-10-3 22:33
青莲。: 堂叔的理念个个有理,支持(ZT)

不过,这些在华人里可能不太容易实现,从古至今,华人血液里有的是美食的细胞,却很少有音乐的细胞,这里不是讲是不是能玩几样
学音乐为了表现自我? NO,为了表现自我的音乐人才是最投入的,中国人大多是功利的目的,还有一大帮时跟风,不能人有我无,最后都不了了之,不过靠音乐吃饭确实很难,为了面子的“功利”学些音乐也是好的,对社会,个人,家庭都有益处。
4 回复 穿鞋的蜻蜓 2014-10-3 22:37
同意唐叔,纽约这么多人才,那么多各种艺术和社区活动(每天都有成千上万),随时组织人找机会(包括华人婚宴和各族裔活动等等),只要有心人坚持做,涓涓沥沥,终成洪流。
2 回复 青莲。 2014-10-3 22:52
穿鞋的蜻蜓: 学音乐为了表现自我? NO,为了表现自我的音乐人才是最投入的,中国人大多是功利的目的,还有一大帮时跟风,不能人有我无,最后都不了了之,不过靠音乐吃饭确实
你说得有理,我说错了,其实想说的是“表现欲”,被人赞赏羡慕的表现欲。
2 回复 青莲。 2014-10-3 23:02
穿鞋的蜻蜓: 学音乐为了表现自我? NO,为了表现自我的音乐人才是最投入的,中国人大多是功利的目的,还有一大帮时跟风,不能人有我无,最后都不了了之,不过靠音乐吃饭确实
为了面子学音乐虽有益处,但也容易一旦无人欣赏就会放弃。学音乐或欣赏音乐的快乐和动力最好要来自于自我的内心。
4 回复 穿鞋的蜻蜓 2014-10-4 08:33
青莲。: 为了面子学音乐虽有益处,但也容易一旦无人欣赏就会放弃。学音乐或欣赏音乐的快乐和动力最好要来自于自我的内心。
就是。
3 回复 穿鞋的蜻蜓 2014-10-4 08:34
青莲。: 你说得有理,我说错了,其实想说的是“表现欲”,被人赞赏羡慕的表现欲。
谢谢雅量,向你学习,周末愉快:)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tangremax最受欢迎的博文
  1. 音乐随笔(26): “国脸”宋祖英 [2014/10]
  2. 音乐随笔(30): 汤灿这个人 [2015/01]
  3. 音乐随笔(40): 咄咄逼人军报剑指何人? [2015/04]
  4. 堂叔脱口秀:张成泽被处决的真相解密 [2014/01]
  5. 俺对女同学进行性教育:难忘的美国校园生活(八之七) [2011/10]
  6. 房产重新贷款:忽悠你没商量 [2012/10]
  7. 堂叔脱口秀(八):宋祖英的脸;男人精液是个宝 [2014/03]
  8. 音乐随笔(三):“金氏唱法”是福还是祸? [2014/01]
  9. 堂叔脱口秀(四):春晚到底是什么;全美男人阳具大小排名 ... ... ... ... ... ... . [2014/02]
  10. 堂叔脱口秀(五):CCTV的柿子;大肉棍男人的烦恼 [2014/02]
  11. 毁誉参半外长李肇星:没做满任期就下台 到底是为什么?ZT [2011/12]
  12. 俺的屋子成了妓女窝 [2011/11]
  13. 堂叔脱口秀(六):情妇反腐系统工程化;阴道举重的优缺点 [2014/02]
  14. 做鬼也风流:西门庆死前是如何折腾的(成人读物) [2012/10]
  15. 堂叔脱口秀(17):毛主席的好战士标哥和萍姐;《贪官通奸宝典》出笼 [2014/07]
  16. 纽约接待倍可亲网友国际集团公司(非牟利)即将成立 [2012/07]
  17. 捍卫美国价值:死老鼠和陈光诚的故事 [2012/05]
  18. 俺的捂紧钱包之旅:神州游补遗(二) [2012/02]
  19. 有奖评判:关于“异性知己”定义的描述 [2012/02]
  20. 骡耶马耶:秀一秀俺的书法近作 [2013/02]
  21. 同志们永别了,俺将悲壮地死去。。。 [2012/01]
  22. 诚恳请求无为村姑做俺的红粉知己 [2012/06]
  23. 一次可以载入倍可亲历史的政治辩论 [2012/05]
  24. "造反有理" :与美国朋友David先生商榷 [2012/06]
  25. 再读鲁迅兼评蜻蜓 [2012/05]
  26. 再调侃一把:寻找稀有动物---爱国者 [2012/07]
  27. 发誓不找LV女友:堂叔的大麻烦 [2012/05]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7 09:4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