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的负担:我们为什么要移民?

作者:白露为霜  于 2014-10-6 19:5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百味人生|通用分类:留学生活|已有97评论

关键词:移民, 美国

几个星期以前,朋友的女儿艾米从国内来加州,在湾区小住几日。得知这一消息后去看她。艾米是国内名校大三的学生,以前是外语学校毕业的,后来却转修电机工程,是我喜欢的那种文理兼修的女孩。谈吐之间还有不少那个年纪该有的稚气。艾米谈到她想在毕业后来美国读研究生,我就问她有没有计划移民美国。艾米讲出了一句让人刮目相看的话:“移民是人生的选择(life choice)而不是职业的选择(career choice)。”

我不知道这是她自己的想法还是别人教的,如果是自己的,那她的见识要超过不少出国许多年的成年人。我对她的观点深以为然,只想再补充一点:移民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为后代的选择。

1989年6月4日,我慌慌张张地登上中国民航飞往北美的飞机,开始了我的留学加移民的生涯。同一天,八九民运达到悲剧性的高潮。当然,我同民运并没有什么瓜葛,我出国的签证也早就拿到了,但一直没有出发。有一天,有人警告说,要走就赶紧走,不然可能就走不成了。果然几天后飞往西方国家的航班就中断了。

当时我太年轻了,对移民到底是“职业选择”还是“人生选择”这个问题还真没有考虑过,只是有一种直觉,在国外会更好。留学生中有些年纪大一些的访问学者,当他们在纠结该不该回国时我还觉得这些人怎么婆婆妈妈的。我在国内大学里也有一份很好的工作,但放弃了就放弃了,并没有多想。

出国以后的经历是老生常谈,无非是上学,结婚,生孩子,工作等,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最近对留学生应该在哪里发展,该不该移民,在国外融不进主流社会之类的讨论相当多。特别是这几年国内发展快了,机会很多,而新移民在国外事业上遇上了瓶颈,撞到玻璃天花板等,所以有些人又开始重新考虑这些问题。对自己当初做出的决定,我从来没有后悔过,但话说回来,看到以前的同学现在要么成为学术界精英,要么在政商界长袖善舞,有时也会想想我要是没出国,是不是也同他们一样呢?我的结论:如果我留在国内,也许能如其他同学一样事业有成,在经济上甚至可能比在美国还好点,但那是一个非常不同的人生 – 而我对现在的人生很满意。

移民与否实际上是生活方式的选择,不但是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更是为自己的孩子(以及那些未出生的后代)选择生活方式。正因为这些孩子尚未出生,我们的决定的影响就更加深远。

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那对是否该移民就会有不同的考量。移民到底值不值?这要看你如何定义“值”以及对谁而言。如果成功,权力和金钱是你的追求,移民也许不值,在国内可能会更成功;如果生活方式是你的追求,也许就是另外一种回答。让自己和孩子们能呼吸到干净的空气,能更自由地成长,独立地思考,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当然就值了。作为新移民,我们在语言,文化方面的缺陷导致上升空间有限,但风物长易放眼量,移民不是一代两代人事。在国外也可以很成功,特别是我们的后代,至于到底能走多远还要看他们自己的天份,努力和运气。我想让自己的孩子拥有这样的人生,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把他们带到这里。

很多的人是把移民当成职业选择,其主要考量是能找到好工作吗?是工资高吗?是否能出人头地之类。有些像候鸟一样飞来飞去,一回儿出国,一回儿海归,一回又出来了,忙忙碌碌,不知道在干吗。在我看来这种真的不能算是“移民”,移民就应该是有小卒子过楚河的勇往直前、荆轲渡易水的仰天长啸。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

荆轲是我在中国历史中最敬佩的侠士。虽然明白多半是螳臂挡车,他毅然地踏上不归之路。壮士的悲歌用在描述踏上移民的征程上也很合适。“无论成败,哥是不会回来的”,这才是作为移民当有的心态。

出埃及记和应许之地

在结束这篇博文前,我想引用人类最早的移民故事之一:《圣经》的“出埃及记”(Exodus)。基督徒对这个故事应该是相当熟悉,非基督徒的朋友就当是寓言故事(legend)来听。

大约三千多年前,以色列人在埃及为奴,他们苦难深重,痛哭哀号,耶和华神怜悯他们,就兴起了他们中间的一位 - 摩西,把以色列人带出埃及。神还把“流淌着牛奶和蜂蜜”的伽南美地(Canaan)许诺给他们建立自己的国家,这也就是所谓的“应许之地”(promised land)。

摩西依靠神的力量显了很多神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劝说法老让以色列人走。法老很快又改变了主意,派兵来追,摩西伸出手杖劈开红海,以色列人才得以逃命而去。

按说以色列人终于得了自由,应该感激涕零才对。但并不是这样的,民众一会儿抱怨没水喝,一会儿抱怨没吃的。当摩西在西奈山上接受神的教喻的时候,民众在山下打造一座金牛犊,拜起假神来。

后来摩西派出十二名探子去伽南地侦察。探子们回来说,伽南的确是物产丰富,但伽南人体高力大,城池强固,和他们相比,我们就像蚂蚱一样,去攻打那是去送死。只有两个探子,迦勒(Caleb)和约书亚(Joshua),回来说只要我们遵从神的旨意,我们就一定能赢。以色列的民众听了就哭号起来:我们在埃及当奴隶好好的,神为什么要带到这块荒郊野地来,让我们死无葬身之处,还不如回埃及去吧。

神对以色列人叛逆和不忠的行为非常愤怒。他诅咒这一代的以色列人终生只能在旷野里游荡,进不了伽南美地。只有两个人能活着进去,那就是迦勒和约书亚,因为他们服从神,对神有信心。

摩西最终也没有看到伽南的美景,他带领着人民在旷野里游荡了40年之久。临终前他登上尼泊山(Nebo),神让他远远望见给他子孙的土地。摩西死的时候120岁。此后,约书亚成为以色列人的领袖,带领民众杀出一条血路,终于进入了应许之地。

白露为霜注:出埃及记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呢?1) 摩西原本可以在埃及过悠闲富足的生活,他这样做是为了族人和后代,而不是自己;2) 来到新的地方,别指望原居住民会欢迎你,艰苦的征战是一定的;3) 作为新移民,你多半进不了应许之地。但如果后代努力,他们能。

 
摩西劈开红海
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6

支持
3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9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97 个评论)

11 回复 sousuo 2014-10-6 21:17
其实,很多时候职业的选择就意味着人生的选择。

比如,若你以作学问为“职业”,那你的生活方式就基本上定了,大多数的奢侈消费将不会出现在你的生活中。
12 回复 看得开 2014-10-6 22:52
sousuo: 其实,很多时候职业的选择就意味着人生的选择。

比如,若你以作学问为“职业”,那你的生活方式就基本上定了,大多数的奢侈消费将不会出现在你的生活中。
同意。
10 回复 看得开 2014-10-6 22:55
虽然我没有感到我在大陆的大学同学比我有钱,但我的精神上是绝对比他们富有。 所以移民美国是走对了!哈哈…
10 回复 meistersinger 2014-10-6 22:59
很好。顶。
15 回复 徐福男儿 2014-10-6 23:03
写得太好了!
12 回复 钓鱼城 2014-10-6 23:04
年轻人如果真能做到,了不起,至少有这样的观点就令人耳目一新。当然世上的事总有点知易行难。希望她始终如一,不改初衷。
9 回复 來美六十年 2014-10-6 23:24
職業是人生最主要的一部份.
人生不能沒有職業::::除了富家子弟..
11 回复 前兆 2014-10-6 23:31
写得太好了!但是除了你说的之外,还有一种被迫移民。被迫移民中又有许多种。
11 回复 yulinw 2014-10-7 00:07
   好文~·
10 回复 8288 2014-10-7 00:38
11 回复 borninheaven 2014-10-7 01:17
这孩子讲得好!人生嘛,就是一段经历,为何不让它丰富点呢?经历不同的社会,文化,也许再回归故土,体验社会的变化,都是丰富人生!当然,算计合算不合算的人生也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和方式,比较消极点的方式,也许大多数人多多少少都有点那味道,我们都是小市民嘛
10 回复 越吃越蒙山人 2014-10-7 01:34
嗯,职业选择和人生选择之间的因果关系孰先孰后还真挺绕人的。
14 回复 xqw63 2014-10-7 01:47
咱不知道别人如何想,现在回头看看,咱觉得自己收获大于失去
12 回复 sissycampbell 2014-10-7 03:11
我也是八九年出来的,我也从没想到要回去。所以把全家都接出来了。现在父母已过世。女儿研究生毕业有一份好工作。我也生活的不算差。对白露这句话我有同感。“让自己和孩子们能呼吸到干净的空气,能更自由地成长,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当然就值了。”
11 回复 金竹陶器 2014-10-7 03:19
good article 赞
12 回复 泥马 2014-10-7 04:05
89移民是特殊情况,现在移民不是谁单方面想与不想,而是跟专业教育背景,职业或职场能力联系在一起的。达不到条件的,移民决心再坚定也没用。所以,移民是一个多因子双向选择的过程,不是简单的职业或移民两者之间的选择。再者,国际化的时代,有能力有条件在太平洋两岸游走奔波也很正常,属于与时俱进,与移民不矛盾。
13 回复 泥马 2014-10-7 04:11
越吃越蒙山人: 嗯,职业选择和人生选择之间的因果关系孰先孰后还真挺绕人的。
应该是职业选择在前,因为职业选择往往决定或深刻地影响了人生的选择。
8 回复 越吃越蒙山人 2014-10-7 04:17
泥马: 应该是职业选择在前,因为职业选择往往决定或深刻地影响了人生的选择。
嗯,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的确如此。
9 回复 foxxfam 2014-10-7 04:18
利益,分长远和眼前。看各人的舍取。您的比喻非常恰当合适。
11 回复 泥马 2014-10-7 04:26
越吃越蒙山人: 嗯,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的确如此。
你想的全面也有道理,有特例确实是两者有因果关系,而且是人生选择在前,职业选择在后的因果关系。想起一个特例:邓稼先和杨振宁,两人先是做了不同的人生选择,然后决定或影响了他们的职业选择:一个做了默默无闻的中国原子弹元勋,一个做了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教授。
123... 5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3 01:4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