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宋清如:朱生豪介绍

作者:liuguang  于 2012-10-19 00:3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转贴|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16评论

关键词:朱生豪

    多谢秋收冬藏转来的怀念朱生豪的文章,一直以来觉得家里朱生豪版的莎士比亚全集语言优美,诗一样的独白,水一样地流畅,却不知道朱生豪是何方神圣。朱的夫人在他早逝后怀念他的这篇文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位优秀的诗人译者:

[牛注]我在网上从来没有找到过这篇文章,便亲自动手输入,算是我对中文网络的
一点贡献。这是朱生豪的夫人宋清如女士为在朱死后才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
所写的译者介绍,从中可见中国翻译莎剧第一人朱生豪的艰难,执着,契而不舍。
这样的文人,这样的精神,如今是没有了。

译者介绍

当我一想起生豪的时候,好像他还是坐着,握着笔出神凝思的样儿。然而这毕竟是
憧憬,是幻想,他再也不回来了,虽则这一段凄凉的悲剧的尾声,也许会激起永久
的回声。但对于他本身,对于我,都是无补的了。

我真不知道要怎样的介绍,才能使不认识生豪的人,也能对他略为了解,略为同情。
因为生豪活着的时候,就挺不爱在人前表现自己,夸耀自己。要不然的话,也许他
成名的机会,早就多的是。他文学上的天才,在中学时期。就有惊人的表现。可是
他太谨慎,自己的标准太高,直到大学毕业后,还不愿把作品轻易问世。实际他特
长的诗歌,无论新旧体,都是相当成功的。尤其是抒情诗,可以置之世界名著中而
无逊色。结果,他却把全部才力精力,集中在译述莎剧全集的工作上。而终因用心
过多,体力不支,再加上恶劣的环境,(在敌伪的势力下),磨损他的精神,使他没
有全部完成,便长辞人世。我每想起他的 惮精竭力,忠实殉道的态度,终不免伤心
泪下,悲不自胜。

我初次认识生豪的时候,是在民国二十一年的秋天。在钱塘江畔,秦望山头,极富
诗意的之江大学中间。那时候,他完全是个孩子,瘦长的个儿,苍白的脸,和善天
真,自得其乐地,很容易使人感到可亲可近。之江的自然环境,原是得天独厚的所
在。不论是山上的红叶歌鸟,流泉风涛,或是江边的晨曦晚照,渔歌荧火,那一处
不是诗人们神往的境界。他受着这些清静与美的抚育和熏陶,便奠定了他那清高自
爱,与世无争的情性。他常时不修边幅,甚至一日三餐还往往不耐烦按时以进;嘴
里时常挂着小歌,满显出悠然自得的神气。但是正为了这样太柔和的环境,才使他
成为一个不慕虚荣,不求闻达的超然的人物,不能尽量表现他的才能,而默默的夭
折了。

二十二年的夏天,他脱离了大学生活,入世界书局当英文编辑。那时他实际年龄还
不到二十二岁,正似一只自由的歌鸟,投进了笼子,寂寞的诗人,投进了更寂寞的
环境。工作的余暇,唯有读书,可以补充他的空虚。他每回写信,都向我诉说:
“我寂寞,我悲哀,我再没有诗了”。

。。。从此我埋葬了青春的游戏,
肩上人生的负担,做一个
坚毅的英雄。。。。。

------- 别之江

的确,那是他转变的时期。

那时詹文浒先生也在世界书局,他发现这一个年轻的夥伴如此酷爱诗歌,具有那样
卓越的诗歌天才,而且在中英两种文字上都有那么深厚的造就,便劝他从事莎剧全
集的移植。从此他便发下愿心,要把这一位英国大天才的作品,全部介绍给中国文
坛。



以后,他便努力收集各种版本的莎剧,加以比较研究。一面他更实地研究戏剧的艺
术,无论电影或话剧,只须是较为出名的故事,他都加以欣赏批评。他的意见,很
多发表在给我的信上。因为他不爱找朋友聊天,唯一的消遣便是写信。而现在,当
我再次拣起这些宝贵的遗迹底时候,还可以想见他那默默的沈思的神态。

正是二十五年的秋天,他寄给我他所译出的第一部“暴风雨”,更告诉我译事的计
划。他估计全集有一百八十万字左右,可以在两年内译完。接着译出的有“威尼斯
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等一部分喜剧和杂剧,到二十六年秋天,
顺利地成功的,大概是七八部。那时因为和“世界书局”订了约,译成后随即交向
局方。但不幸的战事,曾使他的译稿遗失了一部分。所以现在刊印的“威尼斯商人”,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等几部已是第二遍的译稿了。

八一三的炮火,在上海发出吼声,使他从汇山路寓所半夜踉跄出走了,丢了个人的
全部财产。只带着一本莎氏剧集和一些稿子。他暂时回到了老家嘉兴,但不仅又因
为嘉兴将近沦陷而迁避。为了生活的不安定,译事无法进行。一年之后,才从乡村
回到了孤岛。仍在世界书局任职。

廿八年秋天,抗战的风云益趋紧张,上海的地位益显的特殊,生豪应詹文浒先生的
邀请,改入“中美日报主编国内新闻版。”中美日报“是那时上海唯一的政府报,
各方观听所属,时常受到敌伪的压迫。他协助詹先生担起艰巨的责任,有着相当优
良的成绩。但也为了工作太繁重,使他全力贯注,日以继夜,毫无闲暇,对于莎剧
工作,差不多是完全停顿着的。牢狱式的报馆生活,挺艰险的但也挺愉快的,就在
那样的情形下经过了 两年多。但他告诉我报馆中某某两同事失踪消息的时候,我真
为他捏一把汗。

太平洋的炮火在十二月八日清晨响起,又把他从报馆中轰了出去。失掉了职业,可
也恢复了自由,他一离开报馆,立刻在窄小的亭子间内工作起来。同事们陆续向重
庆撤退,他却为了不愿再使译事延搁下去,所以决计不走。而且为了几个朋友的鼓
励,便在三十一年五月一日和我举行了简无可简的婚礼。

以后,我们离开了上海,理由是避免物质生活的高压。他在故乡闭户写作,专心至
志。不说是足不涉市,没有必要时简直楼都懒的走下来。而实际物质生活的压力,
依旧追随着我们。以极其低微的收入,苟延着残喘。所以他译述的成果,一天天增
加,而精神体力,却一天天损灭了。

莎翁剧集中全部的悲剧,喜剧,杂剧以及史剧的一部分,都在两年中次第译就。

三十二年秋,他日益虚弱的身体,因为过于辛苦而患着齿病。好几个牙齿都发着炎,
热度很高。但为了穷,他抵死不肯医治,我没法勉强他。结果齿病是愈可了,身体
元气却从此大伤。恶毒的结核种子,偷偷地在他身上茁长。那年冬季,他老是被小
病牵缠着,隔不到半个月,便连续有发热现象。他不但不肯医治,只要略有一点精
神,就继续他那唯一的工作。可恨的是我在那时候,忙着照管孩子,全不曾意识到
他病势的严重性。直到三十三年六月一日,他突然患着肋骨疼痛,发着高热,而且
有手足痉挛的现象,这下我才着了慌,征得他的同意初次延医诊治。诊断的结果,
据说是结核性肋膜炎,加有肺结核肠结核合并症。“肺病,像我这样的人不患肺病,
那有更合适的患者”,他苦笑地说。我知道痛苦噬着他的心,正如噬着我的一样。
像生豪那样的敏感,一切的欺骗都是无所施其技的。但在初病时,希望依旧在我们
的眼前闪烁,我决不敢想象黑暗的影子,将逐渐向我们伸展。然而可恶的潮热,一
天都不停地损害着他。药物,针剂都毫无效力地。延至十一月,病情骤然加重。终
于在十二月二十六日下午未正,无可奈何地弃我而逝。年仅三十二岁。他神志始终
清楚,自怜病至垂危,脑力却丝毫未受影响。 ---- 这对他该是怎样的增加了痛苦。
临终时使他最抱遗憾的,便是抛下我和孩子,以及尚未完功的莎氏剧集。他遗命嘱
胞弟文振代为续成。病危时他还表示过,早知一病不起,拼着命也要把他译完。他
对莎剧的精神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追想生豪的为人,是太偏于内向的。唯一的原因,也许为了幼失父母,无邪的天真,
被环境剥夺的太早了,养成了耿介自爱,沉默寡言的性格。好多生疏的朋友,对于
他不甚明了;而他自己也大有不求人知,超然高蹈,与世无争的态度。他在自己的
环境中,绝不能同流合污,同任何人都保持着相当的距离。所以他全然是个外貌温
柔而实际严肃刚强,具有棱角的人。在学校时代,笃爱诗歌,对于新旧体,都有相
当的成就,情丽,自然,别具作风。可惜他自己编订的几册诗集,(旧体诗---古梦
集;新诗--丁香集;小溪集)都因离开“中美日报”是太匆忙,大概无从查考了。尚
有一部分保留存在我处的,不久可能付印。他在英国诗人中,除了对于莎翁心悦诚
服外,对雪莱,济慈,但尼生,勃朗宁等都有相当的研究。他在高中时期,就已经
读过英国诸大诗人的作品。(因为他读文科,那时高中也分文理科的),感到莫大的
兴趣,所以他与他们的因缘,实在不浅。他原想在莎翁全集译成之后,再贾余勇译
出莎氏全部十四行诗,然后从事翻译高尔基全集。谁料到这些计划,全成为泡影。
他在中国诗人中,特别爱陶渊明,当然因为渊明的恬淡清高,正和他相似之故。

至于他译述莎集的经过和态度,大致已经在他的自序中讲的够详了。但是因为他大
半工作的成功,都有我在左右,所以对于他的感受,特别觉得亲切。有时他苦思力
索,有时恍然有得,我们分享着其中的甘苦。他工作的时间,总是全神贯注着,每
当心领神会的当儿,不知有莎翁,或剧中人物,或自己的分别。他决不愿意有一句
或一个字大意地放过;也不愿意披阅各家译出本,为的是在自己未译就时,怕受到
无形的暗示,影响自己的作风。从译述的辛苦中得到了乐趣,可也耗尽了心力。我
眼见他一天天的消瘦,为了家境的困苦,无法挽回可怕的运命。生豪有知,一定会
抱怨我和社会对他太无情的虐待。

关于莎氏剧集译笔的优劣,我并不想为他夸张和文饰。因为贤明的读者,自有公正
的评论。但我可以顺便提及的,便是在他译就的三十一本又半的中间,译者自己的
文笔,有着显著的进步。自从他开始译述至死亡为止,中间经历了整整底十年,笔
力方面,有着相当的差别。大概说起来,最初成功的几部,多数是喜剧部分,如
“暴风雨”,“仲夏夜之梦”等等,文笔是可爱而轻快自然。而后来成功的那些悲
剧,杂剧,史剧等,却显得老练,精警,流利,正是所谓炉火纯青的境地。尤其是
“罗密欧与朱丽叶”,“汉姆莱特”,“女皇殉爱记”,“凯撒遇杀记”,“麦克
佩斯”,“李尔王”,“奥瑟罗”等,更是他得意的作品。但在用语体诗译出的部
份却是早期的译作,更较优美自然,也许只是年龄的关系,刚脱离大学的朱生豪,
完全是一个诗人。有一个朋友说过:“朱生豪的本身,便是一首诗”。这当然不是
无所根据的。然而十年前见到这一首悠然自得的诗的人,如何能想象到,十多年后
的这一首诗,已经由苦难而逝去了呢!

现在距离他死亡的时间,已在一年以上。我不想时间的老人,会医治我沈重的创伤。
为了恶劣的环境,使生豪无法逃避残酷的命运。但我相信一个天才的夭折,该是整
个民族文化的损失。要不是短寿,他的心血准会在这荒凉的文艺园地里,灌溉出更
绚阑的花,对于中国文化的贡献,决不止此。现在我唯有希望他仅有的成绩-----使
他呕尽了心血的成果,留着深刻的印象,在读者的记忆里。如同他的精神,永生在
我的记忆里一样。

三十五年春清如于嘉兴秀州中学。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1

支持
6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6 个评论)

1 回复 秋收冬藏 2012-10-19 00:55
宋清如和朱生豪的故事,美得如莎士比亚的诗篇,网上有许多文章我们都可以找找看,我看得扼腕叹息。

看旧时文人的治学功力和作学精神,怎不教人动容。
1 回复 总裁判 2012-10-19 01:00
秋收冬藏: 宋清如和朱生豪的故事,美得如莎士比亚的诗篇,网上有许多文章我们都可以找找看,我看得扼腕叹息。

看旧时文人的治学功力和作学精神,怎不教人动容。 ...
嗯。
1 回复 云间鹤 2012-10-19 09:39
感动。
1 回复 恋海之鸥 2012-10-20 07:28
朱生豪翻译家的故事感人,谢!
1 回复 liuguang 2012-10-20 09:48
总裁判: 嗯。
是啊,多谢你转来了这么一篇好文,特意贴出来和大家分享
1 回复 liuguang 2012-10-20 09:49
恋海之鸥: 朱生豪翻译家的故事感人,谢!
是很感人啊,多谢来访
1 回复 秋收冬藏 2012-10-22 08:12
总裁判: 嗯。
您把人家给我的谢给黑下来了哈。
1 回复 总裁判 2012-10-22 09:10
秋收冬藏: 您把人家给我的谢给黑下来了哈。
只喜欢真理。  ——《圣经》
1 回复 秋收冬藏 2012-10-22 09:26
总裁判: 只喜欢真理。  ——《圣经》
十字军东征也如此说。
1 回复 总裁判 2012-10-22 09:32
秋收冬藏: 十字军东征也如此说。
圣经依然是圣经。
1 回复 秋收冬藏 2012-10-22 09:37
总裁判: 圣经依然是圣经。
总裁判永远是总裁判。
1 回复 liuguang 2012-10-23 01:12
秋收冬藏: 您把人家给我的谢给黑下来了哈。
这个是怎么操作的
放心,感谢还是在的
1 回复 秋收冬藏 2012-10-23 01:21
liuguang: 这个是怎么操作的
放心,感谢还是在的
其实应当我谢你,在浮躁的网路上,能潜心读真正的书的人越来越少了。你是清流,令我仰慕。
1 回复 liuguang 2012-10-23 04:06
秋收冬藏: 其实应当我谢你,在浮躁的网路上,能潜心读真正的书的人越来越少了。你是清流,令我仰慕。
真正的读书人都不上网胡说一气的……虽然窃喜,但还是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的。和你一起仰慕清流……
2 回复 Giada 2012-11-4 13:51
谢谢,学习了。
1 回复 sujie_alex 2013-3-13 04:07
大学时曾经淘到过朱生豪的莎士比亚全集的一卷(印象中是第三卷),当时见识短,读完不觉着好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3 15:3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