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之画面感之吾之中华

作者:jadepython  于 2014-4-11 00:02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每天情绪|通用分类:诗词书画|已有2评论

关键词:中华, 诗词

某君发了一个小文,大谈古体诗之高下,作者功力之深浅。吾虽不作诗,但是看看还是经常的。正如食指大动之老饕,虽然未必是好庖厨,但是看见人大放厥词说天津鸭好过北京鸭之类。还是要小动一下肝火的。

古体诗,所谓古,大概是相对于现代白话文的诗歌而言,也就是说以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来对比西风东渐之百年来之变局。所以这个词,本身就透着点愚昧,中华文化浩如烟海,怎么是一个古字就能替代了的?先秦乃至明清,都放在一个饼干盘上来掂量作品和作者的斤两。我想这种事情,大概只有不学无术的文科生才干的出来且津津有味。

诗歌,是一定要有其时代的,时代也一定是有其画面的。当然你可以意淫着把各种画面错乱开来,比如你可以想着京妞捻着小辫儿在什刹海边咿咿呀呀地唱着昆曲而,或者江南妹妹横着大刀在周庄狂歌大风起兮。。这特么也是画面,可是除了俩女的要把你臭骂一顿外,这也只能是存在于你意淫中的画面。
所以画面是一定有信史的支撑,着才构成了我们文化的共通,有了共通才有共鸣,不然我干嘛跑这里来听网友的三句半,我特么拧开收音机听I AM SEXY I KNOW IT 算球。

那就先拿先秦开始说吧. 先秦的东西很好找,不用卖弄砸书包,一本诗经就好了。

翻开秦风/交交黄鸟: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这段今天看来晦涩的文字,其实就是一个西部刚从养马部落升级为文明世界认可的秦朝人,看着一个树枝上的黄鸟,叹息着野蛮的殉葬的场景,发出了惋惜的悲鸣。现在你可以想象着一个秦国老兵,看着古怪的祭司和黑衣黄族们,把自己爱戴的将领推进墓穴,黄土一蓬蓬地扔在他颤栗地身上,那种对传统的畏惧和挣扎的心情。这,就是春秋时代的秦。

再翻开郑风/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这段子容易懂啊!就是说一个女网友,跑到山里松树下,本来约了一个以为是特别帅的帅哥,结果来了个。。来了个。。呃。。呃。。坏蛋。你坏你坏你真坏。以下略去一小时和三千字。。这个画面感我就不评论了,尼玛。。你大概都不用是中国人都能有不错的画面感。

那么的那么,到底是交交黄鸟的粗放文字写的好,还是山有扶苏的旖旎斟酌写的好呢?哪个作者更高大上一点?这真是很无语的问题。。秦地粗粝狂放,郑卫靡靡放荡,这本来就是在春秋那个伟大时代的有趣画面。稍微有点历史和文学素养的,都不会问出这种脑残的问题。

=== 汉魏

其实更可笑的是那个某君把诗歌从简单到反复,从朴实到装饰,来了个特现代哲学的返朴归真的总结说其实好诗都是简单文字,呵呵。那么我们把时光从先秦往后拨四百多年,讲讲魏晋。

先讲讲曹阿瞒的大家都熟悉的段子吧: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个画面感太强烈了,一个大胡子怪叔叔,拿着一把短槊,铿锵有力地看着夜空,哼出一段既有写实,又有政治精神的段子。要知道汉末的士人可不是文人,都是孔武有力的老爷们儿。老爷们儿粗粗地吼出着几句,和战马秋风的营寨呼应,说来毕竟秦汉时代的爷们儿离春秋战国还不算远,那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气魄。震烁古今。

曹阿瞒的儿子可就不一样了,丫特么因为他爹打江山打的好,日子也就过得太好,就开始玩弄女性并咏叹之了!大家请再次欣赏洛神赋: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

这个这个,完全是女网友贴了个照片后大家拍马屁的调调,只是文字修饰的功夫实在太强。。曹子建确实是一把好手,不然也不会连最后的性命都能靠一首煮豆来挽救回来。

那么,到底是曹爹强还是儿子强?到底是朴实还是修饰更加高大上?AGAIN,这还是个相当脑残的问题。我们作为一个中华儿女,其实需要知道和共鸣的,不过就是三国归晋历史时代的各个阶层的生活画面而已。

=== 两晋隋唐

所谓唐诗宋词,其实真正的中国律体文的最华丽壮大,是在两晋南北朝开始的。

两晋的时候,有一种东西叫做骈文。这种文章对仗工整,用词华丽。从一开始的贵族游戏文章,渐渐蔓延到公文甚至国书的领域。可以说骈文,以及相关的歌赋体裁,就代表了两晋时代的主要审美潮流。

其实这个现象也很好理解,因为自从东汉后期,西汉的举孝廉制度渐渐转化为门阀把持制度,三国归晋篡了大统以后。司马氏的对于草根蹿升是格外的警惕。所以国家朝政基本就被高门贵族所把持。但是,毕竟中国士人之以社稷为重的儒家信仰还是有分量的,所以就出了一些九品中正之类的东西来折衷。这就不仅要求贵族有贵族的血统,还要有贵族的精神和品味。而骈文的素养和音律对仗工夫,就是这个精神和品味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尽管竹林七贤之流乱交同性恋放荡,一旦正身事国,甚至连后来南朝士大夫憋憋屈屈地出使北方鞑虏帝国,高门贵族的凤仪和品味所代表的文化精炼,始终是让北人夷狄十分感佩和欣赏的。

在那个时代,华丽,修饰,工整,雕琢。。甚至冷僻,就代表了魏晋南北朝的诗词歌赋的审美主要潮流。

但是大江东去,南朝的装B文化,再高大上也是装。毕竟有被戳穿的那一天。那就是杨素评定江南的隋开皇九年,距离曹子建咿咿呀呀调戏洛神,又过去了三百多年。江南士族筛糠一般匍匐在天神一样的杨素脚下。接受了胡虏皇帝的册封和仁政。

隋是有一个精神焕发的朝代。不但皇帝的血管里流淌着不少胡人的鲜血,连贵族官员里,也充斥之高鼻深目虬髯卷发的各种胡人。那个时代的胡人,和我们现在看到的英美法德高大上可是两个概念,那个时代,胡人基本可以看成是俺们这旮瘩的土著印第安人。

土著是怎么讲话我们大概是知道的,他们最ENJOY的文化传承,就是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奶奶,咿咿呀呀地跳一通大神儿,然后开始讲故事:“啊,那贼拉平的湖面上,突然来了一百个贼拉好看的仙女,他们的头发啊贼拉地长,突然,一阵贼拉大的大风。。”

"白发三千丈。。。长风九万里。。飞流直下三千尺。。“ 其实就是这么来的。

不然很难想象满脸胡茬的鲜卑汉子们能听的进去。。在意气风发的新汉人迅速形成和融合的隋唐时代的初期,玩弄骈文的工整和雕琢,不禁不能符合当时文化贵族的品味和现实,也无疑是一种倒退,其不可思议,不亚于要我们向印度和越南这些手下败将学习文化。

李白,王勃,王维的朴实而奔放的诗词格调,也正是那个时代的烙印。

其实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因素,就是音乐,所谓诗歌诗歌,那个时代的诗,很多不光光是吟诵的,而且是要且吟且歌,且歌且舞的。所以曹阿瞒拿着槊舞舞扎扎的,吟诵的诗词大概就是不可能轻灵的。后来的嵇康光着屁股竹林里跳来跳去大概是可以轻灵一点,但是始终赶不上隋唐,因为我们的文化里,突然来了好多胡姬。

胡姬的舞蹈就贼拉好看了。不论是波斯的歌姬,还是鲜卑的少女,大概都比汉人能蹦跶。我们的诗词,就陪伴着她们再次地成长,奢靡,华丽。乃至于一个退休的歌姬,都能让文人写出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这样不朽的诗句,透支着唐朝最盛时代的奢靡文学气息。

所以从两晋到五胡乱华,再到大唐盛世。我们的诗歌就跟随者时代的画面,不停地在朴实粗犷和华丽雕琢中震荡着。一个个历史画面中的人物,代表着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精神。

=== 两宋

唐后五代的群魔乱舞就不多写了。真正能写写的大概就是李后主。

李后主我个人觉得是开创词的时代的最重要的一个人物。大家都说富二代官二代没出息,嗯,从世俗的角度看,确实是一介昏君。丧师辱国宗庙蒙羞。。这类的事情就不查史料了,估计一样都跑不了。

只是不知道可不可以只从一个个人的角度去体会这个跟你我一样有血有肉的人。一个君主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比一个白丁更加可怜。他连自己居住,婚配,职业的选择都没有。想像一下,一个接受了最好的条件,最好的鼓励和最好的教育的人,却要绑缚在一个国家政权的战车上,如果他又碰巧是个绝顶聪明的家伙,那他的扭曲发泄,我想也必定不俗吧。

隋炀帝是如此,李后主也是如此,只是他不去搞大运河,而是把精力的都放在了风花雪月上。记得大学里同学们读大周后小周后的艳谈野史,大家都为三P的想象激动不已,我却偷偷地捧着他那首一斛珠念:

“。。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感慨万千李后主那颗无比的细致入微的心灵。他的语言的力量是让人颤栗的,这一句香艳的词,可以说奠定了宋以降南渡和江南的文人的那种对现实无解而又独立精神的诗词格调。

其实唐宋的区别大概就在如此,宋代的文官制度文明大概已经发展到了文明的巅峰。文人的作用不过就是扮演好自己本份内的角色。武人的职责已经在唐末割据时代就是他们是替代不了的了。而文官帝国的高度发达和复杂,也不可能让某个个人扮演翻天覆地的角色,那么或许,只是或许,他们更多的是在曲水流觞中,研磨自己一亩三分地的梅兰竹菊和风花雪月,留下一首首细腻精致,让汉语言音节和连贯的的美感达到极致的词牌。

这,大概就是宋的味道。如春秋之郑卫,似阿房之腻水,赛灞上之桃花。。一派文明巅峰和精美绝伦的气息。

=== 元明

有人说,崖山以后已无中国。其实这话说的没有来由。中国就是块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民的故事。不论是高大上还是穷矮挫,都是你我的一部分。没有选择。开英文AGAIN就是IT IS A SHITTY DEAL BUT YOU GOT IT。酱紫,所以老老实实接受现实,不要老象某些人似的明明一个雕题黑齿的南蛮,还老以衣冠冕旒之正朔自居,很可笑的说。

元朝最操蛋的事情,就是消灭了先进文化汉民族的贵族阶层。所有的汉人,基本都无法,至少是无法公平地对帝国的事物置喙很深。据史家考证据说行政中枢的语言都不怎么说汉语。对于心气高远的汉族贵胄和知识阶层,不能入仕,又因为严厉的控制而不能结社,不要说竹林里的群交活动,就连小溪边漂个杯子北望中原哭两声,可能都是杀头的罪名。按照今天的话说,就是东莞严打期间禁止一切官方娱乐活动。有效期90年。

所以就催生出了元曲这么个东西。 元曲如果拿着南宋的眼光来看,其实类似于伊萨克普尔曼欣赏赵本山的小品。很不高雅很不雕琢,很没有几百年希腊骡马阿房未央的积累,但是有个好处:它接地气!请欣赏“山坡羊”(尼玛。。听这名字就土。。啧啧):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个画面感就很有意思,前边其实还凑合,有点书生把书一合,背着手上茅房顺便神州北望的意境。可是最后两句就不着调了,根本就是一个华丽的转身,对着坡下的庄稼汉哀声叹气的意思。这个画面,我想大概只存在于社戏的土台子上。这大概也是元曲主要的舞台和传播方式吧。

从贵胄到戏子,就是元帝国给汉文明的待遇。我们不能说戏子就比贵胄差,不都说仗义每多屠狗辈么?我们只能转化自己的欣赏态度和审美角度,去尽量发掘元曲里里面的美。毕竟就算是庄稼汉,也有各种各样的美可以去发现。秉持着这个心态的话,其实元曲里的节奏,包袱,嬉笑怒骂,还是很有可观的。这就让你你不得不尊重文化生命的顽强,即使在元朝氛围的贫瘠和压迫下,还是能绽放出各种异香,虽然香气未必恢弘如洛阳牡丹和长安桃花。

幸好90就那么捱过去了。一片乱世杀伐中。我们迎来了乞丐皇帝朱重八的大明王朝。

按说明朝之衣冠复辟,应该至少给诗词文明带来要给复兴的小高潮。不是吗?野蛮的鞑虏终于被赶走,天下归一,清平富庶。文化人们应该是更加放任和创新。。很可惜的,不是。明朝的诗词可能是最乏善可陈的。我想和隋唐拨乱反正相比较。明朝所缺乏的,正是对所有胡人的东西的高度不信任,还不如我们大骂小日本但是欣赏AV女优的爱国青年。。明代的诗词文化连胡姬胡音胡旋舞都欠奉。

说来也不能怪罪明人,蒙古铁蹄的噩梦,实在是太不堪回首了。但是这种不信任带来的一股明显的副作用,就是以恢复为首,以接纳为副,这样的一个心态。所以终其有明一朝,所有的诗词人,都徘徊在推敲是否汉音晋味唐体宋律这些个大框架的阴影下。你可以想象着一个书生,在得意洋洋地涂写了几首古体诗后,突然冒出来个山羊胡子老先生,声色俱厉地诘问: 你这个平仄,符合中唐的格调么?是哪个流哪个派的?。。说,你哪个单位的?

这特么就真挺乏味的。比今天我们凑古体诗还要乏味。乏味的我都不想去放狗找例子来证明了。在一片盛世无隐者既至金门远的轰鸣声中,诗词的艺术,在大明王朝保守因循的精神枷锁下,慢慢地腐化和锈蚀。

不过还好的是,道貌岸然的大明王朝,毕竟出了很多巨著如金瓶梅绣榻野史啥的。。让我们知识分子的循规蹈矩的小心灵得到了巨大的抚慰。。连同性恋小说都相当丰富精彩。。某些潮人真应该好好看看。。当然顺便看看西游三国水浒啥的也不错哈。

=== 清

近300年的明朝后迎来了又一个胡虏王朝。其实清朝的诗词,尤其是清末,还是颇有一点建树的。在各种跌宕起伏的长毛造反西风东渐的强烈背景音下,中国的古文人,用诗词继续抒发着经史奏折所不能抒发的意气情怀。清朝和元朝不同,胡皇除了搞了点经史方面的文字狱,其实对于诗词歌赋倒是放任甚至欣赏的态度,正是可惜崛起于白山黑水的女真人实在是太没有文化了。和隋唐时代的胡人带来的从地中海一路而来的音乐艺术文明相比,他们无论对文学还是音乐的贡献,实在是苍白。不过好在他们迅速地被汉化,康熙以降,江南的文人们在相当宽松的氛围内,,还是可以继续那种自宋代久违了的结社,冶游和狂放。

清诗的代表作,大概当属袁枚和郑板桥。其作品连篇累牍,不可胜数。。但是延续着一个通病,那就是格局挺小。。比如袁枚,好不容易去个赤壁,都咏叹出一片自我中心的乡土气息:

“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获纷纷。
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大家大辫子戏看的太多了,我也就不整画面感了。。整出来大概也不怎么好看。

古体诗的欣赏。。个人的体会就说这么多了。当然要重复重复再重复一下观点,那就是欣赏的角度和审美标准,要不厌其烦地一变再变,可能才能摆脱关公战秦琼的困扰。正如一颗钻石,静止的正视不是欣赏的好办法,旋转之且在不同的光线下,它才能散发出那种让女人们心跳加速的欲望光芒。

=== 后记
写严肃文章真的很累,远不如砸某个网友那么轻松诙谐。。不仅要先理清思路,还要去放狗搜罗依稀远去的记忆。其实论坛瞎白话实在是不至于此。大概只是因为有些好友。不是严肃认真地耳提面命,就是得寸进尺地摊开试卷。。光阴虚度莫过于此。。此类“损友”。。远离。。远离。。闭关去也。。六月再见。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5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4 回复 越湖 2014-4-11 13:36
佩服。谢谢分享。
除了第一段,其它都好,都值得学习。
1 回复 秋收冬藏 2014-4-12 11:20
怯怯地说一声,说起清词可不可以加个纳兰啊。。。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7 22:1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