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妇”诗所引起的回忆

作者:评评灌灌  于 2016-6-10 00:3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前尘往事|已有9评论

记得小学低年级时(1949年前)语文课本里有一课,引用的是一首古诗,

蚕妇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这首诗是宋代人张俞所写。教书的先生在在课堂上拿着课本吟诵,我们这些小学生在下面听,又在先生的要求下,跟着读.说实话,那时我不大懂这首诗所描绘的是什么,稀里糊涂。然而,养蚕这两个字是知道了。

我那时在太湖流域里的一个农村的小学上学,我的姨母带着我,我姐和表姐(姨母的女儿)在乡间生活和学习,姨母正是在那个小学教书,姨父在县城中学教书,星期天能回来看我们。

我们住在哪儿呢?在小学里,或者说是在佛寺里,小学是在一个正在放弃的佛寺里的第一进院子。寺院的第二进院子,是观音菩萨所在的院落,有单独的院门和外界相通。原来每半个月,乡间的农妇们要来拜观音,。。。到了那时,这个院子就很热闹了。我们住在第三进.

这个寺院的第三进,最大,院子不小,有几棵大树,接着就是大雄宝殿,大殿内的正座当然是如来佛,两旁,坐着的是十八罗汉。进了这个大殿,再进,就是大殿后的通道, 如来佛的后身是山山海海的浮雕(泥塑,有采色),山海之间,最大的人物雕像是观音菩萨,两边是善才童子和龙女。山山海海的一个下角,有唐僧和他徒弟们取经在路途上的小小的塑像,我记得那是我第一次听到长者们谈到孙悟空.久远了的记忆,有记错的可能。

第三进的院子里有门和第二进连着的,夜晚时,我曾偷偷走进院子,还走进第二进的院子.小孩子么,有些怕,然而,想到可在观音菩萨前许愿,就不怕了.因为我的外婆说,观音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只要诚心,就会得到保护的.

第三进的大雄宝殿后的通道里有个楼梯,就通到一个木结构的二楼,就是我姨母及我们这些孩子再加外祖母所住。面积不算小吧,我还能有个小房间呢。那麽楼下的通道空间也不小,通向厨房和厕所,本身也有几个房间那样大。

这样,到了养蚕的季节,就有人在那儿养蚕,就是在山山海海浮雕下面的空间里,走道边,支起了一个个架子,放上了一个个竹匾子,从蚕种纸开始,小蚕出来,很小很小,有人会定时送上干净的桑叶。夜里路过,会听到蚕儿们吃桑叶的声音。

那些养蚕人是什麽模样,我不记得了,更换桑叶的活计,是什麽时间?也不是很清楚。夜里我在楼上睡,白天,要麽是去第一进院子上学,要麽是出去玩耍。养蚕人 的辛苦就不大清楚。有时会见到外婆和那些养蚕的大嫂们轻声轻语的讨论,据说,在蚕宝宝们长大的过程中,不能说不吉利的话。蚕宝宝一天天长大了,桑叶的消耗 量也越来越大.大人们说, 桑叶上不能带雨水,…,后来,好像是设置了蚕宝宝做茧的小支架,于是,某天,吃桑叶的沙沙声也慢慢地小下来了。我惊喜地发现,有了白色的茧子出现了,开始还能见 到蚕宝宝在里面吐丝的场景,后来见到的就是一个个长长椭园的白色的茧子,再后来,走过去,看到的就是那些匾子上长满了那些白色的茧子群,远远看过去,好像是一堆堆白雪那样。我们走来走去,小声说话,脚步也是轻而又轻.

某天早上上学,看到大殿里来了一些不认识的男人,我急着上学,不及细问。放学归来,一看,养蚕的架子,大多拆了。白色的茧子,那些贪吃的蚕宝宝们,均不见 了。。。。。。外婆说,收蚕的来了,蚕茧收走了。养蚕的人知道我们小孩子好奇,留下几个白色的茧子,让我们看看它们最后会有怎样的变化。

-------
很久远的事和人了,文章中涉及的亲人长者多已逝去,许多事只是在模模糊糊的记忆里了。那个寺院,我相信,也早已拆除掉了吧,不必再追寻它们的下落了,那就留在记忆中吧。

再读蚕妇这首诗,想起了这些往事。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8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0 回复 fanlaifuqu 2016-6-10 00:54
从蚕茧上抽丝的活儿非常艰辛,恐怕比之再苦的活不多!
1 回复 十路 2016-6-10 01:19
好看! 你从小接触到不少传统文化。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样的诗意。

我小时候养蚕最开始是将它放在火柴盒里,上面有洞,带到学校,放进课桌里,到处摘桑叶。桑叶好时,它们长得又白又胖,爱s了。

回国到杭州的纺丝厂参观了抽丝过程,哦,蚕茧成堆,很有意思。
0 回复 兰黛 2016-6-10 02:37
我小的时候,跟一个朋友在丝绸厂看见过抽丝,有点印象,蚕茧好像泡在热水中……
很辛苦的。
1 回复 评评灌灌 2016-6-10 07:09
fanlaifuqu: 从蚕茧上抽丝的活儿非常艰辛,恐怕比之再苦的活不多!
是啊,当年,杭嘉到苏州一带,丝绸工业,大小作坊及工厂不少,工人们在那儿是很辛苦的.

现在怎样了呢?不清楚了.
0 回复 评评灌灌 2016-6-10 07:12
十路: 好看! 你从小接触到不少传统文化。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样的诗意。

我小时候养蚕最开始是将它放在火柴盒里,上面有洞,带到学校,放进课桌里,到处摘
谢谢啊,我的外婆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老师,她已故去多年,....她给我和我姐讲过很多民间故事,.....要我们做好人做善事,.....
0 回复 评评灌灌 2016-6-10 07:13
兰黛: 我小的时候,跟一个朋友在丝绸厂看见过抽丝,有点印象,蚕茧好像泡在热水中……
很辛苦的。
是的,哎,....."蚕茧好像泡在热水中……"

1 回复 评评灌灌 2016-6-10 07:35
谢谢诸位的来访啊.
1 回复 tea2011 2016-6-10 18:56
童年的记忆最最深的……谢谢分享……
2 回复 评评灌灌 2016-6-10 22:45
tea2011: 童年的记忆最最深的……谢谢分享……
谢谢啊,.....
是的,也许是老了,儿时的某些片断会断片似的重现在脑中,江南鱼米之乡,好山好水,农民们是辛苦而知足的,过着不是奢华而平淡的生活......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7 10:1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