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

作者:sanmiwu  于 2018-11-26 05:1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luantanqin|通用分类:前尘往事|已有3评论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不知道我爸爸是不是真的相信这句话,从小他就是这么跟我说的。

有一句他肯定相信的话是,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爸爸是我家乡小学的校长兼数学老师,我的学习成绩自然不能太差,否则会是很没面子的一件事情,也对不起他在我身上付出的辛苦。

数学我没问题,乘法口诀,算算术我练的够多,考试时除了应用题解完忘了作答,出错的机会并不多。

语文不一样,名词解释,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还有汉语拼音——尽管据说普通话其中一个来源是河南方言,但还是有些不一样,发音可以很接近,声调就完全是另外一码事。

河南话有一声和四声,二声不知道有没有,三声肯定是没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英语比普通话更为接近河南方言。

不管怎么说,语文考试词汇注音是一件很要命的事情,声调我基本注不对。

更为让我头疼的是作文课。

写作文没有标准答案,没有深浅,没有对错,全凭语文老师的喜好了,说你好你就好,说你不好就不好,不像一加一等于二,别说老师,连乡长他都不敢说你错了。

小学时作文课每周都有,一上就是小半天——三节课。

第一节比较好混,主要是老师讲解,语文老师通常会在前一个礼拜的作文中挑几篇他认为好的文章,在班上读一下。

我的作文也常有被拿出来做为范本点评的。

那是很荣幸的一件事情,得意嘛却又说不上,谁让我熟读唐诗呢?我比班里的孩子读书多。

家乡的小学有早操,15分钟,早操完了是早自习,大概从七点到八点吧。

早自习读书是主要的,而且是朗读,大声地读,闭上眼睛摇头晃脑地读,一个教室三十几个孩子,读书声能传到几十米以外——当然交头接耳和隔壁邻居说闲话聊大天也是有的,尽管都是男生女生间隔开来了坐。

放学回到家,吃早饭,离上午课有一个小时。

我和哥哥回到家,早饭是早已准备好了的,还有一个东西也是准备好了的——就是唐诗一首。

没有小黑板,爸爸把诗写在家里的门板上,双扇门,左右各一首,一首是新的,一首是昨天留下的。

先是爸爸的讲解,然后是读,然后是背。

妈妈催促着吃饭,爸爸催促着背书,我心里那个烦,心急火燎的,只想早早回学校,马上就要迟到了。

在我离开家乡外出求学的前两年,爸爸教我和哥哥读了很多书——不只是唐诗宋词,还有别的很多书,像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这样我喜欢看的,还有不那么喜欢的,比如唐人的长篇小说《金陵春梦》,那个跟着妈妈从河南逃荒到浙江,后来又混到委员长位子的郑三发子的故事我牢记了很多年——我是直到后来去浙江奉化参观了蒋氏故居,看到老蒋出生的房子才真正明白郑三发子这个屌丝逆袭的故事完全是子虚乌有,瞎编乱造的东西——我想爸爸也是被骗了吧。

读的书尽管不少,却一直没有发现写作文的秘密。

小学作文课的第二,三节课对我来说一直都很难熬——一篇两百字的作文都写不出来,更别说吟诗了。

《小学生作文选》我有,写的非常好,不像我的同龄人,一度怀疑这些文章是大人帮忙写的,问老师,老师说大人帮忙修改也有可能,写肯定是自己写的。

城里的孩子见多识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农村的孩子比不了,我的生活千篇一律,除了上课就是和泥巴,打陀螺,弹玻璃球,我真的是觉得无话可说。

叙事文通常都是三段论:

先论国家大事,“在英明领袖华主席的领导下粉碎了祸国殃民的四人帮”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开场白。

然后就是叙事,自然是好事,发生的或是不曾发生过的好事。

再后来就是表决心了。

说明文也有套路的,像是“猪的全身都是宝”,“红薯的全身都是宝”这类的话都曾经出现在我的作文里。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我曾经为写好一篇作文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为不能拥有那些高大上的词汇深感自卑,也曾抱怨生活的平淡,经历的困乏,没有可塑之材。

那年回家探亲,看到小时候用过的旧家具,看到外婆保存的我的玩具,看到爸爸收藏的我小时候的数学,语文作业,看到我的日记本,往事一幕幕地浮上心头,我的眼泪就要下来了。

那些最让我感动的竟然都是生活中其貌不扬的一个个活生生的面孔——那些生活在底层,为了生活,为了家人辛勤工作的亲人们。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些曾经平淡无味的往事才是我最想把它们变成文字的。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4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2 回复 fanlaifuqu 2018-11-26 05:38
书香门第!
4 回复 地税局 2018-11-26 09:24
  
3 回复 sanmiwu 2018-11-26 12:26
fanlaifuqu: 书香门第!
算是吧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3 08:5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