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新日志
还没 登录?仅显示部分内容。  |  博客书架
分享 [ 其它日志 ]:领导的权威
大龄文青 2017-11-23 08:32
领导的权威 在北京崇文门有一段城墙公园,那是拆除北京城墙后留下的一点遗迹。当时北京市长彭真下令拆除这座度过了600年的古城,要为高级干部在城基上盖一片高层住宅。中国建筑界的领军人物梁思成教授去请求市长千万不要拆这座中国的文化遗产,他还在报上登载了他的城墙公园的图样,那将是世界唯一的环城墙公园。但上级 [ ...阅读全文 ]
4 个评论
分享 [ 其它日志 ]:村庄
大龄文青 2017-11-22 03:43
村庄 村庄的含义在各国都是相同的,即离开喧闹的城市,农民住在一块,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记得阿根廷有一首民歌,就是,村庄,我的小村庄。非常好听。但在我国,政府安排了村官,从最高的村支部书记,到村长,会计,治安保卫。在中国,官和权力是同义语,官就是权,权就是钱。所以,到中国任何一个村庄,只要找最好的房子 [ ...阅读全文 ]
6 个评论
分享 [ 文史杂谈 ]:古拉格在哪里
大龄文青 2017-11-18 00:24
古拉格在哪里 和一位大学教授谈起刚买到的一本新书,从莫斯科到古拉格,对方问,古拉格在哪里? 不怪这位博士缺乏历史常识。在我国,这个名词最初是在古拉格群岛这本书上出现的,但只是内部出版,在西单的内部书店凭一定等级的证明就可以买到。所以,大家不知道此名词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到了30多年以后,关于古拉格的 [ ...阅读全文 ]
分享 [ 其它日志 ]:变化中的报纸
大龄文青 2017-11-17 01:46
变化中的报纸 我定了两份报纸,一份是南方周末,一份是新京报。前者的特点是快,真,全,符合新闻三要素,在当下我国确实不简单。后者则是因为其编辑部全部是年轻人,富有朝气,内容很多。尤其是每周六的读书版,我买的书大部分是从这个版得到信息,再到亚马逊买到的。而前者的记者很不简单,记得有一版报道湖北一个乡镇 [ ...阅读全文 ]
分享 [ 前尘往事 ]:军干校
大龄文青 2017-11-16 12:27
军干校 军干校这个名词在当今中国已很少有人知道了,因为从来没有看到文字记载这段历史,当年参加军干校的那批大中学生,如今绝大部分已在天国安息了。唯有彭大将军曾说过,在抗美援朝期间,几十万知识青年参加我军,他们立了大功。 让我们将历史的闸门打开,回忆发生在70多年前的那场参军运动吧。1950年6月25日发生 [ ...阅读全文 ]
2 个评论
分享 [ 政经军事 ]:一个大国的兴衰
大龄文青 2017-11-14 16:39
一个大国的兴衰 俄罗斯做了三件事,一个是建立了滴血教堂,纪念被列宁下令处决的末代沙皇全家,并尊称他们为圣徒。其二是建立一座纪念碑,在全国收集有关在列宁和斯大林执政期间死难者的文字材料,我们可以看到的就是刚出版的古拉格之恋,一个爱情与求生的真实故事;其三,重写联共党史,因为原版通篇假话。 [ ...阅读全文 ]
2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第十二章 晴朗的天空
大龄文青 2016-11-30 07:02
第12章.晴朗的天空 1978年10月,公布了承认反右扩大化的58号文件,为那些正在挖煤,铲地,放牛的右派平反,摘帽,让活着的回到原单位落实政策,我的弟弟看到文件立刻通知我,赶快写明现状,由他送到钢铁学院。1979年三月,我收到学校发出的第100号右派改正通知书。落实办的人告诉我弟弟,请你哥哥提出反革命案件的上诉 [ ...阅读全文 ]
1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第十一章 从劳改到二劳改
大龄文青 2016-11-28 23:13
第11章. 从劳改到二劳改 1975年8月18日,我服完了15年刑期,按国家规定留场就业,成为就业农工,但一般称二劳改,实际上就是继续改造,不得回到城市。三棵树农场的就业农工的去向是在内蒙古边界的图木吉农场,我则继续在修配厂劳动。 刑期结束前,需要交一份总结报告,我在其中写道,我是在一个特定条件下进入监狱的 [ ...阅读全文 ]
1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第十章 最后一个劳改场
大龄文青 2016-11-28 06:42
第10章.最后一个劳改场 将我经历的最后一个劳改场单独叙述,原因是这里原来的农场在大饥饿的三年中被废弃了,我亲眼看到的被雨水冲刷后露出的成排的尸骨可以说明当时的情况,我们到达时只有大片的荒草和一座破败的办公楼。重建的农场叫三棵树农场,其实,原来留下的还有主农道两旁粗大的白杨树,大约有几百棵, 我们 [ ...阅读全文 ]
2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第九章 在被开垦的处女地
大龄文青 2016-11-27 01:39
第9章.在被开垦的处女地 我们是坐专列出发的,每人除了简单的衣物,还有4斤大饼。大轿车直接开到月台上,按规定的编号进入车厢。场面非常壮观,每节车厢顶上有机枪一挺,列车两旁是列队的持枪士兵,枪口对着车厢,列车倒没有特别之处,就是窗户被钉死了。等各处的车辆全部到齐,全部犯人进入车厢后,车头的军号发出信号 [ ...阅读全文 ]
1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第八章 罪名:企图逃往帝国主义国家
大龄文青 2016-11-26 02:58
第8章.罪名:企图逃往帝国主义国家 到1961年春天,我在中山县看守所被关押已9个月。有一天早上,下着雨,听到看守员叫我“出仓“,在办公室,我看到两个背冲锋枪的士兵和一个穿雨衣的便衣,这时,彭卓宗也到了,穿便服的人告诉我们,今天带你们回北京。然后是换上干净的衣服,吃完两瓦盆米饭,北京的来人为我们结算这9 [ ...阅读全文 ]
4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第七章 逃亡
大龄文青 2016-11-25 09:43
第7章.逃亡 对右派学生的处理最轻的是保留学籍,留校查看,可以上课,做实验,但是没有寒假和暑假,在假期要在学校的工厂劳动,要每周写一份思想汇报,下午课后到操场拔草。 到工厂改造的教师和学生被送到北京钢厂轧钢车间料场劳动,58年夏天,我到北钢看到他们,工作很简单,就是将80公斤重的小方坯扛到料车上,再 [ ...阅读全文 ]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第六章 我的大学生活
大龄文青 2016-11-25 02:08
第六章 我的大学生活 1955年3月7日,我到北京,父亲已完成西安棉纺区的建设工作,转到北京建设东郊的国棉1,2,3厂。父母给我的安排是住房一间,请一个保姆照顾我的每日三餐,他们早出晚归,没法照顾我。复习功课则由我自己解决。我的办法是买到高中三年的教科书,再计算到考试前总共三个月,12周,平均每门 [ ...阅读全文 ]
1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第五章 离别学校
大龄文青 2016-11-24 06:20
第五章 离别学校 1950年六月,朝鲜战争爆发,当时的宣传是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战争,要打过鸭绿江,最具影响力的口号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开始是捐献飞机大炮,学生捐献子弹,或手榴弹,子弹每发两毛钱,手榴弹每只两元,我捐献零花钱两元,可买十发子弹,在同学里算是中等。到了十月,知识青年参加军 [ ...阅读全文 ]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第四章 命运的转折
大龄文青 2016-11-23 01:08
第四章 命运的转折 1946年夏天,我们到了南京,开始在玄武湖里面找到一所房子,奇怪的是,这所房屋从墙到屋顶都是用草建造的,而且是新的草,所以通体是绿色,地面就是土地,好象原来是给游人临时休息的。玄武湖给我的印象很好,湖中有五个岛,称做洲,岛上有人家,湖上的游艇不用浆,而是由年轻女子用竹篙抵住湖 [ ...阅读全文 ]
2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第三章 还都
大龄文青 2016-11-22 07:47
第三章 还都 从1945年秋天开始,大批轮船和木船通过三峡东行,昼夜不停。巴东这个山城热闹起来了。从省会恩施开出的卡车翻过陡峭的绿葱坡(山峰象葱那样高)也带来大批回南京的人,有一次空军第四大队的船靠岸,大队长来看望父亲,当年的老师和学生在战后相会了,当学生的穿着飞行甲克,背后有一面国旗,老师穿的 [ ...阅读全文 ]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第二章
大龄文青 2016-11-21 03:00
第二章 县长的儿子 我们要去的地方叫南漳县,在湖北西北部,去那里唯一载人的交通工具就是滑竿,即使是这种用两根竹竿捆着竹躺椅做成的简陋的滑竿也只能让母亲带着小弟坐,我们则随父亲长途步行。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国民党的文官都要首先获得大学毕业文凭,再经考试院考试(有五院,即行政,立法,司法 [ ...阅读全文 ]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第一章
大龄文青 2016-11-19 22:56
第一章 协和医院的出生证明 2004 年夏天北京的报纸发表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将为上世纪三十年代在该院出生的人作免费体检的消息,我按照公布的电话号码与他们联系,对方要求提供我父母的姓名。三天后,医院告诉我,我的姐姐也是在协和出生的。七十年过去了,经历了八年日寇占领,当年的出生记录居然保存完好,这 [ ...阅读全文 ]
5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大龄文青 2016-11-19 22:10
前言写在前面的话1956年我在大学念书时,同班的一位女同学和我的关系比较近,年级党支部书记对她提出了警告:你别看他现在功课这么好,这种人在我们国家是没有前途的。果然如此,到了1958年第二次反右运动时便根据指标得到一个右派名额,在东北的劳改场生活了19年。到了1981年,我已经47岁,认识了一个从 [ ...阅读全文 ]
3 个评论
12
最新更新书架
热门博客书架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4 22:0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