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期间经济是按计划地进行的

作者:yongbing1993  于 2022-5-23 21:2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102评论

这里是网友评论第2页,点击查看原文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102 个评论)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5-23 23:47
科学技术方面,这一时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特别是国防尖端技术得到了空前的突破。1966年5月9日第一次含有热核材料的核试验成功;1966年10月27日第一枚核导弹发射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9年9月23日第一次地下核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0年12月26日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1973年8月26日,第一台每秒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1975年11月28日,第一次回收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成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后第三个能回收卫星的国家;1975年10月20日, 由科学家袁隆平等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通过鉴定,经过推广后一般提高产量20%,为世界粮食增产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成果为以后改革开放时期的科学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准备了物质基础和保障。(有人问:现在拿得出手的科技成就,与文革时期相比,到底如何?巨人脑黄金?或中华鳖精?)
2 回复 浮平 2022-5-23 23:51
yongbing1993: 科学技术方面,这一时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特别是国防尖端技术得到了空前的突破。1966年5月9日第一次含有热核材料的核试验成功;1966年10月27日第一枚核导弹发
国强民衰,科技人才两断代。
2 回复 浮平 2022-5-24 00:02
yongbing1993: 没有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看到伊拉克了么?说打就打你,原子弹就是腰杆子,中国没有原子弹别人说打你就打你,就这么简单。
【没有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看到伊拉克了么?说打就打你,原子弹就是腰杆子,中国没有原子弹别人说打你就打你,就这么简单。】

谁说那么简单,你用了一票否决权吗?
2 回复 浮平 2022-5-24 00:18
yongbing1993: 科学技术方面,这一时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特别是国防尖端技术得到了空前的突破。1966年5月9日第一次含有热核材料的核试验成功;1966年10月27日第一枚核导弹发
【(有人问:现在拿得出手的科技成就,与文革时期相比,到底如何?巨人脑黄金?或中华鳖精?)】

别用政府在不同阶段该做的事而没有做好的方面去为了找借口而作对比。要看到各个阶段的问题和分析造成问题的多重原因,包括个人,观念和方法,制度结构和程序等各方面的因素而分类分层的去改革。要在执政方法上反应出文明进步的观念来。

如果对比的目的意义搞歪了,就与现实无益,只能进入我好他坏,我对他错的胡同。

换句话说,你现在拼命宣传“文革”就是好,就是好,想干嘛,用大乱到大治的方法达到政治目的?无奈之举?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5-24 01:24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要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在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初步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为此,在投资中必须优先集中在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然后才考虑农业和轻工业;在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上,必须保证提高积累率来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然后才能适当考虑提高人民生活的消费需要。这个原则既是中国工业落后的国情所决定的,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工业化的共同道路。“一五”计划即是照此安排的。但由于“大跃进”冲掉了“二五”计划,造成了经济困难局面,不得不暂时停止工业化进程,降低积累率,优先解决吃穿用问题。经过1962年至1965年的三年调整,经济得到了较快恢复,1966年至1975年执行的“三五”、“四五”计划,实际即承担了完成工业化任务的后两个五年计划的任务。到1978年,我国工业和农业总产值的比例构成,已经从1952年的43.1:56.9,变为75.2:24.8(国家统计局:《奋进的四十年》,中国统计出版社1989年版。),可以说初步实行了国家工业化的目标(也有人认为1975年即已初步实现了工业化目标。见《党的文献》2000年2期田松年文)。因此,文革时期经济建设投资积累率高、消费率低,重工业投资大、农业轻工业投资少,生产性项目多、生活性项目少,投资效益低、见效慢,实际上是实现工业化目标中进行基础建设阶段的特点,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为以后发展预付的代价,和单纯的损失是不同的。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5-24 01:25
60年代前期,中国周边形势十分严峻。美国继续对中国进行“半月形”封锁,1961年至1968年在台湾海峡先后举行了以入侵中国大陆为目标的三次核战争演习,而且在越南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直接威胁中国安全。北部的苏联也陈兵百万,把核导弹瞄准中国。1964年和1969年,美国和苏联都曾向中国发出使用核打击的战争威胁。在这样的形势下,进行三线建设,加强国防建设是必须的,决不能用大规模战争至今没有爆发的事后估计,来判断当时的战备是否有必要,更不能用通常情况下的价值准则来判断三线建设和发展国防建设是否“合算”。有些人批评当时只发展核武器,不发展核电站,这是脱离历史条件的不负责任的指责。事实上,正是当年的这些建设,为我国以后的和平发展赢得了保证。正如江泽民最近所指出:如果没有毛主席、周总理当年在非常困难条件下搞成的原子弹、氢弹,我们就没有今天这样的安全局面,恐怕早就挨打了。同样,这一时期的外援,也带有改善自身环境、扼止霸权主义扩张的作用。如援越抗美战争,中国付出了200亿美元,大多数是在文革时期提供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文革时期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包含有为维护自身安全和世界和平所付出的牺牲。(所以说:毛泽东、周恩来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民族英雄!)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5-24 01:25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原有的工业交通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内地基础十分薄弱。这是国家经济建设中迟早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毛泽东和中央领导人下决心进行三线建设的重要原因。1964年,毛泽东在作出三线建设决策时就指出:三线是一个阵地,一二线是一个阵地,以一二线的生产来支援三线建设,也就是沿海支援内地,使内地逐步赶上沿海地区的发展水平。针对有些人认为大规模战争打不起来的看法,他说:“他们的看法也是有些道理的,我们本来就是做两手准备的。”(毛泽东:《在打仗问题上要有两手准备》,《党的文献》1995年3期。)今天回过头来看,如果没有当年三线建设改善了内地的工业交通和科技状况,我们在改革开放时期要提高中西部的经济水平,将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所以江泽民同志1991年4月视察攀枝花钢铁基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南物理研究院等当年三线重点工程时说:总的讲,当年党中央和毛主席作出的这个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是很有战略眼光的。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5-24 01:26
三线工业建设即使从经济学观点看的效率与效益损失,也类似于马克思所说的为预防不幸事故和自然灾害而设置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不妨把一定历史背景下的三线建设带来的因资源配置不经济而产生的效率与效益损失,计入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必要社会成本中。这一部分成本属于国家经济安全与国防安全支出成本,是一种必要的扣除,何况从经济发展的后续性看,落后地区的开发一旦进入收获期,原来的投入将会在或长或短的时期里得到补偿。在这一点上,三线建设中的一部分效率、效益损失是暂时性的,与纯粹为预防灾害而垫付的那一部分成本又是不同的,同纯粹的军费开支也是不同的。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5-24 01:27
文革时期的经济建设,为以后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保障。在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今天,有必要根据准确的历史事实做出一个实事求是的评价,要对党和国家、全国人民在困难条件下节衣缩食、自力更生进行的建设给予足够的估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多年来持续进行的经济建设和取得的伟大成就给予全面的、正确的评价。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5-24 01:28
《文革为中国人民普遍承认其历史合法性的革命》小生产者的私有观念从这里出发:“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小资产阶级群众却日夜盼望着:“云淡风轻,波浪不兴。岁月静好,与世无争”的日子。可现在新冠大瘟疫席卷了全球,小生产和小资们眼看就要因失业而破产,不得不降低身价,投入到无产阶级产业后备军的行列里。由于失业大军兴起,生产相对过剩,又加上社会平均利润率下降,三箭齐发之下,中国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进入长期大萧条的困境中,这就为中国与世界无产阶级进行第二次社会主义大革命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5-24 01:29
台湾学者留言: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字,1976年(社会主义中国)大陆人均GDP是410美元,台湾人均GDP 1000美元,台湾是大陆的2.5倍。 应该说,美国把持的世界银行没有任何理由抬高大陆贬低台湾. 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以下幾个事实∶

1。 台湾的物價远远高於大陆,特别是食品、住房等基本消费品,保守估计也是大陆的4至5倍;

2。台湾贫富差距很大,大部分财富集中在極少数人手里,台湾人民实际收入还应该扣除这一部分;

3. 大陆当时实行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住房、免费养老制度,台湾社会保障远远不如大陆。

4.大家可能都聽说过,有外国记者问週总理∶”中国有没有妓女?” 周总理回答∶”有,在中国的台湾省”。甚至台湾自己也 承认”台湾色情业,无论種类还是数量,居世界之首”。试想,一个黄赌毒泛滥,黑恶势力横行的地区,人民的生活 是个什麽样子?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5-24 01:30
文革对国家的经济基础和运行机制没有大的改变,大的建设部署安排没有中断,“三五”、“四五”国民经济计划得到完成。除头三年外,总体上还是有所发展,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从10年的整体看,年均仍有7.1%的经济增长。就是“文革”期间毛泽东在经济领域的举措是比较稳定和谨慎的。他虽然发动了一场冲击各个领域的“政治革命”,却注意到要“抓革命,促生产”,不使生产长期陷于混乱。他虽然提出了“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等一系列新的经济理论和观点,却没有贸然地予以实践,而是继续保持着1962年以后的经济体制。因此,探讨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探索,应对“文革”时期毛泽东的经济理论和观点进行研究,这是一个不应该忘记的视角。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5-24 01:31
四十多年改开以来实行市场经济以后已经经历多次经济危机,靠尚存的国有体系和牺牲公众福利保障通货膨胀不断地发生。如何解决?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5-24 01:34
1966年3月12日,毛泽东提出:第一是备战,人民和军队总得先有饭吃有衣穿,才能打仗,否则虽有枪炮,无所用之。第二是备荒,遇了荒年,地方无粮棉油等储蓄,仰赖外省接济,总不是长久之计。一遇战争,困难更大。而局部地区的荒年,无论哪一个省内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几个省合起来来看,就更加不可避免。第三是国家积累不可太多,要为一部分人民至今口粮还不够吃、衣被甚少着想;再则要为全体人民分散储备以为备战备荒之用着想;三则更加要为地方积累资金用之于扩大再生产着想。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5-24 01:35
1966年2月5日,湖北省委向中央提交了一个关于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设想文件。3月12日,毛泽东给刘少奇回信说:此事以各省、市、区自力更生为主,中央只能在原材料等方面,对原材料不足的地区有所帮助,也要由地方出钱购买,也要中央确有原材料储备可以出售的条件,不能一哄而起,大家伸手。否则推迟时间,几年后再说。为此,原材料(钢铁),工作母机,农业机械,凡国家管理、地方制造、超出国家计划远甚者(例如超出一倍以上者),在超过额内,准予留下三成至五成,让地方购买使用。此制不立,地方积极性是调动不起来的。为了农业机械化,多产农林牧副渔等品类,要为地方争一部分机械制造权。所谓一部分机械制造权,就是大超额分成权,小超额不在内。一切统一于中央,卡得死死的,不是好办法。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5-24 01:36
中国是一个生产力落后的农业国家,农业机械化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制定规划长期、持续地解决。其次,中国又是一个工业极为落后的国家,在中国工业化初始阶段的20世纪60年代,国家不能不把主要资金投入到工业化进程中,工业也暂时不能对农业机械化起到重要支持作用。因此,必须靠调动地方积极性,自力更生解决。再次,上述原因决定了在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中央对地方要予以大力支持,但这种支持不应当是“大跃进”时期的无偿调拨和集中投资,而是要通过地方自己生产留成和地方自筹资金向中央购买的准市场方式,动员群众,稳步地解决。最后,毛泽东还看到了在调动地方积极性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因素中,地方积极性不仅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关键,而且是促进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如果地方没有积极性,即使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也不能解决农业问题。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5-24 01:38
1966年5月2日,王震通过总后勤部向中央军委提交了一份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5月7日和14日,毛泽东回信,后来被称为“五七指示”。主要内容是:只要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军队应该是一个大学校。这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又能从事群众工作,参加工厂农村的社教四清运动,四清完了,随时都有群众工作可做,使军民永远打成一片。又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斗争。这样一来,军学、军农、军工、军民几项都可以兼起来。但要调配适当。要有主有从,农、工、民三项,一个部队只能兼一项或两项,不能同时都兼起来。这样一来,几百万军队所起的作用就是很大的了。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5-24 01:41
1965年至1976年期间,按不变价格计算,全国社办工业产值由5.3亿元增长到123.9亿元,在全国工业产值中的比重由0.4%上升到3.8%。《中国统计年鉴(1983)》,中国统计出版社1983年版,第214~215页。]全国社队企业到1976年底,已发展到111.5万个,工业总产值243.5亿元,其中社办工业产值比1971年增长216.8%。社队企业的发展客观上为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大发展准备了条件。
2 回复 浮平 2022-5-24 01:43
yongbing1993: 台湾学者留言: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字,1976年(社会主义中国)大陆人均GDP是410美元,台湾人均GDP 1000美元,台湾是大陆的2.5倍。 应该说,美国把持的世界银行
【免费医疗、免费教育】

农村多半都没有医疗和教育,谈免费有啥意义?

不然干嘛派赤脚医生到农村?那也只能解决一些发烧感冒,小病小痛问题。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5-24 01:45
费孝通调查乡镇企业起源后说,“在吴江、在苏南的农村,在一定意义下却可以说社队工业正在这时发展了起来,听了一些社队工厂的开办发展史,才了解到大城市里的干部、知识青年下放插队这两件使农村小型工业兴起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123... 6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5 01:5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