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熟悉的自主品牌都去哪儿了

作者:yongbing1993  于 2023-5-31 19:52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政经军事|已有20评论

那些熟悉的自主品牌都去哪儿了



在新中国毛泽东时代那些熟悉的自主品牌都去哪儿了?如永久自行车、风凰自行车、上海手表、上海海鸥照相机、多种型号各式各样的收音机.....中国自主品牌都去哪儿了?

上海海鸥照相机的诞生:一个经典中国品牌,往往起始于一个非凡的使命。新中国毛泽东时代的六十年代初,新中国的国防、公安、新闻、医疗、科研、体育等领域急需国产的高级单反相机。在工业基础力量相当薄弱的情况下,上海照相机厂临急受命,在1964年研制成功新中国第一台高级单反相机——上海DF-7型。

1949年5月,上海市在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要求把包括照相机在内的几个轻工产品搞出来。1957年初,组建了照相机试制小组。试制小组选定以德国莱卡3B型35mm小型相机为样机,并开始动手试制,其中的摄影镜头采用了长春光机所设计的F1:3.5f, 50mm镜头图纸。

大跃进时期的1958年1月24日全部自制的第一架“上海"牌58-Ⅰ型35mm平视取景照相机诞生,1月25日《解放日报》对此做了专门报道。以此为起点,上海照相机工业进入了有计划的建厂阶段。

1958年3月,上海照相机厂在延安西路716号宣告成立,由张亚民同志出任支部书记兼厂长,吴绍英同志任副厂长。1958年全年共试制成:58-Ⅰ型、58-Ⅱ型35mm小型照相机两种,58-Ⅲ型120折叠式照相机、58-Ⅳ型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及S-Ⅰ型小型曝光表。

1959年全年试制成的新产品有59-Ⅰ型35mm框式取景照相机、上照一分厂的三脚架、S-Ⅱ型小型曝光表、上照二分厂的201型、202型120折叠式照相机。

1960年 ,60-Ⅰ型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试制样机二台。58-Ⅱ型相机经过二个多月的改型设计,进行了设计鉴定。上照二分厂新产品201型、202型照相机投入生产。

1961年 ,58-Ⅱ改型第三架试制样品进行鉴定。上海照相机厂派人支援二分厂204型照相机的试制和生产。轻工业局决定将204型照相机改由总厂定型为中级方镜箱来投入生产。 58-Ⅱ结束生产。将58-Ⅱ相机改型定名为7型照相机,进行批量投产鉴定。4型相机进行考核试生产。
1963年,上报7型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设计试制任务书。(原来由58-Ⅱ改型定名的7型照相机停止投产准备。将7型型号用于35mm单反照相机。)4型照相机正式开始投入生产。 根据轻工业局陈克奇局长的指示,将十台4型照相机送广交会展出。市轻工业局受轻工业部委托召开203型照相机的鉴定会。上海《日本工业展览会》期间,日本小西六写真工业株式会所秋山静一营业技术课长来厂参观。

1964年 ,7型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进入设计阶段。4型照相机第一批出口在广交会成交300台。上照二厂新产品203型批量投产。4型照相机在全国工业新产品展览会上被评为三等奖。7型照相机试制第一台样机,厂内进行设计鉴定。

1965年,上照二厂205型135平视取景照相机试制样机新产品鉴定。

1966年,上照二厂新产品205型照相机小批量投产。DF-AB型35mm专用照相机试制鉴定。

1967年,上海市轻工业局布置“DF大暗盒"增加计时装置,并进行试制和小批量试生产。DF/f500mm长焦距镜头进行选型设计。DF型照相机(由原7型改称为DF型)开始小批量试制。根据产品出口需要,将“上海牌"改为 “海鸥牌",自1968年元旦启用。

1968年 ,4A、4B型照相机批量投产,4C型照相机完成试制。

1969年,第一批DF/f500mm长焦距镜头试制完成二台样品。根据国家计委指示,上照二厂将200名职工及205型照相机的全部生产技术,包括设计图纸、工艺装备及专用设备等,支援内地建设筹建江西光学仪器总厂。中央电影工作会议下达研制高级照相机的指示,由上海照相机厂和上海照相机二厂分别承担东风-20型(代号6920)和红旗-20型照相机。东风-20型相机完成设计图,开始安排试制。4C型照相机投入批量生产。

1970年第一台东风-20型样机送北京。第二批东风-20型样机送北京。

1971年,美国《现代摄影》杂志连续三期刊登文章,评价中国生产的六种照相机。

1972年,《外贸商报》第54期刊登题为“我国照相机在法国市场的反映",李先念副总理就此作出批示:“应当严格质量,否则不生产、不出口"。红旗-20型照相机设计鉴定。

1973年 ,在《全国电影会议》上李先念副总理作指示:“照相机是哪个部门管的?我国的照相机太少,外贸不能满足,国内也很需要,不仅要数量也要质量。上海怎样搞,搞多少,要具体研究"。一机部仪器仪表局发函:根据周总理“在上海照相机厂试制周福占建议的超广角照相机"的指示,由上海市轻工业局安排在上照厂进行试制。

《文革》中上海市革委会综合计划组、工交组《关于上海照相机行业进行技术改造发展生产的请示报告》中提出,在松江华东警校旧址扩建上海照相机厂。国家计委发文《关于审批照相机工业“四五"规划和1973年计划的意见报告》批准上海照相机厂迁址扩建项目。一机部仪器仪表局于11月在北京举行《全国照相机产品质量评比》,海鸥4A型、海鸥203型相机,结构可靠、各项指标基本上达到部颁标准的要求。

1974年 ,在国家计委与一机部仪器仪表局主持下,关于引进DF主体生产线项目在北京与日本三协精机株式会社举行技术谈判和贸易洽谈,上海照相机厂计人杰、唐大昌作为中方代表参加。国家计委在北京召开《电影、电视、照相工业会议》,会上传达了李先念副总理关于照相机的一段批示:“照相机如何发展,要作一次检查,也要象电影那样迅速发展。这个产品国内外市场都很需要"。上海轻工业局钟表工业公司与常州轻工业局达成关于将202型照相机移交常州照相机厂生产的《202照相机移交协议书》。

1975年《DF主体生产线》全部设备运抵上海,并于5月底自行安装调试完毕。一机部仪器仪表局发出《关于安排内测曝光表和电子快门照相机攻关计划的函》,规定由上照厂负责DF照相机加装内测曝光表、上照二厂负责135电子快门照相机的攻关项目。

《上海牌手表》,是新中国毛泽东时代大陆的一个手表品牌,于1955年推出,其出產的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块细马手表[a]。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曾佩戴过上海牌手表,因而被誉为中国的“国表”或“中华第一表”。

上海牌手表最初采用的是楼宇型标志。据标志设计者陈家昌介绍,他受上海大厦造型的启发,把“上海”两个字巧妙组合起来,呈下宽上窄等腰三角形结构,体现自强不息、傲然崛起的内涵。后来,上海手表厂工程技术人员汪瑗从毛泽东题写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与《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两幅手工艺迹中,分别采集了“上”和“四海翻腾云水怒”的“海”字进行组合,即为现在的上海牌标志。

在上海牌手表诞生之前,上海有生产粗马手表的能力,但粗马是用钢丝做成的,由于结构工艺简单、精度差,只能用于闹钟、秒表、定时器。1954年,当时的国家经委主任李富春在上海视察时提出:“我国有6亿人民这样大的市场,手表工业大有作为。希望上海能生产我国自己制造的手表。”1955年4月,上海钟表行业的几十名师傅联名给中共上海市委写信,希望能够制造中国人自己的细马手表,后市委公开回应表示支持。同年7月9日,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局与上海钟表同业公会组织大光明钟厂、中国钟厂等13家钟厂和建国仪表厂、华康钟表材料行、慎昌钟表店,以及艺星、和成、华成、中苏等4家工业社,加上6名从事钟表修理的个体技工共58人,组成手表试制小组。第一次计划试制的是12只仿瑞士“赛尔卡”细马防水手表。第一批试制的长三针(17钻)细马手表150只零件零件由参加试制单位和人员分头制造[6][7],大光明钟厂工程师曲元德研制小钢马,中国钟厂工程师阮顺发承担主夹板试制。但这些手表是用做琴用的音簧铜片、雨伞的钢丝骨、缝衣针等原料加工而成的。9月26日,第一批18只细马手表在上海试制成功,这些手表打上了“第一批试制”、“中国上海”的字样。

1956年初,上海轻工业局开始筹办上海手表厂。同年9月,第二批18只手表试制成功,并命名为“东方红”和“和平”牌。

大跃进时代的1958年7月1日,第一批100只上海牌手表在上海市第三百货商店试销,型号为A581型,寓意为“1958年第一种机芯”,售价为每块60元人民币。试销当天,100只上海牌手表一开门就被抢购一空。上海市第三百货商店还为买不到的顾客办理登记预售,一个上午的登记人数就超过1000人。当天《新民晚报》还对此事件进行了报道,标题为《第三百货今晨顾客盈门争买首批上海牌手表》。该款手表亦为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佩戴。后来周恩來还購買了上海牌A623日曆表。據周恩來身邊工作超過二十年的衛士長成元功的《周恩來總理衛士長回憶錄》中記述,當周恩來從报纸廣告上得知上海牌生產了各種功能的腕表後,感到十分高興,還立刻購買了一款A623日曆表。此后周恩来率代表團到莫斯科參加代表大會,亦佩戴着這枚腕表。这块手表被周恩来终身佩戴,直至逝世。周恩来所佩戴的A623日曆表现已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手表需要凭票券购买。由于当时的市场供应极其有限,上海牌手表成为当时男士身份的象征,也是1970-1980年代中国人的结婚“三大件”之一(其余两件分别是永久/凤凰牌自行车和蜜蜂牌缝纫机)。当时还流行一句俗语,即“如果没有上海牌手表,就没有姑娘会嫁给你”。

19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在钟表工作生产工作会上提出了手表生产的统一规划,并组织了机械手表统一机芯设计工作。后来国产表有了统一标准,这些生产出的国产表被称为“统机表”(即统一机芯的手表),当时全国38家计划内手表厂都逐步开始生产统机表。同年上海手表厂共生产了228万只上海牌手表,由此中国手表开始摆脱依赖进口的历史。

凤凰、飞鸽、永久,曾是新中国毛泽东时代自主制造生产的自行车品牌的三颗明珠。遗憾的是,这些曾经的“大牌”被外国品牌代替了。让外国的捷安特、美利达们后来居上。2021年,捷安特母公司巨大机械收入186亿元,而凤凰与永久的收入加起来,还不到前者的零头。而自行车皇国的中国买外国造的自行车了。

1868年,自行车传入中国,之后很长时间里,都是稀罕事物。学习难度高,价格昂贵,有能力购买的,不是官宦人家,就是富商大贾。

新中国毛泽东时代开始普及自行车,国产自行车品牌,凤凰、飞鸽、永久是三颗明珠。三者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国营工厂整合资源催生的新品牌。大跃进年代上海自行车厂和上海自行车三厂,开始研发永久和凤凰的新车。工厂领导和工人们通过技术攻关,国内自行车产业有了蓬勃的发展。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自行车和上海牌手表、收音机这三样重要的生活用品,被称为“三大件”,是经济实力的象征。后来加上缝纫机,成了新的“三转一响”组合。而如今凤凰、飞鸽、永久自行车“民族品牌”都去哪儿了?

新中国经过三年恢复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老百姓都渴望能拥有自己的收音机。1952年,国家决定在南京无线电厂开辟一条完全国产化的收音机生产线,以带动电子工业发展。同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套国产收音机电子管在南京电工厂研制成功,收音机核心元件国产化的问题终于被攻破。相比之下,而后电阻、电容、喇叭、开关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就轻松了许多。次年3月25日,中国第一台全国产化电子管收音机在南京试制成功,定名为“红星牌502型”。中国只能依靠进口外国元器件装配收音机的历史从此画上了句号。

1956年初,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与收音机制造密切相关的电子学、半导体、计算机技术被列入《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当中。中国的电子工业和收音机制造业随之进入了发展速度最快的“黄金十年”,在这十年当中,中国第一支晶体三极管、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第一台晶体管车载收音机、第一条现代化晶体管收音机生产线相继问世,多种型号、各式各样的收音机开始逐渐进入普通百姓的家庭。也是大跃进中取得的飞跃。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20 个评论)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5-31 20:15
在旧中国,民族工业是很薄弱的,甚至连老百姓的日用品都要从外国进口,因此许多东西都带一个‘洋’字。如“洋火”其实就是火柴,“洋油”是用来点灯的煤油,“洋灰”是水泥,而“洋钉”是钉木板用的小钉子。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5-31 20:15
1868年,自行车传入中国,之后很长时间里,都是稀罕事物。学习难度高,价格昂贵,有能力购买的,不是官宦人家,就是富商大贾。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5-31 20:15
清朝道光年间,火柴作为高档礼品从西方国家引入中国。到了20世纪初,日本火柴几乎独占中国市场。数据显示,当时中国每年消费日本火柴约值白银一千万两以上。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5-31 20:16
洋火、洋油、洋钉是什么?

洋火——火柴,洋油——煤油,洋钉——铁钉。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5-31 20:16
为什么要带洋字?

中国不能生产这些东西,靠进口,“洋人”生产的,所以要带“洋”字。如“洋车子”——自行车。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5-31 20:17
作为新中国的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的实力和制造技术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旧中国,工业企业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只能生产少量粗加工产品。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5-31 20:17
新中国成立后实现工业化成为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历史使命。从“一五”计划起步,新中国逐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制造业体系。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5-31 20:19
万事开头难。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5-31 20:20
做任何事都是在最开始的时候比较难。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5-31 20:21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万事开头难,只要肯登攀。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5-31 20:21
万事开头难,但这也是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动力。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5-31 20:22
万事开头难,但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也懂得,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5-31 20:24
万事开头难!确实,一件事情在刚开始的时候,许许多多可知的不可知的问题和困难横亘在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前,使得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国之后就摆着千头万绪的需要《开头》的事做。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5-31 20:26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千头万绪的事《开头》了。而且开了一个很好的《头》。也是一个成功的《开头》。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5-31 20:30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努力推进工业化建设,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立起一大批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重要工程,形成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打下重要物质基础,是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的一大历史性贡献。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5-31 20:32
新中国成立,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基础上,实现工业化这一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目标,终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得以实现,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化!这一举世瞩目的历史性变化表明,毛泽东是20世纪推动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改变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的伟人!他的名字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5-31 20:35
新中国刚成立时建设的起步维艰。由于100多年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内战争的摧残,新中国刚成立时旧有工业的基础十分落后和薄弱。1949年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占73.6%,重工业仅占27.3%。到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时,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

面对这种状况,毛泽东在1954年说过一段给人以深刻印象的话: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在这样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如何实现工业化?如何建立一个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新中国?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层思考的重要问题。

在建设新国家的过程中,毛泽东在关键时刻对国家工业化目标的把握和符合中国实际的创造。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5-31 20:43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深刻的社会变革,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优先发展重工业化提供必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考虑国家工业化战略问题时,曾有过先发展轻工业和农业、等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再着重发展重工业的主张。

然而不久,朝鲜战争爆发,凸显了中国工业实力不强、武器装备落后带来的制约和影响。面对拥有原子弹等先进武器和现代化后勤保障的美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却处于“小米加步枪”的水平。中美两国在经济上和军事上存在的极大差距,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客观上要求我国加快工业化建设,不断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此同时,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只用十几年时间就实现工业化,为打败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的成功经验,也不能不对中国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恢复国民经济的过程中,党中央把实现工业化的任务提上了日程。1951年12月,毛泽东在修改中央的一份文件时作了这样的说明:“从一九五三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二十年时间完成中国的工业化……为了完成国家工业化,必须发展农业,并逐步完成农业社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关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毛泽东有个概括:“重点是用一切方法挤出钱来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1953年6月,在制定新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毛泽东进一步指出:为了保证国家的独立,要把建设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以增强国防力量,向社会主义前进。[5]这样,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实现国家工业化,成为中央领导层在历史发展重要时刻采取的重大战略步骤。

工业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粮食的投入。优先发展重工业需要投入的资金、粮食更多。而在我国,土改后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制约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很难满足城市和工业对资金、粮食和农产原料不断增长的需要。因此,在国民经济开始好转、抗美援朝战局趋于稳定的情况下,为了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人力,保证重工业优先发展,党和政府逐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了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道路。

对此,毛泽东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他将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关系比作“主体和两翼”,是密不可分、互为前提的。在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程中,他始终强调工业化建设在转变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在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我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和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计划经济和统购统销政策在当时起了重要作用,不仅稳定了市场,而且基本满足了工业化建设对大宗粮食的需要。

在“一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主要体现在重点建设苏联援建的156项骨干工程。这156项重点工程,无论就其建设规模还是技术水平,在中国这样经济落后、长期积贫济弱的国家,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些项目的建成,不仅为工业化打下冶金和制造业的基础,推进了国防实力的增强,为中国建立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开辟了一条从无到有实现工业化跨越式发展的途径,为在中国这个落后的农业国实现民族复兴打开了通道。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5-31 20:50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奉行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一五”计划时期中国以苏联为榜样,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注重学习苏联的经验,同时,也注意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在苏联模式暴露出一些问题后,毛泽东明确提出“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

毛泽东如终强调要摆脱外国影响、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道路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具体有:

1.要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实际出发,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他认为,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是一个大农业国”,“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重工业有了市场,有了资金,它就会更快地发展。”

2.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实现各部门之间的综合平衡,使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3.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必须共同发展,以改变旧中国工业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的不合理状况。

4.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毛泽东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又是一个穷国,必须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同时尽可能多争取一点外援。

5.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把发展生产同改善人民生活结合起来,兼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6.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

7.兴办农村工业,实现农村工业化。由于中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毛泽东提出要将发展城市工业与农村工业结合起来,兴办农村工业。在政府的支持下,社队企业虽在一段时间里受到限制,但是,后来迅速发展,为以后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8.提出实现工业化还只是第一步,更高的目标是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实行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即:到1980年,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到2000年,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

上述思想认识的不断形成,使党朝着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逐步积累起领导工业化建设的重要经验。在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每一个阶段,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规划的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目标,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对于调动全国人民的建设积极性起了重要作用。

正如mali50所说: 中国按改革前的速度发展,2012年就可以在当年的物价水平上赶上美国的GDP。现在已经落后了。别以为不改革中国会永远停留在1979年。事实上所有人在潜意识中都是这样认为的。我在这里说,相信很多人是突然明白了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中国人没有理性思维就永远成不了世界强国。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5-31 20:55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以及中国与世界大国存在的巨大差距,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在工业化建设上,毛泽东不仅确定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且提出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毛泽东说:“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怎么能说有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

因此,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新中国这一时期的奋斗目标。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并不等于闭关自守、盲目排外。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这一时期我国先后三次从苏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引进技术设备。对外引进使我国学习、吸收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工艺和管理经验,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打下重要基础。

毛泽东时代的60年代初期,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在国家遭遇严重困难,苏联撕毁协约、撤走专家的情况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在全国凝聚起不甘落后、奋发图强的力量。

在工业战线,出现了大庆油田这样的典型。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人在一片荒原上风餐露宿,终于打出石油,使国家摘掉了“贫油”的帽子。

在科技战线,出现了以钱学森、邓稼先、王淦昌等一批在海外功成名就的科学家,他们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条件和物质待遇回到国内,在海拔3200米的戈壁高原上隐姓埋名默默无闻地为国防尖端科技事业作贡献。

在农业战线,出现了大寨、红旗渠这些穷山沟里的农民,他们在大灾之年向荒山开战,让河水改道,战胜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实现了粮食丰收。

在这些为了国家富强而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身上,体现出毛泽东时代中国人特有的精神风貌。

1960年、1961年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两次访问中国后说:毛泽东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建设了一个统一的、人人献身和有目的感的国家。他的人民正在进行一场伟大的奋发图强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些成就已经可以让全世界震惊。回顾这一时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可以说,是毛泽东以他为国、为民的大情怀和变农业国为工业国的大目标,影响了几亿中国人,形成了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奋发图强的精神。这是毛泽东时代中国人特有的精神风貌。

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通过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一大批各方面的骨干力量,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3.5%。到1978年,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经增长到75.2%(1949仅占17%)。工业化促进了国防现代化。人民解放军从原来只有单一步兵的陆军,发展成有诸军兵种合成的军队。国防尖端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先后发射成功。这些建设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百年来落后挨打的历史,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基础;同时,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于后来中国在国际关系变化剧烈的环境中,坚持走独立发展道路具有重要影响。

回顾毛泽东与新中国工业化奠基的历程,我们想起毛泽东在1956年纪念辛亥革命45周年时说的一段话。毛泽东说:“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进入21世纪后的中国发展表明,毛泽东预言的“大变”已经成为现实。今天的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而且在2010年在经济总量上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愈发感到,在毛泽东时代开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之路,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是在新世纪继续开拓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之路。

虽然,毛泽东离开中国人民了,但是,毛泽东毕生奋斗为国家、为人民留下的制度基础、物质基础,仍在惠及后代子孙;毛泽东的思想、精神,仍在激励着后来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毛泽东的影响,超出了毛泽东生活的年代,这正是毛泽东的伟大之处。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yongbing1993最受欢迎的博文
  1. 戴口罩是慢性自杀的选项之一! [2020/03]
  2. 赵立坚是中国官方中唯一的男儿! [2020/03]
  3. 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 [2022/07]
  4. 康华帝国皇上邓朴方又下圣旨了 [2021/12]
  5. 邓小平就是死不改悔的共产党内走资派 [2019/04]
  6. 文革中毛泽东为什么不杀邓小平 [2023/01]
  7. 蒋介石国民党如何屠杀共产党 [2021/08]
  8. 毛泽东是靠"杀人"取得建国大业的吗? [2020/04]
  9. 邓小平在反右文革中做了什么? [2021/10]
  10. 文革红卫兵和改革走资派谁残暴? [2021/10]
  11. 蒋介石国民党的贪污腐败 [2021/07]
  12. 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是一部天书 [2022/01]
  13. 质疑病毒外泄 美国民众要求白宫公布化武基地关闭原因 [2020/03]
  14. 从军长到伙夫都是一样苦但胜了 [2021/11]
  15. 毛泽东的方向,是民族复兴的唯一出路! [2020/04]
  16. 毛泽东后中国共产党无一是男儿 [2022/08]
  17. 邓小平向中央保证《永不翻案》 [2022/12]
  18. 文革是毛泽东第二次逼上井岗山 [2023/01]
  19. 文革批知识私有为的是缩小差别 [2023/01]
  20. 排华时期卖博士洋人是否不排华 [2023/02]
  21. 《卖给洋人》和华人华侨的区别 [2023/02]
  22. 学完书本科学知识需上劳动大学 [2023/01]
  23. 卖博士痴梦要共产党和人民分开 [2023/02]
  24. 炸掉北溪民用设施习不想做点啥 [2023/02]
  25. 《人民》就是全世界受苦的人! [2023/01]
  26. 《狂飙》传销走资派护养黑社会 [2023/02]
  27. 毛泽东是不是马列主义谁来评判 [2023/03]
  28.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瑞金成立 [2023/03]
  29. 毛泽东时代工厂实行车间医师制 [2023/03]
  30. 老特罗多当加国总理15.5年 [2023/03]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9-1 04:0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