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的死 [2021/03]
- 父亲死,故乡就没了 [2020/08]
- 特别的生卒日--先父去世周年祭 [2021/03]
- 抹黑华为可休矣! --兼谈中国网络安全 [2021/04]
- 从亚特兰大枪杀案看媒体报道的选择性 [2021/03]
- 江青同志--读《还原一个真实的江青》 [2020/10]
- 再聊“泡妞” [2020/07]
- 王光美回忆中的江青 [2020/10]
- 网遇“英国女骗子” [2020/10]
- 我看上海人 [2020/06]
- 身处澳洲看中澳关系 [2021/06]
- 江青同志(下) [2020/10]
- “出任务” [2020/10]
- 父亲讲过的“古话” [2020/12]
- 马悦然评老舍后人 [2020/12]
- 我们还有羞耻之心吗? [2020/08]
- 汉语是世上最丰富的表达语言? [2020/07]
-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2020/08]
- 王光美记忆中的“三年困难时期” [2020/10]
- 再论“羞耻之心” [2020/08]
- 驳易中天“中国人无信仰” [2020/08]
- 简评方方“有态度的文学” [2020/09]
- 从Sales的角度看特朗普总统 [2020/11]
- 想起了《傅雷家书》 [2020/12]
- 网络交游的启示 [2020/09]
- 谈“骂人” [2020/06]
“九一八”纪念日杂感
今天九一八事变纪念日,看到墙内网络媒体的推介文、国内朋友的分享贴都是这方面的内容,大抵为:“警钟长鸣勿忘国耻”。
媒体姓党,一切报道以主流意志是从,得服从;如是后生辈分享转发,可理解。问题是看到同辈甚至前辈都如此“警钟长鸣勿忘国耻”,不免觉得几分滑稽。趁还活着,与诸位一起回忆上世纪的中国大陆是如何纪念九一八这个日子。
文革时期,主要搞阶级斗争,搞“斗私批修”、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缩小“三大差别”和割“资本主义尾巴”等,对于什么南京大屠杀、九一八事变等国耻日实在顾不上,谈论甚少,更不用说以国家的名义举行纪念仪式。或是在下年幼无知记忆不佳,请前辈们不吝赐教指正。至于引号中的名词,看官中有青春年富者不晓,可自行维基百科查阅。
改革开放一直到九十年代中,“九一八事变”被提及,但主题不是“勿忘国耻”,而是重点批判蒋介石反动政府的“不抵抗主义”,从而让大家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大学时“中共党史”课的老师G先生,学识渊博,对于近现代史谙熟,常能在课堂上穿插一些教科书所没有的历史掌故,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他也是当时高校《中共党史》教材的编撰者之一。对于“九一八”事件他曾绘声绘色讲到:
张学良是奉蒋介石之命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将东北丢失的。事后,他将蒋介石的手谕、电文等原始档案后交给原配夫人于凤至飞往美国,于夫人将之保存在外国银行的保险箱里。一旦蒋介石背信弃义加害张学良,她就将这些资料公诸于众。这也是为什么蒋介石后来报复西安事变的肇事元首,杀杨虎城,却一直不敢动张学良的根本原因。这个故事很形象,又能自洽。让我相信了半辈子。
结果大家都知道,无论是从当今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还是张学良获释后的自述,当年九一八事变下令不抵抗的是张学良本人,而不是蒋介石。李敖大师坐过国民党的牢,与两蒋死磕,在众多史料研究的情形下,至死都坚持不抵抗来自蒋介石。其辩解理由是: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前的总体政策是对日军的挑衅采取忍让,张学良受其指导精神的影响。不过,当今主流的历史学者厘清了“挑衅”和“进攻占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张学良在美国面对日本记者的镜头再次承认九一八事变的不抵抗责任在他。此时,张学良不需要害怕两蒋和国民党的迫害,只需要诚实面对上帝和自己的良知。他的话可算是最权威的了。
当然,即使当年他下令抵抗,东北也未必能守得住。但,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今天,我相信祖国各地尤其沈阳一定是警钟长鸣、少先队员在纪念地宣誓“勿忘国耻”等。但这些,都是本世纪末开始与日本的外交关系恶化后才有的。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中日关系处于蜜月期,不要说九一八,就是南京大屠杀也没有什么纪念馆和国耻日的。那些年,日本官方民间为赎二战之罪、感激中国政府免其战争赔款,特有对中国的长期低息贷款,这些,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建设资金和技术提供了基本保证。中国政府对日本也投桃报李,在诸多方面对日本方面释放善意,比如邀请三千日本青年访华,给予日本公民单方面免签便利。有朋友还提醒我:那些年中国拍摄的电影中涉及到日本人的,全都是正面形象!我凭记忆,似乎真如此,诸位也可以查验。
事实上,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根源,是很多人不愿意碰的。为什么在东北有日本的关东军?为什么旅顺军港是日本海军基地?之前又是谁国的基地?张作霖凭借谁人起家?日军少壮派为何要赶走张学良军队独占东北?......前些年,有位香港民间历史学者冯学荣先生写了一本《日本为什么侵华》,也有国内版,内容极不符合小红粉们的情感,不知现在是否已经下架?对于有兴趣关注东北地区自甲午海战到抗战胜利的变迁的网友,窃以为此书值得一阅。当然,如果还要深入,可延伸对照阅读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八十年代大学生官方指定课外读物)与《剑桥中国晚清史》(境外汉学研究成果,国内社科出版社曾出版)。
历史,不应被遗忘。但历史,也不应被蓄意篡改、任意装扮甚至被肆意强暴。
2020.09.18於悉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