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樊嘉扬事件略谈教育和民族认同差异

作者:羽西谈郭  于 2022-10-28 16:2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杂谈|通用分类:热点杂谈

关键词:樊嘉扬, Jiayang, fan, 记者, 纽约客

樊嘉扬(Jiayang fan),重庆人,6岁跟随母亲移民美国,后加入《纽约客》,成为一名记者。樊嘉扬在乱港事件时的一句经典名言—“我的中国脸成了我的累赘My Chinese face is a liability)让她为人熟知她在成为《纽约客》杂志专栏记者作家专门撰写针对中国的评论文章,还成了美国业界是小有影响的中国相关问题报道的专家她被大陆网友批评成“十足的数典忘祖之徒”,“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或许这样的评价极具主观性,但樊嘉扬事件的背后却让我们看到部分海外华人的教育理念、思想观念的差异。

我曾经看过一本挺老的书叫《成长1+1》,一本以教育为主题类似《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书。这本书的主角Kate就是一个从小在国外长大的孩子。她五岁来到美国,基本是在纯美式的环境下成长的,中文会说但不太会写,这本书她的部分是她用英文写作后翻译的。她懂得美国的各种流行文化,满嘴美式流行语,还参加选美。但是从来不盲从,坚持当自己好好学习的亚裔Nerd,从不在意同学贴在她身上的“书呆子”的标签。她认真考试、热心参加课外活动,积极思考社会和文化大事,在大学申请上一路绿灯。展现了一个充分利用自己的优越环境成长,阳光自信的华裔年轻人形象。书里有一段我印象很深刻,就是Kate一开始也不了解中国,她眼中的中国,只是一个“可以用值钱的美元买盗版光碟”的地方。后来父亲带她回到四川的老家,看到了破旧的卫生所和公共汽车,也看到了勤劳质朴的家人,亲身参与了当地人的活动,才慢慢对这个祖辈曾经生息和奋斗过的土地有了真实的感触。后来她参加学校活动,写的论文,都一直在以“如何构建两国人民理解的桥梁”为主题。可以说借助这个经历,她完成了对自己世界观的重新构建,对文化、国籍和身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是通过这段独特的心路历程,她具备了自己人格上的闪光点,也打动了哈佛的招生老师。

樊嘉扬(Jiayang fan)Kate的经历何其相似:背景,教育,经历,移民时间,甚至连老家都是同一个区域(重庆曾经隶属四川,川渝一代有许多相似的地方),然而他们对中国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樊嘉扬作为美国老牌杂志《纽约客》的记者,利用自己从小在中国出生,亲戚朋友在中国的信息偏差这样描述中国:

1、2020年4月6日的推文:most chilling dream l've had inpandemic: I'm trying to dye my hairblonde or white out of sense of self-protection to disguise asiannesss(thisis not thought I've ever had in wakinglife) but in dream no matter no manyboxes of dye l go through,my hairremains stubbornly black。(中文翻译:我在大流行中经历过的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梦:我试图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将头发染成金色或白色,以掩饰亚洲人的性格(这不认为我曾经有过醒来的经历),但无论如何,在梦中我没有染多少盒染料,我的头发顽固地留着黑色。

2、2020年1月28日撰写的一篇以《What It’s Like to Try to Get Treatment for the Coronavirus in China》(在中国尝试治疗冠状病毒是什么感觉)当中这样描述:“The Wuhan coronavirus belongs to the same family a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or sars, which broke out in the southern Chinese province of Guangdong, in November, 2002, and spread, through infected travellers, to twenty-six countries, killing almost eight hundred people around the world.”(武汉病毒与2002 年 11 月在中国南方省份广东省爆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或sars属于同一家族,并通过受感染的旅行者传播到 26 个国家,造成近 800 人死亡世界各地的人们)。

3、采访《三体》作者刘慈欣时樊嘉扬时使用“春秋笔法”,夹带私货。读过刘慈欣的小说的人都知道,大刘不会用太多形容词。这篇文章出现在大阪20国集团峰会召开之际,在中美贸易战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之际,如果说樊嘉扬写的这篇文章并非意有所指,傻子都不会相信。这篇文章在后面直接指出,当前美国和中国的处境就相当于美国是三体文明,中国是地球文明。这真的是一篇很有趣的文章,在当前的世界背景下,这篇文章恐怕代表了很大一部分美国人对于中国的某种态度,而这也是当今中美关系的一个真实缩影。

樊嘉扬明明因为母亲的事情已经切身体会到了新冠带来的病痛和对亲人的无助,却从未冷静思考看待所谓人权大国的“人道主义”在哪儿?樊嘉扬也曾在推特上说,自己出门扔垃圾时用中文打电话,就有一名男子对她大喊“该死的华人”。据美国媒体报道,歧视不止于言论,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尤其是暴力行为令人震惊。在这种对华裔群体不友好的大环境之下,樊记者或许该好好思考自己的立场问题。

笔者认为樊嘉扬这个事件里面还有一个民族认同的概念在这里面。我个人其实一直以来都认为民族啊、国家啊这些概念,在人类发展的尺度上,有朝一日都是会被淘汰的。但显然,现在还不是淘汰它们的时候。抛弃自己的曾经民族和国家概念,现在还为时太早。而融入异乡这事说起来挺缥缈,但绝对不是放弃自己的认同就能无障碍融入的。有时候,适当地有点自己的主心,反而还更容易让人接受,让人尊敬。能够在海外环境里教育出适应性良好,民族荣誉感完整的后代的家庭,都是父母自己本身就拥有强大的自尊做基础的家庭。只有自己体面自信了了,后代才能真正地体面自信,这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一样的。至于美国没亚裔歧视的这个大环境,只有靠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了!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羽西谈郭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客观评价习近平》一文:令人失望的左右“缝合怪” [2022/03]
  2. 《客观评价习近平》悄然撤稿,闹剧终散场 [2022/03]
  3. 《客观评价习近平》:小布尔乔亚的无病呻吟 [2022/03]
  4. 起底 《客观评价习近平》的作者“方舟与中国” [2022/04]
  5. 《客观评价习近平》之我见 [2022/03]
  6. “陌生又熟悉”的美国记者樊嘉扬 [2023/02]
  7. 樊嘉扬: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2022/04]
  8. “一代半”移民的樊嘉扬到底是不是一枚棋子? [2022/07]
  9. 樊嘉扬:不必把歪曲中国当消遣! [2022/05]
  10. “病毒起源阴谋论”之后,郭文贵集团现内讧 [2021/07]
  11. 中国上海的疫情,让我们见识真正的“阴谋论” [2022/06]
  12. The implementation ban on Xinjiang goods may be the first domino to fall [2022/06]
  13. 如何看待樊嘉扬这类“崇洋媚外者”的“跪族”现象? [2022/10]
  14. 樊嘉扬们之终焉 [2022/04]
  15. 浅析纽约客华裔记者樊嘉扬的“夹生饭”处境 [2022/07]
  16. 自我矛盾的樊嘉扬 [2022/09]
  17. The objective evaluation of《New Yorker》 reporter Jiayang Fan [2022/07]
  18. 我眼中的樊嘉扬和美国社会 [2022/06]
  19. 邱家军疑被控制 真相让人细思极恐【转载】 [2022/10]
  20. 樊嘉扬:扭曲心态下的“是非”者 [2022/07]
  21. In the face of such a rift, what Jiayang Fan needs is reflection... [2022/09]
  22. 大规模监控,飙升的监控资金,令人窒息的监控网络...... [2022/10]
  23. 浅谈对美国与“北溪”事件的几点思考 [2023/02]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8-16 17:5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