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死流变 】

作者:chico  于 2013-7-27 11:5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易经|通用分类:信仰见证|已有3评论

  易学以变为占,一卦六爻,无非解说变化之道。学易就其变易之义而言,自一己的身心,与人群社会,以至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无时而不变动。这种变动,令人 最感烦恼而又无可奈何的就是生死流变。此一无奈的问题,如不研读卦爻,则不了解,虽然研读卦爻,如不研读系辞传,亦不了解。

  系辞上传说:「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生死流变的意义,深蕴于卦爻之中,不经孔子阐明,无人能够发觉。这几句系辞传文就是阐发卦爻的义蕴。

系传韩氏注:「死生者,终始之数也。

李氏集解引九家易说:「阴阳交合,物之始也。 阴阳分离,物之终也。合则生,离则死。」又说:「交合,泰时,春也。分离,否时,秋也。」

虞翻说:「魂,阳物,谓乾神也。变,谓坤鬼。乾纯粹精,故主为物。乾流坤体,变成万物,故游魂为变也。」

郑康成说:「精气谓七八也,游魂谓九六也。七八木火之数,九六金水之数。木火用事而物生,故曰精气为物。金水用事而物变,故曰游魂为变。精气谓之神,游魂谓之鬼。」京氏易有游魂归魂之卦,皆就卦魂而言。

  诸儒解此系传,不离卦爻,但是解说卦爻就是解说宇宙人生种种事实,因此系传阐发卦爻的死生义蕴,就是吾人的生死问题,精气游魂与鬼神情状就是人类与各种异类生死互变的意义。

  就事实说,吾人生命始于父母阴阳交合之际,自己的游魂投入母胎,藉父母的精气而成身形,即「精气为物」之义,此称为生。吾人生命终于身体衰老,阴阳分离,由此魂失其所,此称为死。魂既失所,再为游魂,再遇阴阳交合,而感气分相投,又是一 生之始,此即「游魂为变」之义。游魂为变是死生之际的一大转变,但这转变后的新生命不一定是人生,这要看他生前是何居心而定,居心在人可以仍旧为人,居心在鬼神,在其它动物,则为鬼神或其它动物。

  俗儒不知身死而魂不灭,更不知人与异类生死互变,往往将「死生之说」以及「游魂为变」曲解其义,误人不浅。学易须学君子儒,一则探索系传原理,一则博采史事证明。如春秋昭公七年左氏传:「昔尧殛鲧子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 又据左传,襄公三十年,郑大夫伯有在一场政争中被人杀害,至昭公七年,以厉鬼出现,报复仇人,郑国人群大惊逃避。又如淮南子俶真训说,昔有公牛哀,病七日,化为虎。隋书韩擒虎传说,韩擒虎死后作阎罗王。类似事实记在史书中,难以枚举,皆足以证明人与异类互为转变之理,亦皆可为系传的注解。

  研读系传,了解卦爻中的死生游魂之义,就应该正视多生以来的生死大问题,进而探求解决之道,这才合乎圣人作易的本旨。解决生死问题,必须了解生死来源,始能对治。昔日子路问死,孔子答复:「未知生,焉知死。」此意是说,知死必须知生。生 死相待而起,如果尚未知生,何能真正知死。欲能知生知死,唯须原始反终。原始,则知游魂趣入阴阳交合之境,始有生命。反终,既有生命之始,必有生命之终。 终而复始,死后又生,犹如长流,永远不断。所以系传不说生死,而说死生,即含生死不断之义。诚欲了断生死,则须解决游魂趣境的问题。游魂趣境是多生贪爱的习气使然,遇境不由自主,必与所遇之境气分相投而趣入。解决之道,唯在生前转变心理,去其贪爱之心。此心去之实难,更须如孔氏正义所说的「原穷事物之初始。」原穷到极处,就是要研究「太极生两仪」的意义,以明无生之理,方能彻底解决。太极是自心之本体,寂然不动,本来无生,其生两仪,只是生起阴阳相对的 概念而已,这是假说的生。生既是假,死又何尝是真实。真实只有太极的一真本体,明此本体,则明无生,无生则无死。这是真正能知生死,唯有真知生死,方能了断生死。

  学易首须了解真假,然后即须舍假归真。所谓假,即自阴阳两仪以下,四象、八卦、六爻 之位,一切皆是。所谓真,唯是太极。舍假归真,不是离开两仪四象八卦六位,而是就两仪四象八卦六位认取太极。太极是体,两仪以下一切是相。相假体真,不取 假相,就是归真。犹如水之与波不能分离,只要不取波相,不随波逐流,当下即是见水。如此终日研读卦爻,即是终日研读宇宙万有,终日不取万有假相,终日所见 无非太极。修学圣人由此可以成就,生死游魂问题自然化为乌有。

徐醒民-{读易简说}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3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0 回复 徐福男儿 2013-7-27 13:10
徐醒民居士是台湾著名的佛家大德,所以他的解易,明显的援佛入儒,从空相起论。虽然言之成理,终非正解。
0 回复 阳关 2013-7-27 13:27
谢谢好文。谈禅论玄的感觉是比较浓。 但是易学亦非儒学独专。欣赏徐居士以太极心悟堪研死生。
0 回复 chico 2013-7-28 08:36
徐福男儿: 徐醒民居士是台湾著名的佛家大德,所以他的解易,明显的援佛入儒,从空相起论。虽然言之成理,终非正解。    ...
易经就一本,但每人的易经又不完全相同。所谓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而已。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9 21:3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