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

作者:chico  于 2009-9-18 01:3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国文补课|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6评论

孟轲敦素,史鱼秉直。

 

孟子,名柯,字子舆,山东邹县人,是儒家的亚圣。古时候读书不敢直呼圣人的名讳,要挨板子打的。遇有圣人的名讳,要读“某”,所以这里就要读“孟某敦素”。 读《论语》也是一样,如读到“丘也不敏”一句时,不敢读丘,不能直呼其名,要读“某也不敏”。当然现在不讲这一套了,但是老规矩要清楚。

“ 敦”是推崇、崇尚的意思,没有染过色的丝是生丝,叫“素”。前面讲过“墨悲丝染”白色的生丝就是“素”,无字的石碑叫素碑,“素”的引申义就是质朴、纯 真、不加装饰的意思。“孟轲敦素”的第一重意思是说,孟子崇尚质朴的本色;第二重意思是要人恪守伦常之理,素位做人。素位就是人的本位,是做人的本分。人 在什么位置就应该行什么道,所谓“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正如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一样。越位而行是为“非礼”,不但无功反而有过,历来为智者 所不取。

    史鱼是与孔子同时代的人,是卫国的大夫,也是著名的史官。史鱼为人正直,从不曲意奉承地迎和别人,以正值敢谏而闻名于史。史鱼的君主,就是历史上那位任由南 子主政,且信用宠臣弥子瑕的卫灵公。其时,群臣都不敢讲话,怕受打击迫害。史鱼就不这样,即便是卫灵公有过错,他也照说不误。他曾向卫灵公建议重用蘧伯 玉,可是卫灵公不纳谏。史鱼临终前对儿子说:“我生时没能帮助国君重用贤士,死后不应享受礼的待遇。就将我的遗体停放在北堂就行了”。卫灵公知道后说:“ 老先生在世时就向我举荐贤士、罢黜邪佞,死了以后还用尸体劝谏我,可谓忠啊”!

所 以,孔子在《论语》里称赞说:“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不管环境如何,无论社会动乱还是安定,史鱼的言行永远都像箭一样,尖锐而正直。“ 禀”字的本义是赋予、给予,引申义才是秉受、天生的意思,所以“史鱼禀直”是说:史鱼有坚持正直的品德。“直哉”是说一个人做人要心地方正、端直,不可以 圆滑,但处众办事要圆融,要注意方式方法。说话办事也直来直去,别人就接受不了。《易经》中也反复强调“天圆地方”的道理,众人为天,天圆就是处众要圆 融,要有智能;心田为地,地方就是心地方正,要有操守,我们千万不能错会了圣人的用意。

庶几中庸,劳谦谨敕。

 “ 庶几”是差不多、大概的意思。“庶几中庸”差不多就中庸了,就近乎中庸之道的标准了。“中庸”是儒家思想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被宋儒称为“孔门传授心 法”。孔子说过:“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的话。孔子的嫡孙子思,根据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写了一篇论文,就是后人读到的《中庸》。这篇文章原是《礼记》 中的一篇,宋儒将其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在一起,合称《四书》。

《三 字经》中说:“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什么是中呢?中不偏,不偏是中。任何事情都有三个方向:左、右、中;好、坏、不好不坏。我们不取好,不 取坏,取一个中,这就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的道理。有人说“中庸”就是耍滑头,是老奸巨滑。其实“中庸”根本没有耍滑头的意思,“中庸”不是和稀 泥,不是不讲原则的好好主义,而是既听了你的意见也听了他的意见,综合你们意见中合理的部分,然后采取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不走左,也不走右;不过,也非 不及,这才是“中庸”。孔子着了一部历史,叫《春秋》,为什么不叫《冬夏》呢?因为冬冷夏热,冬短夏长,都有所偏颇。只有春秋才是冷热均匀,长短一致,可 以作为衡准来评判历史,这也是为什么称史为鉴。“鉴”是镜子,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明因果,这才是“中”。

“ 庸”的意思是庸常,普普通通、平平淡淡。古人常说:无事不生事,平安就是福。现代人都不甘于寂寞,要来点激情,要异峰突起、来点儿刺激。偶尔刺激一下固然 可以振奋精神,但做人处事,居家过日子,一定要中庸。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这是最平庸的生活,也是最正常的、最健康的生活,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根本。

一 个人要有象孟子推崇的那样质朴的本色,又有象史鱼一样方正秉直的品德,就差不多达到“中庸”的标准了。前文讲过,直指的是人内心要方正,要端直,内直并不 等于外表见棱见角,说话直来直去。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也是提醒人内心要方正,处事要圆融。说话直来直去,举止棱角分明,会伤人坏事。

“庶几中庸”是差不多近乎中庸了的意思。为什么说差不多呢?因为只有敦素、秉直还不够“中庸”的标准,还有四点要做到。那就是下一句的“劳谦谨敕”。

“ 劳”是勤劳、勤勉,“谦”是谦虚、谦逊,“谨”是严谨、小心,“敕”是检点、不随便。如果我们能保持本性的质朴,保持内心的方正,再能够勤勉、谦逊、谨 慎、检点,这才是合格的“中庸”标准。儒家学说之所以宝贵,在于它提出的做人处事的原则都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做不到就绝对不说,因为说了没用。
   
“劳谦”二字出自《易经·谦卦》。《谦卦·九三爻辞》是“劳谦,君子有终,吉”。谨遵圣敕,劳谦有加,必有终吉,是“劳谦谨敕”的另一解法。三家村的老学究们多用后一种解法,这也很好。文义本来就是圆融的,哪里有标准答案呢?以上四句话的白话译文,就是:
孟子崇尚质朴的本色,史鱼坚持正直的品德。再加上勤勉、谦逊、谨慎、检点,这才近乎“中庸”的标准。

 

聆音察理,鉴貌辨色。

 

“聆”是聆听,但聆和听不一样。“聆”是仔细分辨、十分专注地听,而“听”强调的则是以耳感音的动作。听别人讲话要仔细地分辩,就是“聆音”。“察”是审察、考察,“理”是话里面的道理,话里面深一层的含义。孔子在《论语·季氏篇》中提出君子有九思,其中的“听思聪”就是“聆音察理”的意思。一个人说的话,要表达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一定要辨别清楚。古人很含蓄,表达问题的方式也很婉转,读古书时常会发现“假语存”而“真事隐”的情况。再如《庄子》一书,寓言占了十之八九,如果不懂得“聆音察理”,不但其书读不懂,还会曲解庄子的意思。

“ 鉴”的本义是铜镜,有观察、鉴别的意思。“貌”是一个人的容貌和外表,包括了言谈举止、动作表情。“鉴貌辨色”是说,通过观察人的容貌举止来辨别他内心的 活动,因为“有诸内,必行诸外”。由此发展出中国文化的另一支,就是相学。相学,又叫风鉴之学,里面有大学问,绝不是随随便便读几本麻衣、柳庄就算懂了。 “大相为道,小相为术”,等而下之就沦落为江湖人糊口的玩意儿了。相学则是圣贤之道,博大精深,非有大智能否则连门也入不了。古代做官的人都多少懂一点, 断案问审不会察言观色怎么行呢?是不是惯犯、是好人还是歹人,一眼能看出个大概。曾国藩用人,往往看一眼就知道其人能干什么。他挑选湘勇组建湘军,有个鉴 貌辨色的“三字诀”:黄、长、昂。“黄”是面色要黄,俗话说:小白脸儿没好心眼儿。土色黄,黄色才是种地人的本色,这样的人忠厚、听话。“长”是手脚要长 大,这样的人有力量、有耐力、奔跑迅速。“昂”是精神旺盛、气宇轩昂,这样的队伍有斗志,打不垮。所以曾国藩能成功绝对不是侥幸的,他是清朝中兴人物之 一,也是清朝新儒家学派的抗鼎人物。

中医学的诊病方法,历来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其中望诊居首,闻诊在次,所以有“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的说法。我们认为神乎其技的脉诊,其实是最末流的诊法。

 

贻厥嘉猷,勉其祗植。

 

“贻厥嘉猷”一句语出《尚书·五子》“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贻”的本义是赠送、送给,引伸义为遗留、留给,现代汉语中已将其通假为遗字。“厥”是代词,有其的意思。“嘉”是美好,“猷”(yóu 计谋,打算,谋划:新猷。宏猷。鸿猷)。 是谋的意思。

“ 贻厥嘉猷”就是将其美好的谋略遗留下来,指的是祖先要把自己的经验、自己的嘉猷,忠告遗留给子孙后代。历代先贤都有宝贵的家书、家语遗留下来,例如《了凡四训》《周公戒子书》《诸葛亮戒子书》《曾国藩家书》等等,不胜枚举。这些家书、家语早已超越了家族的概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家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 分,字字值千金。

“ 勉其祗植”的“勉”是勉励,“其”是代词,指代子孙后辈,“勉其”就是勉励子孙后代。“祗”是恭敬,“植”是树立。要树立什么?子孙们要立身、立命。“勉其祗植”就是勉励子孙们要谨慎小心地立身处世。对比之下,我们留给子孙的是什么?是多多益善的钱财,因为我们怕子女不成器,怕他们受苦。古人说“子女是父 母的命”。积财给子孙的父母,是从内心里面认定后世子女不会成才,也就等于变相地希望他们不成才。种了这样的因,子孙将会得到什么样的果报就十分清楚了。 有了钱财的人就不再求上进,一旦钱财用尽,老之将近,又没有技艺在身,他们将如何生存呢?古人说“胡涂的爷娘,败家的儿郎”,这话说得并不过分。

以上四句话的白话译文,意思就是:听人言谈,要审察其中的是非曲直,看人容貌,要辨别其人的善恶邪正。要将最好的家语忠告遗留给子孙,勉励他们谨慎小心地立身处世。

 

省躬讥诫

 

  “省”是反省,“躬”是自己、自身,“省躬”就是反躬自身的意思。《尚书·尧典》中“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两句话常被后世帝王引用,是不是真话就很难说了。果真能做到一身担起天下人的不是,不但自己的错误不推 卸责任,百姓或下属的失误,也由我一人来承担。这才是大慈大悲,才是孔子讲的“仁”的境界。这样的人就是圣人,就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地藏王菩 萨。

“ 讥”是讥讽、嘲笑,“诫”是告诫、劝慰。听到别人的讥讽嘲笑、规劝批评要好好地自我反省,自我检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要急于分辩,就是“省躬讥诫”的 意思。不是自己的过错,别人说了也等于没说;真是自己的过错,就一定要感谢别人为你指出来。据说天堂里的人闻过则喜,苦海中的人闻过饰非,地狱里的人闻过 则怒。我们生活在哪一界,自己心中应该是清楚的。


宠增抗极,殆辱近耻。

 

宠辱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的顺境和逆境。“宠”是荣宠、尊荣,是大多数人追求的目标,是人生的高潮。“辱”是外辱,外来的污辱,是人生的低潮时期。“一荣俱荣,一辱俱辱”是人道的规律。人在倒霉的时候是“墙倒众人推”,因此位置爬得越高,跌得也越重。

宠和辱是一对,有宠就有辱,所谓宠辱与共。不愿有“辱”的结局就不要拼命追求“宠”,宠来了,辱也就同时到了。老子对此看得非常清楚,老子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宠辱都不是好东西,哪个来了都吓我一跳,跟大病在身没什么两样。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要“宠增抗极”。

“ 抗”是“亢”的通假字,“极”是极限。荣宠增加到了极点,物极必反,宠就变成辱了,所以说“殆辱近耻”。干隆的宠臣和珅还不是“宠增亢极”吗?干隆对他的 荣宠无以复加,人称“二皇帝”。结果是干隆死后第三天就开始清算他,第十一天就嘉庆皇帝被赐死了。真是“生前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人去了”,最终是“和珅 跌倒,嘉庆吃饱”。

“殆”是时间副词,表示将要、迫近的意思。耻与辱不同义,内心的羞愧为耻,外来的欺凌为辱。《论语》中有“恭近于礼,远耻辱也”一句。无礼就会变宠为辱,外有辱内必有耻,耻辱就一起来了。感觉到势头不对劲,要走逆运,有没有办法避免呢?有!那就是下一句的“林皋幸即”。

 

林皋幸即

 “林”是山林,“皋”是水边之地。庄子在《知北游》中说:“山林欤!皋址欤!使我欣欣然而乐欤”!“林皋幸即”就是赶快退隐山林,辞官别作了。既然这个时间、空间已经不属于你,就因该赶快退隐,还能幸免于难。“幸”就是庆幸、吉而免灾,“即”是接近、靠近的意思。

古代做官,官场如战场,伴君如伴虎,事事处处都得临深履薄。一个不检点,自己受辱还是小事,家族、老师都要跟着受牵连,责任就大了。所以见势头不对,就要准 备辞官下野,退归林泉,做隐士去。《梁书·止足传》中为此专门说:“易曰: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传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然则不知夫进退,不达乎止足,殆辱之累,期月而至矣”。

战国时代越王勾践的谋臣范蠡,竭尽心力为勾践谋划了二十余年,终于灭掉吴国,洗雪了耻辱。范蠡清楚勾践其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于是不受封赏,泛舟五湖,自己的名字也不要了,人称陶朱公。与范蠡同时的另一位大臣文种,则被勾践诛戮了。下面一句的“两疏见机”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两疏见机,解组谁逼。

 “两疏”是汉宣帝时候的疏广、疏受叔侄两个人。疏广,字仲翁,西汉兰陵人,是当时的著名学者,对《春秋》颇有研究。汉宣帝征他为博士,授以太子太傅的官职,他的侄子疏受也被聘为太子少傅。太傅与少傅是辅导太子的官职,地位相当高。

《汉 书·疏广传》中记载:“在位五岁,广谓受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即上书乞骸骨,皆许之”。二人向宣帝奏请提前告老还乡。宣帝对 他们不贪图高官厚禄的品行十分赞赏,便和太子一起厚赠给他们一笔钱财,让二人荣归故里。疏广回乡后,将这些钱财都分送给了亲朋故友,有人劝他给子孙留一些,他摇摇头说:“我的子孙如果有才德,钱财只能损伤他们的志气;如果愚昧昏庸,钱财只会掩盖他们的过失”。

“ 机”是机兆、先兆,是事机萌动,但还尚未发出之时的微小状态,《易经》里就有“几者动之微,君子见机而作”的话。“解”是解除,“组”是组绶的简称。组绶 是一种丝质有刺绣的缎带,窄的叫组,宽的叫绶。古代常用来拴在印纽上,或用来拴勋章。后世有“受勋”礼,即用不同颜色的绶带挂在胸肩等部位,以示自己的官 阶、品级,象袁世凯的大元帅服,绶带颜色挂得快开染坊了。

“解组”是将组绶解下来,表示辞官不干了。“谁逼”是有谁逼你这样做了吗?没有,是自己辞官不做的。疏广、疏受叔侄见到事情苗头不对,就见机归隐,辞官不做了。有谁逼迫他们这样做呢?

以上几句话的白话译文,意思就是:听到别人的讥讽劝诫,要好好地反省自己。不要让荣宠过了头。
如果要发生受辱的危险,赶快退隐山林或可幸免。汉代疏广、疏受叔侄就是见机归隐,有谁逼迫他们辞去官职呢?

 归隐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呢?下面一段话很有意味、很美,文学意境极高,是《千字文》中文学意境最高的几句话。我们读的时候要能随文入观,随着文字的描写, 视野要随之在字里行间展开,象摄影机的镜头一样,时而是长镜头的远眺,时而是近距离的特写,才能体验诗文的美和读书乐的享受。


索居闲处,沉默寂寥。

 “索居”是一个人独处,“索”是萧索、冷冷清清。《礼记·檀弓》上有“吾离群而索居,亦以久矣”的话。

“ 闲处”是无所事事、清静悠闲。“沉默”是沉静、不多讲话,“寂寥”是心中空空洞洞、没有杂念。两句话联起来的意思是:离群独居,悠闲度日;不谈是非,何等 清静。这是人们常说的“享清福”。但世间的鸿福好享,清福不好享。整天高朋满座,胜友如云,车水马龙,儿孙绕膝,忙不完的事,待不完的客,这是鸿福。一旦退下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到了屋内形影相吊,屋外叶落鸟鸣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受不了,“享清福”享死的人不在少数。为什么呢?因为人的修养不够,定力不够。

《庄子·秋水》中有一则“曳尾涂中”的故事。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威王派了二位大夫前往拜谒,请庄子出仕为官。庄子听了,手持鱼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把它放在锦盒中,供奉在庙堂上。请问这只龟是愿意死了以后留着枯骨受供养呢,还是愿意活在泥涂中悠然地摇尾巴呢”?两位大夫说:“当然愿意活着摇尾巴了”。庄子说:“那就让我在泥涂中活着摇尾巴吧”!

前面讲过了,“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内心追逐外物习惯了,又没有修心的训练,内心守不住,没有定力。能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成大事,能 够享受孤独的人才有真享受。当然,这与一个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梁武帝萧衍与隐居的“山中宰相”陶弘景关系很好,曾问他山中有什么好玩的。陶弘景复诗一 首说: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这就是广为传颂的《答诏问山中何所有》。

 

求古寻论,散虑逍遥。

“求古”是探求古人古事,“寻论”是读些至理名言,所获得的结果就是“散虑逍遥”,可以排除杂念,自在逍遥。古人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更何况“德能养性,理能养心”。人不读圣贤书,不闻圣贤教诲,自己的心灵就难免受到污染。

“ 散”是驱散、放逐的意思,“虑”是心中的忧虑、杂念。“逍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悠游自然的样子。明代人徐渤说过:“余尝谓人生之乐,莫过闭户读书。 遇一异事,见一佳句,不觉踊跃。虽丝竹满前,绮罗盈目,不足喻其快也”。可见“求古寻论”确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庄子最善于“逍遥游”,所谓逍遥于六合之外,游戏乎太虚之间。上下左右前后为六合,到宇宙之外去逍遥,到形而上的太虚去作神仙,那才是真逍遥、真自在。人活在世间有无穷的责任与义务,在多数情况下都是身不由己,无可奈何的。要想心志悠游自在,无挂无碍,就要勘破世俗的枷锁,不被名利权势束缚住。因此,读书人在遭遇困厄或失意的时候,往往到老庄学术中去寻求解脱。

《庄子·至乐》中有 一则“鼓盆而歌”的故事。庄子的妻子死了,老朋友惠子前来吊唁。看到庄子正叉腿坐在地上,敲着瓦盆唱歌。惠子说:“老兄啊,你的妻子与你患难与共这么多 年,为你生儿育女,现在她老而身死。你不哭也就罢了,再敲着盆子唱歌,太过分点了吧?”庄子回答说:“不是如此!她刚离去的时候,我心中何尝不悲哀呢?可 是仔细一想,她从没有生命到有生命,从出生又回归到死亡,就像四季运行一样自然合理。如今她静静地安息在天地之间,我却在这儿哇哇大哭,不是对生命的道理 太不通达了吗?

 

欣奏累遣,谢欢招。

 

“欣”是欢欣、喜悦。“奏者进也”,奏的本义是送上、奉献,如臣子呈给皇帝的本章称奏章。“累”是心中的牵挂、剪不断理还乱的烦心事。“遣”是排遣、排除,“”指心中的忧虑、悲哀。“谢”是分离开、拒绝的意思,花开败了又称为凋谢。“招”是招致、招募、聚集的意思,如《易经》中有 “满招损,谦受益” 的话。

人之所以有“”、 有“累”,还不都是自己找寻的,能怨天尤人么?人的五官是信息寻感器,神经系统是传感器,大脑是内存,但是我们每天都在搜寻、传导、存储些什么呢?都是些垃圾,都是别人的不对、社会的不好,家人的不是。总之,好东西总也见不到,别人的垃圾倒收了不少。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中国的、外国的,凡是垃圾统统 回收,白天收不够晚上还要上网去收,不是“破烂大王”吗?这些脏东西传感进来,使人心阴沉、寒冷,时间久了就会生病,非用“暖心丸”治不好。什么是暖心 丸?就是前面讲到的仁爱之心、仁慈之心、恻隐之心。如果人能够处处找别人的好处,事事发现别人的优点,就能聚阳光,就可以暖心,就能解冻那颗“冷酷的心 ”。能如此,才有“欣奏累遣,谢欢招”的果报。所以,这两句话要常常地读,最好当做座右铭。

以上几句话的白话译文,意思就是:离群独居,悠闲度日;不谈是非,何等清静。探求古人古事,读点至理名言,可以排除杂念,自在逍遥。喜悦一增添,牵挂就排除了,烦恼一丢开,欢乐就到来了。

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1 回复 BHH 2009-9-18 01:31
sf
1 回复 人間的盒子 2009-9-18 10:12
BHH: sf
你坐在这干什么?
1 回复 人間的盒子 2009-9-18 10:13
我比较相信 relax 就是修身。
1 回复 BHH 2009-9-18 10:29
人間的盒子: 你坐在这干什么?
喝茶呢
2 回复 yulinw 2009-9-18 15:44
BHH: 喝茶呢
喝茶比喝咖啡修身。
3 回复 BHH 2009-9-19 02:12
yulinw: 喝茶比喝咖啡修身。
THX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5 10:3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