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官媒:美国的对华认识乱了 少不了瞎折腾(图)

京港台:2019-5-5 03:51| 来源:环球网 | 评论( 16 )  | 我来说几句


官媒:美国的对华认识乱了 少不了瞎折腾(图)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美国前副总统、民主党下届总统参选人拜登(专题)日前表示,“中国不是坏人”,“他们不是我们(美国)的竞争对手”,在美引起轩然大波。最近两天,从特朗普总统到蓬佩奥等执政团队的核心成员都抨击拜登的说法,蓬佩奥强调,当下的美国政府“非常非常重视来自中国的威胁”。

  拜登同样对中国存在很强的价值偏见,他强调中国不对美国构成威胁是认为中国受南海、腐败和西部山区落后等问题所困。可以想见,在美国共和党和保守势力的压力之下,拜登作为目前民主党呼声最高的总统参选人,很可能在接下来对自己有关中国的表述做出调整。

  美国现在出现对中国认识上的混乱,美国政府将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不少美国精英也这样看,他们将“中国威胁论”引向了极端。拜登是很资深老到的政治人物,他公开对特朗普政府的对华认识唱出反调,至少表明他本人和一部分美国精英认为当前由华盛顿官方和政策圈引领的“中国威胁论”有些过头了,不仅脱离了实际情况,而且有损美国国家利益。

  中国的发展对美国到底意味着什么,这对华盛顿的确是非常重大的认识和判断。现在的问题是,美国政府在以简单、极端的方式处理这个问题,他们似乎缺少以比较复杂、成熟的方式厘清对华认识并制定相关政策的能力。

  认识一个竞争者,人们习惯于去历史上寻找参照。但是西方国际关系史上没有可以与中国做类比的国家。中国显然既不是苏联,也不是日本(专题)、德国,这一点是美国绝大多数人的共识。但当下美国政府宁肯把对中国的“底线思维”当成现实策略,客观上把中美关系朝着危险的方向引导。

  蓬佩奥等人作为美国执政团队的主要成员,公开散布对中国的敌意,推动极端的具体对华政策出台,从而将中国置于该如何回应的困难境地。如果中国的执政团队像当下美国的执政团队一样轻率、冲动,“中美新冷战”很容易在双方相互对弈投子中迅速成局。

  美国务院政策规划主任斯金纳日前表示,美国当前与中国的较量是“很不同的文明和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美国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况”。中美是很不同的文明,这个判断没错,但不同的文明之间一定要是斗争关系吗?而且这种博弈必须是零和的吗?不能不说,美国一些人整体上缺乏这方面的政治想象力。

  中国人很清醒地提醒自己,对美认识关系重大,“美国是中国的什么”不可轻下结论。由于中国比美国弱,美又在意识形态上对中国咄咄逼人,中国长期有着强烈的受美威胁感。但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力量的增强,中国的对美感受在发生变化,认为美国并无一个颠覆中国的国家战略,这样的看法在增多,而且认为中美可以避免战略对撞的人也在持续增多。

  华盛顿将中国定性为战略竞争对手并对华发动贸易战,对中国社会的对美认识造成新的冲击。总的来看,中美对彼此到底意味着什么,这取决于双方的互动,但美国作为更强的一方,有更强的能力主导这一关键问题的发展方向。如果美国不是一边合作,一边对中国进行正常的防范,而是将中国作为战略对手开展强行的遏制,那么中国将没有选择,只能为打破美方的遏制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

  中美两个国家都是复杂的,中美关系同样复杂,将这么复杂的事情极简化、标签化,结果一定是很糟糕的。如果美国现政府不计后果地破坏中美关系的根基,这种政策能否长期延续是值得怀疑的。原因很简单,它违背美国公众的利益。所以说,中国已无需对美国官员的某个具体表态太过在意,我们需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让美国人自己去折腾吧。

相关专题:美国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2 22:3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