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当“娘炮”已成中国青年象征 这一代还有希望吗?

京港台:2019-6-20 22:37| 来源:纽约时报 | 评论( 29 )  | 我来说几句


当“娘炮”已成中国青年象征 这一代还有希望吗?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4月下旬,为庆祝纪念100年前一场学生运动而设立的五四青年节,受欢迎的日报《新京报》评选出了中国千禧一代的青年代表。除了畅销书作者、业余建筑历史学者和科普视频制作人外,代表人物还包括蔡徐坤,这名20多岁的流行男歌手有众多粉丝,他最近发在社交媒体上的一个帖子被浏览了8亿多次。

  蔡徐坤属于“小鲜肉”。这是粉丝们给那些五官清秀、喜欢化妆的年轻男艺人起的绰号。这些穿着考究的名人经常出演大片,为化妆品担任广告代言,登顶流行音乐排行榜。他们的兴起是过去十年来最大的文化趋势之一。他们的形象与传统上跟中国男性相关的父权与坚韧品质形成对照,它正在改变着中国男性气质的面貌。

  小鲜肉看上去无害,却遭到了炮轰。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抨击“娘炮”文化是一种“病态”,这篇发表于去年9月的评论写道,这种文化的流行正在给社会造成不良后果。《新京报》将蔡徐坤放在其五四青年代表名单上的做法,显然促使了共青团公布自己的年轻偶像人物名单:爱国的运动员和科学家,称这些人才是共产主义青年精神的“真正体现”。

  政府对不断变化的男性气质的抨击,引发了明星粉丝们的强烈不满。他们的辩护者在网上发文、发帖,明确表示自己的偏好不只是一种年轻人的反文化潮流。从本质上来看,接受一种更现代的、不那么死板的男性气质代表着对传统男儿气质观的不满。

  “对‘娘炮’的指责体现的正是男权社会的意识形态,男性代表刚强,女性代表柔弱,”一位笔名“伍肆”的记者去年9月在一篇网文中写道,它表达出一种广泛认同的观点。

  官方对传统男性气质的推动——包括重新设计学校课程和出资建立仅限男孩的俱乐部——部分是因为担心,几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会造就一代胆怯、以自我为中心的男性青年,他们无法履行身上的社会责任。

  

  而在中国日益强大的背景下,当权者一心推广陈旧的、好莱坞式的男性气质,也带有一层政治含义。正如一个世纪前的爱国知识分子们所强调的,少年强则国强,当今中国的民族主义者认为能体现他们雄心的,当是为正义而战的男子气概。

  2017年的惊悚动作片《战狼2》展现了这种愿景。片中主角是一名陷入非洲内战的前人民解放军军人,影片展现他将当地平民的生命置于自己的性命之上,一边单枪匹马地迎战美军领导的雇佣兵。导演兼主演吴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故事的目标是“要拍一部真男人的电影”。这部电影创下了中国电影票房最高纪录。

  在现实生活中,谁最能代表当今官方路线的男性沙文主义形象,几乎毫无疑问:不妨到城市街头走一走,或在新闻时段打开电视——你会看到习近平(专题)主席那张一成不变、泰然自若、坚定果断的面孔。

  小鲜肉的粉丝跟其他国家的粉丝一样,活跃在指尖的数字世界里。防火长城(Great Firewall)有效地将敏感的政治信息阻隔在中国之外,却也起到了把年轻人的注意力导向文化领域的作用。从日本(专题)的cosplay到美国的艺术电影,许多中国的年轻人与世界各地的同龄人一样欣赏它们,认为性别规范本质上是具有流动性的,一味褒奖传统男性特征的做法已经过时了。

  中国的女权主义者也加入到支持理想男性气质转变的行列。这些女权主义者多为拥有大量可支配收入的成功女性;她们的品味和购买力带动了年轻偶像的兴起。在她们眼里,对这些偶像吸引力的界定首先是否定的状态:他们身上不大有根深蒂固的男性特权所导致的那种态度和行为。

  文化潮人和女权主义者似乎都认为,性别表达完全是个人的选择。这和官方媒体的论调背道而驰,后者认为传统的男性气概是国家实力的基石,而就国家的未来而言,当前的男性气概“危机”可不是好事。去年,中共一个主要委员会的微信账号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在中国为边境存在核危机以及来自太平洋对面的贸易战所困扰之际,国家不想看到他的男人们“还在尖叫着补妆”。

  过去几周,尽管官媒充斥着敦促国人在不断升级的贸易战面前“爷们些”的论调,但小鲜肉的热度却有增无减。

  在受困于川普总统贸易争端的家电行业,中国制造商康佳集团上月发布了一条鹿晗主演的广告,他是知名度最高的偶像之一。公司首席执行官周彬在媒体采访中表示,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是,鹿晗在千禧一代当中的超高人气,他们已成为其核心消费群体。

  这条广告在社交媒体上广受好评。粉丝打趣说,小鲜肉受欢迎非但不是国力衰弱的迹象,反倒可能是显示国力强大的基础。“年轻、现代又时尚,”一名粉丝在微博上对偶像的吸引力做了总结。“这就是我们所热爱的。”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8 17:2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