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揭秘新中国真实的“攀登者”:用生命测出"8848米"

京港台:2019-10-12 08:58| 来源:齐鲁网 | 评论( 2 )  | 我来说几句


揭秘新中国真实的“攀登者”:用生命测出"8848米"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齐鲁网10月11日讯 国庆期间,一部主旋律电影《攀登者》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电影讲述了我国登山健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两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故事,影片充盈着家国情怀和使命信仰,感动了无数观众。

  

  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

  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人们把它和南北极相提并论,称之为地球“第三极”。上世纪五十年代,关于珠峰的归属问题,中国与一些国家产生争议。谈判中有人提出:“你们中国人都没上去过珠峰,怎么能说是你们的?”由此,能否登上珠峰,成为影响珠峰归属谈判走向的砝码。

  

  庄严的使命成为响亮的集结号。1960年2月,中国珠峰登山队正式成立,214名队员分批进藏,来到海拔5120米的大本营。他们来自祖国各地、各个行业,平均年龄不到24岁。攀登珠峰有两条常规路线。此前,1953年,一支英国登山队从尼泊尔一侧的南坡登顶,而中国一侧的北坡从未有人成功登顶。

  

  1960年3月25日,中国登山队第一次攀登珠峰行动拉开帷幕。几次适应性行军过后,两名队员因为高原反应牺牲,不断有队员被淘汰。当登山队前进到海拔8300米的突击营地时,只剩下了十几名队员。

  

  5月25日凌晨,天气晴朗,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三人向珠峰顶峰发起最后的冲击。凌晨4点20分,三名中国登山队员成功登顶,完成了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世界最高峰的壮举,中国人首次站在了世界之巅。

  

  这次攀登,贡布将一座毛主席半身石膏像和一面国旗带上了珠峰顶峰。他回忆说:“当时,屈银华带着一个十毫米的电影机,手冻了、脚冻了,根本就打不开。王富洲写了个条子,中国登山队某年某月到到顶峰。”

  三位登山队员成功登顶珠峰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了北京,向全世界宣告。这个伟大创举极大鼓舞了亿万同胞的士气,更向世界宣示了中国力量与中国精神。

  

  然而,这次夜间登顶没能留下任何影像资料,成为一代珠峰攀登者的最大遗憾。

  首次登顶15年后,1975年4月24日,中国登山队再次组织力量,攀登珠峰。这一次攀登,肩负着测绘珠峰高度并用影像记录下中国健儿们登顶的艰巨任务。承担拍摄任务的,是国家登山队副政委、登顶的第一突击队队长邬宗岳。

  

  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开始,他背着沉重的摄像器材,坚持拍摄。到达海拔8200米的时候,为了拍摄好冲顶的宝贵资料,邬宗岳冒着极大的危险解开与队员相连的结绳。当他背着沉重的摄像机和照相机前行时,突然失足坠下山崖,瞬间被积雪掩埋,不幸牺牲。

  

  队员侯生福义无反顾接过邬宗岳的任务,冒险拍摄后面的行程。5月27日,午后的阳光下,侯生福跪在地上、冒着被冻掉手指的危险,拍下了其他8名队友登顶珠峰的庄严时刻。

  

  照片里唯独缺少了他自己,但他丝毫没有遗憾:“他们8个人站上去,照片里有五星红旗,这样我们就很高兴,我们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

  这次登顶的9名队员,在峰顶进行了2个小时的科研工作,竖立了金属觇标,并测得了8848.13米的海拔数据。这个数字成为此后30年的珠峰海拔权威数据。

  

  在珠峰海拔8700米处,有一个叫“第二台阶”的崖壁。在此之前,所有试图从北坡传统路线登顶的外国登山者,都止步于这个4米高的、几乎垂直的岩石峭壁。当时,曾有人下了定论:“这个地方不要说人上去,连鸟都飞不上去,这是死亡地带!”1960年,中国登山队第一次攀登珠峰的时候,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脱掉登山靴和羽绒袜,光脚搭人梯,才攀登上“第二台阶”。

  

  这次登顶前,9名中国登山队员还完成了一个壮举,在“第二台阶”崖壁前奋战了一天时间,架起了一座近6米高的金属梯。这架简易的梯子,让“第二台阶”不可逾越的神话就此终结,被国际登山界亲切地称为“中国梯”。

  

  几十年来,中国登山队员一次次征服珠峰,一次次践行着国家使命:2005年5月22日,中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精确测得珠峰岩面高度为8844.43米;2008年5月8日,奥运火炬“祥云”顺利登顶珠峰,创造了奥运圣火登上世界“第三极”的新纪录……

相关专题:揭秘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0 05:5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