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钟南山论文详版:最长潜伏期24天, 超半早期无发热

京港台:2020-2-10 14:29| 来源:红星新闻 | 我来说几句


钟南山论文详版:最长潜伏期24天, 超半早期无发热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2月9日,由钟南山院士领衔的一篇名为《中国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研究论文,在医学类预印本杂志medRxiv上发表。钟南山院士联合国内多位专家,对1099例(截至1月29日)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这是迄今为止关于新冠肺炎的最大规模病例样本分析。

  

  研究发现,新冠肺炎患者中早期仅有43.8%的人有发热症状,然而住院后发热比例上升至87.9%。新冠肺炎的中位潜伏期为3.0天,最长可达24天。相比非严重患者,重症患者本身存在其他疾病的几率要大得多。

  2月10日,该论文研究团队成员之一的关伟杰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目前网上流传的文章并非论文原文,而是研究的预印稿,供专家评议使用。目前论文还在投稿阶段,发布前需要全球同行评议。针对文中披露的“潜伏期最长为24天”,红星新闻记者询问是否具有一定普遍性、是否需要延长隔离期,对此关伟杰表示,仍是个例。

  

  ▲2月9日,由钟南山院士领衔的“中国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研究,在医学类预印本杂志medRxiv上发表。

  潜伏期中位数3.0天 最长24天

  重症患者往往有其他疾病

  研究指出,这1099例患者样本,来自于31个省(市)的552个医院,如下图所示。

  

  其中,2.09%为医务工作者。其中有过野生动物接触史、最近曾到过武汉、曾与来自武汉的人员接触过的比例,分别为1.18%、31.30%和71.80%。病例样本中,有483例(43.95%)为武汉本地居民,在武汉以外地区,26.0%的患者未在近期前往武汉,或者未与来自武汉的人有过接触史。

  研究显示,新冠肺炎的潜伏期中位数为3.0天(范围:0至24.0),即其中潜伏期最长为24天。新冠肺炎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7.0岁(IQR,35.0~58.0岁),女性占比为41.9%。各个年龄段中都有确诊的新冠肺炎病例。0.9%的患者年龄在15岁以下。

  发烧(87.9%)和咳嗽(67.7%)是最常见的症状,而腹泻(3.7%)和呕吐(5.0%)较为罕见。25.2%的患者至少有一种潜在疾病(如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入院时,926例被分为非严重组,173例被分入严重组。两组之间的年龄差异显著(均值差:7.0,95%CI: 4.4~9.6)。此外,相比于非重症患者,重症患者本身存在潜在失调性疾病的几率要大得多(分别是38.2% vs. 22.5%,P0.05)。

  

  

  

  放射学及实验诊断

  部分患者CT并未显示肺部病理改变

  通过对840例患者的胸部CT分析,研究人员发现(76.4%)提示存在肺炎,具体体现在肺部毛玻璃样病变(50%),以及双侧肺部的散在阴影(46%)。

  除肺部的影像学检测手段外,基因检测也是一项重要的检测手段。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技术)针对病毒的特殊基因组位点进行检测。在此次统计中,926例重症样本中的221例样本(23.87%)及173例非重症样本中的9例样本(5.2%)并未显示肺部病理改变,而是通过RT-PCR手法最终确诊。换句话说,重症和非重症病例中分别有23.9%和5.2%在初次就诊时并无放射学异常

  在影像学诊断中(CT及X射线),重症患者比非重症患者有更明显的影像学病变表现。

  从生化检测的角度,研究人员发现有82.1%的患者出现淋巴细胞减少现象,36.2%的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现象,33.7%的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现象。同时,大多数患者出现了C-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但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情况较为少见。

  相比于轻症患者,重症患者以上的生化指标更为突出。(即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c反应性升高等)(P

  

  

  超过一半患者早期无发热

  此现象发生率高于非典和MERS

  论文结论部分指出,新冠肺炎患者在早期就诊时出现发热的比例为43.8%,但在住院后发生发热的比例为87.9%。15.7%的病例发生严重肺炎。重症和非重症病例中分别有23.9%和5.2%在初次就诊时无放射学异常,而且腹泻很少见。新冠肺炎的病死率低于SARS-CoV和MERS-CoV。

  该研究为人际传播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病例样本显示,大约只有1%的患者曾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而四分之三以上的患者是武汉当地居民,或者曾与武汉人员接触过。大多数病例是在2020年1月1日之后录入的。

  这些发现与最近的报道相呼应,包括家族聚集性爆发、无症状个体的传播和三代传播模式。此研究不能排除“超级传播者”的存在。中位潜伏期短于最近的425例患者的报道(3.0天 vs 5.2天)。此发现从更大的样本数量中提供了证据,可指导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检疫时间。

  重要的是,通过胃肠道分泌物的传播可能在病毒的快速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SARS-CoV、MERS-CoV和高致病性流感的常规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根据最新的先导实验,在62个粪便样本中有4个(6.5%)检测出的新冠病毒呈阳性,另外4个患者的直肠拭子检测呈阳性,在胃肠道、唾液或尿液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在症状发作后出现严重消化性溃疡的病例中,直接在食道糜烂和出血部位检测到新冠病毒。因此卫生保护应考虑通过胃肠道分泌物的传播。通过整合系统保护措施,这些发现将遏制该病毒在全球范围的迅速蔓延。

  新冠病毒无发热病例的发生率高于SARS-CoV(1%)和MERS-CoV感染(2%),如果监测病例定义主要集中在发热检测上,则此类患者可能会被错过。

相关专题:钟南山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3 21:1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