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1月22日后 国内学者为何突然不再公开新冠数据?

京港台:2020-2-22 02:12| 来源:科学网 | 我来说几句


1月22日后 国内学者为何突然不再公开新冠数据?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核心提示

  01台湾(专题)“中研院”吴仲义先生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在《国家科学评论》撰文指出,截至2020年2月10日,共有55条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数据公开发布。其中,1月22日以前获取的31份测序数据几乎全部来自中国。然而1月22日以后,余下的24份数据一律源于境外。

  021月21日,复旦大学张永振教授团队公开发布病毒基因组序列后,遇到了其他科研团队抢先利用这些数据发表文章的情况。当时便有人指出这种行文或有不良示范效应:“这会让辛苦搞科研的人不敢公开数据”“至少应该等到别人的论文发表以后再发表后续工作”。但也有人认为利用公开数据进行后续研究并无不妥,“数据应该属于国家”。

  已经与人类缠斗数月之久,并已扩散到至少20多个国家的新型冠状病毒,究竟有没有在传播中发生变异?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应,仍然是“目前没有证据显示病毒有任何变异”。

  但为什么“没有证据”呢?

  近日,台湾“中研院”吴仲义先生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在《国家科学评论》撰文指出,截至2020年2月10日,共有55条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数据公开发布。

  其中,1月22日以前获取的31份测序数据几乎全部来自中国。然而1月22日以后,余下的24份数据一律源于境外。

  也就是说,1月22日之后,科研界很难获得来自中国的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序列信息,缺少了新近分离到的病毒数据,自然很难证明病毒究竟有没有发生变异。

  2月18日,发表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上的论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的最新认识》写到:

  “目前为止,病毒样本之间的全长基因组序列几乎完全相同,提示病毒未发生明显的变异。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密切监测也表明,不论是环境中分离的病毒,还是前期在人体中分离的病毒,再到近日分离的病毒,均未发现明显的变异。”

  这一结论的参考依据,应该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1月26日召开的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新闻发布会,1月29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的一篇论文和石正丽团队于2月3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的一篇论文。

  显然,上述结论是建立在滞后数据基础上的。

  究竟是什么让中国科学家从某一时间节点开始,“吝于”公布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测序数据?

  1月21日,复旦大学张永振教授团队公开发布病毒基因组序列后,遇到了其他科研团队抢先利用这些数据发表文章的情况。

  当时便有人指出这种行文或有不良示范效应:“这会让辛苦搞科研的人不敢公开数据”“至少应该等到别人的论文发表以后再发表后续工作”。但也有人认为利用公开数据进行后续研究并无不妥,“数据应该属于国家”。

  这并非孤例,近期网络上还流传着其他类似的相关争议。

  姑且不论孰是孰非,这些纷争或许正是国内新冠病毒基因测序数据“停更”的原因之一。而这些关键数据的缺失,无疑会影响对新冠病毒的研究,进而极有可能危害疫情防控大局。

  如果不知道病毒是否已经发生变异,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异,国内各个地区之间的病毒是否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一线的医护人员和疾控人员就难以精准地、因地制宜地开展防疫工作。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已经达到顶峰,不会再进化;但也可能蓄势待发,进入危险期。在两极分化的不确定下,只有公开数据,才能让科学家知道下一步怎么走。”吴仲义先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如是说。

  面对这个充满未知的新发传染病,每一步临床实践都亟需来自科研一线的理论指导,否则无异于蒙着眼睛上战场。

  如果因为科研界内部的不当竞争,让越来越多科研人员选择相互提防,甚至不敢公开发布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这将是多么令人遗憾的损失,又可能在大疫之下带来多么惨痛的后果?

  疫情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

  我们相信绝大多数科研人员都真诚希望用自己的实际工作,去为抗疫战线提供科技支撑。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了对个体工作者的权益保护,最关键的,是不能再让干实事的人寒心!

  两位先生在文章中提出用奖励与惩戒双管齐下的方式,来促进病毒相关数据的发表。

  就是一方面建议期刊接收发表初步处理的组学数据,对基于先期数据完善的分析结果也应该继续接收;另一方面,期刊应对隐瞒公共卫生安全数据的论文严肃对待,并拒绝发表基于不道德学术行为的研究。

  非常时期当有非常之举。希望科学共同体能尽快达成共识,保障科研工作者基础权益,推动病毒基因测序等关键结果的及时公布和更新,以最大限度发挥中国科学家在这场战“疫”中的关键作用!

相关专题:新冠肺炎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科技前沿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9 23:1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