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破解了几万个“病毒悬案”,他们却是逆行人

京港台:2020-2-25 23:34| 来源:花辞树 | 我来说几句


破解了几万个“病毒悬案”,他们却是逆行人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除了一线医护人员外,他们是最接近新冠病毒的人。他们没有一线医护人员的惊心动魄,但却用每一次平凡的检测,为病人拉起预警,又或者带来希望。

  感染的肺炎患者陆续出院,这消息鼓舞人心,而他们能否出院的决定权,掌握在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手里。

  他们要对送来的患者样本进行核酸检测。

  每位患者出院前,需间隔一天先后检测两次核酸。两次均为阴性,方符合基本的出院标准。

  这样复杂的工作,在武汉40家核酸检测机构里,每天需要重复进行上万次。

  随着方舱医院的首波出院高峰来临,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们,正夜以继日地在移动实验室待命。

  

  可以说,检疫人员是除了一线医护人员外,最接近新冠病毒的人。

  摸排确诊病例的行踪轨迹,隔离高风险的接触者,他们是挡在人民面前的“福尔摩斯”。

  接管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层层核酸检测,他们又是站在医护人员身前的哨兵。

  有人叫他们猎“毒”者,有人叫他们“病毒侦探”。

  不管称呼怎么变,面对看不见的敌人,他们都是最低调的“福尔摩斯”。

  

  第一时间,与病毒正面较量

  2020年1月2日,中国疾控中心接收到送检的4例武汉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病例标本,P3实验室(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便立即高速紧张运转起来。

  “病毒从哪里来?会不会比“非典”严重,传播快不快?传播路径如何?一切都要用数据说话,用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说话”。

  1月4日,实验室成功研制出高特异性PCR检测试剂。

  4天后,便在深圳派上了用场。当日,深圳福田区疾控中心传染科接到了一通同样紧急的电话。

  打来电话的医院十分疑虑地上报一起病例,就诊者接触过从武汉回来的亲属后,呼吸道明显不适。

  当时第一株新冠病毒甚至还没分离出来,疫情像块黑布悄然笼罩着中国大地。

  

  各地专业人员对该病毒的认知也十分有限,很难引起重视。

  但传染科的范苏云经历过SARS、禽流感等传染病,又与呼吸道疾病交手十余年。

  她预判,该病毒一旦爆发,不容小觑。

  于是主动联系到了该就诊者,按照流行病学调查,询问了病人患病前后的一些细节。

  包括病情、患病前接触过何人、如何接触的、接触时长多久、是否有口罩等防护措施,而后又去过何地。

  掌握了一干细节,范苏云坚持为该就诊者申请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疾控中心最终出具了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

  

  这是广东省发现的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也是全国除湖北之外第一例。及时确诊,及时收治,也给了广东省最早的预警时间。

  随后确诊者立即被隔离治疗,如今已痊愈出院。

  率先反应、敏锐检测的范苏云,则被当地媒体形象地评为“疫情哨兵”。

  在广东进入疫情戒备状态后,她就再也没有休息过一天。她的丈夫也是位奋战一线的交警,时常通宵在路上排查进入深圳的车辆。

  哪怕除夕当晚,两人也只是匆匆打了个照面,跟同事简单吃了顿年夜饭,又奔赴各自的岗位。他们的孩子只得仍在家中给年迈的父母照料。

  于家人,范苏云心中有愧;于病毒,她一往无前。

  核酸检测实验室内,负压,噪声大,工作强度高,一般待上三四个小时就得出去缓缓。而特殊时期,他们几乎连轴转,手背都被汗湿的手套捂出了水泡,也只能忍着。

  

  疾控中心大楼夜夜灯火通明,24小时他们都为疫情待命,累了就在办公室支起的临时床位上小憩一下。

  他们没有一线医护人员的惊心动魄,但却用每一次平凡的检测,为病人拉起预警,又或者带来希望。

  雷厉风行,伺机而动。这就是全国3443个大大小小疾控中心的缩影。

  

  化身“侦探”,寻找病毒踪迹

  除了在实验室夜以继日地检测,他们也要化身侦探,摸排确诊患者的踪迹。

  震惊全国的“晋江毒王”张某,一人导致3557名接触者医学随访,91人居家观察,最终8人确诊感染。

  2月1日,张某某被确诊为新冠肺炎,仍不配合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严重隐瞒行程。

  最终疾控中心与公安机关联动,通过手机基站定位,调取其活动轨迹。

  

  再度与张某某进行问询,才得根据密切接触程度筛选出近4000名接触者,进行隔离。

  疾控人员在流行病学调查时,不遗漏任何一个关键地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接触者。

  有如抽丝剥茧,由点及面地推理出事件全貌。

  有时一起流行病学的调查过程,堪为破获“奇案”。

  广东省流行病学调查专家李剑森,就根据两份看似毫无关联的报告,顺藤摸瓜找出一起聚集性传染事件。

  来自珠海的一位男性新冠患者自述,曾前往武汉参加朋友聚餐,一共10人。

  而另一份来自惠州的新冠报告,又有一男一女两名疑似病例曾在武汉同一地点参加聚会。

  “他们是好朋友?可能参加同个聚会?”李剑森在心里打出了问号。

  如果不细想,三人的关系可能风马牛不相及。

  可事关重大,李剑森立即动身前往惠州,提醒医院将隔离措施升级,这两名疑似患者很可能已感染了新冠肺炎。

  

  与此同时,他对两名疑似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也证实了他的猜想。这两份报告中的三人,互为同学,前往武汉参加的是同一人组织的聚餐。

  出现一例确诊,余下的聚餐人员也都分别执行了严格的隔离措施,及时制止了病毒的再度扩散。

  李剑森对传染病的高度敏感,揭开了一起深藏背后的聚餐事件。这只是他日常工作中十分平凡的一环。

  岁月能静好,病毒无滋扰,是因为有他们。

  

  他们面对的,

  是一群狡猾的“嫌犯”

  新冠病毒狡猾多端,潜伏期有长有短,时常令人难以捉摸。

  1月22日,一名女子乘火车从武汉回到广东,下车后到医院接受了医学检查,没有异常。

  2月2日因喉咙不适,进行了核酸检测,但检测结果为阴性。

  2月8日,14天隔离期满后,解除隔离回到家中。

  谁知6天后,这名女子在家中出现咳嗽、咽部不适症状,并被隔离治疗。

  病毒在该女子体内潜伏长达20余天,有悖于以往隔离14天的认知。

  且新冠患者出院后,体内的抗体持续不久,因而还有二次感染的风险,可谓凶险至极。

  疾控部门立即对该女子出入过的场所进行全面消毒。

  这是一群看不见的敌人。

  

  ▲显微镜下的新冠病毒,黄色部分就是导致新冠肺炎的罪魁祸首

  它们在一个个培养皿中,没有血肉,却又攸关生死。

  因此对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专业疾控人员来说,早发现,早隔离,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

  进入实验室,穿戴防护服那天起,疾控人员们就走入这场鏖战中,不得有分毫大意。

  每一种新发传染病的出现,都是一次漫长的博弈战。有些病毒会不断变异,患者症状呈现多样,传播模式也日日不同。

  全面攻克的过程更不是一朝一夕。但与时间赛跑,就是与生命赛跑。

  今天(2月22日),武汉传来消息,武汉市40家核酸检测机构同时开工,日均检测量达1.4万份,实现了全市临床确诊、疑似、密切接触者、发热患者的核酸检测存量全面清零。

  武汉的单日核酸检测能力从百到千,再到万,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防护服里、护目镜后,一张张汗湿的倦容。

  

  ▲武汉金域医学公司核酸检测实验室,检测人员在分拣样本。图源:新华社

  医护人员面对的都是有血有肉的患者,而疾控人员对抗的病毒敌人是无形的。

  但医护与疾控又是一体相关。

  每一份检测都如同医生的诊断般,关系到一位患者、一位疑似感染者、一位痊愈者的确切身份符号。

  在冲锋陷阵的一线,他们日夜检测、24小时待命,时而化身“侦探”,千里追“毒”,时而套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背上重达40斤的消毒装备,穿行在街巷消杀病毒。

  

  他们既是疫情的哨兵,也是除一线医护人员外,最接近病毒的人。

  他们有亲朋惦念,有生活要扛,也有梦要追,还有责任要扛。

  厚重的防护服下,汗湿的护目镜后,他们看见了病毒,我们看见了他们。

相关专题:病毒,新冠肺炎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3 19:1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