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那份很多人看不懂的英国解封文件,到底说了什么?

京港台:2020-5-19 09:21| 来源:中国慈善家 | 我来说几句


那份很多人看不懂的英国解封文件,到底说了什么?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英国新颁布的指导文件为全国解封设定了三大步骤,但这份长达60页的文件也让大家满头问号。

  

  封城期间的伦敦街头。摄影/张以沫

  我到现在依然清晰记得,1月29日,英国出现了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当时身边的朋友大呼小叫地来告诉我,“看来英国也没有幸免于难啊,约克有两例确诊了”。4个月过去了,截至5月17日,英国确诊病例已经突破24万例,死亡人数逾3.5万人,跻身世界确诊人数第三,死亡人数第二。

  3月,英政府发布“群体免疫”的概念,希望通过大部分人口感染新冠病毒轻症自愈、获得免疫力的方式延缓疫情的传播速度。虽然卫生与社会工作大臣马修·汉考克(Mathew Hancock)之后否定“群体免疫”是政府政策,但依然在国际上引发一片哗然。

  现在回头来看,“群体免疫”展现的是一种纯粹的理性主义,是希望将疫情加诸老年群体的极高风险转移到青年人身上,利用青年人对风险的稀释和之后获得的免疫来保护那些容易因此丧命的人的健康。

  然而正如英国学者、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Friedrich Hayek)所言,“一定历史时期下的理性是有限度的……若片面强调人的理性,而忽视实际,必然导向听起来美妙,却不可实行的乌托邦”,极致的理性终究会和现实脱节。想要获取群体免疫,英国民众的整体牺牲和NHS(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负担会将会无法承受,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政府最终没有采用这一政策的缘由吧。

  时间又过去两个月,在5月11日这一天,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发布了长达60页的解封细则《我们的重建计划:英国政府的COVID-19恢复策略》(Our Plan To Rebuild: The UKGovernment’s COVID-19 Recovery Strategy,下称《重建计划》),详细规定了英国现阶段的疫情管控措施和未来解封需要的必要条件。

  不过,在政策发布会上,首相并没有很清楚地解释这份文件,导致大家都满头问号,而且也没有多少人愿意一字一句地阅读它。

  疫情管控和个人幸福互相妥协

  新颁布的文件始终强调,完全放开和完全封城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现阶段任何激烈的手段都是不可取的,因此政府现在想要保持一个根据疫情变化能灵活适应的“智能管控”,换句话说,就是根据具体的疫情情况来决定到底让不让人出门,让多少人出门。

  完全放开自不必说,但是完全封城为什么不行?和中国的“一条战线,八方驰援”不同,英国的感染情况可谓是自英格兰至北爱尔兰遍地开花。如果彻底封城,带来的结果就是全方面的停工,那么各种物资都将出现极度短缺。更何况,许多外国人都视外出社交如命,就算是没封城的现在,很多人都已经在抱怨自己受不了了。

  

  截至5月17日的英国新冠疫情分布情况。图/COVID-19实时观测网

  英国的疫情政策制定十分依赖病毒和流行病学数据。尽管现在数据依旧以平均每日3000例的速度飞速上涨,但是全国各地的增长率已经不再上升了,重症监护病床的占用率也从巅峰的51%(4月10日)降到了27%(5月4日)。同时,英国的设施情况也进一步好转,自一月以来重症监护病床增加三千个;每日检测数量也翻了约十倍,从11041人次(3月31日)到了132795人次(5月5日)。

  其中,R指数(reproduction number)是流行病学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通俗地说,R指数反映的是一个人感染了疾病以后能再感染几个人。当R大于1时,感染人数将持续增长,而当R小于1时,感染人数将会逐渐变少,直至消失。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在感染后的无症状时期也可以传染给别人,给疫情管控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英国紧急科学智囊团(Scientific Advisory Group for Emergencies,SAGE)指出,R指数已经从一开始的2.7~3.0降至0.5~0.9。也就是说,疫情开始的时候一个感染者可以传染约三个人,而现在最多只能传染一个人。

  我们一直在说拐点决定了疫情还将持续多久,从大趋势来看,英国的拐点好像已经出现了。

  解封三步走,五大指标,三个目标

  虽然R指数小于1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一片形势大好,可以解封了。毕竟疫情随时可能出现反弹,需要谨慎又谨慎。因此,根据R的变化,英国的解封将分为三步走,慢慢来。

  

  英国政府调整社交隔离的三个步骤。图/政府文件《我们的重建计划:英国政府的COVID-19恢复策略》

  第一阶段,也就是现阶段,支持复工、外出和健身。

  首先,如果可以在家工作的,就应当在家工作;如果不能在家工作、工作场所已经开放的(比如食品制造业、科研等关键岗位,总不能在家里配溶液养细胞吧),就应当尽量避免公共交通前往工作;如果不能在家工作但工作场所还没有开放的(比如零售店和酒吧、夜店等很容易传染疾病的室内娱乐场所),就应当继续宅在家里等待开放通知。

  其次,第一阶段允许不限次数的外出健身和尽量避免公共交通的旅行。社交活动则允许在维持2米以上的基础上在公共场所和一个非家庭成员的朋友“隔空喊话”。如果在公共场所的话依然建议面部遮挡(不是口罩),文件里很实诚地说,“佩戴面部遮挡并不能保护你不受感染,但是可以保护别人不受你感染,医用口罩还是好好留给需要它们的医生吧。”

  但是,允许外出社交的人群并不包括那些“极其脆弱的人”(extremely vulnerable groups),比如受过器官移植的、正在进行化疗的、肾透析的人。这些人依然要继续待在家里并避免面对面与人接触(Shielded),这个状态预估要保持到6月底。而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怀孕的女士和有慢性疾病的人等“临床弱势群体”(clinically vulnerablegroup)来说,他们的标准会相对更宽松些——可以出门但仍要尽量避免与人接触。

  第二阶段,开放部分学校和低风险业务,创造“社交泡泡”。

  第二阶段预估在6月1日进行,最主要的是学校的开放。小学和部分2021年有重要考试的中学将会以小班的形式进行面对面教学。在放暑假之前抓紧时间上一个月的课,颇有中国体制内学校的作风。

  部分商店和体育、文化活动也将在第二阶段恢复正常。英格兰足总杯宣布本赛季将不会取消,多方消息证实英超预计在6月8日复工。虽然应政府要求可能要在空场情况下举行球赛,但球迷总算是有球看啦!

  除此以外,为了保证社交生活的正常进行,政府将允许每两个家庭间创造“家庭社交泡泡”(household social bubble),一起抚育小孩或者家庭“团建”。此举想必可以创造好多令人羡慕的“青梅竹马”。

  第三阶段,如果“五大指标”(five tests)全部达标的话,英国将在7月4日开放所有剩余业务以及活动,包括酒吧、餐厅、影院等人流密集的娱乐场所。专家预测,如果在“五大指标”未达标的情况下全面解封,将会导致非常致命的疫情反弹,到时候就不是再次封城那么简单了。

  那么,五大指标又是什么呢?

  指标一:NHS可以适应并能在疫情巅峰时持续供应足够的床位。

  状态:目前这项指标已经完全达标。如上文所说,现在NHS的重症监护病床已经低于总床位的三分之一(27%)。为了应对疫情,英国在七个主要城市开放了七所南丁格尔医院。其中,第一所开放的伦敦南丁格尔医院因为疫情的良好控制,所以大部分医疗资源都没有被使用并将会被重新分配到其他地区,因此在5月4日宣布进入全院待命阶段(standby),不再接受任何新病人(因为没必要)。

  指标二:每日死亡人数持续下降。

  状态:目前正在完成的过程中(being met)。根据健康与社会保障部门发布的数据,每日死亡人数正在不断下降。但是这个数字包括之前“死亡但没来得及记录”的人并且同时包含医院和社区的死亡人数。

  

  截至5月8日的英国每日新冠死亡人数。图/BBC

  牛津大学数理生物学教授安吉拉·麦克琳(Angela McLean)对此就提出疑问。她在5月5日的新冠媒体发布会上指出,养老院(care homes)的每日死亡人数依然“需要努力”(get to grips)。“当医院里的死亡人数正在下降的时候,养老院的死亡人数却在上升,甚至达到了医院死亡人数的一半。”

  指标三:能有确切的证据表明感染率已经减少到“可控标准”(manageable levels)

  状态:不明确(Unclear)。目前感染率需要通过R指数来判断,现在尽管R指数已经低于1(如政府报告中指出的那样,0.5~0.9),但是诺丁汉大学教授、英格兰副首席医疗官约翰逊(Jonathan Van-Tam)依旧持怀疑态度,他认为“这个数字还应该继续下降”。

  指标四:个人防护设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以及检测试剂能满足未来需求。

  状态:未达标(not met)。根据4月17日《卫报》的报道,NHS的医务工作人员也面临当时和武汉相同的处境——个人防护设备全部用完,以至于医务工作者们得穿塑料围裙上阵。而新冠检测也同样面临挑战,虽然现在的检测情况比之前好上不少,但是在引以为豪的5月5日的检测高峰(132795人次)之后,我发现每日检测数量重新跌回10万以下,预示着检测试剂的供应依然需要加强。同时,现阶段新冠测试依然局限在医院和专门的测试点,对于那些家住得远或者不能出门、正在进行自我隔离的人来说,居家的检测试剂依旧需要发放来展示真实的确诊人数。《重建计划》保证将在5月底使每日检测数量突破20万人次,但这个愿望能否实现依旧是一个谜团。

  

  2020年1月30日至5月16日英国的新冠检测数量变化情况。图/COVID-19实时观测网

  指标五:避免第二次疫情巅峰压垮NHS的风险。

  状态:未达标(not met)。包括BBC和《卫报》在内的多个媒体认为,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这个指标是最难达到的,事实也是如此。完成这个指标首先需要居家使用的新冠检测试剂广泛分发来进行确诊的实时监测,同时《重建计划》中指出政府现在正在英属怀特岛试运行基于手机的疫情跟踪软件(app-based contact tracing)。这是个好主意,但这款软件是否能成功还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人愿意用它。

  由此来看,想要在7月4日之前进入全城解封,英国政府在资源分配以及政策实施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为什么英国不能像中国武汉解封一样要求持续14天确诊人数为0再解封呢?这一点需要从体制差异上去解释:相比于中国的“大政府”,西方普遍崇尚英国18世纪著名哲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提出的“小政府”(minarchism)或“最小中央集权”(minimum statism)。在亚当·斯密看来,政府的职能不是领导、管理人民而是充当保护人民、制止暴力和管理必要的公共建设的“守夜人”角色。也就是说,在个人自由的领域内,政府能做的一般只有“建议”而不能“强制”。因此,如果英政府完全照搬中国的政策的话,反而与西方价值体系相悖,引发民众的强烈不满。

  《重建计划》中提出了三个目标:拯救生命,拯救生计,研发疫苗和药物(save lives and livelihood, develop reliable treatment)。为支持个人和企业经济,政府将发放每周20镑的统一补贴(universal credit)和劳动所得税减免(working tax credit allowance),同时,政府将帮助居家的人减免一部分水电费,租房的房客如果交不起房租也不会被赶出去。5月12日,英国财政大臣苏纳克(Rishi Sunak)更是宣布,政府将补贴受疫情影响无法工作的雇员的工资的80%(上限2500镑每月,折合人民币(专题)21773元),以避免企业裁员,该计划将从原定计划的7月延长到今年10月底。这一决策也许隐隐反映出政府预测7月的“五大指标”也许并不能顺利完成,完全解封可能要等到10月。

  “疫苗一直到明年都不会有”

  “你们确定COVID-19是真的吗?真的不是政府和媒体的胡诌吗?毕竟我们又看不到这个病毒,它存不存在都不晓得。”

  我记得3月上旬我去外边的餐馆吃早午饭的时候,一位服务生这么和我说。当时我心里感到非常讶异,以前美国人出现反智主义是源于当时对英国殖民政府的抵抗,可以理解,但是英国也出现这样被广泛置信的怀疑主义实在令人吃惊。当时离英国第一例确诊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月,但是几乎没有人当回事,街上戴着口罩的只有中国人以及被中国朋友劝说才戴上口罩的其他亚裔同胞。

  伦敦人民对疫情的轻描淡写并没有维持多久,很快就变成了过度的惊恐。等到3月末我去超市买点东西囤货的时候发现街上已经完全没有人了,而超市里各种罐头和纸巾被扫荡一空。货架上剩下的只有孤零零的纸巾包装纸。这种情况直到英国政府反复宣传“纸巾是够用的,请不要恐慌购买(panic buying)”之后才逐渐停息。

  现如今面对疫情的伦敦人变得淡定了许多,街上的人三三两两地戴着口罩,和周围人都保持着两米以上的距离——确实根据数据来看,在街上与人擦肩而过的感染几率几乎为0,所以戴口罩并没必要。而在超市这样人流密集的地方,大部分人还是乖乖戴好了口罩,拿着小篮子理性购物。

  

  伦敦的一家超市。摄影/张以沫

  不过,现在社区中的问题主要在于“假阴性”。越来越多的伦敦人,包括我一位英国朋友的妻子,发现自己拥有新冠的全部症状,检测结果却是阴性的。专家称,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别的国家,部分受感染呈现“假阴性”的人自以为万事大吉,于是把病毒不自觉间传染给了更多的人。面对这种复杂情况的民众,自然需要英国政府的疏导与教育。

  不过《重建计划》也强调,政府所给出的行为要求越具体,民众越容易实施,但同时也会导致政策更复杂,反而使在民间的政策推行遇到阻碍。举个例子,先前的“呆在家里”(stay at home)执行起来简单而易于理解,但随着社交接触的增加,出台新的具体政策则非常考验英国人的理解力了,毕竟要记住“人与人之间要隔两米以上,最好肩并肩而非脸对脸地见面,不用担心擦肩而过的人”等等条例再出门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

  除了一般民众的医学教育,在科研上英国政府也是下了死力气。牛津大学和帝国理工学院联手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而牛津大学亦和研发出非常著名的一代EGFR-TKI小分子靶向药吉非替尼的药企阿斯利康(AatraZeneca)强强联手攻克疫苗的研发与制造。除了疫苗,治疗新冠的药物实验也并不落后,现阶段英国拥有三个全国性三期药物临床实验:RECOVERY,PRINCIPLE和REMAP-CAP,测试超过10种不同的药物的大规模临床药效。其中,RECOVERY是迄今世界最大的随机对照试验,在四周内募集了超过5000名志愿者,现在总志愿者人数已经超过9500人。

  “疫苗一直到明年之前都不会有。”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一位病毒学教授告诉我,“但是我预估到时候为了减少临床试验的时间,参与试验的志愿者将会从接受疫苗并被动接触病毒,变成接受疫苗后直接注射病毒以测试是否有效。当然,这个疫苗也许永远也研究不出来,比如HIV疫苗,或者这个疫苗研究出来了而且拥有非常卓越的效果,比如埃博拉病毒的疫苗。直到研发出来之前,我们永远不知道结果。”

相关专题:英国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6 00:1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