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实锤:80年代孩子童年的快乐90后00后根本理解不了

京港台:2020-8-1 23:38| 来源:厦门市图书馆 | 评论( 5 )  | 我来说几句


实锤:80年代孩子童年的快乐90后00后根本理解不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本特殊的摄影集。

  影集里都是中国的小朋友,但拍下这些照片的,却是一位日本(专题)人。

  拍摄时间也不是现在,而是三十多年前。

  80年代初,日本摄影师秋山亮二来到中国,拍下了近8000张彩色照片。后来他将其中一部分照片出版成两本影集:《你好小朋友》和《光景宛如昨》,后者最近刚出版,也是我今天想和大家聊的。

  

  《光景宛如昨》的书名,出自弘一法师李叔同填词的儿歌《忆儿时》:

  “回忆儿时,家居嬉戏,光景宛如昨。”

  看到这些照片,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蓬勃发展的80年代,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那时的快乐很简单,一瓶橘子味儿汽水,一根红豆冰棍,就能让人开心一整天。

  比如下面这张拍摄于桂林的照片,就是分享汽水的欢乐时刻。

  男孩子穿的蓝色条纹衫和背带裤,还有女孩子穿的粉色上衣,在当时看来,绝对是走在了潮流的前线。

  

  这张照片则拍摄于北京,一个坐在门口吃冰棍的小姑娘,一脸满足。

  

  那时候的冰棍经常放在泡沫箱里,用厚棉被盖起来,沿街叫卖。

  

  可口可乐也已经进入中国,但跟旭日升、北冰洋这些本土饮料比起来,价格还是偏高了些。

  毕竟那时候,一支棒冰才4分钱,奶油的8分,很多小孩子当时一天的零花钱也就5分,想吃奶油的,就要攒两天。

  

  还有1分钱的萝卜丝,2分钱的无花果……

  装在玻璃罐里的糖果都是按颗卖的,最便宜的咸味奶糖1分钱1颗。

  那时候,瓜子算是比较少见的零食。现在常见的大白兔奶糖,那时候只有有钱人家才能吃到。

  

  那时候,买菜的标配就是菜篮子和网兜。

  跟后边穿黑白蓝灰的大人们相比,穿着钩花毛衣、格纹裤子和黑色皮鞋的小姑娘,时尚得简直像是从现在穿越过去的。

  

  毕竟改革开放初期,大部分人手上都没什么钱,很多孩子穿的,都是哥哥姐姐剩下的衣服。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就像这个衣服上有破洞的小男孩一样,当时很多农村孩子的衣服上,都有补丁。

  

  所以那时候的孩子,都盼着过年。一过年就意味着,可以买新衣服穿了。

  

  当时流行的是军绿色。

  谁要是能穿上一身军装绿,再带个大盖帽,一定是街上最靓的崽。

  

  那时候,三北防护林还没建成,北方经常刮沙尘暴。

  很多人出门时,都会围上纱巾。

  

  中国是自行车王国,当时几乎每家都有一辆,前面这种二八大杠,经久耐用,是那个年代的典型标志。

  试问哪个坐在前杠的孩子,没有硌过屁股呢?

  

  当时农村用来驼重物的骡子,现在很多人可能都没见过了。

  

  还有绿色的搪瓷缸子、鸳鸯图案的脸盆、印着招贴画的铁皮暖水壶和牡丹花的国民床单……

  这些都是当时家里的标配。

  

  下面这张照片拍摄于成都,在一个租小人书的摊子前,人们正在开心地聊天。

  那个年代没有网络和电脑,读书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最佳方式。

  

  马路边上有很多借书摊,上面铺满了琳琅满目的杂志和小人书,可以用很低的价格借来看。

  不止是大人,许多小朋友也会去借书,就在路边看起来。

  

  《杨门女将》《哪吒闹海》《隋唐演义》……这些都是当时大家爱看的小人书。

  当时秋山亮二还感叹说:“中国果然是一个文字的国家啊,小朋友们都爱读书,真拼呀!”

  

  下面这张照片摄于成都,一个穿着裙子的小女孩,正坐在裁缝店门前认真看书。

  不知道她穿的这条碎花裙,是不是在这家店里做的。

  

  那时候的铅笔盒,都是铁的。

  上面还印着九九乘法表,有时候还会把课程表也贴在上面。

  

  当时的广播体操还是第六套,第一节是伸展运动。

  现在回想起来,众人齐做操的场面,还是很壮观的。

  

  虽然当时连黑白电视都很少见,但孩子们放松的方式并不少。

  北京,两个小男孩正在教室里掰手腕。

  背后的墙下边涂成灰色,是因为白色不耐脏。

  

  女孩子喜欢编各种花样的玻璃丝。

  最简单的,就是一根玻璃丝就能编成的“一条龙”。

  

  还可以在家门口跳格子,操场上扔沙包,两个人一起跳跳绳。

  

  还有抓石子、丢手绢、摔片儿、跳山羊、弹弓,甚至爬杆子。

  总之,只要手上有东西,就能玩得很开心。

  

  

  那时候旅游的人还很少,很多人第一次出远门游玩,都会去首都北京。

  在天安门前拍张照片,是那个年代一种特殊的仪式感。

  

  去了北京还要顺便爬个长城,毕竟“不到长城非好汉”。

  

  虽然旅游不常见,但几乎每个孩子都参加过班级的集体活动。

  要么是春游踏青,要么是表演合唱。

  这群在动物园跟长颈鹿合影的小朋友,显然在活动前都认真打扮过了。

  他们脸上的腮红,不禁让人回想起,每次班级演出前,被红唇粗眉大亮片支配的恐惧。

  以及小时候拍照时,点在眉心的大红点。

  

  那时候,计划生育政策才刚刚开始实施。

  秋山亮二镜头下的这些孩子,几乎是最后一代“非独生子女”。

  现在,这些孩子早就为人父母。

  但三十多年前,他们也曾睡在爷爷的臂弯里:

  

  也曾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观察来往的人群:

  

  也会穿着一个肚兜,就度过了整个夏天:

  

  也会抱着妈妈的脖子,跟她撒个娇: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李叔同在《忆儿时》的最后写道:“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

  当年那些买一堆零食只为收集小卡片,跟在妈妈身后,流着鼻涕不想上学的孩子们,终将长成为别人遮风挡雨的大人。而铁皮暖水壶、二八大杠、大檐帽,在今天的中国也早已绝迹。一同消失的,似乎还有孩子们纯净的眼神、简单纯粹的生活态度,以及街坊邻里间相互的关怀照拂。这本《光景宛如昨》的原书名,是“Dear Old Days”。是啊,80年代的那些日子,仿佛就像是一个悠长的梦境,亲切而美好,让人怀念。近40年后的2020年,一场疫情极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人与人之间保持着必要的“社交距离”,口罩成为了一件新的必备衣物,挡住病毒,也遮住了笑容。今时今刻翻看这些80年代的照片,我特别感受到,可以触碰到他人的温暖,对生活来说有多么重要。摄影是留住时间的艺术。那个充满了感性情怀,百花齐放的80年代,终究是一去不复返了。但希望这些80年代照片里的温柔与安稳,能带给2020年的你,多一点治愈。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史海钩沉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5 18:1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