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那些年你看到的UFO目击图片里都是什么?

京港台:2021-4-22 22:34| 来源:果壳网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那些年你看到的UFO目击图片里都是什么?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图片丨 The Black Vault

  被误解的 UFO

  2012 年,美国肯塔基州警察收到了大量的不明飞行物(UnidentifiedFlying Objects, 简称 UFO)目击报告。人们发现,一个闪亮的神秘白色物体出现在了天空之中。当地政府部门给不出确切的解释,于是当地纷纷传言:" 外星人 " 到达了肯塔基州。

  

  谷歌用于提供无线互联网试验的气球 丨 wikipedia

  实际上,这个白色神秘物体并非来自某个遥远的星球,而是互联网公司谷歌正在进行的试验项目。他们释放了若干个大型气球,试图在空中搭建起一个高速无线互联网络,为偏远地区架起信息高速公路,以解决手机信号和网速不佳的问题。

  UFO 一直是 " 未解之谜 " 类的地摊图书中经常提起的话题,也偶尔成为见诸报端的新闻。人们在空中发现了无法用之前的经验解释的物体,就会将它们当做 UFO,有时还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 UFO 与地球以外可能存在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然而,对于大部分的 UFO 事件报告,目击者看到的实际是已知的物体或现象,只是由于视觉误差的原因,或是现象本身超出了观察者的知识范围,才形成了 UFO 的误判。

  除了肯塔基州上空的谷歌气球外,五花八门的物体和现象都曾经被误判为 UFO:

  1995 年,在英国曼彻斯特上空,两名波音 737 的驾驶员发现一些闪亮的物体从他们上方快速滑过。机长形容,这个物体由诸多闪光点组成,像是快速飞行的圣诞树。而副驾驶则声称它看到了一个黑色的楔形物体。当时,航空管制员并没有在雷达能探测到的范围内发现任何飞行物,因此此次事件被列为一次 UFO 事件。不过,通过对比 1990 年的一次类似的目击事件,分析人员认为两位驾驶员观察到的实际上是一颗正在坠入地球的报废卫星,亮光来自于卫星与大气相互作用产生。

  

  报道两名警员 " 目击 "UFO 的报道丨 http://www.ianridpath.com/

  1989 年,夜间巡逻的比利时警察发现天空中出现了一个由亮点构成的三角形物体,正在天空中移动。同时,比利时空军的 F16 机载雷达也发现了无法识别的神秘目标,不断传来的消息引发了一场 " 比利时 UFO 浪潮 "。然而,事后的分析表明,警察们看到的物体,很有可能就是行星和亮度较高的恒星组成的图案,而物体的 " 移动 " 则来自于警察们的错觉。F-16 探测到的回波信号,则最有可能是由高空大气的湍动形成的假回波。

  

  火山上的荚状云,有时会被误认为 UFO 丨 wikipedia

  无独有偶,1976 年,英国德文郡的两名警察也曾把金星当作是不明飞行物并拉响警笛试图追逐逮捕 " 外星人 "。一对美国夫妇也曾报告他们被一个 UFO 追逐,还声称能够用望远镜望到 UFO 上的窗户。不过,他们所说的 UFO 位置,实际上却是木星所在的位置,而木星之所以追逐他们,大概是 " 月亮走我也走 " 的视觉效果给他们造成了错觉。

  科学家为何对

  UFO 研究不感兴趣?

  每当天上出现奇异的景象,最兴奋的恐怕就是科学家们了。天上出现的未知情况,可能和大气、空间、天文等多个学科存在联系。无论是出于探寻未知的好奇心,还是做研究、发论文的现实需求,科学家们都不会放过任何发现新事物的机会。

  不过,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科学界就已经形成了共识——研究 UFO 不会带来科学上的突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隔三差五就会出现 UFO 的大新闻。美国空军发起了蓝皮书计划,对各种 UFO 报告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试图寻找可能的解释与原因。然而,由于组织上出现了偏差,这个计划招致了政客、记者和学者等社会各界的批评,认为计划开展的研究质量低劣,看起来还有一些掩盖信息的行为。出力不讨好的美国空军本来想将计划一停了之,但担心这样会招致更多关于掩盖信息的指责,因此决定将相关的研究工作交给大学学者组成的委员会来进行。经过几番筛选,最终确定卡罗拉多大学的爱德华 · 康登教授为委员会的负责人,因而人们也习惯将这个委员会称之为 " 康登委员会 "。

  

  《康登报告》封面 丨 wikipedia

  委员会在研究大量材料后,形成了篇幅约千页、题为《UFO 的科学研究》的报告,也叫《康登报告》。报告分析了 117 例 UFO 事件及其成因,并得出结论:进一步的 UFO 研究可能不会带来科学上的进展。不过,《康登报告》并没有完全否定 UFO 研究,还指出大气科学和无线电传播等学科,如果对一些 UFO 现象的进一步探讨,可能会因此受益。

  但这并不是说外星人来到地球,制造了大气和无线电传播中的新现象,而是发生在大气层和影响电波传播的电离层中的一些现象,可能被人们误认成了 UFO。例如,中高层大气中存在一种被称为 " 红色精灵 " 的闪电现象,规模比较大的 " 红色精灵 " 可以从距离地面 30 公里一直延伸到距离地面 95 公里的高度,还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延伸 30 公里左右,看起来就像是空中的一只巨大 " 水母 " 或是飞碟。这种有可能被当做 UFO 的现象,直到 1989 年才首次获得摄影记录,也成为科学家们十分感兴趣的一种现象。我国台湾地区研制的 " 福卫二号 " 卫星,还从太空中开展了对这种现象的观测。

  对于 UFO 究竟是不是外星人的飞船,《康登报告》报告则认为 "这是最不可能的解释"。

  

  2020 年 7 月出现在麦克唐纳天文台附近的红色精灵闪电丨 https://earthsky.org/earthsky-community-photos/entry/32492

  如何科学地寻找外星人?

  否定 UFO 和外星人之间的联系,并不意味着科学家们对在茫茫星空中寻找生命不感兴趣。像我们国家的射电望远镜 FAST,就将寻找地外文明设定为科学目标之一。

  当无线电传播信号开始使用之后,人们自然而然的联想到,既然无线电信号可以跨越大洋,将信息送到遥远的地方,那么外星人也有可能利用无线电信号将文明的信息传播到宇宙的其他位置。1924 年,当火星与地球的距离变得相对接近时,美国在 8 月 21 日到 8 月 23 日开展了 " 全国广播静默日 " 活动,所有广播电台每小时静默 5 分钟,为收听火星人的信号提供一个 " 安静 " 的环境。与此同时,美国海军天文台利用飞艇将无线电天线送到三千米左右的高度,在那里进行了信号监听。当然,通过探测,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火星人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因此这次大张旗鼓的探测也以一无所获告终

  

  FAST 望远镜 丨 cas.cn

  当射电天文学在上世纪初诞生后,射电天文学家们很快意识到,这些射电望远镜不但可以听到捕捉到来自天体物理过程的自然信号,也有可能捕捉到地外文明发射的人工信号。

  1960 年,康奈尔大学的天文学家德雷克提出了 " 水洞 " 的概念。他认为,如果其他文明与我们具有相同生命体构成方式,自然会对 " 水 " 这种物质情有独钟。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在 1.4GHz 附近,有一个位于氢元素和氢氧元素构成的无线电谱线之间的区域,刚好可以用来叠加上人工信号。

  虽然在当时德雷克自己对几颗恒星附近的搜索一无所获,但 " 水洞 " 的概念深刻的影响了后来的地外文明搜索,水洞频率目前仍是搜索首选的频段之一。

  FAST 望远镜就计划利用自身灵敏度高的优势,在水洞频率附近对仙女座(M31)星系进行监听。如果在 M31 星座的一万亿颗恒星中真的存在地外文明发出的信号,那么 FAST 一定能捕捉到它。

  

  M31 星系丨 wikipedia

  如果在射电望远镜的后端安装发射设备,那么射电望远镜的天线也可以成为一个增益强大的信号发射器。一些射电望远镜兼具接收和发射能力,曾经主动向宇宙中发射信号,试图与外星人取得联系。

  1974 年,当时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 阿雷西博 " 向球状星团 M13 发射了一束信号。这束信号编码所构成的图像上,标示了数字、构成 DNA 的元素及基本单位,人类 DNA 的双螺旋结构,人身体的外形,行星的位置和望远镜的外观等。自此之后,又有数十次这样的尝试,发射的信号内容也五花八门。这其中,既有利用政府公共资金资助开展的,也有私人赞助或民间自发筹措资金开展的。但迄今为止,人们还未收到过来自地外文明的回音。

  

  阿雷西博望远镜 1974 年向 M13 星座发出的图案,包含数字、DNA、人体和望远镜等图案丨 wikipedia

  不少人担心主动发射信号的行为会把地球暴露在宇宙中的 " 黑暗森林 " 中。为了对这一行为进行风险评估,学者们提出了 " 圣马力诺标度 " 的概念

  圣马力诺标度以信号强度值和信号特征值的和进行计算。在信号特征中,评级最低(评级为 1)的是不带有特定信息的雷达信号,而评级最高(评级为 5)的则是接收到地外文明的信号后,对他们进行有目的的回应。像阿雷西博望远镜对一颗或多颗行星发射的专门信号,风险评级则为 3。

  虽然诸多科学家认为和地外文明主动取得联系也许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但目前并没有强制性的规章制度,禁止圣马力诺标度较高的信号发射行为,科学的寻找仍在继续 ……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科技前沿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3 08:4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