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东南亚疫情好转逐步解封 中国出口随即掉头回落

京港台:2021-11-9 22:05|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 评论( 13 )  | 我来说几句


东南亚疫情好转逐步解封 中国出口随即掉头回落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中国当局周日(7日)公布最新的外贸数据。今年首10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突破30万亿元,但单从10月数据来看,进出口总值虽处于高位,但不论是出口还是进口的数据,按年比较(同比)均创新高,惟按月比较(环比)却掉头回落。有经济学者解释,这与东南亚地区的疫情好转有关。亦有学者估计,即使面对外贸出口增长强劲,中国经济增长仍有放缓的趋势。

  中国海关总署周日(7日)公布最新的外贸数据, 今年首10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突破30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2%。其中,出口17.49万亿元,同比增长22.5%;进口14.18万亿元,同比增长21.8%;贸易顺差3.31万亿元,同比增加25.5%。

  中国即使和美国、澳大利亚的贸易关係不佳,但仍录得增长。今年首10个月,东盟成为中国第一贸易伙伴,佔中国外贸总值 14.4%;其次为欧盟,佔13.7%;美国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佔12.5%。至于有传中国限制其龙虾入口的澳大利亚,有港媒表示,两国贸易数据自去年录得增长,今年 10 月,中国向澳大利亚出口数字同比增长 22.4%,而入口则同比攀升 24.3%。中国对澳大利亚贸易逆差为 64.2 亿美元。

  然而,单从10月的数据来看,进出口数字按年比较虽然均有所增长,但按月比较却掉头回落。中国海关总署表示,10月份进出口总值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7.8%,环比下降5.6%。其中,出口1.94万亿元,同比增长20.3%,环比下降2.1%;进口1.4万亿元,同比增长14.5%,环比下降10%。

  香港经济学者:10月出口环比下跌属季节性效应

  中国外贸增长虽然胜于去年同期,但增速却比9月放缓。这是为什么呢?香港中文大学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常务所长庄太量周二(9日)对本台分析,10月份的出口数据会较9月份少,通常是因为季节性效应。

  庄太量:“(同比)创新高,你看到是基数效应。去年同期已经高于疫情之前,今年更加创新高。但环比为什么会下跌呢?原因就是通常9月份的数据都比较高,环比会下跌,每年都是这样,因为季节性效应,而且11月感恩节、12月圣诞节的货期,通常都是9月末便要出口。”

  东南亚等地疫情开始受控 中国出口优势难以持续?

  万神殿宏观经济公司(Pantheon Macroeconomics)中国首席经济学家Craig Botham向《彭博》解释中国出口表现强劲的原因,指某程度是因为越南、印度及马来西亚等地爆发大规模疫情,导致工厂关闭,而让中国工厂今年取得订单,「供应链问题似乎成为了中国的福音。」

  中国经济学者司令亦认同有关看法,指出不少欧美生产商陆续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到泰国、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直到今年下半年,该些地方的疫情开始受控,重新掌握贸易优势。

  司令:“今年下半年的时候,东南亚地区的疫情控制情况变得相当好。所以说,现在东南亚地区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相对来讲这个比较优势就转移到他们那裏。中国想要在劳动力成本、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还有劳动力密集型的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中,想要和东南亚地区竞争的时候,优势就显示不出来。所以中国在8、9月份之后,整个贸易数据的恶化是非常明显的。”

  东南亚国家如越南,政府宣布从今年10月1日起,胡志明市逐步解封,将市内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高科技园区、软件园区为核心逐步復工復产。

  中国第四季度GDP增速无可避免放缓

  对于中国第四季度经济,司令及庄太量都估计增长或继续放缓。 司令认为,中国目前面对限电、疫情反弹等问题,东南亚的贸易优势得以放大,估计当局在短期内难以找到可以拉动经济增长的突破口。

  司令:“国际产业链、资本链的转移,正在使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增速逐步超越中国大陆。这样一个趋势下,会让外界普遍怀疑,中国经济增速确实受到以上几个因素影响。 特别是从内需也好,外贸外需也好,都找不到一个很好的能够支撑中国长期增长, 特别是能够在明年春季的时候,能够让经济企稳回升的立足点。也让我更加对未来,特别是中国2022年上半年的经济预期,感到非常悲观。”

  庄太量则指出,虽然中国目前出口增长强劲,但基于国内因房地产投资减少、内部消费放缓等因素,拖累中国整体经济表现。参考上一季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他估计,第四季增长或仅得3.3%至4.5%。

  据中国官方数据,今年第三季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增长4.9%,低于市场最低预期的5%,亦较第一季的18.3%、第二季的7.9%的增速急速放缓。

 

相关专题:新冠肺炎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金融财经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7-18 11:4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