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刘嘉麒院士:中国有不少活火山 百年内有喷发危险

京港台:2022-2-8 09:54| 来源:科学大师 | 评论( 4 )  | 我来说几句


刘嘉麒院士:中国有不少活火山 百年内有喷发危险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刘嘉麒:我们这样14亿人口大国,养活几十个、几百个这样的科学家,让他们心无旁骛地去搞科研,就是白瞎了又会怎么着?

  刘嘉麒:对真正的人才就要放手多一点,尽可能给他们创造宽松的科研环境和空间,让他们集中精力搞科研,而不要把心思花在申请项目上,搞人事关系上。

  

  中国境内也有活火山,什么时候会再次复苏喷发?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怎么样激发更多青年科研人才的创造力,中国科学院院士、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刘嘉麒就上述问题近期接受了网易科技《科学大师》栏目的访问。

  现年80岁的刘院士,是一位足迹遍布七大洲、五大洋的地质科学家。资料称他曾十进长白山,七上青藏高原,三入北极,两征南极,造访和考察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率先查明了中国火山的时空分布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使中国的火山研究栖身于国际先进行列。

  1,中国境内有不少活火山,并存在喷发危险

  《科学大师》:您是我们国家研究火山的权威,可能多数人都不知道中国境内是有火山的。

  刘嘉麒:火山是地下岩浆和其它物质喷到地表后形成的山或其它形态的地质体。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几乎什么样的地质现象都有,火山也不少,只是最近100多年,中国没有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有的人就觉得中国没有火山,这是错觉。

  科学上把火山分活火山和死火山,活火山是全新世(11700年)以来有过喷发记录的火山。活火山不是总喷发,处于静止状态时叫休眠火山,就好像一个人白天活蹦乱跳,晚上睡觉时就安静了,安静是相对的,它还活着。

  中国虽然现在没有喷发的活火山,但像长白山、五大连池、内蒙古阿尔山、新疆阿什库勒、云南腾冲、台湾(专题)阳明山等,都是近代有过喷发的活火山。

  《科学大师》:研究进展怎么样?这些休眠火山大概在多长周期会重新喷发?

  刘嘉麒:地球上年年都有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有一定周期性,规模小的火山喷发周期短,几年、几十年就可能喷发一次;规模大的火山喷发周期长,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喷发一次。

  火山喷发是能预测的。中国的长白山火山、台湾大屯火山、云南腾冲火山等,都有再喷发的可能。我想不会在一、二百年以后才喷发,可能还要近一点,但我本人不一定赶得上,你们(年轻人)有可能赶上。

  2010年,韩国有位教授说,长白山火山在2014年到2016年期间要喷发,引起很大轰动,当时有关方面询问我,我明确说到那时候(2014-2016)不可能喷发(直到现在也没喷发)。后来,又有日本(专题)专家说长白山火山到2034年要喷发,我说这也不可能。

  说长白山火山暂时不可能喷发,并不等于说它不存在再喷发危险。它的确还存在再喷发危险。不能因为它短期内不能喷发就放松对它的警惕和防范,只有深入研究和监测,才能对它做出准确判断。

  2,中国人才济济,重在发挥人才的积极性

  《科学大师》:关于科研工作,您是老前辈了,怎么看年轻人的培养问题?

  刘嘉麒:我希望更多年轻人能有科学理念,有志于科学事业。现在好多年轻人不愿意做科研工作,不是说他们不聪明,主要是在理念和认识上,觉得做科研太苦,待遇又比较低。很多聪明的年轻人都跑到金融领域或商业领域中去了。

  我有几个学生,人都挺好,也很聪明,却没能留下来搞科研。有的跟我说,我们不能像你们那代人那么苦。的确,想靠上班8小时做科研是不行的;我常说,科学是忙出来的,文学是‘闲’出来的。古往今来在科学上做出成就的人,包括爱因斯坦在内, 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艰辛。搞科研必须得有一种奉献精神才行。

  《科学大师》:那我们的科学发展,我们的人才培养,怎么能继续下去?

  刘嘉麒: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谁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许多场合都说缺乏人才。其实,民间自有人才在,像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要什么样的人没有?关键是如何发现人才、评价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能否有一个发挥人才才能的良好环境。

  比如说,同样一个人,他在国外干出一些成绩,作为人才被引进,可是回来以后就不行了。人还是这个人,为什么在国外能做出成绩,在国内就做不出来?这恐怕不是他本人的问题,而是环境问题。

  国家的政策很高明, 能否切实执行和落实却是另一回事了。比如,国家高层反复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基础研究不能搞短平快,有的重要课题,不用说1-2年搞不成,甚至10年8年也搞不成功。而我们考核办法和评价体制往往是刚开个头就要结果,要成绩,如果你一、两年做不出成绩,考核通不过,就提不了职,涨不了薪。有些人为了先求生存,再考虑发展,就得适应考核要求和评价体制,搞短平快,搞些浮于表面的东西。

  搞基础研究必须扎下心来,甘心坐冷板凳,如果觉得这个人行,就放手让他去干,哪怕一辈子干出一件事,也行。当然,这样的人才不能多,我们这样14亿人口大国,养活几十个、几百个这样的科学家,让他们心无旁骛地去搞科研,就是白瞎了又会怎么着?

  何况这少数精英都是有觉悟、有责任心和自尊心的,谁都不甘心无所事事。因此对真正的人才就要放手多一点,尽可能给他们创造宽松的科研环境和空间,让他们集中精力搞科研,而不要把心思花在申请项目上,搞人事关系上。

  同时,要少点“学而优则仕”,不要把那些年富力强的科学家几乎都戴上“官帽子”。

相关专题:院士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科技前沿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4 11:3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