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踩着穷人的底线疯狂蹦迪!专家:我是你们的贴心人

京港台:2022-8-30 10:41| 来源:大猫财经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踩着穷人的底线疯狂蹦迪!专家:我是你们的贴心人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我们是主张农民进城住的,农村仍然种地,但是他可能开着车过去种地”。

  “开车种地”终于还是上了热搜,董藩教授又增添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战绩,让人一度怀疑,他是不是领了社交媒体的KPI,不然他怎么常年住在热搜上。

  

  

  

  不过,农民可是不咋买账,“我缺的那辆车你给我买吗”,被喷了的董教授也很委屈,“我觉得我才是农民的贴心人”。

  董教授很快也解释了一番:“开车种地”不是说奔驰宝马,而是农用三轮、四轮,几千到一万也不贵,皮卡5-8万左右,农民家庭也买得起,而且除了发达县城,大部分县城房价1500-3000,首付才3-5万。

  这意思就是,作为一个中国的农民,这点钱总出得起吧?

  不过,在“开车种地”的同一场合,贴心的董教授又说,“县城的房子要尽快脱手”,这下把农民们整不会了,合着这句才是真“研究”过了又不小心说出来的,农民进城买房,就是做接盘侠的,那么主张农民进城买房,就是谋财了。

  

  

  当然了,董教授的暴论也不仅如此,没有人比董教授更懂买房了:

  他说,买不起房就说房价高,买不起是因为你不努力;

  他说,年轻人拿高房价为借口,不结婚不生孩子;

  他说,年轻人买房很容易,为什么贷款只给30年不能给40年,国外贷款可以贷到80岁的;

  

  

  

  他说,早买房是孝顺父母,不要怕掏空4个钱包6个钱包,因为父母的钱包终究是你的;

  

  

  

  他说,预售制是房地产领域的一个伟大的发明不能取消,公摊面积永远不会取消……

  

  

  

  终于,热搜、流量终于反噬,董教授喜提全平台禁言,而对于雷言雷语含量过高的董教授翻车,人们也是喜大普奔的。

  

  

  别看他发言像“砖家”,董教授还真的是正经教授,而且是年轻有为的教授。

  根据其供职的北师大政府管理学院的介绍,董藩是“青年经济学家”、管理学院教授、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土地资源管理和政府经济管理两个专业的博导,还是多所重点大学的兼职教授。

  

  

  而且,他26岁硕士毕业就被破格提拔为副教授,并成为大连市的咨询专家,32岁晋升教授,学生时代推动的学生科研活动还被官媒称为“董藩现象”,其中还得到了不少高级领导人接见和褒扬。

  总之,履历上来看,这是一个“完美的”专家。

  按说,为人民代言,才是专家应该说的话,这个完美的专家,从十年前开始争议就很大,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出格言语:

  “当你40岁时,没有4千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这是我对研究生的要求。”

  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后,他也解释,这只是对学生的一种鞭策。

  后来,董教授多次喊冤,说人们在断章取义,歪曲他的本意。

  但是,如果刨除这些哗众取宠的句子,董教授就不会讲话了吗?

  对,不会。

  

  

  功成名就之后,“说人话”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了,很多专家教授都在印证。

  关于买房,最经典的理论就是樊纲的“六个钱包”了:夫妻双方的“父母的一个钱包,爷爷奶奶的一个钱包,姥姥姥爷的一个钱包”,共同付一个首付。

  后来樊纲曾澄清,“六个钱包”的意思是年轻人买不起房,要没有老人支持你就别想买房,不是鼓励年轻人去啃老。

  

  

  樊纲也只是认清了大家年轻人没钱的现实了,但是不少人还活在“全员有钱”的梦里。

  经济学家陈浩在一场活动中说,“谁家没个50万呢?家庭平均资产300万很正常,中国人没这么穷”。

  

  

  为啥这么说呢?

  他说自己做过测算,买股票的,真正仓位在10万以下的小散户占比不足10%。说这话陈浩确实底气十足,毕竟title高到“经济学家”的陈浩,赚50万可能比较容易吧。

  类似的言论还有不少,比如统计局的原许副局长就说了:

  “解决低收入群体的收入问题,比如说你有私家车,可以拉活,闲置的房子租出去,也是获得收入的一种方式,收入不一定低。”

  这话经典到一时不知道应该吐槽谁,专家眼中的低收入群体,起码也得有房有车,而没房没车的你,还不快反思自己为啥连低收入群体都算不上。

  现代版“何不食肉糜”。

  难怪在电视剧里面的中国打工人,在一线城市,没钱的能整租学区房,有点钱的,大平层都是小意思,住个别墅也不过分。

  悬浮吗?不悬浮,都2022年了,怎么还能有《隐入尘烟》那样的农村,不少人都是这么想的。

  

  专家们最爱发言的领域大概就是房地产了,就拿最近来说,言论就不少,就贡献了多个热搜。

  

  

  如果刨除房子呢?那就更有的说了。

  针对农民,经济学家王福重说,“粮食和农民其实没有一点关系,因为当种子被种在地里之后,农民就可以回家睡大觉了,一切都是种子自己的努力”,“在我看来,农民出大力流大汗一种懒惰和愚蠢……”。

  

  

  另外,他还对农民用收割机深恶痛绝,因为他认为收割机会污染环境,虽然在此前他也宣称自己也是农村出身。

  针对婚姻与生育,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说,“将生孩子和保障房、养老金挂钩,下调不生孩子的资本份额。”

  赵教授是研究城市规划的,但是对生育问题非常感兴趣,不过这个惩罚不生育的声音被喷得不轻,他也赶忙否认,说自己没说过这话。

  后来,他调转枪头,开始对年轻人关心了起来,“现在的年轻人太累了,有了钱,自然而然就去消费了”,基于此,他又建议给年轻人免费发房子。

  这个反转太大了,大家反而不相信这话是他说的了。

  当然比赵教授更关心生育的还有携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他就更厉害了,建议法定婚龄提前到18岁、“生孩子能半价买房”、没工作的年轻人可以先结婚……

  站着说话自然不腰疼,如果没有中国籍,发言就更大胆了,研究中国经济的华裔(专题)的经济学家黄有光已经开始在挑战道德伦理的底线了:建议“一妻多夫制”、“青楼合法化”……

  就连放假,也有人看不下去,自诩经济学家的宋清辉说,“中国人假期太多了,应该减少一半”,因为“中国人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休假”。怎么就这么见不得大家有点空闲呢?

  

  

  

  专家教授们到底为啥不说人话呢?

  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他们说的是“人话”,只是立场变了,跟人民群众已经脱节了,比如董教授,他当年的“4000万”开始就很值得玩味。

  为啥这么说?

  对学生的要求已经有4000万打底了,对于一个身家4000万打底的人来讲,买不起房,可不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嘛。

  同理的还有许副局长,对他们来讲,干点啥还挣不出一套房一辆车来,如果没有,那么只能说是不努力了,不努力自然要遭骂了。

  逻辑闭环形成并可以完美自洽,只要我自己坚信,就没人能打败我,仿佛“幸存者偏差”是这个经典的经济学理论,没有从他们的理论体系中出现一样,“屁股决定脑袋”倒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也是为啥“农民的儿子”在脱离农村后,转头就想着怎么消灭农民,忘了农民是怎么一把屎一把尿把他喂大的。

  当然,有些人可能只是纯粹地“为了说而说”。

  比如,在多个金融机构做过首席的某经济学家就说,油价上涨与老百姓没啥关系、花钱就是爱国的最好方式......

  你说她不懂民生疾苦吧,她在上海封城期间也省钱省到“两月信用卡账单11.4元”,但是你说她懂吧,偏偏说出来的话的温度,比当时上海的天气都冷。

  有些专家写论文也还可以的,但一旦“发言”,就能说出点惊世骇俗的言论,甚至与常识相悖,难不成是为了赚那点收视和流量,就信口胡诌了起来?

  已经吃够了专家建议苦的年轻人们,也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研究显示,专家的建议不一定好”,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金融财经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7-17 08:5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