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惩俄难阻蒲亭侵乌 但可能让习近平三思侵台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习近平最新动态 追踪报道!(中央社华盛顿1日综合外电报导)「彭博」评论文章指出,美国对俄罗斯制裁无法阻止总统蒲亭侵略乌克兰,却可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专题)对攻打台湾(专题)一事三思,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制裁可能吓阻他国起而效尤。
「彭博」(Bloomberg)专栏作家白兰斯(Hal Brands)今天撰文「对俄罗斯制裁挡不住蒲亭,却可能阻止习近平」表示,制裁是一种让美国人爱恨交加的手段,华府官员爱它,制裁作为胁迫或惩罚工具,数十年来已经显着扩大。但是许多评论员不喜欢制裁手段,认为华府反射性地运用制裁手段去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反而削弱美国的力量。
美国财政部2000年一共制裁了912个个人及实体,这数字到2021年增至9421个。在俄罗斯总统蒲亭(Vladimir Putin)去年侵略乌克兰后,光是俄罗斯就有超过2500个个人及实体遭到美方制裁,理由包括保护人权、打击恐怖主义、惩罚侵略等,而经济与贸易制裁更是展现美国力量的一项重要工具。
也许就是因为重要到不行,学者专家和一些决策人士都针对华府运用制裁手段上了瘾一事提出警告,认为美国想要拿制裁来实践颠覆敌对政权、强迫专制领导人转变这种目标野心太大。
儘管如此,白兰斯认为针对制裁手段提出批评的人士经常忽略4项重要因素。
首先,制裁手段还没有造成人们逃离美元的现象发生。
事实上,美元在国际金融中所扮演的角色甚至比冷战刚结束的时候更为强大。国际货币基金(IMF)数据显示,乌克兰战争也难以减损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
其次,制裁因为可能吓阻他国起而效尤并且改邪归正而奏效。
处罚某些劣行的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让打算东施效颦的政府停下脚步重新思考。白兰斯写道:「如果美国没有改变蒲亭的行径,但是确实让中国的习近平对于攻打台湾一事三思而行,这对华府而言相当划算。」
第三,即使无法改变政权或领导人的行为,制裁也可能有效。
美国官员并不认为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可以在道德上给蒲亭开悟,他们希望随着时间增长,制裁造成蒲亭在经济和军事上遭到削弱,因而降低蒲亭进行侵略的能耐。同样的,没有人真的认为让中国无法取得先进半导体,就可以改变习近平的世界观。但是藉由控制中国的前沿创新,相关制裁可以让中国更难以主宰世界。
第四,也因为如此,制裁对于美国政策的重要性正与日俱增,而不是与日俱减。
华府与盟友正与好战的俄罗斯陷入旷日持久的对峙,而且美国正与中国展开全面竞争。要遏制这些对手就必须从经济和军事发展上着手,这意味着要让他们无法取得可能让他们跃进的金钱、技术和其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