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从张雨霏、吴艳妮,想起“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京港台:2023-10-4 16:25| 来源:海上客 | 我来说几句


从张雨霏、吴艳妮,想起“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办亚运会,当然是为了亚洲国家之间共同促进体育事业之进步。但更为重要的是——团结!

  杭州亚运会,中国代表团的金牌数,用杭州话说,“木老老”。

  比起上世纪70年代中国代表团初登亚运初夺金,甚至比起1990年北京亚运会女子举重运动员邢芬举起首金,我们如今对金牌的感觉有没有变化呢?

  当然有。

  但是,对于具体投入比赛的运动员来说,争创个人最好成绩,有实力者向问鼎迈进,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01

  

  吴艳妮在裁判面前提出抗议 图:新华社

  女子跨栏运动员吴艳妮抢跑之事,在某种场合某种程度似乎已经盖过了队友林雨薇夺金。

  这正常吗?

  海叔认为,太正常了。

  毕竟,在网上,特别是社交媒体上,吴艳妮比林雨薇更红。也有人说吴狂一些。

  反正比赛成绩证明这次雨薇赢了。而艳妮之抗议之后又道歉,似乎有点蒙。

  不过,海叔看了最新披露的视频。在赛后,吴艳妮与裁判组的沟通中,确实有裁判出主意,让她先抗议,再由裁判组看比赛回放等综合判断。

  换言之,吴艳妮当时的抗议无非一种“申诉”策略。当裁判组最终确定是她抢跑,且这抢跑非因印度(专题)选手的提前抢跑干扰她所致。之后,吴艳妮深夜道歉。

  

  吴艳妮10月2日凌晨致歉

  那么,我们该怎么看吴艳妮的道歉呢?我觉得,不去管太多啦!反正人家之后还得继续运动生涯,还得谋划通过后续比赛进军巴黎奥运会,与林雨薇会师呢。

  从她之事后道歉,总感觉无可厚非。

  02

  事实上,本届亚运会,不少中国选手是很讲友谊的。

  比如游泳选手张雨霏在夺金后,对着媒体镜头夸赞日本(专题)选手池田璃花子。

  

  张雨霏与日本选手池田璃华子成就一段中日佳话

  张雨霏说:“你出现在这里,就已经是你创造的莫大奇迹了。”

  不得不说,中日之间种种恩恩怨怨。近一阶段,由于日本岸田文雄政府紧跟美国之遏华政策,且种种积极参与组局美日韩“小北约”的举动,令国人对日本种种看法。

  但就海叔观察,单就张雨霏对曾经患癌的日本选手池田璃花子的夸赞与怜惜来看,国人几无反对之声。

  这显然显示出一种大国民的气象!

  将日本一些政客的举动,与中日友好的线索分割开,这也许是中日两国许多爱和平、重睦邻友好者所共同认可的。

  10月1日,中国国庆节。在横滨中华街,当中国旅日华侨等唱起《义勇军进行曲》庆祝国庆之际,一些日本本地人也加入进来。

  也有人在街头着汉服,弘扬中华文化。

  海叔要说,其实在我们国内,也该对日本传统文化有所扬弃。比如坚决反对日本军国主义死尸复活。但在一些非特定场合,有人穿一件和服,说两句涉及中日友好云云的日语,这就没什么可以指责的!

  

  10月1日,千余名旅日侨胞在横滨中华街举行盛大游行活动,庆祝国庆 图:中国驻日大使馆微信号

  还需要看到,今年8月12日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45周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缔结,以法律形式将发展两国持久和平友好确定为双方共同义务,规定了中日互不干涉内政、使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共同反对任何国家谋求霸权等一系列核心原则,为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奠定了更加稳固的基础,为进一步发展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交流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也对维护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产生积极影响,是两国关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我们目前该更多发掘这一条约的积极意义,在体育、文化等领域做得更积极,而不是消极待之!

  03

  

  中日韩三国选手相互安慰离场 图:视频截屏

  在本次杭州亚运会男子1500米决赛结束后,中国选手刘德助与日本选手河村一辉、韩国选手朴钟学相互安慰离场。

  这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句新中国体育史上的老话,仍然有现实意义。

  办亚运会,当然是为了亚洲国家之间共同促进体育事业之进步。但更为重要的是——团结!

  中国最高领导人在本届亚运会欢迎宴上强调,“亚运会承载着亚洲人民对和平、团结、包容的美好向往”。

  更有言:“我们要以体育促和平;我们要以体育促团结;我们要以体育促包容”。

  从中不难体会,亚运会需要的是亚洲更美好,而不是有更多争斗。

  海叔感觉,我们仍然该关注亚运会金牌榜、奖牌榜,这是体育领域的竞技,也是一朵朵友谊之花的盛开!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体育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7-18 10:2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