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袁世凯手握一手好牌的,怎么就越打越烂了呢?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民国初期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颇受革命党人与民众拥戴,声望一时无两,那时的袁世凯也是志得意满地准备搞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扭转被西方列强压制的局面,重拾国运。所以为什么原本开局手握一副好牌的袁世凯,会越打越烂了呢?
?
手握兵权到兵权不稳、底气不足(段祺瑞等人拥兵自重)
1894年,朝鲜(专题)爆发东学党起义,随后日军出动朝鲜,意图发起战争,袁世凯在甲午战争爆发前夕伪装成平民逃亡回国,从朝鲜逃亡回国后,袁世凯奉旨前往辽东前线,负责军队的后勤工作,在前线的10个月里,袁世凯亲眼目睹清军兵败如山倒的景象,当时他就萌生了用西法练兵的想法,但是在前线负责后勤期间,袁世凯主张练兵的想法并没有被采纳。
甲午战争结束后,全国上下掀起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浪潮,袁世凯也是其中一员,当时的袁世凯一身抱负难以施展,在甲午战争期间还曾抱怨“内赞人而不用我募兵,徒何益也”。
1895年6月,袁世凯被李鸿章、刘坤一、王文昭三名封疆大吏联名保荐给了光绪帝,8月底袁世凯将自己写的万言条上书给光绪帝,其中就着重提到练兵的重要性,同时将用西法练兵的事宜巨细无遗的呈现在上面,因为当时的清王朝遭受到了甲午战争的严重打击,整个清政府都见识到了日军的强大,所以光绪帝和满朝文武对他的这一主张表示大力支持。自此北洋新军的前身“新建陆军”成立,袁世凯在练兵期间对士兵无微不至,亲自照顾他们的起居,关心他们的生活,所以他操练的新军多对他死心塌地,这支军队后来成为了清朝末期的陆军主力。
民国初年,袁世凯率领的北洋新军多源自清朝末年的“新建陆军”,1912年2月袁世凯以北洋军为资本顺利从孙中山手中夺取临时大总统之位,自从登上总统之位后,袁世凯就离他原来的部队的兄弟越来越远,当初跟他一起经历生死的兄弟也不再忠贞不二,他的北洋新军出现分裂,一些小头目纷纷拥兵自重,比如段祺瑞等人,他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说一不二的指挥北洋新军了,不仅如此,这些原来的生死兄弟现在只要稍有不满就会对他破口大骂,这让他也心生无奈。
?
民国大总统的身份限制了他的权力(临时约法)
袁世凯原本以为从孙中山手中夺取大总统之位可以让他更好地掌控权利,但谁知袁世凯成为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先是孙中山就定都之争意图将他控制在革命党人的眼下,从而限制他的权力,避免他搞独裁;后有宋教仁按《临时约法》“总统制需转为内阁制”的说法,催促袁世凯组建内阁,宋教仁认为内阁制是实现民主政治的绝佳机会,但是袁世凯却认为这是对他权力的削减,所以袁世凯想尽办法阻止组建内阁,这种对袁世凯权利的削减,这也是导致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主要原因。
?
相信袁家人活不过60岁的魔咒(迷信)
让袁世凯真正下定决心实现“皇帝梦”的是迷信,他祖上传下一个魔咒,说袁家的男人一生活不过60岁,此时的袁世凯已经50多岁离60岁不远了,他认为自己所剩阳寿不多,于是他就想在自己临终之前能过上一把“皇帝瘾”。
?
西方列强的支持
袁世凯心里明白国人流了很多血,费了很多心思,才推翻了几千年的传统帝王制,想要再回到过去很难,于是他在与西方列强交往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强大的西方国家也有“皇帝”,还学到了一个新的说法---君主立宪,于是他准备搞个嫁接,利用西方的这个制度帮助自己实现皇帝梦。
于是袁世凯决定复辟帝制当皇帝的时候,他曾向各方势力试探他们的态度,让他安心的是,西方列强为了保证在华利益,都希望袁世凯能稳定中国现在的局面,而日本(专题)则希望袁世凯能称帝,成为自己的盟友,在西方列强以及日本的大力支持下,袁世凯称帝的决心更加坚定。
?
袁克定的蒙蔽
袁世凯有一子名为袁克定,袁克定留学德国期间,受到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极力怂恿,从此袁克定就被太子梦冲昏了头脑,他回国后四处游说,大肆宣传君主立宪制的好处,并传播只有君主立宪才能救国的思想,不仅如此,为了能坐上皇太子的宝座,他还蒙蔽袁世凯的双眼,不惜伪造《顺天时报》,让袁世凯每天看到的《顺天时报》与真正的根本不同,同时袁克定还假造谶纬之说,制造各种假象迷惑袁世凯,让袁世凯相信自己就是“真龙天子”。
?
结语
袁世凯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在自身与外界的干扰与诱惑之下,走偏了革命道路,走窄了阳光大道,原本手握一手好牌却被他打得稀烂。
早期袁世凯也算一位枭雄,能在乱世中崛起,也曾经历过辉煌时期,只可惜一步错步步错,历史是没有容错一说的,做错了事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