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德语媒体:西方的稀土困境纯属自作自受

京港台:2025-10-23 03:54| 来源:德国之声 | 评论( 16 )  | 我来说几句


德语媒体:西方的稀土困境纯属自作自受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法兰克福汇报》认为,对中国稀土的高度依赖,完全是西方的短视造成的。而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情况只会越变越糟。《商报》评论指出,在稀土问题上,欧洲人的忍耐已经到了极点。

  《法兰克福汇报》发表评论称,直到中美贸易战全面升级,西方人才真正意识到,中国人手里的“稀土武器”竟有如此之大的杀伤力。这篇题为《摆脱能源依赖的艰难道路》的评论写道,如果西方人不痛定思痛,尽快找到替代资源,危机只会进一步加剧:

  “中国的远见卓识令人惊讶,他们通过数十年的努力确定了自身在稀土领域的战略霸主地位。而出于对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的执念,欧美国家则一直专注于国际分工中的高附加值环节,而将利润低、污染重的采矿和加工环节拱手让给了中国。现如今,中国人不仅控制着冶炼环节的绝大部分产能,而且也掌握了相关的加工技术。全球稀土产量的90以上来自中国,而在至关重要的重稀土领域,中国的占比甚至更高。

  一个令人苦涩的现实是:这种依赖短期内无法得到解决。听天由命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企业陷入恐慌,想尽办法增加库存以备不时之需。但这一切只是权宜之计,一旦中国按原计划从十一月开始进一步收紧稀土出口,欧美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停产潮。有鉴于此,欧盟各国政府和欧盟代表必须尽快开展外交斡旋,以求缓和北京的立场。做到这一点,也并非毫无希望,毕竟同美国进行关税战的当下,中国并不想堵死通往欧盟这一重要市场的途径。一方面,中国的汽车和机械需要出口市场,另一方面,产品开始积压的原材料生产商们也希望政府网开一面。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北京绝不希望世界真正找到替代方案,因为这样一来,中国手中的稀土王牌就将失效。

  

  “全球稀土产量的90以上来自中国,重稀土方面中国占比更高。”图像来源: Xinhua/imago images

  而找到中国之外的替代方案,恰恰是当务之急。美国早已开始了行动。美国总统特朗普刚刚同澳大利亚签署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矿产合作协议。除此之外,尽管当前面临着巨额国债和政府停摆的压力,华盛顿仍在为建立自身的原材料供应体系而投入重金,为此目的,甚至不惜强力介入企业。美国在资源问题上积极布局的当下,欧洲却面临着再度滞后的风险。欧盟虽然已经出台了《关键原材料法案》(Critical Raw Materials Act),但只有尽快付诸行动才能解决燃眉之急。”

  《法兰克福汇报》评论指出,除稀土之外,欧盟在其他一些关键原材料领域也对中国存在高度依赖。有鉴于此,政界必须尽快同工业界共同制定应急计划,确保未来关键原材料的稳定供给。

  “只有建立起替代性的供应体系,企业才有能力实现供应链的多样性,也才有可能摆脱任中国摆布的命运。值得欣慰的是,世界上的稀土资源非常丰富。开采这样资源当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相比之下,欧盟一旦失去工业领域的核心实力,付出的代价将会更加高昂

  一个最为糟糕的场景是:中国有限度地放宽稀土出口限制,令当前的危机暂时得到缓解。于是乎,欧洲人皆大欢喜,稀土问题不再被列入紧要政治议题。不要忘记,下一次稀土供应危机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汽车工业也离不开稀土元素。”图像来源: Jan Woitas/dpa/picture alliance

  因中国再度收紧对稀土出口的限制,欧盟正在考虑对中国实施制裁的可能性。《商报》发表评论称,这是欧洲对北京发出的警告信号,欧洲人的忍耐已经到了极点。

  “北京的这一战略勾起了欧洲人的痛苦记忆:欧洲人一直都在批评中国对俄罗斯战争机器提供的支持,但北京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此完全不以为意。直到欧盟将几家中国企业列入制裁清单,北京才终于做出了部分让步。

  在此背景下,欧盟现在考虑就稀土问题采取制裁措施,完全是一个合乎逻辑的步骤。尽管布鲁塞尔手上可用的杠杆并不多,但欧盟正在考虑制裁措施这一事实本身,就已经向北京发出了警示信号:局势已经非常严重。

  然而,问题的根源同样不能忘记:德国经济陷入当下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是咎由自取。对中国关键原材料的高度依赖,迟早会让德国经济界付出惨痛的代价。但多年来,德国经济届对于这类警告一直充耳不闻。

  在此问题上,德国政界也同样缺乏作为,因此一直无法、或许也是不愿强迫企业改变方向。既然事已至此,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尽快找到中国之外的替代性供应体系。”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1-3 03:0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