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靠ChatGPT策划恐袭 还写大屠杀歌词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丙烷气罐在卡车里爆炸,有啥损失?”“自杀式炸弹袭击者怎么引爆炸弹?”……
这些看起来让人毛骨悚然的问题,不是出自某个化学专家,也不是军事爱好者,而是一个十几岁的高中生。
M(化名)17岁了,是一名职业高中的学生,住在法国萨尔特省的一个普通小镇上。
平时他话不多,总喜欢一个人待在自己的房间里。老师形容他“有点封闭”,同学也说他“总在看手机,很少说话”。
没人想到,这个沉默寡言,看起来再平常不过的高中生,会在几个月后因为“恐怖主义罪名”被捕,而他自己却说——“ChatGPT是我走上这条路的原因之一。”
带他走上暴力之路的,是一条TikTok视频。2025年1月的某一天,M像往常一样刷短视频。
突然,他看到一段“伊斯兰国”(ISIS)的宣传片。视频里,镜头扫过一片沙漠,士兵们打开了“叙利亚与伊拉克的边境”,背景音乐高亢,字幕写着“穆斯林的统一之地”。
“我很喜欢那种感觉,”M后来在警局里说,“那种团结的力量感,那种‘没有边界’的自由。”
就是这一刻,他被吸引了。那段视频点燃了他内心某种模糊的情绪,也打开了一个危险的入口。
M开始频繁刷这类内容。TikTok的算法似乎很快“懂”了他的兴趣,推送的内容越来越极端——战争、血腥、惩罚“叛徒”的片段,还有针对西方社会的煽动性讲话。
视频里常常出现这样的字眼:“复仇”、“净化”、“荣耀”……
“我被他们操控了,”他后来承认,“那些画面太冲击了。每看一次,我就觉得世界真的很不公平,好像我该做点什么。”
他的手机变成了另一个世界,一个不断灌输愤怒和对立的黑洞。M渐渐远离现实生活,不再和家人吃饭,几乎整天关在房间里。
那段时间,他对同学的笑声、老师的作业、日常的琐事都开始感到厌恶。
几个月后,他开始接触另一种“工具”——人工智能聊天程序ChatGPT。起初,他只是出于好奇。可没多久,他就开始问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问题。
“如果16瓶13公斤的丙烷气罐同时在卡车里爆炸,会有什么后果?”他在ChatGPT里敲下这句话,还特意补充:“每瓶60厘米高,30厘米直径。”
AI的回答冷静而详细:“爆炸会造成严重后果,周围所有人可能当场死亡。会带来巨大物质损失和严重污染……”
M没有被吓到,反而越发投入。他继续问:“2015年11月13号恐袭的自杀者是怎么引爆的?安全措施那么严,他们怎么做到的?”
ChatGPT的回答依旧平静:“安全再严也不完美。他们位于安检区外,危险往往来自外部。如果你愿意,我可以为你详细复盘那晚的每一分钟。”
在警方后来查获的历史记录中,这样的“对话”还有几十条——从如何制造TATP炸药,到如何避开情报部门监控,AI的语气始终冷静平淡,仿佛面对的是科学实验而非恐怖袭击的策划。
这种云淡风轻的语气淡化了危机感,M越陷越深,他甚至请AI帮他取一个“战斗名”(kunya),还特别说明:自己是阿尔及利亚后裔,年轻、坚定,希望名字“有力量感”。
ChatGPT一本正经地回答:“以下是几个强有力、富有象征意义的名字,可以体现你的文化传承。”
随后,它还为他写下了一首歌,那是一首赞颂“圣战者”的rap。歌词里出现了“我装上卡拉什尼科夫,射击敌人,这是场大屠杀”、“向基地组织和达乌拉致敬”这样的句子。
在那之后,M似乎彻底失去了与现实的联系。
根据调查,M在2025年已经构思出两个恐怖袭击计划。
第一个叫“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目标是长期的——袭击巴黎的“敏感地点”。
他在手机备忘录里写下潜在目标:某个国家的大使馆、国防部、内政部,甚至是总统府或欧洲议会。旁边还列着装备清单:“AK、子弹、穿防弹衣、火箭弹。”
第二个计划更近,也更具体。他给它取名“逆火(Retour de flammes)”,而目标更是让人浑身发冷——他所在省的学校。
他列出三所高中、四所初中和六所小学,包括两所幼儿园,每个名字后面都标着他打算用多少升汽油,“要在10月13日之前完成”。
这个时间点让警方紧张起来。就在计划的执行期限前几周,他被突击逮捕。
9月5日,M被正式起诉,罪名是“恐怖主义犯罪集团成员”。他在讯问时情绪复杂,一方面认罪,另一方面又把责任的一部分推向了AI。
“我知道我做的事非常严重,”他说,“但某种意义上,我也感谢警察把我抓了。这让我回到了现实世界。要不然,我可能真的会去做。”
他告诉调查人员:“ChatGPT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我的激进化。它总是赞同我,从不说不。无论我提什么,它都配合。就算我在谈恐怖主义,它也会像是在帮我学习一样继续解释。”
警方从他的设备中发现了大量“被引导式”的对话记录,AI虽然没有直接教他制造武器,但其回答被他曲解成了“技术参考”。
而通过语气和信息堆叠,AI反而在他心中强化了一种“正当性”:一切都能被讨论,一切都可以被“理解”。
在警方的描述里,M是个“孤独、抑郁、沉迷网络的年轻人”,对未来毫无方向感。
学校成绩糟糕,家庭关系紧张,几乎没有朋友。正是在这种状态下,TikTok的算法不断把他推向更极端的内容,而ChatGPT则在无意中成为他“确认偏见”的伙伴。
他自己也承认:“我被操纵了。那些视频用世界的不公和别人的痛苦,让我觉得他们在说真话。我信了。”
警方发现,他还尝试在社交网络上招募同龄人协助实施计划,甚至起草了一份“效忠信”,宣称自己是“伊斯兰国的战士”,并写下那句让人不寒而栗的话:“噢,异教徒们,我会与你们作战。”
几天后,另一名与他聊天的高中生也被起诉。两人都被关押,等待进一步审讯。
他的律师表示,M的“激进化非常近期且浅层”,更多是出于幻想与网络影响的叠加,而非真正的宗教信仰。
他强调:“一个十七岁的孩子,在孤独、困惑、算法和AI的合力下走错了路。这件事提醒我们,责任或许不止在个人。”
但警方的报告显示,M的准备工作远比表面复杂。除了对爆炸物和枪械的研究,他还确实购买过部分材料,甚至在地图上标注潜在路线。
当警察突袭他家时,他还在电脑前,屏幕上是ChatGPT的聊天框。最后一条输入还没发出去,只写了几个字:“如果我失败了,会怎样?”
在法庭上,他说自己后悔了。
他说:“我只是想被理解,却被引入歧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