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黑人这么多,为何只有埃塞俄比亚盛产美女?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在中国,黑人群体长期以来给人一种不太好的印象。很多人认为,黑人普遍比较原始、懒惰,而且大多数黑人秉持着“活在当下”的价值观,这种观念与中国传统的勤俭节约、长远规划的思想显得格格不入。此外,黑人的肤色偏黑,五官也与黄种人有很大的差距,这导致大部分中国人对黑人在外貌、性格和思想上的差异存在偏见。
事实上,中国与黑人接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尽管历史记载不多,但我们知道,那时黑人的身影曾出现在中国。史书中提到,唐代人把他们称为“昆仑奴”。《旧唐书·林邑国传》曾记载:“自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号为昆仑。”这里提到的林邑,今天的越南。很多人会疑惑,既然林邑指的是越南,难道这些黑人是越南人?其实不然。林邑当时是亚洲最大的奴隶交易市场,而这些所谓的“昆仑奴”大多来自非洲,只是具体来源的地区并没有明确记载。
可以看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接触到黑人,是作为奴隶主的身份,而这种偏见也一直持续着。然而,值得指出的是,非洲的黑人并不像我们常常想象的那么不堪,尤其是埃塞俄比亚的黑人女性,她们的美丽常常让人惊艳。
埃塞俄比亚素有“美人之国”之称,这里的女性颜值不仅为非洲人所认可,还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赞誉。曾经出过多个国际超模,足以证明这些女性的美丽是全球公认的。那些曾到埃塞俄比亚旅游的中国人,可能会发现当地的黑人女性与其他非洲国家的女性确实有所不同,用“美女如云”来形容并不夸张。
与大多数非洲女性不同,埃塞俄比亚的黑人女性面容上没有厚嘴唇和宽鼻梁等传统非洲特征。虽然她们的肤色依然是黝黑的,但她们的五官却更接近东方人那种精致的面容。此外,埃塞俄比亚的女性身材也与大部分非洲女性的高大魁梧不同,她们的身形更偏向娇小玲珑。
那么,为什么同样是非洲黑人,外貌会差异如此之大呢?这与混血有着密切关系。众所周知,自从地理大发现以来,非洲的奴隶贸易进入了繁盛期,西方列强的频繁进入也促进了混血儿的产生。特别是自16世纪起,埃塞俄比亚长期处于葡萄牙和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之下,1867年又迎来了英国殖民者的介入。在多股西方势力的影响下,埃塞俄比亚的混血情况变得十分复杂。但不可否认的是,今天的埃塞俄比亚人已经完美地融合了非洲和西方的优点。
除了混血,埃塞俄比亚独特的地理环境也是形成其美丽女性的重要因素。大部分非洲人的外貌特征,诸如厚嘴唇和宽鼻梁,是为了适应非洲大陆高温干旱的环境而进化出来的。然而,埃塞俄比亚地处高原,气候相对温和,全年最高温度仅为27摄氏度,比许多地区的气候更适宜居住。由于不受高温影响,埃塞俄比亚的降水量也相对丰富,被誉为“东非水塔”。在这种湿润的环境下,埃塞俄比亚女性的皮肤自然更加细腻光滑。同时,由于高海拔的地理优势,风沙较少,几乎没有任何外界因素能对她们的皮肤造成伤害。
因此,埃塞俄比亚凭借混血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成为了非洲美女的聚集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埃塞俄比亚年轻女孩选择走出国门,向全世界展示她们的美丽与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