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新趋势:直接出口“整座工厂”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本文作者:符亚威|前媒体记者、现财经自媒体人
工厂也可以被出口,这居然是真的。据《第一财经》11月16日报道,全球建筑行业巨头法国圣戈班的中国石膏、保温材料和玻璃制品CEO盛昭宁表示,“近两年来出现的一个趋势是,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将整座工厂装备出口至海外,从设计、制造、运输、安装到调试。”

盛昭宁说:“这类出口项目规模庞大,单笔订单可达上亿元人民币(专题),涉及从技术标准嵌入到设备制造的全流程整合。”
这说明中国正在从“卖产品”发展到“卖生产力”,甚至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卖生产力”,而是从单纯卖设备升级为“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提供者”。
以A股上市公司拓斯达为例,拓斯达从事工业机器人整机、数控机床、注塑机业务,其就有“工厂出口”。
据了解,拓斯达为一家墨西哥企业提供整厂自动化解决方案,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建厂。墨西哥企业方面的技术负责人表示,他们从前使用的大多是欧美设备。与中国企业的多年合作,尤其是与拓斯达的深度接触,逐渐改变了看法,中国制造在产品性能、方案设计、“人工智能+机器人”应用以及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

据《人民日报》6月报道,拓斯达业务覆盖近50个国家,累计服务客户超过1.5万家,覆盖东南亚、美洲、欧洲、西亚、非洲等区域,还在越南、墨西哥、印度(专题)尼西亚设有分公司及办事处,实现本地化运营。
拓斯达针对不同国家客户,采取差异化经营策略。像欧美那边的客户,比较看重实效性和高端技术服务,拓斯达就能提供更加智能化、高端化的设备和解决方案;而东南亚的客户大多还处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拓斯达就会主推那些以初步自动化应用为主的方案。
此外,如果把发电站视为“能源工厂”或“电力工厂”,那发电站也属于中国企业对外出口的“工厂”的一种。

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光伏电站之一,阿联酋艾尔达芙拉光伏电站采用世界先进的光伏发电技术,这个电站勘察、设计、设备供货、土建、安装、调试、运维,均由中国企业提供完成。
把整座工厂打包出口,对中国制造业的下一步发展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整厂输出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它整体的附加值和意义,要比单单卖一台设备高得多。这能推动中国制造从“卖产品”转向“卖方案”、“卖技术”甚至“卖标准”。
出口整座工厂这件事本身,就是对“中国制造”品牌最强有力的宣传。当海外客户用上全套中国装备和技术,建起现代化工厂并且高效运转起来的时候,“中国智造”可靠、先进、高效的品牌形象,自然就立住了。

对于购买中国装备的客户来说,中国提供的整厂方案性价比高、建设速度快,能帮这些国家快速建立起现代工业体系,创造就业,带动经济发展。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加快工业化,中国可以与众多发展中国家实现共赢,从而带动全球的经济发展。
从2024年的外贸数据就能看出来,中国出口的产品结构正在不断升级,机电产品出口增长了8.7%,占到总出口的59.4%,其中高端装备的出口增长超过了四成。
世界经济论坛今年1月公布了新一批全球“灯塔工厂”名单。在全球189家里,有超过三分之一都在中国,数量是全球第一。“灯塔工厂”被认为是“数字化制造”和“工业4.0”的标杆,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全球制造业在智能化和数字化方面的最高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