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诉你们一个真实的李敏和李讷 [2012/03]
- ZT--俄罗斯人“姓名”趣谈(虽长,但是作为史料有益) [2012/04]
- 老鬼:一去不复返的壮士- 转帖 [2015/02]
- 35年了,89岁的老妈妈才抱着儿子的墓碑大哭 (多图) [2014/03]
- 俄20个经典瞬间 [2014/01]
- 游记:呼伦贝尔梦幻之旅 [2015/04]
- 俄罗斯人那些令人窒息的“疯狂” [2012/12]
- 俄美女与熊亲吻共舞! [2014/01]
- 远比电影更震撼:发生在建国门的真实枪 战——史料转帖 [2014/06]
- 绝不让下一代再看到这一幕! [2013/05]
- 鲜鱼口掠影—京城度假散记(之一) [2013/09]
- ZT-俄罗斯年轻漂亮的女兵【新的多图】 [2012/04]
- 原创: 刚刚进家门,“市中法”的传票就到了?! [2012/08]
- ZT-谈俄罗斯女孩开放什么程度(图) [2012/06]
- <转载>女大学生自述在“天上人间”的经历 [2014/10]
- 海外华人心中的小纠结 (1)- [2012/12]
- 原创:莫斯科——想 说 爱 你,真 的 不 容 易! [2012/04]
- 原创:还 能 再 回 家 看 看 吗?—踏访旧宅院落(之一) [2011/07]
- ZT-听一名参战女兵含泪的叙述: [2012/04]
- 跟老同学睡还提啥钱! [2012/03]
- 告别:即刻赶赴机场,再见了——亲爱的朋友们! [2012/07]
- ZT-莫斯科的美丽令人倾倒 [2012/04]
- ZT-俄罗斯著名外交家、汉学家、俄罗斯联邦前驻华大使伊戈尔·罗高寿在莫斯科逝世 ... [2012/04]
- 原创:叫 我 怎 能 不 想 她?— 踏访旧宅院落(之二) [2011/07]
- 原创:回国倒计时——还有3天! [2012/07]
- ZT-实拍俄罗斯“春晚”美女如云【多图】 [2012/04]
- 原创:依依不舍的诚挚敬告——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2011/07]
- ZT-俄罗斯故事(4) [2012/06]
初中一年级毕业,下乡,说明还没有长大,说明还没有知识,在靠自己管理的生活中必然如此狼狈。
1969年初,我们搬到小队的队部来住。青年点正在紧锣密鼓的盖着。国家给知识青年拨了建房款,本来能够盖一个挺好的砖瓦结构的房子,可是黑心的小队干部只给我们盖一个里生外熟(就是房子的墙壁外面是砖,里面是坯)的三间房。由于我们男生们闹得很厉害,四名女生不愿意和我们男生出入一个大门,只好女生走北门,男生走南门,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青年点就算交公。
1968年到1969年,我们的粮食由国家调拨。,到清河镇的粮站买粮。1969年以后,我们的粮食就和农民们一样了。
在1970年冬天到1971年夏天,苦难在笼罩着我们。各个青年点由自己管理。都是十七八岁的青年,根本没有管理自己的能力。吃饭没有柴,锅中没有米。冬天的青年点没有温暖,四壁透风。生活是那么艰难。
我们的精神生活还是很丰富的。我在青年点的大墙中央,挂了一幅毛主席画像,两边由我起草并书写着“毛主席为我们撑腰,我们为毛主席争气”十六个大字。记得有一次,我们生产队的五七战士刘丽英(我们称之为二姐),见到我写的横幅说:“毛主席为你们撑腰,难道不为贫下中农撑腰”,我回答说:“当然要首先为我们撑腰”。对面门侧墙上,用五线谱写出的“东方红”和“大海航行靠舵手”全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山楂树”都是我们最广泛流传的美好的歌声和音乐。
我们青年点文武全才,两把小提琴,两把吉他,还有口琴若干。当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全体上房,音乐声在寂静的大地上随风飘荡。第二天,有人向大队书记报告,琴声影响了他们睡眠。 青年点门前,我们自己做的单杠和双杆,成为我们体育锻炼的乐园。
1971年初,是我们最为诅丧的时间。抽调的消息来了。各小队的生活陷入了绝境。第一是没有粮食,第二是没有柴火。全大队九个青年点,各个烟囱都不冒烟。一旦青年点的烟囱冒出炊烟,其他青年点的同学们就会蜂拥而至,共同分享快乐的美餐。记得九队我的同学吴一非躺在青年点的炕上,对前来的同学们说“我都三天没有吃饭了”,可见那是我们悲惨的生活。
没有柴,我们的锅盖被烧掉了,房上的房葆被拽下来了。晚上我们就是游击队,跳墙,卧倒,来到大队部前,两个人放哨,两个人去偷大队的柴火。有了柴了,还没有粮食,这时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们几个同学,拿着麻袋到大队的地里去偷苞米,去偷地瓜,在半夜里好美美的去消灭饥饿。
大队党支部书记何文彦是我们十分敬佩的长辈,他六十多岁,身体非常好,以前还当过辽宁省的劳动模范。他的消息十分灵通。第二天,他来到我们青年点,告诉我们,以后不要去大队偷柴了,没有柴就去大队部拿好了。每次想到这里,我都暗自流泪,一种辛酸感觉由此而生。
我们有自己藏的一部分米,不够我们生活的了,无法坚持到新粮食下来。有一次,我们为了自己吃饱,不敢在白天开伙,要等到半夜才能动手。炊烟渺渺的升起,当我们刚刚要享受美餐的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外面已经来了一队人马,来和我们共享晚餐了。
很长时间没有进油水了,我们每个青年都要疯狂了。一天我们四个人去货郎屯买东西,回来的时候,在一望无际的稻田地里我们发现了一群鸭子,真是恶从胆边生,我们决定一个大胆的想法,去偷个鸭子吧,回去为我们解馋吧。我胆子小,大家说你在路边坐着,给我们看找吧。
偷鸭子是一个很有学问的技术,只要把鸭子投一拧,铅笔刀一划,一个口袋装进去,事情就完满的。那时我们第一次偷私人的物品。在30年后回青年点时,据老农们回忆,你们68年青年是所有知识青年最仁义的。以后的知识青年的行为完全超出了农民的忍耐程度。
回去以后三个鸭子,作为我们美餐,我们叫来了隔壁的女生一同来吃。油乎乎的汤,肥肥的鸭肉。我们经历一次最丰盛的晚餐。鸭子毛立即焚烧,就在青年点前地里挖一个坑就消灭了第一证据。
没有不透风的墙。一周以后,大队书记何文彦来找我,(我是好捏的柿子)说:“货郎屯的鸭子是你们偷得吧?”,我脸一红,说没有,书记说,“已经知道了,人家主人知道了你们很苦,不准备告你们了”说完就走了。
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幸运的机会。第九队青年点的两个同学在偷本大队的一只鹅以后,被大队开了批判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