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的法国梧桐 [2011/03]
- 清秋路 黄叶飞——最有智慧的脱衣舞女 [2011/09]
- 生产夜话 [2015/03]
- “闲常时只好鸟嘴,一时间没了智量”——从签署“京都协议”看美加两国的“智量”差距 [2011/12]
- 伊人母子 [2011/09]
- 白猫、黑猫和野猫 [2011/12]
- 祥林,你面对现实吧! [2010/11]
- 花里端详人一刻 [2011/10]
- 袒裎相见 [2014/12]
- 睡不着觉 [2011/12]
- 压力山大之不可一事 [2011/11]
- 胭脂水粉打扮前来,一个巴掌打将回去 [2011/10]
- 当孙子的待人和做人 [2011/07]
- 抖一抖 是草狗 [2018/02]
- 独自去寻欢 [2010/04]
- 秋月(18+,有三俗内容,谨入) [2010/08]
- 周末话饼 [2011/07]
- 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2010/07]
- 一座名叫马甲河的村子 [2010/06]
- 热爱劳动(我的六一) [2010/06]
- 花气袭人 [2010/05]
- 坐到右边听 [2010/03]
- 缃琦的故事 [2010/03]
- 胡颜乱语 [2010/05]
- 是英雄自有光芒(写在七七事变纪念日) [2010/07]
旧床垫用了好几年,一人睡在上面还好,两人一起平躺就有点“汪”(微凹),有将两人拢作一处的趋势。从荣府琏二奶奶那句名言生发想像,油锅里炸春卷——确实有两个“烧糊了的卷子”往一块凑的意思。
前天换了新垫子,两天睡将下来,发现这一小小的改变,竟然对身心俱有影响。具体表现:首先是多啦N梦。头天梦见新车被偷,楼前楼后找得直转悠;第二天也不知是梦是幻,隔壁整宿开“扒踢”,欢声笑语恼人眠不得。再有就是躯体未能与时俱进。旧的床垫是略汪的,新的感觉则是微凸的,人躺在上面,整个身躯被托着、抬着,不再被包着、裹着。那垫子的感觉不再是洼下去的炒锅了,换成平底摊饼用的煎锅了,胸腹两腔内的部件都在向外扩散,仿佛心啊肝啊肺片肚丝儿都摊抹匀了,再搁点姜丝葱花辣酱榨菜末,翻腾两下,爆炒一回,就可以上桌了;又像是唱京戏用的板鼓,心跳声“剥落剥落”就像鼓键子敲打不歇。总而言之,没睡踏实。起床后瞎琢磨,做乱梦估计是头枕着新垫子,打乱了潜意识思维定势;躯干不受用,说明咱那小身板也不是光会吃干饭的,也是个会享受的,舒适感受的习惯性显然对新床垫还有点排斥。
“大件出门,概不退货”,没有打算再换回旧的垫子。新衣服硌肉,新鞋子硌脚;物件么,又不是人,价钱、广告、虚荣心和不太牢靠的理智都告诉我们:“新东西就是好”。只是一旦真正用起来,为了改变已经形成的定势和惯性,总有个适应过程。但愿这个适应过程莫太久,否则,真有点受不了,就如那由入冬后进了九的天气,荒腔走板的改革,借用《茶馆》里的台词说一句:“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看完好友马大哈《大件出门,概不退货》,龙哥《有一种思维模式》,不涉内容,只取题目,忽然想到几句,于是写出来作为“流水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