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菲:爱情是场不平衡的战争 [2009/06]
- 没有性,我们的爱情能走多远 [2009/04]
- 外国男人这样评价中国女孩 [2009/04]
- 随笔:婚姻在“性文化”风暴中飘摇? [2009/02]
- 女人对婚姻的9个天真想法 [2009/04]
- 美国难民张爱玲:她的紧张与放松 [2009/05]
- 越优秀的女人越难嫁 [2009/05]
- 爸妈:别把我一个人留在加拿大 [2009/04]
- 中美英三国男人怕老婆演义 [2009/04]
- 美国中学的中文课 [2009/06]
- 中外育儿的最大不同: 吃 [2009/04]
- 女人,做情妇的一千个理由 [2009/04]
- 中国大学和美国大学的差异 [2009/04]
- 为什么说:3岁决定孩子一生? [2009/06]
- 林青霞:与她的“有生命的颜色” [2009/06]
- “从一而终”对谁有好处? [2009/06]
- 生活在海外多年,我始终还是个中国人 [2009/06]
- 中国人最不该叫错的“三个称呼” [2009/05]
- 读书的女人最有女人味 [2009/02]
- 女人之间比的是什么 [2009/05]
- 奉劝女人:不要去淘“二手男人” [2009/04]
-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纪念三毛) [2009/05]
- 金岳霖和情敌梁思成 [2009/04]
- 四十岁--男人最危险的年龄 [2009/04]
- 牛年趣评“中国六大牛校” [2009/02]
- 中国女人必读的四大名著 [2009/05]
亚当和夏娃的婚姻故事是西方婚姻制度的滥觞之源。上帝为了避免亚当落入两性关系的陷阱让亚当和夏娃成婚。当亚当把上帝送给他的"黄金"郑重地送给夏娃,西方历史上的第一笔"亡夫遗产"诞生了。上香这一宗教仪式以及他们击掌为约的举动,郑重地确立了二人的婚姻关系。《福音书》中关于婚姻的描述,为我们揭开了西方婚姻制度的帷幕。
尽管虚构的故事不能作为婚姻诞生的可靠依据,但最起码为我们展示了符合基督教教义的西方婚姻原则--从自由之爱走向合法婚姻,用婚姻制度约束、限制性关系。此外,在12世纪的基督教徒眼中,婚姻还是为了传宗接代而没有快感的"责任婚姻"。漫长的中世纪禁欲主义达到了极致,婚姻和自由精神背道而驰,与神秘的私生活视同水火,婚姻仅仅是静修生活和"放荡"生活之间的中间道路,教会在西方婚姻中的影响在中世纪达到巅峰。
而伴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启蒙,作为人类社会组织的基础之一--婚姻在这一时期无论从观念上还是形式上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离婚尽管和结婚如同孪生姐妹一般相伴而生,但直到16世纪--18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才逐渐被西方社会接受,同时离婚也是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抨击现存婚姻制度的突破口。在天赋人权的思想指引下,进步的思想家认为婚姻是契约而不是圣事,更有激进者宣称不仅离婚是正当的,连同居和试婚也是正当的。不破不立,文艺复兴的思想启蒙,最终在18世纪末促成了法国通过立法把离婚程序合法化。与此同时,西方婚姻制度如同政治制度一样,逐渐摆脱了宗教的控制,尽管宗教的仪式保留着,但婚姻有了新的意义。
18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工业革命兴起,产业资本积聚,社会阶层分化加剧,以"契约"为基础的社会开始形成。婚约作为社会契约的一种形式,从18世纪开始,具有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取得一定自由度的婚姻,需要公证人在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适合风俗的范围之内,约定婚姻的合法性。这是一种基于财产和家庭权力方面的约定,很大程度保护了妇女的权利。然而矫枉过正,婚姻被搞成了没有爱情的结合,而更为偏重财产是否相当,婚姻刚从宗教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又陷入了财产的泥淖。牧歌式爱情的婚姻仅仅是很多年轻人幻想浪漫的一瞬。
20世纪以来,女权主义、性解放运动、主张自由同居的无政府主义等等社会思潮推动,使得西方婚姻制度的大厦又开始动摇。婚姻是否只是各人之间可以随意签订和解除的一纸婚约?公众舆论似乎更偏向于把公证结婚和宗教仪式作为一种象征意义和节庆概念上的仪式,而并非刻意遵循的教条。为恋爱而结婚,甚至同居,为个人幸福而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会存在方式,使得20世纪之后的西方婚姻显得更加纷繁复杂。这种多元化的趋势为文学作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并折射出婚姻的百态千姿。性爱、爱情、宗教、财产、亲情、社会环境……凡此种种,交织在婚姻取舍之中,为不确定性的个体,在变动的生活状态下,更倾向于选择同居提供了充分的理由。然而这又是人类婚姻的最终归宿么?
纵观西方婚姻史,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正如法国的史学家让-克洛德·布洛涅在《西方婚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提到的那样"婚姻史,特别是在一个所受影响彼此矛盾对立的社会里,就是一部企图控制婚姻这项根本制度的各种力量不断冲突的历史。"他深刻的指出,驱动婚姻史进程的动因是多种力量的博弈。它包括影响婚姻的外部力量--家庭权力(出身血统与财产的限制)、国家权力(有益于国家的原则以立法的形式加以约束)、教会权力(宗教通婚上的限制);以及影响婚姻的内部力量--个人权力(双方自愿)。每种权力根据自己的想法对婚姻做出了设计,而最终的结果是各种力量达成平衡。这一平衡,维持了婚姻的稳定--财富的稳定性、家庭的稳定性、情感的稳定性、乃至政治的稳定。依靠婚姻使共同生活有了方向的社会秩序在社会细胞--家庭中一个个的建立起来。
婚姻是什么?它从哪里来?它往何处去?不同的研究者,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解释。这一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关系,在历史中演绎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其背后折射出社会历史的变迁。但是,再有远见和洞察力的社会学家也不能预见到婚姻应以何种新形式在未来呈现出来,因为还有爱情这个最不可控制的音符在历史的乐章中奏响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