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静女士,请脱下女皇的新衣 [2015/03]
- 孙立军的人头能换来什么? [2020/04]
- 董卿女士这么说。。。 [2017/09]
- 俄国启封六千枚核弹、杀鸡儆猴? [2019/08]
- 国民党需要的不是争功而是反省 [2015/09]
- 成也红颜,败也红颜 [2020/01]
- 别了,共和国的舞娘们 [2017/05]
- 香港是香港人民的香港、不是资本家的香港 [2019/08]
- 将计就计,置于死地而后生 [2020/02]
- 大陆可能对台湾进行定点打击 [2018/08]
- 论中国统一台湾的现实性 [2020/05]
- 打仗不是打电玩 [2017/01]
- 川普退出伊核协议的算盘 [2018/05]
- 习无视邓的底气来自哪里? [2018/10]
- 南海之争一箭六雕,吓死诸葛亮 [2015/05]
- 寻求围歼中国海军的机会 ? [2020/08]
- 说说“定于一尊” [2018/07]
- 因功赎罪还是罪上加罪 [2019/06]
- 需要重视台湾一国三制的设想 [2023/02]
- 欲救今之寰球,舍我其谁也 [2017/06]
- 2020美国大选一览 [2020/11]
- 善意的设想与恶意的理解 [2023/05]
- 请忘了我,心上人 [2021/07]
- 给中共领导人的一个思考题 [2020/01]
- 苏联同时撤离阿富汗与金兰湾 [2023/06]
法国第二次思想启蒙? 马力
一、马克龙的讲话
这几日网上流传着一个中文视频,据说是法国现任总统马克龙的一次内部讲话:
根据上面的视频,马克龙的讲话涉及到这些方面的内容:欧洲不应排除而是要联合俄罗斯,建立一个包括俄国和英国在内的主权欧洲,以便拥有独立的军备、经济和强大的欧元。马克龙的讲话还批评了上个世纪欧洲各国忙于私有化的做法,似乎在为有意恢复公有制而辩护。在对中国的看法上,马克龙只是提到与中国合作发展经贸关系,但没有认为是一种战略伙伴关系。
二、宗教改革
十五世纪,突厥人灭亡了东罗马的拜占庭帝国,欧洲的主要地区在西罗马的神圣罗马帝国的控制下。那时的帝国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有近四百个独立的王国、公国和领地组成的松散联盟。帝国统治的中心在中欧的德国、意大利以及后来的西班牙一带,法国处于帝国西部的边缘。统治这个联盟所依赖的不是罗马的军事力量,而是罗马中心的天主教教会。
十四世纪开始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同样影响到法国,促进了法国文学艺术、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解放了被束缚在土地上的欧洲人。他们需要更多的自由和权力来改变生活和决定自己的命运。当土地贵族再也不能把这些人捆在土地上时,束缚他们的就主要是产生于农耕时代的宗教信仰。然而新的生产方式激发的争取自由的思想,却开始冲击严厉禁锢思想的旧宗教。
十六世纪初,马丁.路德利用教会腐败为突破口在德国北部开启了宗教改革,批评旧宗教死板的和强制性的教规,主张感化式的自觉信仰。随后各种宗教改革在神圣罗马帝国的边缘地区迅速展开,争取独立于罗马教会的宗教话语权和解释权。其中瑞士人约翰.加尔文在路德教“因信称义”的基础上加上奉献成义的思想。他所创立的加尔文教也影响到法国。
在加尔文教的影响下,本来就勇敢热情的法国人在改变命运中表现出更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的新教改革立刻遭到旧宗教王朝的镇压,发生了几次流血惨案和延续了三十多年的宗教战争。最终以新教失败而告终。失败的原因是当时的新教势力还不够强大,信奉新教的人只占少数。这就迫使原来信奉新教的波旁王朝,为了在继承法国王位后顺利统治而声明改信旧教。
波旁王朝改信天主教却没有改善整个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的紧张关系。在后来帝国的天主教势力与帝国内部的新教联盟以及波希米亚人进行的三十年宗教战争中,新教势力曾频频失败。直到最后,表面上信奉天主教的法国却与新教国家瑞典联盟,打败了帝国的天主教势力,才结束了罗马帝国的三十年战争。从此神圣罗马帝国在法国的影响日渐式微,法国在欧洲大陆上开始崛起。
三、集权改革
这个崛起的过程曾被法国内部的长时间暴乱所打断,迫使路易十四削减贵族权力实行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这使人想起中国的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只不过不是通过战争实现的。集权后的法国像汉武帝那样能够不断对外扩张。在法荷战争期间,路易十四利用集权优势对当时的贸易强国荷兰发动关税战。在连连失利的战局中,法国的同盟英国为了避战而在国内发起了“光荣革命”。英国背叛后,法国依然在最艰苦的处境中又一次打败了神圣罗马帝国。
法国在路易十四的集权统治下成为欧洲的第一人口大国,国力上也是欧洲的头号强国。战后各国开始承认路易十四“太阳王”的称号。太阳王的法国取代了荷兰成为欧洲最有权力的仲裁者。法语成为欧洲上层社会首崇的语言。在后来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法国又赢得了西班牙王位。虽然损失惨重,集权法国依然保持着欧洲第一强国的地位。
四、理性革命
反思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再到路易十四的集权统治可以看到,文艺复兴开创了实证科学和自然哲学的研究。但在那时的生产和文化背景中,只有文学艺术,而不是科学方面的成就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宗教改革传入的新教也没有发扬路德教所提倡的理性思维。加尔文甚至以宣扬邪教为由,烧死了正在发现人体血液循环过程的塞尔维特。而集权制度则高度依赖君主的能力和品行,难保一时的辉煌经久不衰。
提高统治者能力和品行的,在当时的法国精英看来,就是被之前的文化革命和制度革命所忽视的根本因素——理性思维。这个认识在那时不完全是唯心主义的。十七世纪的欧洲工商业和航海业已很发达,。热兵器的发明和使用也改变了作战方式。非理性的宗教信仰和伦理教条已经不足以解决技术化的生产问题、贸易问题、战争问题和国家的管理问题。于是一场更深刻的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就成了当务之急。
不少人也许没有听说过法国的思想启蒙时代又叫做理性时代,因为它宣扬理性主义。根据维基百科,这是一场于17至18世纪在欧洲发生的哲学和文化运动。该运动相信理性知识可以解决人类存在的基本问题。德国哲学家康德以“Sapere aude(拉丁语,敢于求知)的启蒙精神来阐述人类的理性担当。启蒙运动相信社会原则可以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用理性方法审视旧的社会习俗和政治体制,可以产生包括自由与平等在内的新的世界观。
法国的理性主义思想启蒙影响了整个欧洲和世界,成为人类大踏步走进工业文明和全球合作所必要的思想准备。马克龙的法国伟大正是从启蒙时代开始的。他有理由为法国感到骄傲和自豪。中国近代打倒孔家店倡导科学民主的新文化运动可以看作是中国的理性主义革命。可惜的是很快被政权斗争所取代,没能深入进行下去。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化大革命又重新批判封建思想,提倡学哲学和马列原著。但同样被政治权力的斗争所否定,代之以非理性的小农意识的全面复辟。
五、当代的神圣罗马帝国
回到今天的马克龙新思维可以看到他的主张,除了在联合英国的问题上,与美国的欧洲意图完全不同。今天的欧洲如果摆脱不了美国的影响,会使人想起中世纪在神圣罗马帝国排斥下的法国。如果说十八世纪法国思想启蒙的矛头直指神圣罗马帝国,那么今天法国思想启蒙的矛头又指向谁,俄国还是美国?正如马克龙所说,欧洲花了几十年时间寻找答案。二战后的整个冷战时期欧洲的敌人是苏联,苏联解体后是俄国。如今这个答案似乎正在改变。
法国为什么不能继续联合美国,而要改弦易辙?这是因为欧洲可以与俄国平等相处,俄国也同样希望与欧洲和平共处防范美国。而美国以二战时拯救欧洲的救星自居,其全球霸权野心和军事实力不会让欧洲强大,成为对抗美国的新霸权。俄国真与欧洲开战或核攻击欧洲国家,美国未必会与俄国同归于尽。所以俄国一再声明一旦遭到攻击就会用核武反击。这时美国在欧洲的军事部署除了卖钱没有实战意义。既然如此,何不改善与俄国的关系。
由此看来美国正在成为今天绑架法国和欧洲的神圣罗马帝国。法国要真敢违抗美国,应该是看到了美国这个帝国正在走向衰落。套句伏尔泰的话,这个当代的新教美丽坚帝国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不美丽。如果整个欧洲真能联合起来,包括俄国在内的欧洲在总的经济实力(不只是GDP总量)、军事实力、科技实力、战略纵深和欧元的世界支付地位上都会超过美国。同时美国因失去欧洲市场和欧洲的军火需求,会在经济总量上落后于欧洲。在美国脱钩中国后,中国也不再为美国生产美元商品,继续维持美元的国际地位。欧洲与中国的合作也就更容易超越美国。
至于马克龙对于私有经济的批判,想起法国的思想解放运动以及产生过巴黎公社和空想共产主义的思想,就不觉奇怪了。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对政治制度的看法不会像新大陆国家那么简单。法国历史上有过封建贵族制度,君主集权制度和共和制度。这些制度都曾创造过某种辉煌。其他国家从贵族封建制转变为中央集权制后,也曾使国家更加强大。而在最近的两百年里,法国的共和制度似乎没有带来新的辉煌。相反以奴隶制和战争起家的新大陆国家却超越了欧洲,成为欧洲的主宰。
如果马克龙坚持理性主义的原则,可以读一读本人的耦合市场经济学,就会理解全球化的今天所面临的危机是资本经济本身无法解决的。由于资本经济的危机归根到底源于有价市场和购买力的有限性,解决危机的根本办法不在投资,不在技术,也不在贸易,而只有一个,就是扩大市场。社会主义的无价市场可以与产能同步增长,因此可以从根本上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保证经济和科技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