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二十二)(小说,纯属虚构)

作者:kzhoulife  于 2012-6-19 08:2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原创文学|已有27评论

关键词:小说

    大姐听口音,已经知道讲话的人是谁,心里有些慌乱,忙站起来,急急从柳条框中拿起一件褂子披在身上,胳膊还没来得及伸进袖子,只见那人已从灌木丛中走出来。此人身材修长,个子高高,穿一件红色双肩跨的背心,蓝色细皮筋勒的短裤,月光照耀之下,脸色有些苍白,却很细腻,没有庄稼人风里晒雨里淋的黝黑粗糙,在这个被河水包围的幽静小岛上,如同白鹤亮翅玉树临风,是个看起来颇为超凡脱俗的年轻人。

       “陈老师!”大姐非常腼腆地叫了一声,心想自己穿一件小背心,露着后背和胸脯坐了这么久,陈老师既然听到自己讲故事,一定也看到自己,大姐有些窘迫尴尬,低下头系着扣子,一颗心如一只被追赶的小兔子蹦来蹦去,碰碰乱跳。

       “竹梅,你这个故事讲的真好,我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传说。”年轻人走到大姐面前,在大姐身上扫了一眼,目光便看向远处的一个小岛,小岛的岸上长着一片高高的芦苇,银色的月光洒在苇丛上,仿佛在苇丛表面铺了一层银霜,年轻人回头又看了大姐一眼,看到大姐依旧有些羞怯的低着头,抚弄着衣角不说话,好像忽有所感,自言自语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讲的居然是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大姐从未听过如此富有音乐感的诗句,有些好奇,不再那么羞涩紧张,问道:“陈老师,你刚才念的是什么?我不记得学过。”

       “这是《诗经》里的句子,语文课本里当然没有。”年轻人说着,在一块大青石上坐下,这才注意到坐在一旁没有一点动静的大哥,忙问大姐:“他就是你说的那个非常聪明的弟弟?”

        “嗯,”大姐答应一声,然后对大哥说,“亭亭,叫陈老师,你上学以后,陈老师会教你画画唱歌呢!”

        “陈老师!”大哥叫了一声,又问大姐:“姐,陈老师说话,怎么和我们不一样?”

        “陈老师是北京来的,记不记得我跟你说过,村南面那座碾房是一位进士捐钱修建的?陈老师就是那位进士的后代,是我们村的大恩人,一直住在北京。”

    这个年轻人名叫陈瑞安,正是白沙村那位家喻户晓进士的后人,至于第几代,大姐也不知道。陈瑞安的父亲是北京一所中医研究院的教授,文革初期为刘少奇说了几句好话,被打成走资派,全家跟着受牵累,原本要发配到新疆的。因为教授的妻子身体不好,还有三个孩子,教授想起祖上的老家,请求组织开恩照顾,允许回老家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于是经过一级一级党委的审查批准,教授便带了妻子和三个孩子,于去年春天下放到白沙村劳动改造,来白沙村有一年多了。

    教授一家虽说几代人没有回过白沙村,白沙村也没人和教授一家有过来往,但是进士毕竟曾是白沙村的荣耀,白沙村的自豪,又为白沙村留下了一座世世代代日日夜夜滚动不息的碾房,进士的故事犹如大沽河的河水,早已成为白沙村生活的一部分,白沙村男女老少田间地头饭后茶余最津津乐道的话题,就是进士当年的轶事传闻。现在进士后人返祖归宗,虽说有些落魄,但是白沙村的人却对教授一家充满敬重,在那个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并没有将教授一家当阶级敌人对待,反而在大队办公室的旁边,腾出五间最好的瓦房,又帮教授围了一个很大的院子,条件比起白沙村大部分人家要好很多,教授一家就此安顿下来。

    白沙村原本没有诊所,村里人头疼脑热打针吃药都要去沽河村,稍微厉害的病症则到灵山镇卫生院,教授来了之后,先是村里干部和家人有什么不舒服,直接找教授看病,后来许多村民也慕名而来,不再去沽河村。书记友贵便打了报告递到公社,申请在白沙村开个诊所,很快得到批复,教授便名副其实当上了白沙村的赤脚医生,和社员们一样挣工分分口粮。

    教授的三个孩子,陈瑞安是老大,来白沙村时不到二十岁,从小学习拉小提琴,希望将来成为一个音乐家,却因为父亲的几句话,来到白沙村扛锄头推小车,刚干了一个月,就生了一场大病,多亏教授医术高明,只凭在当地能找到的几味草药,将儿子从死神手里夺回来。书记友贵和村干部想到进士的好处,心想若进士这根独苗有个三长两短,如何对得起白沙村的列祖列宗,从此不敢再让他和社员们一起下地干活,刚好沽河村学校缺一位音乐美术老师,便到公社力争让陈瑞安去沽河村当了老师。其实美术课不过是教低年级的孩子画个茶缸,画匹马,最多再画辆拖拉机;音乐课就是教教多来米几个音乐符号,然后唱唱革命歌曲,什么“大海航行靠舵手”,“下定决心,不怕牺牲”,还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之类的,对于陈瑞安来说,实在是小菜一碟,不需要下任何功夫费任何力气的。

    教授家的老二和老三都是女孩,老二名叫陈瑞芳,和大姐在一个班里读书,老三名叫陈瑞清,和大哥一般大,秋后也上一年级。

    或许是城乡生活习惯不同的原因,教授除了为村民看病以外,与白沙村村民来往并不多。白沙村的村民即使有意到教授家串门,但看到教授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院里还种一些花树草药,再想想自己家里鸡鸭猪狗,粪便到处都是,便觉得与教授属于两个世界的人,有些自惭形秽,轻易不肯上门。

    大姐和瑞芳却是非常的要好,两个人经常你到我家,我到你家,大姐便成了教授家的唯一常客。大姐虽然没有上过陈瑞安的课,与陈瑞安却也不陌生,自己与瑞芳聊天的一些话,瑞芳有时也会讲给瑞安听,所以陈瑞安才知道大姐后妈带来的这个弟弟,聪明机灵,今天第一次见到,便好奇的看着大哥,仿佛要从大哥身上,找出他与自己教的那些孩子不同之处。

    大姐却还想着陈老师刚才念的句子,于是问道:“陈老师,你说的《诗经》是什么?是毛主席语录吗?”

      “毛主席语录?哈哈哈!”陈瑞安忍不住大笑起来,“《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孔老二辑录成书流传下来的。”

    大姐听了,知道自己那句话太离谱,有些不好意思,说道:“你们城市里的课本,一定和我们农村的不一样,我们课本里都是毛主席诗词,我背得最熟的,是我失娇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还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我也不是课本里读到的,是父亲小时候教我的。上学以后,跟你们学的一样!我来到白沙村,看到这些大大小小的沙洲,又看到你站在水里洗头发的样子,想起小时候学的这些句子,突然觉得,这里好像就是《诗经》里写的那个地方。”

    大哥听大姐背了那几句诗词,夹杂着白沙村讲话口音和语气,便插口说道:“大姐,你念的不如陈老师念的好听。陈老师,你听我念的对不对,”大哥便学着陈瑞安的声调一字一句念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大姐知道这个弟弟有过耳不忘的本领,纵然不懂句子的意思,也能把句子原封不动背出来,毫不奇怪。陈瑞安听到大哥模仿自己念的句子竟然一字不漏,语调跟自己也差不多,却大吃一惊,说道:“我把后面几句念一遍,看你能不能学出来,听好了: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大哥又学着陈瑞安的语音声调,重复了一遍,陈瑞安这才相信,眼前这个瘦弱孩子,确实聪明过人,不禁感叹:“这么聪明的孩子,可惜生在农村,不知将来有没有出头之日。”又想到自己这双拉小提琴的手,却因为父亲的几句话,不得不到乡下来握锄头拿粉笔,不知什么时候能重回北京,将来就算回去了,这一生的梦想,大概也要付之东流,不由地悲从心来,默默无语不再说话,由同情大哥变成可怜自己。

    大姐听不懂陈瑞安念的这些句子,更别说大哥了,两人望着陈瑞安等他解释,却见他坐在那里双手搭在膝盖上,眼睛盯着水面呆呆地不说话,一脸茫然。大姐只想知道这些句子说的是什么,为什么陈老师看到自己洗头会想到这些句子,那里知道这个北京小伙子的心事,继续追问道:“陈老师,这首诗歌是什么意思?”

 

 

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2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7 个评论)

0 回复 小小.. 2012-6-19 08:24
SF~~~
0 回复 oneweek 2012-6-19 08:29
bucuo
0 回复 无为村姑 2012-6-19 08:39
又要找碴了,大哥也许会复述个大概,但是不能把全不都复述吧?除非你有亲身经历是不是你小时候啊?
0 回复 kzhoulife 2012-6-19 08:44
小小..: SF~~~
给小小上茶!
0 回复 kzhoulife 2012-6-19 08:44
oneweek: bucuo
问候猪猪!
0 回复 kzhoulife 2012-6-19 08:46
无为村姑: 又要找碴了,大哥也许会复述个大概,但是不能把全不都复述吧?除非你有亲身经历是不是你小时候啊?
哈哈哈,这样的神童你没见过吧,俺可见过!不过写小说总允许夸张的,也不必太当真!
0 回复 kzhoulife 2012-6-19 08:52
无为村姑: 又要找碴了,大哥也许会复述个大概,但是不能把全不都复述吧?除非你有亲身经历是不是你小时候啊?
不知村姑是否记得,当年为了离开农村,那些最聪明的学生,初中毕业上了中专,差一些的上了高中读了大学。这批初中毕业的中专生,是多大的人才浪费,至今我都为他们觉得不平。
0 回复 远洋副船长 2012-6-19 09:52
无为村姑: 又要找碴了,大哥也许会复述个大概,但是不能把全不都复述吧?除非你有亲身经历是不是你小时候啊?
过耳不忘!
1 回复 远洋副船长 2012-6-19 09:53
kzhoulife: 不知村姑是否记得,当年为了离开农村,那些最聪明的学生,初中毕业上了中专,差一些的上了高中读了大学。这批初中毕业的中专生,是多大的人才浪费,至今我都为他 ...
尖子大多上了中专,可惜!
0 回复 紫玉 2012-6-19 14:08
剑兄好故事,勾起美好的回忆,快着写啊
1 回复 yulinw 2012-6-19 17:36
   难过~~耽误了几代人可以说~·
1 回复 mosville 2012-6-19 18:49
毕竟中国老百姓相信“学而优则仕”,农村里的才子很多的。
0 回复 活水涌泉 2012-6-19 21:43
这么好的小孩,如果有机会上学,肯定是非常有出息的。
0 回复 kzhoulife 2012-6-19 23:25
远洋副船长: 尖子大多上了中专,可惜!
刚开始初中生考中专那几年,耽误了一批学生。
0 回复 kzhoulife 2012-6-19 23:26
紫玉: 剑兄好故事,勾起美好的回忆,快着写啊
问候紫玉,谢谢鼓励,希望能把你所有美好的回忆都勾起来!
1 回复 kzhoulife 2012-6-19 23:27
yulinw:    难过~~耽误了几代人可以说~·
可惜至今病根还未消除!
1 回复 溪水牡丹 2012-6-19 23:29
白鹤亮翅玉树临风, 这个人物蛮鲜亮的
1 回复 kzhoulife 2012-6-19 23:29
mosville: 毕竟中国老百姓相信“学而优则仕”,农村里的才子很多的。
那里都有聪明的孩子,只是当年生在农村,根本不允许走出那片天地,注定要埋没的!
0 回复 kzhoulife 2012-6-19 23:30
活水涌泉: 这么好的小孩,如果有机会上学,肯定是非常有出息的。
一定要让他上学,党不给他机会,我给他机会!     
0 回复 kzhoulife 2012-6-19 23:31
溪水牡丹: 白鹤亮翅玉树临风, 这个人物蛮鲜亮的
哈哈哈,为牡丹塑造的!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kzhoulife最受欢迎的博文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7 23:1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