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伦敦秀“裸骑自行车”令人眼福大饱 [2013/08]
- 三月的樱花,一个人看 [2020/03]
- 日本全国紧急状态前戴上口罩去超市 [2020/03]
- 沐浴党恩红利 上海新景点时髦打卡 [2020/03]
- 趣话孩子要单独住出去了 [2019/11]
- 老爸感恩深度宅美食,上海今起也封闭 [2020/02]
- 情人节的爱国网购 要情商更要智商 [2020/02]
- 雅加达红灯区的春宵不眠之夜 [2013/09]
- 昨天紧张的晚餐 只有一只便当 [2019/11]
- 沉沦不意外,韩国深夜秀夸张超日本 [2015/12]
- “公开邀请性骚扰”日本空姐来真格 [2014/03]
- 澳门豪秀香云纱,不敌武汉靓颖汉服艳 [2019/11]
- 韩国人气少奶奶 知道有假 还是迷人 [2019/10]
- 搶眼:男女混合裸体橄榄球赛 [2011/08]
- 冬至,去超市买点什么吃点什么 [2019/11]
- 主张啥也別“赤膊”! [2011/06]
- 我赴女体盛宴 [2012/03]
- 东京上野:樱花似倒海 人潮胜翻江 [2012/04]
- 她,悦目赏心,过目难忘 [2011/04]
- 17日下午去震心区的超市・・・ [2011/03]
- 来一碗蝦肉餛飩和生煎・・・ [2011/04]
- 中国道路停工,推土机拆除,印度如是报道 [2017/08]
- 日本8.8級強震 10米大海嘯・・・ [2011/03]
- 牛!国安部常务副部马建竟也被双规 [2015/01]
- 雷人!中华之“天价香烟” [2011/09]
- 論上海人、上海話可以緩行 [2010/12]
- 朗朗,你的音符有错 [2011/01]
- 上海文联的小阿姐 [2015/12]
- 中国,请不要过度崇拜金牌 [2012/07]
- 反台独 不要反台湾的民主法治 [2017/01]
昨天,又下了雪,飘飘零零地,地面上约积了3、5公分。其实,上月22日东京30公分的豪雪还没有融尽,那是一场48年来没有过的气象史上的暴风雪,气温急降到了零下1~4度。豪雪打乱了都市的生活节奏,上下班成了问题,菜农出不了菜,超市里的食品价格飙涨,什么都変了价位。连我喜欢吃的胡萝卜也贵了。
今天,我通常的晩早饭、早中饭就是要用胡萝卜烧的罗宋汤、再加吐士面包。
我习惯了的上海家常菜罗宋汤,与上海家庭常喝的其他汤羹不一样。別的汤讲究清爽,既使番茄榨菜汤、小青菜洋山芋汤,或者荤的腌笃鲜,汤面也是清清爽爽的。只有这道罗宋汤,老是特意烧成黏稠浓郁,好让调羹下去有撩不完的佐料。
罗宋汤烧成这样,也是有理由滴。
听老人说(不是老爸),1921年的那声炮响,大批俄国人辗转流落到了上海,他们带来了伏特加,也带来了俄式的西菜,上海第一家西菜社就是俄国人开的。这道汤,就是从俄式红菜汤演变而来,俄式红菜汤辣中带酸,酸甚于甜,上海人当然起先不习惯。后来听党的话,说是不要得罪送来老马(克思)主义的大爷,渐渐地,习惯了。
罗宋汤的原料,非得有胡萝卜,而且,胡萝卜非得要切成乱刀块。还用放多种荤素材料,乱刀块切着切着,想起了老爸。
父母在干校受教育的年月里,家中的小八辣子(姐弟妹)的吃、喝等核心事都是老二的我一手采办、包办的。“一定要多吃胡萝卜,胡萝卜不能忘!”老爸很啰嗦。
毎次干校回来休假,除了带回一包长短差异极大的胡萝卜外,別无它物。荤的东西,味道也忘完了。
“吃胡萝卜胜过蹄膀!”那是老爸挂在嘴边的名言。
昨天乱刀块、今天刀块乱,休假在家数天的老爸毎天変着法子,上厨让全家过足他烧的、鲜美的胡萝卜瘾。
我,对胡萝卜特別的口感,以及莫明其妙的微甜、微酸,实在有些感冒,久而久之,越来越感冒。
一次,干校因为传达最高指示,不准“校员”回家,正巧是“校员”发工薪或者“生活费”的日子。我不去干校领,家里便断档了。赶到乡下的干校,老爸已经请了上海科技出版社的一名“校员”一起在等我了。
还没有交“生活费”给我,那名那时候已经停刊、1948年创刊于上海的中国第一本医学保健杂志《大众医学》的编辑,拿出一张纸,上面工工整整地写满了“胡萝卜是一种质脆味美、营养丰富的家常蔬菜”。那编辑说,您的爸爸要我整理的,先念给您听,然后请您带回家常温习...“胡萝卜,素有'小人参'之称。富含糖类、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A和B1、B2等营养成分。具有益肝明目、利膈宽肠、健脾除疳的功能,孕妇和宝宝都适宜食用。胡萝卜原产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13世纪经伊朗传入中国,因它的外形像萝卜,所以人们称它胡萝卜...在欧美各国,胡萝卜被视为营养丰富的上等蔬菜,是西餐中不可缺少的佳肴。在日本,胡萝卜被直接尊称为'人参,人人争食...”
当时,我并没有被那些胡萝卜的适宜人群、均可食用、更适宜什么什么所打动。
我,被老爸的良苦用心感动了。
没有多余的钱用于准备荤菜,开始长身体的我们,胡萝卜,是必需的!
从此,我再也不讨厌胡萝卜特別的口感,再也不感冒胡萝卜莫明其妙的微甜、微酸。
我,非但不再讨厌胡萝卜,还喜欢上了胡萝卜。
老爸自己也身体力行么。
他是这样说的,更也是这样做的,天天的胡萝卜,日日的萝卜胡。
我为此学会了多种胡萝卜的食譜,其中,最容易“大量补充”营养不良、食欲不振的就是那个为中国送来老马(克思)主义的大爷“罗宋汤”了。
中国人素有人以食为天的传统。可是,毛主席的那时代,带领我们过的根本不是什么中国人的生活。
还是送来老马(克思)主义的大爷“罗宋汤”,倒让我们长身体、不长脑囊的中国人从小过足了洋瘾。
哈哈。
在上海人嘴上常挂念的“没啥吃的”90年代的初叶,我,携家东渡了。
从那以后,回上海时“作客”老爸的家时,老人家请我品尝他作的菜、与同尝同一锅饭时,他总是上有一小盆胡萝卜的菜。
年年如此,次次如此,唯一不同的是毎次不同的烹饪法,毎次不同的口味。
胡萝卜的影响,形成了老爸与我不可能断链的父子情。
老爸与我今生来世都不可能抛弃胡萝卜了。
去年十月,老爸身体微有欠恙住了数日医院。
我特意请假、千里飞中国去探望他老人家。医院伙食做得不像他做的,也不象我做的口味。
老爸的汤碗里,胡萝卜块剰下来了。
“大弟(我的小名),真是对不起你,其实,我从小就不是喜欢这品食物的,却逼你们吃...我...”
老爸,说那干吗呀?我,可喜欢这胡萝卜哪,你剰下的还用耽啥心啦,看我吃下去啊!
今天晩上,窗外寒风残雪,窗内热气腾腾。
太太和我的主菜,便是那乱刀块切的、放多种荤素材料的,口感特別的,带着莫明其妙的微甜、微酸,黏稠浓郁,好象调羹下去有撩不完佐料的胡萝卜“为首”的上海家常罗宋汤。
标签 胡萝卜,罗宋汤,老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