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园种菜记 I.2: 咖啡渣的酸碱性 [2012/06]
- 被骗得差点倾家荡产 [2018/01]
- 美国学生的GPA(平均成绩点) [2012/08]
- 世界独一无二的哈佛玻璃花博物馆 [2013/12]
- 什么样的GPA可以上哈佛? [2012/08]
- 男人和女人不同的原因——稚趣数则 [2011/05]
- 这样的老公还能不能要? [2012/12]
-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2012/10]
- 什么样的GPA可以上美国大学? [2012/08]
- 我送他几千美元,他为什么交给校长? [2012/12]
- 美国的学生和家长也是“满脑子分数” [2012/06]
- 做中国人可耻吗? [2018/02]
- 一个人做弊,所有中国人背黑锅 [2012/12]
- 我把母亲看成一个不幸的女人(一) [2012/05]
- 起而行之,卫斯理华裔反歧视 [2021/03]
- 《夏令营》达人秀:融园种菜记 I.3: 融园积肥栏 [2012/07]
- Warrior Dash (骑士冲锋) [2011/06]
- 永远的地主和永远的雇农 [2012/02]
- 爱是芝麻——结婚十七年的感受 [2011/07]
- 融园今天的花 [2011/07]
- 白胖子拜年 [2013/02]
- 要不要敲锣打鼓来庆祝 一下啊? [2012/06]
- 一汪碧水一方天 [2012/11]
(三)反映民生疾苦
清代著名诗人如施闰章、吴嘉纪、屈大均、宋荦、蒲松龄、洪升、孔尚任、沈德潜、袁枚、郑燮、黎简、潘德舆、郑珍等均有讽谕世事、关心民生之作,继承 了古代诗歌“惟歌生民病”的优良传统。值得注意的是在形式上除了近体律绝外,颇多乐府、歌谣体,较之前代,语言更为朴素通俗。而在题材上反映的对象更加广 泛,对农民、盐民、縴夫、煤炭工、役夫、裁缝等之悲惨生活状况皆予以反映,并寄以深切的同情。反之,对那些压迫、剥削平民百姓的富豪、昏官、讼师、债主亦 给予淋漓尽致的抨击。这都显示出清代在讽谕、民生诗题材上有其开拓、发展的功绩。
(四)谈诗论艺
清代论诗诗数量之多足以超越历代论诗诗之总和。其体裁大多为论诗七绝,这是对杜甫《戏为六绝句》以及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继承,且颇多大型组诗, 多者达二百首;同时亦采用五古体论诗,这在前代诗中是不多见的。其成绩卓著者如王士禛、厉鹗、谢启昆、袁枚、蒋士铨、赵翼、洪亮吉、宋湘、张问陶、姚莹、 龚自珍等,难以尽举。这些论诗诗或揭橥诗歌抒写情性的本质,或描绘灵感现象,或标举创新之旨,或批评拟古、考据诗,或评价历代诗人诗作,内容丰富。而作为 诗之一种,论诗诗虽多议论,但亦注重生动性,立象以见意,不失诗歌的审美特征。清代除论诗诗之外,还有论词诗、论画诗、论书诗。以诗来说诗谈艺,是中国古 典美学的一大特色,而在清代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与表现。
除上述题材外,清代的怀古咏史诗、咏物题画诗、爱情悼亡诗、送别友情诗、亲情天伦诗、行旅乡亲诗亦都丰富多样,各具特色,限于篇幅从略。
由于清代不少诗人同时是诗论家,故其创作往往以其诗学观为指导,而其诗作则成为其诗学观的艺术实践。理论与创作相辅相成,这在历代诗人中虽然亦不乏 其例,但从没有像清代这样广泛、明朗。如钱谦益主张“诗有本”说,即以真性情与学问为诗之根本,而其诗作既抒写“真好色”、“真怨诽”(《季沧韦诗 序》),又注重从古代经史典籍中汲取营养,使诗典雅高古。王士稹倡导“神韵”说,追求冲淡、清远的风格,含蓄的意境,有言已尽而意无穷之韵味,他的山水绝 句即是典型的例证。袁枚标举“性灵”说,要求诗表现真性情,有个陛,形象生动灵活,富有情趣,语言通俗自然,他的性情诗、景物诗等就大多为性灵诗。晚清黄 遵宪树起“诗界革命”的旗帜,“以旧风格含新意境”,他的域外诗即开辟新意境,堪称“诗界革命”的生动实践。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从而构成清代诗学流派纷 呈、艺术多元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