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peng1 汉字起源

作者:采采荇  于 2011-9-27 01:3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大浪淘沙|通用分类:其它日志

众所周知,汉字是从象形文字(Hieroglyphics) 或者说图画文字演变而来的。虽然汉字后来为了突破图画描写抽象事物的局限性,增加了其它的造字方法(如会意、指事、形声等等),发展成表意文字。然而,这 些新的造字方法,仍然以象形字作基础,拼合、减省或增删象征性符号而成。所以经过几千年的风吹雨打删繁就简,许多汉字还是可以从其演化过程看出其原始的象 形雏形。

以下是“马车鱼尘见”五个字从殷墟甲骨文、到周朝的金文和大篆、到秦朝的小篆、再到汉朝的隶楷行草、最后到简体字的演变过程:

 

动物象形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大篆再到现在的繁体字)

 

自然象形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大篆再到现在的繁体字)

 

物体象形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大篆再到现在的繁体字)

 

由于汉字的象形源头,我们可以很自然地画出不少汉字(如上所示)。其实,汉字本身也可以构成不少奇妙的图画(如下所示,曾于去年六月贴过“奇妙的汉字画”):

 

 

美丽的姑娘

 

 

坏小孩

 

 

长命百岁

 

 

孙悟空

 

 

唐僧

 

 

猪悟能

 

 

沙悟净

 

 

美丽的家乡

 

 

黄金屋

 

 

 

 

 

 

狐狸

 

 

金钱豹

 

 

猫头鹰

 

 

鸳鸯

 

 

雄狮

 

 

雄鹰翱翔

 

 

十二生肖

 

 

如鱼得水

 

得寸进尺

 

缓兵之计

 

左右为难

 

滚瓜烂熟

 

 

 

 

 

 

足球

 

 

击剑

 

 

 

资料

表意文字体系之典例——汉字(ZT

汉 字是世界非常有其民族特色、拥有长久历史的一种自源型文字,是汉民族独自创造、发展起来的文字符号系统。它的基本特点是:义从形出,形以示义。这就是说, 每个汉字都是根据与它相应的意义来构形的;也可以说,汉字的形体结构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而且这种意义信息越是早期的汉字也越加鲜明、具体。

 

观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千多年前。汉字吸收图形符号和指事符号的过程,就是把它们改造成为文字的过程。当其他一些民族无法使表意文字形成完整体系,最后 就另辟蹊径转向表音文字时,汉民族则依然顽强地沿着表意方向前行。汉字历经数千载,从结绳、契刻、图画发展而来,又从象形、指事、会意发展到以形声为主的 文字体系。象形字形体近于实物,指事字比象形字前进了一步,用较为抽象的符号表示事物的意义。然而,记录语言时由于依靠这些简单的符号表示复杂事物所受到 很大局限,然后出现了会意字。会意字在符号的抽象性方面有所加强,但仍未摆脱象形、指事字的局限性。

 

无 任何语音信息的文字符号在使用时总有一些不便之处,于是形声字便在象形、指事这些源于图画文字的基础上就产生了。汉字从纯粹的表意性文字发展成同时兼表 音、表意的意音性质的文字过程中,也经历了一段波折。先是假借字的出现而又衰落,之后,形声字便成了最佳的选择。形声字是在对原有表意字、假借字改造的基 础上逐步进行的,在整个形声化过程中没有增加任何新字符,无论是形声字的声符还是音符,均由原有表意的字符充当。形声字的音符能够反映出一定的语音信息, 意符能够反映一定的语义信息(或具体的或抽象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前两种性质文字的缺陷。形声字在汉字发展的后期大量出现,是因为较前两种字符更符合记录汉语的需要。

 

由汉字发展史,汉字的构成有三个层次。象形、指事、会意字为基本类型,属纯表意字范畴,这是第一层次。假借字(同音代替字),属于纯表音字范畴(专表音节),这是第二层次。形声字综合使用意符、音符、半记号、记号等方法,这是第三个层次。汉字这三个层次同时存在,使汉字在文字性质上呈现出多元化特点。由于形声字在汉字字库中所占的比例甚高,代表了汉字的主流,人们通常把汉字理解为“意音文字”或“音节、语素文字”。

 

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千多年前。汉字吸收图形符号和指事符号的过程,就是把它们改造成为文字的过程。当其他一些民族无法使表意文字形成完整体系,最后就另辟蹊径转向表音文字时,汉民族则依然顽强地沿着表意方向前行。汉字经历数千载,从结绳契刻、图画发展而来,又从象形、指事、会意发展到以形声为主的文字体系。象形字形体近于实物,指事字比象形字前进了一步,用较为抽象的符号表示事物的意义。


Read more: 画出字来字出画 - pengl的日志 - 贝壳村 -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31 19:0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