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灾民处灾不惊的根源 (ZT)

作者:sweets  于 2011-3-23 11:2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就事论事|通用分类:流水日记

本文为 Reuters 路透社日本站记者3月23日发自日本重灾区_陆前高田市的報导,原文標題是《 日本灾民处变不惊的根源何在?》

地震、海啸、核泄漏,三重灾难近期连袭日本,数以千计的人丧生,一万多名失踪者也凶多吉少。但连日来,全世界都见证了灾难幸存者令人不可思议的坚韧不拔。

许多幸存者是居住在乡村的老年人,他们忍受着家园毁坏、亲人失丧和严寒刺骨的痛苦,仍坚强地活着。其中一位是85岁的老妪 Sakiko Kono,她目前在岩手县陆前高田市的一个避难中心栖身。

Kono 在海啸中失去了一名兄弟。她说,自己原来独居在海边的家中;海啸发生後,她拼命从家中跑了出来,保住一条性命“ 每个人的日子都很难过,所以我只能坚持,”她说。

即便对已经习惯 “ 极强责任感 ” 民族标签的日本人来说,灾民们这次表现出的勇敢顽强也不禁让他们反思,日本民族性格究竟是怎样的。

但这种坚韧不拔与其说是与武士道精神、遵守秩序和极端礼貌的名声有关,不如说是源自一个更简单的事实。这场灾难让日本重新与自己的农业根基相连,该根基与高科技现代日本的面貌大相径庭。

确实,我们在发生此次灾难的日本东北部看到的这种堪称 “ 宿命主义 ” 的坚韧不拔,应该追溯到作为日本民族根基和源头的农夫和渔民,而不是武士和商人。“ 农业社区的核心特点就是人们意识到,不管你怎样辛苦劳作,一场天气突变就能让你倾家荡产,” 作家 Kundo Koyama 说。“ 这是一种 ‘ 无助者 ’ 的文化。”

抗拒外援

Koyama 是 2008 年奥斯卡得奖影片 《 入殓师 》 的编剧,电影故事就发生在本次大地震的受灾地之 一 山形县。他相信,正是上述农业文化根基塑造了灾民们守望相助的应对灾难方式。“ 他们的本能就是存贮资源、相互帮助、自给自足从而生存下去,” 他说。即使在背井离乡的情况下,日本人也更倾向于向 “ 内部 ” 寻求力量,甚至会对外界伸出的援手感到羞愧。

住在伦敦、孩子们在英国学校受教育的日本人 Tomoko Hirai 说:“ 我们尽管十分礼貌,但很抗拒接受外来援助。”“ 不管是这一次,还是( 1995年 )阪神大地震,我国政府都是如此表现的。” 阪神大地震导致 6,000 多人死亡。

53 岁的志愿消防员 Takao Sato 在获悉一名亲人和自己的顶头上司均已失踪後,并没有考虑停下工作去寻找他们。他作为副手接过了消防队长的角色,继续搜救工作。“ 我对社区有责任,” 他说。

日本北方人素以低调坚忍和 “ 吃苦在前、享受在後 ” 的态度而闻名,本次灾难再次验证了这一点。

岩手县山田町 47 岁的汽车商人 Sakari Minato 说:“ 在这种情况下,我不想对别人说不好的话或责怪他们。” 他的房子被海啸冲毁,全家现住在亲戚那里。“ 此时此刻,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 他说。

63 岁的老歌手千昌夫 ( 日本名曲 “ 北国之春 ” 的作者及演唱者 ) 是陆前高田市人,他这次回到家乡,来到当地避难中心为乡亲们加油鼓气。“ 日本不会陷入恐慌,不会陷入混乱,” 他说。“ 其他国家 ( 如果遭遇地震、海啸、核泄漏 ) 可能会发生趁火打劫,但这里的人民素质就是如此之高。”(完)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3 23:1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