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令人齿寒的中国孕妇和胎儿标本 [2012/08]
- 中央首长中的“老烟枪” [2012/10]
- 北京的奥运废墟! [2012/08]
- 老婆说再提芮成钢对胎教不好 [2012/04]
- 图集:27日温州南站抗议一度失控 [2011/07]
- 习近平女儿低調列席薄熙来研讨会 [2012/05]
- 《青年报》 你是“报青天”! [2011/07]
- 共享奢侈: 塞纳河畔的人工海滩 [2012/09]
- ryu:在上海孝敬父母本帮菜 [2011/04]
- 正好有摄影记者路过,碰巧就拍了下来... [2012/03]
- 乗飞机奢华头等舱 体验 Luxury flying [2011/04]
- ryu: F1场上的青春 F1女郎 [2011/07]
- 巴铁试水北京!与台湾在开罗桌下握手! [2020/09]
- 我论:90后美女坐胡锦涛龙座留影 被无情开除 [2012/09]
- 有露不白露,恶心的干露露 [2011/11]
- 上海淮海路YP时尚街拍 [2012/08]
- 自诩上等人的上海市民的深度焦虑 [2012/09]
- 香港,你今天很丢人! [2012/04]
- 祖国,我有什么本事卖你? [2012/06]
- 处心积虑的英国人太坏了! [2012/07]
- 用图片浅说“两会” [2012/03]
- 7.1 香港的表情 [2012/07]
- 中国人活在两个不同的中国 [2011/08]
- 痛感父母曽是“知青” [2012/10]
- 怪象奇谈话爱国情怀 [2012/09]
- 什么法最大?领导的看法! [2012/03]
本文为 Reuters 路透社日本站记者3月23日发自日本重灾区_陆前高田市的報导,原文標題是《 日本灾民处变不惊的根源何在?》
地震、海啸、核泄漏,三重灾难近期连袭日本,数以千计的人丧生,一万多名失踪者也凶多吉少。但连日来,全世界都见证了灾难幸存者令人不可思议的坚韧不拔。
许多幸存者是居住在乡村的老年人,他们忍受着家园毁坏、亲人失丧和严寒刺骨的痛苦,仍坚强地活着。其中一位是85岁的老妪 Sakiko Kono,她目前在岩手县陆前高田市的一个避难中心栖身。
Kono 在海啸中失去了一名兄弟。她说,自己原来独居在海边的家中;海啸发生後,她拼命从家中跑了出来,保住一条性命“ 每个人的日子都很难过,所以我只能坚持,”她说。
即便对已经习惯 “ 极强责任感 ” 民族标签的日本人来说,灾民们这次表现出的勇敢顽强也不禁让他们反思,日本民族性格究竟是怎样的。
但这种坚韧不拔与其说是与武士道精神、遵守秩序和极端礼貌的名声有关,不如说是源自一个更简单的事实。这场灾难让日本重新与自己的农业根基相连,该根基与高科技现代日本的面貌大相径庭。
确实,我们在发生此次灾难的日本东北部看到的这种堪称 “ 宿命主义 ” 的坚韧不拔,应该追溯到作为日本民族根基和源头的农夫和渔民,而不是武士和商人。“ 农业社区的核心特点就是人们意识到,不管你怎样辛苦劳作,一场天气突变就能让你倾家荡产,” 作家 Kundo Koyama 说。“ 这是一种 ‘ 无助者 ’ 的文化。”
抗拒外援
Koyama 是 2008 年奥斯卡得奖影片 《 入殓师 》 的编剧,电影故事就发生在本次大地震的受灾地之 一 山形县。他相信,正是上述农业文化根基塑造了灾民们守望相助的应对灾难方式。“ 他们的本能就是存贮资源、相互帮助、自给自足从而生存下去,” 他说。即使在背井离乡的情况下,日本人也更倾向于向 “ 内部 ” 寻求力量,甚至会对外界伸出的援手感到羞愧。住在伦敦、孩子们在英国学校受教育的日本人 Tomoko Hirai 说:“ 我们尽管十分礼貌,但很抗拒接受外来援助。”“ 不管是这一次,还是( 1995年 )阪神大地震,我国政府都是如此表现的。” 阪神大地震导致 6,000 多人死亡。
53 岁的志愿消防员 Takao Sato 在获悉一名亲人和自己的顶头上司均已失踪後,并没有考虑停下工作去寻找他们。他作为副手接过了消防队长的角色,继续搜救工作。“ 我对社区有责任,” 他说。
日本北方人素以低调坚忍和 “ 吃苦在前、享受在後 ” 的态度而闻名,本次灾难再次验证了这一点。
岩手县山田町 47 岁的汽车商人 Sakari Minato 说:“ 在这种情况下,我不想对别人说不好的话或责怪他们。” 他的房子被海啸冲毁,全家现住在亲戚那里。“ 此时此刻,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 他说。
63 岁的老歌手千昌夫 ( 日本名曲 “ 北国之春 ” 的作者及演唱者 ) 是陆前高田市人,他这次回到家乡,来到当地避难中心为乡亲们加油鼓气。“ 日本不会陷入恐慌,不会陷入混乱,” 他说。“ 其他国家 ( 如果遭遇地震、海啸、核泄漏 ) 可能会发生趁火打劫,但这里的人民素质就是如此之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