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朝忽觉京梦醒,半世浮沉雨打萍(转贴一) [2012/12]
- 葡国单身华人的性事(一) [2012/02]
- 强大的中国为什么要害怕一个女人的声音? [2013/01]
- 男人为什么要找情人?(二) [2012/01]
- 从四个贪官母亲的凄凉生活看官场的险恶,谁之过? [2016/09]
- 男人为什么要找情人? [2012/01]
- 单身女人档案:秋莲的奖品(18+) [2012/02]
- 葡萄牙华人同居现象浅析 [2012/01]
- 从四个“慈善家”看他们的慈善动机,扒下“中国慈善家”的外衣 [2016/09]
- 我见过的海外中文报纸 [2013/01]
- 从四个党校毕业生看中国官员的素质,谁之过? [2016/09]
- 乒乓国手叶明辉在葡萄牙的日子 [2012/02]
- 在欧洲以牌为生的华人 [2012/02]
- 关于幸福与性福的话题 [2012/12]
- 第一次亲密接触 两万次点击回报 [2012/01]
- 为了一个“强大中国” 中国人民究竟失去了什么? [2012/12]
- 道德与生理哪个更重要? [2012/02]
- 区委书记不一定都是好人! [2012/11]
- 从两起校园惨案看中美两国的新闻自由和官方态度 [2012/12]
- 贫穷无法选择 母亲帮我成才 zt [2012/02]
- 新72家房客(葡萄牙版) [2012/01]
- 20小时公开定案和20年内部结案(朱令案联想2) [2013/05]
- 是谁在控制“网络言论”? 国内网络秩序一片混乱! [2012/12]
- 进村一个月,近10万次点击令我开心 [2012/02]
然而,有媒体发现这批制服的标签上均写着“中国制造”的字样,该报道立即引起美国国内一片哗然。福克斯新闻网的一篇报道称:“奥运会甚至还没有开始,中国就已经从美国手中夺得金牌――通过制造美国队将在开幕式期间穿的制服。”
12日,一些国会议员也对此加以批评,其中以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里德最为激烈。他在一场记者会上说:“我认为美国奥委会应该为他们自己感到羞愧!……我认为他们应该收回所有的制服,将它们堆成一大堆并烧毁它们,然后从头再来。”
“我希望他们穿着只有手绘的‘美国’标签的制服,在美国我们也有渴望得到这些工作的在纺织工业工作的人。”里德说。
众议院民主党领袖南希-佩洛西也表示,“我们为我们的奥运健儿深感自豪……他们应该穿美国制造的制服。”
纽约州民主党议员吉利布兰德和众议员史蒂夫-以色列当日联名致信美国奥委会,要求今后所有的美国队奥运制服均应由美国工人生产,并称在美国制造奥运服装可为美国经济带来10亿美元的收入。
吉利布兰德说:“当美国最优秀的运动员代表我们的国家站在世界舞台上时……从头到脚,美国队必须是‘美国制造’。”
史蒂夫-以色列说:“我们美国的运动员在奥运期间穿着中国制造的制服将是可耻的,我们应该推动美国制造的产品并支持我们国内的厂商和劳动者。我敦促美国奥委会重启考虑其决定。”
美国奥委会发言人帕特里克-桑达斯基在一份声明中回应说:“不像世界其他奥运代表团,美国奥运代表团是私人赞助的,我们感谢支持我们的赞助商。我们也以与拉尔夫-劳伦的伙伴关系感到自豪,这是一家标志性的美国公司。”
桑达斯基在其个人推特上回应网友质问时称:“所有关于奥运制服在中国制造的讨论都毫无意义,拉尔夫-劳伦是一家支持美国运动员的美国公司。”他还反问说:“我只是好奇,你都穿着什么地方制造的衣服呢?”
在拉尔夫-劳伦的官方脸书上,许多网友留言表达不满,甚至有人扬言抵制该服装品牌。对于此次风波,该公司只是简单地回应称:这些制服体现了“美国人的运动和体育精神”。
在一片反对声中,也有人批评此举与“自由市场”以及体育无国界的精神背道而驰,将奥运服装“政治化”相当可笑。
《洛杉矶时报》社评家保罗-怀特菲尔德当天发表文章称,里德等人的言论不过是“装腔作势”,并暗示这与最近两党总统候选人有关“工作外包”的争论有关。怀特菲尔德最后写道:“无论他们穿什么衣服,我都将全力支持美国奥运代表队,我将通过我的‘中国制造’的电视观看他们的表现。”
将奥运服装政治化,美国人秀过了头
美国伦敦奥运会代表团官方制服近日亮相后,被发现是由“中国制造”,结果引发轩然大波。部分美国政客甚至扬言将这批奥运制服“全部焚烧”,然后改由美国制造。
相比部分美国人的态度,我们对奥运会上的“美国制造”不仅不敏感,甚至还很欢迎。2008年,耐克虽然不是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也不是其合作伙伴,但它还是凭借与中国多个运动单项协会的合作关系,赞助了中国22支运动队的奥运装备。而且,即将开幕的伦敦奥运会,“中国制造”也是受欢迎的,中国浙江一家企业为伦敦奥运会生产了五分之一的多国国旗就是明证。
一个向来自诩多元、开放的美国,在体育无国界和商业全球化的背景下,将奥运服装“政治化”很是不合时宜。更何况美国伦敦奥运队服,全是由美国本土奥运赞助商拉尔夫·劳伦研发、设计,中国很大程度上只是以廉价的劳动力,在服装生产、加工环节为其节省了成本。
这让人联想到,日前国际奥委会正在对阿迪达斯海外劳资问题进行调查。阿迪达斯作为奥运会最大的赞助商之一,其设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市郊的服装加工厂里的工人每天需工作10小时,每周工作6天,但工人每周的平均工资却只有区区10英镑(约合15美元)。笔者也想知道,那些同样为美国奥运服装生产做出巨大贡献、处于“代工”产业链最底端的中国工人们,美国人到底开给了他们多少工资?
据报道,在前几届奥运会上,美奥运队服也是外国制造,却并没有引起如此关注。本次队服事件,主要是因为“中国制造”触及了“产业外移”这个美国大选年的敏感话题,而沦为政客们的政治秀。现在,美国的制造业占GDP的比例很低,由于国内劳动力成本太高,绝大部分制造企业已转移到以中国为代表的劳工低廉的发展中国家,以至于国内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品都依赖进口。这些年,美国到处可见“中国制造”,这些物美价廉的商品,除了给美国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大大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成本,但这竟成为部分美国政客打压中国产品和捞取政治资本的砝码之一。
其实,产业外移本应是美国自己的问题,当让劳资官三方面坐下来协商:工人同意减少福利,商家愿意留在本土发展核心技术,政府承诺提供政策扶持等,但他们却借题发挥地将污水泼给了“中国制造”。
当然,本次事件我们也有许多该反思的地方。目前,在世界产业分工体系中,中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由于缺乏自主研发和品牌建设,我们的多数制造企业都充当了跨国公司的生产环节,也即人家的代工企业。一项统计表明,欧洲服装工人每小时薪资平均约为20美元,而且工作时间固定;而中国工人的工资很低,劳动力成本只是欧洲人的1/20,而且还要经常加班。廉价的劳动力、强大的代工生产能力、极具发展潜力的市场,让许多外企在中国赚了个盆满钵满。而对大多数中国代工企业而言,要想真正摆脱受制于人的命运,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质量的提升,专注品牌建设,才是一条现实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