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兰诗歌 (O Fortuna) 的拉中英字幕及Carl orff的布兰诗歌的歌曲 [2016/07]
- 关于雷洋案件的一个帖子,转给诸位参考一阅 [2016/05]
- 一个检验员的权威_我所见到的JIM. [2017/12]
- 哈姆雷特的To be or not to be [2012/06]
- 女工小CI,随”风”而去. [2016/06]
- 工厂里的四清运动—亲历 [2012/07]
- 转贴---傅雷的神秘女儿“江小燕” [2015/01]
- [转帖]警察权不能变成合法迫害权 [2016/06]
- 飞临大Z头顶的横祸 [2012/07]
- 关于德国的点滴记忆 [2015/02]
- 陪同一个外国同事去大芬村的往事 [2016/07]
- 文革中我所见到的造反派掌权 [2016/06]
- 甘露(Panis Angelicus)作曲:弗兰克( Franck ) 唱歌者:施瓦兹科普夫(Schwarzkop) [2016/07]
- ZT:德国法西斯军官的道德底线【真实故事】 [2015/02]
- 关于中国的教育写几句 [2015/03]
- 我的班长老C及相关的回忆 [2016/06]
- 文革结束期的几个年青人的结局 [2012/06]
- 日本专家组到厂“诊断” [2015/03]
- 国营企业的弊端之一是人才留不住 [2015/03]
- 读王小波的书 [2012/06]
- Y厂长的故事 [2012/07]
- 一些初步的印象 [2012/06]
- 初中音乐课教室 [2012/06]
国营企业的弊端之一是人才留不住
讨论到中国国企的今生及往世,专家们的文章多矣。我不懂高深的理论,相对熟悉的是经历过的人和事。
最近,知道我所了解的一个企业在变动中,一些实践考验证明的好员工要离开企业了,不是他们不好好做工,原因是工厂要缩小规模了,他们不得不离开了。哎,可惜啊,于是写下这篇文字。
我所看到的国企,在人的使用上,问题太多了。最让人伤感的是口头上重视科技和人才,在实际上,是另一种故事。
有个老同事H,当年在国企工厂,车间检验员作起,爱动脑筋,不仅作好了本职,而且为车间里的产品的改进做出了成效,一步步地,走进产品研发部门,成了主将。90年中期,受厂领导派遣,到广东某工厂做技术支持,任总工程师,一年后,按协议回到原厂。不仅没晋升职位,糟糕的是原岗位已被徒弟辈占了,师傅没有岗了。这样,H先生只好到广东打工,2000年后,进了一个很有发展的私企,。。。。。于是如鱼得水,成为当地行业里的知名专家。
类似的例子不算少。
去年,这个行业的自动化及半自动化趋势已是显然,上述的该国营厂,我的一个老同事的儿子Y先生,年青时进厂,煅炼成生产线上的一个老手,几十年的工作经验,特别是二十年来维修半自动生产线的设备,成为可贵的一线工程技术高手。几年来做的大小成绩不算少。然而遇到企业领导的变动,Y先生的岗位也不稳定了,正好,Y先生受深圳某私企的邀请,就离家去打工啦。
对于这些个人而言,出外打工那样的选择未必是最佳,然而为了养家糊口,只能那样去发展。
这样的人和事太多,我站在相关的国企的发展的立场上,不得不深深叹息,本来该国企能做出不少好产品的啊,人才一个个地丢失,反而是支持了那些私企了。国企的领导层里向来也是说要重视人才,重视科技力量的培养。而事实呢?唉,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