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蜊,在东南亚地区,又叫“啦啦”或者他们写成“剌剌”。Sambal(叁巴酱)或者辣椒炒啦啦是东南亚的名菜之一。可以我受不了那辣的鼻涕眼泪一大把的辣劲儿。我喜欢那个鲜煞人的滋味,坦白来讲,我觉的还是清炒最好。大把的辣椒反而盖住了蛤蜊本身的美味,在我眼里有点画蛇添足。 我爱用两种不同的酒炒蛤蜊:白葡萄酒或者是花雕酒。两种不同的方式,烹饪出的蛤蜊口味不一样。我很难讲那种更好。白葡萄酒烹蛤蜊,汤汁味道清甜;花雕酒炒蛤蜊,汤汁味道醇厚。讲到如何清洗蛤蜊,加点盐水浸泡是一个方法。可是,新鲜买回来的蛤蜊,最好趁早吃掉。因为泡的时间越久,蛤蜊越容易死掉。而且,我的经验是,浸泡一两个小时是最好的。泡的时间越长,炒的时候越需要多加盐,而且鲜味也逊一些。不过,多冲洗几遍是一定要做的。 食材: 蛤蜊(1.5公斤)洗净,滤干 姜片,葱,大蒜头切好待用 方法:热锅加油,爆香姜葱大蒜头,大火,入蛤蜊,翻炒,然后入白葡萄酒或者花雕酒,不盖锅盖,保持大火,略翻炒,大约是2分钟,见到大多数(约80%)的蛤蜊大开口笑了,就可以转小火,另加葱花或者DILL 成盘。假如等到全部的蛤蜊都裂了大嘴了,咱们的蛤蜊也老了可以练牙了。 看看它们的摸样:
白葡萄酒加一点DILL 香草做的:


用花雕酒炒的:

有的书上写:蛤蜊吃了会使人血液加快,增加兴奋感。我之前倒是没觉的。可是自从看了这句话以后,我倒真觉吃了蛤蜊血液流动加快了。哈哈...然后,出去逛逛啦。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新加坡的这个小贩中心,坐落在亚历山大路,颇有点历史了。我记的6年前来的时候,这里人头攒动,热闹的不行。这次来,吃了一惊,因为已经冷清多了。先看看照片:

那个铁炉不是用来烧烤鸭的,是用来烧纸制品的。不说,大家也会猜到了。虔诚的人们每逢阴历初一十五,会吃斋。到了“大日子”,比如观音和土地公的生日,要更隆重一些。马上阴历7月要到了,到时候,到处是烧纸钱的,还有唱歌台的,这就是所谓的“七月歌台”。 里面的摊位。主要的美食有:海南鸡饭、烧鸭饭/面、红亀和当地的一些糕点、杂菜饭、香港点心、沙煲饭、牛肉(杂)汤、肉骨茶、海鲜煮炒(多为晚上开档)、甜品等等。


我们喝了点饮料,是我最爱的AVOCADO 和吃了点沙煲牛筋和牛杂汤,瞧瞧:





这摊的沙煲,汤汁很鲜甜。这两位姐妹摊主在汤汁里放了一些药材,味道超赞!而且牛筋和牛肚都很柔软。看看附近的食客都是吃这摊的。小烧锅下有点火,被风扇吹的四处招摇,所以,吃的时候最好等火焰熄灭了才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