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微漫注》(七)28-30回

作者:裴殷裴殷  于 2020-10-13 20:5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微漫注》|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西游微漫注》(七)28-30回

自己当年干得亏心勾当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28-2.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八回(2)

 


孙大圣刚一回到花果山,发现花果山非常憔悴、凄惨:那山上花草俱无,烟霞尽绝;峰岩倒塌,林树焦枯。

是的,小说中说的很清楚,是显圣二郎神和他的梅山七兄弟干的勾当。你道怎么这等?只因他闹了天宫,拿上界去,此山被显圣二郎神,率领那梅山七弟兄,放火烧坏了。

然后,懂得了反思的孙大圣,想到了很多很多,小说中有诗为证。大圣知道是自己当年干得亏心勾当,招致了这番报应:想是日前行恶念,致令目下受艰难。所以,大圣没有怒火中烧的要找二郎神干仗,而是自家在这里后悔、伤悲。

但是,这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这是五百年前的事情了呀。却说那大圣虽被唐僧逐赶,然犹思念,感叹不已,早望见东洋大海。道:“我不走此路者,已五百年矣!”

五百年过去来,孙大圣他回来,看见的依然是“峰岩倒塌,林树焦枯。”你说这树烧焦了之后,一两年还能保留着烧焦的状态,这五百年过去了,依然如此,那就不合理了。还有,假如真的有五百年过去了,那些剩下甚至不足十分之一的猴子能维持五百年的潜藏和偷生,躲过猎人这么久的围剿捉拿,也相当的不太可能,因为山林都被焚毁了嘛。

除非是,花果山这里过去的时间,远远没有五百年。是的,早在前面天庭捉拿孙悟空的时候,咱们就说过这个事情了。的确,我的看法在这里被作者给证明了是合理解释。

 


把自家团队给供了个底儿朝天


http://xymz-mp3.net/media/w028-3.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八回(3)


且说这三藏,为了一口饭,成了别人家的一口饭。在能降妖伏魔的悟空面前大义凛然的唐僧,在妖魔的面前低三下四、没有半点风度:“……经过贵山,特来塔下谒圣,不期惊动威严,望乞恕罪。……”既然这唐三藏,注定是要往人家妖怪口里送,人家自然是注定的要用绳索挽留他。于是乎,惊魂不定的三藏,被妖怪很有内涵的给绑在了定魂桩上。

显然,定魂桩没能发挥定魂的作用,还是妖怪的刀,让三藏不再慌慌张张、让他老实了起来。老妖持刀问道:“和尚,你一行有几人?终不然一人敢上西天?”三藏见他持刀,又老实说道:“大王,我有两个徒弟,叫做猪八戒、沙和尚,都出松林化斋去了。还有一担行李,一匹白马,都在松林里放着哩。”

唉,三藏这番话,让人看得眼里发花、眼前发黑。怎的说?因为他在人家明晃晃、寒森森的刀光里,不卖疯、不卖傻,脑袋一空,为了暂时度过眼前的难关、在妖精面前卖乖,吐噜吐噜的,把自家团队给供了个底儿朝天。

三藏这话,潜意识里,是说,大王,你看我,在您老人家面前,多配合啊、多老实啊!看在我这么喜欢讲真话、把心窝子都掏给您的赤诚的份儿上,您看,是不是,可以对我网开一面呢?你看看,这三藏,出卖自家人,是不是很五毛?

那老妖一听,果然受用,裂开血盆大口、用它妖怪特色的微笑表示十分赞赏三藏对革命领袖的忠诚,道:“又造化了!两个徒弟,连你三个,连马四个,够吃一顿了!”你看看,这就是当五毛的下场。

 


从不爽约……可贵吧?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28-3a.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八回(3)

 


妖怪所驻的佛塔,本来是不会金光闪烁的。这佛塔,明明是晓得他们师徒在附近,才故意闪光给他们瞧的。你看那猪八戒和沙僧,他们就是找着找着的当儿,这宝塔才忽然闪烁起来。“他两个寻一会不见,忽见那正南下有金光闪的。”而之前那唐僧也是如此,是他走出松林之后,目光能触及到佛塔、佛塔目光能触及到他的时候,才忽然金光闪烁起来的。“出得松林,忽抬头,见那壁厢金光闪烁,彩气腾腾。”

所以你肯定想到了吧?这佛塔的金光闪烁,其实,乃是菩萨和护法神们安排的。因为,只有他们知道,三藏有“逢庙烧香,见佛拜佛,遇塔扫塔”的发愿。

可是,你又想到没有,这三藏、拜的第一个塔就拜到了妖怪、给吓得半死。到得后来,他并没有因为第一次的拜塔惊魂而放弃誓

愿、也没有对神佛产生丝毫的动摇、照样“逢庙烧香,见佛拜佛,遇塔扫塔”,从不爽约……可贵吧?

 


是不是这逻辑很强悍?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28-4.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八回(4)

 


唐僧的逻辑方式是相当奇特的。你看他,看见远处有宝塔放光,就这样推理:看上去塔是金黄色的、那么必然是一座黄金做成的宝塔。既然那是一座塔,那么下面必然有寺院,既然下面有寺院,寺院中必然有僧众人等。他的推理,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吗?是不是,这逻辑,很强悍?

这跟他之前的思维方式,的确是一脉相承的。他遇见白骨精变化的老公公,也是一样的推理方式:那公公路也走不上来,却还不忘念经哩。必然是因为这里是西方福地。这老公公路都走不利索了还念佛经,必然是好人必然不会是妖怪。孙悟空打杀好人老汉,那么孙悟空必然是歹人。

其实,他这套奇特的思维方式,早就被猪八戒给晓得了。连猪头都觉得,这三藏师父脑筋有问题。三藏让猪八戒去化斋,化得八戒老后悔了,可是老猪一边瞌睡,却一边一点也不糊涂呢,他想回去,却又不敢回去:“我若就回去,对老和尚说没处化斋,他也不信我走了这许多路。”于是一念及三藏的歪脑筋,这呆子的歪脑筋也动了起来:“须是再多幌个时辰,才好去回话。也罢,也罢,且往这草科里睡睡。”

这三藏,一会儿喊着要吃,一会儿喊着要休息,结果不但吃的没进嘴,这休息也泡汤了,他钻进了妖怪窝。

 


跟现在中国的解题高手是一样的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28-5.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八回(5)

 


小说认为唐三藏是不辨贤愚,也就是说他的判断水平严重不行。我认为小说早就通过他的话语,完整的透露了他的这个毛病,他不能辨别贤愚,可不是说他不分好坏。可是这个好坏的判断,就是需要水平了。为什么?

因为辨别好坏,就千真万确是个考验人的大能力了。因为世界构造的原因,好坏、善恶也不是单一层面的,是多层面的。因为多层面的原因,这分辨好坏善恶,也一样的需要多层面的判断、多层面的探究。可是你要是想多层面的探究,那你不就得具备多层面探究的能力才行啊?

当然,这是对修行人来说的。对于一般的人们来说,不可能人人都具备这么样深奥的能力的。那怎么办?别担心,有传统文明在呢。中国传统文明本身,就是多层面的判断衡量体系。

可是,唐三藏不也是熟悉传统文明的吗?他怎么就不行了?首先,当然是因为这是修行。其次,不好意思,您还记得三藏是怎么出名的么?他是靠辩论、是个辩论高手,辩论高手呢,就跟现在中国的解题高手是一样的,可以用于考试、可以用于比赛,可以博取名声、可以混口饭吃,可是,却没实用价值。

当然,如果你非要用于实际,用于指导做事情,也是可以的。只不过是,造成的结果是混乱的、最终还可能会害人害己。

 


说车轱辘话、循环论证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28-5a.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八回(5)

 


唐僧和八戒这方面一样,这怪异的思维方式,指导着他俩一样的每每给自己下套,给自己人下套。三藏见到高山就觉得是恶地,可当遇到真的恶地反而认为是好地方、自投罗网去。三藏认为斋僧的就是好人中的好人,却不考究对方为何要斋僧。再说说猪八戒。他的搞笑情节,大多就这种思维方式的结果。

当初唐三藏要赶孙悟空走。孙悟空说:“师父又教我去?回去便也回去了,只是一件不相应。”唐僧道:“你有甚么不相应处?”八戒一听,有一件不相应,就以为是有一件衣服孙悟空在惦记。八戒道:“师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着你做了这几年和尚,不成空着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甚么旧褊衫,破帽子,分两件与他罢。”

睡得稀里糊涂的猪八戒,被沙悟净喊醒了,看找不到师父,沙僧就埋怨老猪:“都是你这呆子化斋不来,必有妖精拿师父也。”老猪很有信心的笑着说,这里决然没有妖精,因为这是个看上去清雅的去处。

猪八戒和唐三藏,他们这种思维的方式,主要奇特在推理过程上、和因果顺序上。看问题只看表面,然后从表面往深层逆向推理,推理的依据不是从下往上的推、却是从上往下的推。结果,自然是、越推越低级、也越推越离谱。他俩的这种思维,其实,在我们身边,太普遍了,司空见惯。用一个简单的说法来描述,就是说车轱辘话、循环论证。用一个最常见的说法来举例,就是:为啥打你?肯定是因为你有错了;既然你有错,那当然要打你了。

修行人,无论如何,都要把这种怪异的思维方式给修掉的。这种思维,会导致你总是大头朝下的思维,总是得出低级的结论、指导你往下堕落的结论。尤其是,对于修行人来说,所有的矛盾都表现在表面,往深层追究的途径只有自己自身这一个路途,遇到问题、万万不可动用常人思维。只是,天底下,万万千千的修行人,都淤滞在了这里。“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到了中国这旮瘩,依然免不了扭曲、变形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28-5b.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八回(5)

 


人类现在所掌握的逻辑,是不讲层面的,但是讲因果。可是因果本身是微观和宏观的关系,也就是深层和浅层的关系。

其实呢,西方现在的逻辑学,也的确是个很好的学问、简单明了、极其实用,起码我本人非常欣赏,常常使用。但是就这么简洁实用的学问,到了中国这旮瘩,依然免不了扭曲、变形,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了,那就是中国人的很多观念是扭曲变形的。这废料一样的观念,在逻辑的设备上加工,无论设备如何精良,也只能加工出来跟废料一个档次的物品了。

《韩愈: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唐孙猪沙白,哥儿几个都是从天上被贬下来的,一落到底。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想要帮助太宗皇帝再整河山、重开天地,时间还来得及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重重执着和观念如山阻挡,观念之雪迷蒙,修行停滞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知道黄袍哥为啥盯着我了,毒瘴侵蚀,我修行不行了呗。

 

 

有女性真的喜欢他做丈夫吗?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29-1.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九回(1)

 


这黄袍怪,原来是天上的奎木狼星君,二十八星宿之一,主管文学文艺、是文艺青年的福星呢,也就是过去所说的文曲星。按照一般人的想象,这文曲星应该是文绉绉的吧?其实不是,人家乃是一个容貌狰狞、形容古怪、个性暴烈的武夫。

你说他这一芥武夫吧,看上去却又是一副一往情深、对百花羞公主一诺千金的样儿,既然你对我有情,咱就是宁肯做妖怪,也要跟你夫妻一场。是不是很有情圣的风范?有人认为这黄袍怪才是有情有义的真爷们儿。

你看,那黄袍怪正在跟八戒沙僧厮杀,那百花羞公主厉声高叫了一声:“黄袍郎!”那妖王听得公主叫唤,即丢了八戒、沙僧,按落云头,揪了钢刀,搀着公主道:“浑家,有甚话说?”要知道,这是在打仗耶!按道理,这战争的事情,是不让家眷干涉的。这公主吼了一嗓子,这黄袍怪马上就丢下敌手下阵了。然后那公主要求黄袍怪放了三藏师徒,那黄袍怪就真个放了唐三藏,任由他们师徒离去。是不是很说明他在乎这公主?

后来,当猪八戒、沙和尚二次登门、挑战他,猪八戒毫无义气的开溜,沙和尚被抓。这颇有头脑的黄袍怪就觉察出来很有可能是他这娘子传了书讯。结果你看怎么着?他立刻就跟这公主翻脸了!拖着猪狗一样的把他亲爱的不得了的娘子,给拖了出来。要不是沙僧以死相撑,恐怕他当时就一刀杀了做了自己十三年老婆的百花羞。

这样的男人,有女性真的喜欢他做丈夫吗?嗯,我知道,有些女性就是喜欢这样“敢爱敢恨”的、或者有些男性就是这样的“敢爱敢恨”。

“敢爱敢恨”在中国,是一种被赞赏的爽快豁达,在心理上,属于是一种偏激、是一种极端的性格,不一定是好事。敢爱+敢恨=0,爱有多强烈的人、恨一定也会有多强烈,相加是守恒的。

 


说到底,爱的是自己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29-1a.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九回(1)

 


根据后面黄袍怪他本人的说法。我相信他说的都是事实。根据他的说法,他下世来,是因为他跟百花羞的前世是有情相约了。结果,对方下世投胎之后,什么都忘记了,更不要提还会记得两个人的相约,红尘险恶呀。他呢,为了保证自己也别陷入这种局面,投胎之后俩个人别说能做夫妻,恐怕见面成为仇人都说不准。结果,他就不投胎。不投胎的结果,就是只能做妖怪。

他不投胎而进入世间,为什么,不能做个正常的神仙、或者说做一个世外高人?他在天上,也没有人类的形像,他在天上是神仙,是天狼,天狼是狼王,狼族的神王,他下降到人世间、不入轮回,没有人类形像,就只能是对映到妖怪了,人类非常低、他也对映不过去,做妖怪虽然外表粗犷,但是却有神通大能,可比人类强多了。

那你说,他俩这一人一妖的,怎么就做成了夫妻?不是说投胎之后月老来安排?这人类和上界生灵,怎么也能做夫妻,月老也安排不了上界生灵的呀!可是,你也知道,中外的历史上,都流传有大量的神人通婚的神话传说。

对上界的生灵来说,他们的愿望就是缘份的开始和过程。其实对于我们人类来说,缘份的前身就是愿望。是愿望促成了缘份。只是呢,人家的愿望,马上就开始演化、成为事实,人类的愿望,往往却要到下一生才能兑现成缘份。

那你说,那奎木狼和百花羞一起在天上的时候,为何他俩的爱就没有马上兑现成缘份?天上没有他们这样的爱情呀!所以才需要一起下界才行啊。

并且,这奎木狼星,明明是清清楚楚的知道俩人的前缘誓言,可是通过百花羞修书、要求回家的事情,可以看出来,这十三年中,他从来都没有跟人家讲过前尘旧约。可见他是颇有私心的。并且,他一感觉百花羞不肯跟自己继续做夫妻,马上就拳脚相向,一听百花羞不承认此事,马上又甜蜜有加。对她好,乃是因为觉得她属于自己,对她劣,乃是因为觉得她不属于自己。这种性格的人,爱的不是对方,是自己的财产和附属物,说到底,爱的是自己。

再说了,婚姻么,人人都憧憬是美好的、幸福的。结果呢,世上人真的走入婚姻,才发现百般不如意、苍白乏味、甚至是生不如死的痛苦。可是呢,谁也没有想想,谁向你承诺了婚姻一定是幸福的美好的呢?没有任何一个神仙承诺。

爱是情、恨是情,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就好比沙子堆起来的房子,沙子随时会散落。对呀,情是不稳定的、流动的。那是不是说婚姻不需要爱情了?你看,刚说过黄袍怪已经是一种极端的性格,这刚说的是爱情不是婚姻的基础,却没说不能有爱情呀。爱情,应该从信义中滋生,这才是有源之水长流。信义才是婚姻真正的基石。信义不就是兑现承诺的过程么?兑现什么承诺?兑现以前的承诺呀。以前的承诺,就是你真挚的、强大的愿望。

 

 

就是要拒绝承认孙悟空的本事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29-2.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九回(2)

 


就别说婚姻的基础没有信义是够呛的了。这人和人之间,都要应该以信义为基础。这宝象国国王和自己的三女儿百花羞公主之间,有信义。这黄袍怪和百花羞公主,其实就没有信义。猪八戒呢,对谁都没信义,包括对他自己。唐三藏呢,对自己的面子有信义,对孙悟空没信义。只有孙悟空一个人,讲信义。

咱们看看唐三藏是如何维持自己面子的。且说饿了一天的唐三藏,在逃出黄袍怪的魔爪之后,也顾不得上喊吃斋了、也顾不得上休眠了,一行人连滚带爬的,八戒当头领路为名逃窜在最前面,沙僧后随,出了那松林,上了大路,头也不回的一路飞奔而去。

等到他们一行人到了宝象国,这怎么说也是一个偏远的小国家。可是在久不见城市的唐三藏眼里,简直就是到了天堂一样,贪看得仔仔细细。对于他所见所记的景致,小说花了将近三百字来细细的描述。写这么细做什么呀?乃是因为勾动了他思乡之情,“取经的长老,回首大唐肝胆裂”。

是呀,刚刚逃脱了恐怖的魔爪,忽然间又身处故乡一般的繁华俗世,这强烈的反差和对比,几乎让他精神分裂、肝肠寸断呢。等到他们顺利在驿馆中安歇,等到他顺利见到国王、通关文牒顺利的盖章花押,等到他把百花羞的家书给了国王他们——他,终于找到了点身处唐宫、面对唐王的那种场景和气派、那种被重视的感觉……

于是,他真的开始受到重视了。那学士读罢家书,国王大哭,三宫滴泪,文武伤情,前前后后,无不哀念。

国王哭之许久,便问两班文武:“那个敢兴兵领将,与寡人捉获妖魔,救我百花公主?”连问数声,更无一人敢答。真是木雕成的武将,泥塑就的文官。那国王心生烦恼,泪若涌泉,哭啊哭啊。

老看着老大在那里哭,也不是个事儿呀。茫然中,这满朝的文武,忽然集体的灵光一闪,忽然就恍然大悟了,于是齐齐的趴下去奏道:“陛下先不要烦恼。公主走失这么多年,偶遇唐朝圣僧,寄书来此,不知道她在妖怪那里的安危。我们都是凡人凡马,习学兵书武略,只能跟凡人凡马打仗呀。那妖精云里来雾里去的,我们连他面孔都没机会看见,让我们怎么去救呀?”好,这话说得干练精巧、义务推得干干净净、非常合情合理。

然后大家伙儿话锋一转,聚光灯的焦点集中在了三藏的身上:“想东土取经者,乃上邦圣僧。这和尚‘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必有降妖之术。”

你看看,人家这话说的,也真是句句精当。你既然是天朝东土来的取经人,那一定是天朝里面的高僧。既然你‘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那么你一定也可以降妖伏魔。怎么样,这个推理也非常正确吧?无论从哪个层面上,都是没问题的。当然,中间隐含了一个推理环节,那就是既然你是上邦高僧,那应该就是‘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这个隐含的环节,应该说也一点问题没有。

然后大家伙儿话锋又一转,集中在三藏身上的聚光灯变了颜色:“自古道‘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可就请这长老降妖邪,救公主,庶为万全之策。”

“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这话说得,亮晶晶八面玲珑、冷森森寒光四射。文武群臣的这些话,简直就象一把刀子,三剜两转的,忽然就要削去了三藏那华丽丽的面子皮儿。

那国王闻言,也忽然就恍然大悟、灵光一闪,急回头,便请三藏道:“提出的急迫要求:长老若有手段,放法力,捉了妖魔,救我孩儿回朝。开出的优厚条件:也不须上西方拜佛,长发留头,朕与你结为兄弟,同坐龙床,共享富贵如何?”

这话三转两转,三藏脸上惬意的笑容还没来得及收回,这麻烦就缠上身了。三藏慌忙启上道:“贫僧粗知念佛,其实不会降妖。”三藏说的,断然是实话,可是,人家没办法相信他呀。因为国王马上就抓住了他这状况里面的状况。

国王道:“你既不会降妖,怎么敢上西天拜佛?”是呀!这国王问的,断然是内行话。不会降妖就不可能是真正的修行人呀!况且这一路妖魔鬼怪甚多,国王又不是耳目闭塞的人。

其实,这文武群臣的话,国王的话,对于一个有悟性的修行人来说,听到了会怵然心惊,会马上深刻反思的。“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你既不会降妖,怎么敢上西天拜佛?”

这个时候,唐三藏应该这么这么说,可是他却那么那么说:“陛下,贫僧一人,实难到此。贫僧有两个徒弟,善能逢山开路,遇水迭桥,保贫僧到此。”

一路上“善能逢山开路,遇水迭桥”的徒弟,是谁呀?不正是之前被他给赶走的孙悟空吗?怎么到了一向不撒谎的三藏嘴里,却变成了猪八戒和沙悟净了呢?

这宝象国文武群臣与国王的话,应该说,是菩萨和神仙们借助他们、利用他们自身的阅历和条件、通过他们的嘴巴,在暗示唐三藏。如果这时候他醒悟了,那么,往下的麻烦就会小很多。可以假设,他想起来了孙悟空的功绩,然后这宝象国国王就要求去请孙悟空。孙悟空来了,这黄袍怪的问题快速解决,结局还是一样的,各就各位,怨与缘都获得了了结。那么,他不会被可耻的变成老虎,白龙马不会没必要的受伤,悟净和老猪,也不至于那么狼狈,宝象国的一个宫女们,也不会悲惨的枉死。

可是这三藏,就是要拒绝承认孙悟空的本事,就可可的要把自己的面皮维护到底,于是,喊来了猪八戒沙和尚作秀。然后猪八戒的面子和鲁莽被三藏给充了气、被国王和群臣给捧上了天,膨胀膨胀的去装大头蒜去了……

 


小小的帝王,又算得了什么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29-3.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九回(3)

 


地球人火星人宇宙人都知道,只有唐三藏不知道,他的大徒弟是孙悟空。唐三藏,为了赌一口恶气,在国王面前说:“我那大徒弟姓猪,法名悟能八戒。……第二个徒弟姓沙,法名悟净和尚。……”

且说那呆子猪,眼见得这举国官员被自己的独特样貌给吓得胆颤心惊的、无人不怕,心里真是有点美滋滋的得意呢。这洋洋得意之下,呆子也摆出一副高人的姿态来。

你看他哥儿俩,各带随身兵器,随金牌入朝,早行到白玉阶前,左右立下,朝上唱个喏,再也不动。那文武多官,无人不怕,都说道:“这两个和尚,貌丑也罢,只是粗俗太甚!怎么见我王更不下拜,喏毕平身,挺然而立!可怪!可怪!”徒弟们尚且如此的昂扬精神,倒是那当师傅的慌得跪在殿前,不住的叩头道:“陛下,贫僧该万死!万死!……”其实呢,作为修道之人,见到人世间的权贵、帝王,的确是不应该下跪的。这小说,每每写到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他们,见到帝王一律是作揖、一律是不下拜的。你看那孙悟空,别说人世间的帝王,就连天王老子玉皇大帝,都不客气。这孙悟空,自打出世以来,只给三个人下跪:菩提祖师、观世音菩萨、和如来佛祖。这三个人是真正的师父。

修行之人,超越世间所有人的荣华富贵,这个倒不只是一种形容。修行人如果没有限制的话,可以随意改变下界的,那人世间的一切,他可是想怎么变就怎么变,你一个小小的帝王,又算得了什么。

那么,每每这哥儿仨个都不下跪,那唐三藏则逢王必跪,西行一路上那么多帝王,无一幸免。三藏的过度礼貌行为,早在他取经出发前就开始了。当他被选到唐王宫里的时候,太宗喜道:“果然举之不错,诚为有德行有禅心的和尚。朕赐你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玄奘顿首谢恩,受了大阐官爵。这时候,他受封于唐王,成了长安国一名僧官,按道理那的确是应该跟其他官员一样的跪拜皇帝的。

 


剩下的三个都是自以为是的家伙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29-4.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九回(4)

 


前面咱们提到过沟通的方式。这沟通的手段,非常重要,是社会运作的脉络、是历史承传的脉络,是人和人之间的精神通道。人和人的沟通,绝对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肤浅的事情。尤其是作为修行人,能不能和人沟通,能不能和天地沟通,能不能和一层一层的圹宇沟通,那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事情。

自以为是的人、爱面子的人,沟通能力是很差的;习惯于撒谎的人,是几乎谈不上有沟通能力的。

这取经的一伙人,除了老沙、剩下的三个都是自以为是的家伙。老唐和老猪,又是最喜欢面皮的人儿。撒谎方面,老猪是专家、老唐是业余爱好者。是的,这师徒四人,在修行的初级阶段,没有一个是擅长沟通的。哎!肯定有人马上就抓住了我的小辫子:这不是说,习惯于撒谎的人、习惯于花言巧语的人,是强于沟通的人吗?怎么到了你嘴里,这他们反而成了不懂沟通的人了?是不是你自己,因为笨嘴拙舌、内向木讷,妒忌人家哩?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人而不仁、是为麻木,麻木者,乃是身心丧窍。撒谎的人呢,则是连跟自己都沟通不了了,才说出来谎言的。在他谎言相关的事情上,跟自己都无法沟通,你还指望他跟别人能达成多少沟通?

 


一点轻松、一点诙谐、一点调侃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29-4a.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九回(4)

 


西游记中,不管写到什么绝境、写到什么角色,都是一点轻松、一点诙谐、一点调侃、却没有一丁点的仇恨、也从不表达恐惧之类的。

这个可不是什么性格乐观的原因,这是修行人应有的真实心态。我觉得,在唐僧师徒四人,各自表现修行人在每一关难中的各层心境。唐三藏作为最表层人一面的代表,他一直就是在各种情绪中度过的,关过不去了,就是猪八戒那种满心的小九九。沙悟净是对应传统文化所代表的那深一层的恒心、毅力。悟空呢,对应升华上去的新一层生命、深一层本质。

作为修行人,自始至终都有表层人这一面的,那么,修行中,一直都是在最浅显的事情上修行,修行中,任何的小事情,都是不可轻视的。反过来说,修行人,基本上都是在鸡毛蒜皮中走过来的。那种轰轰烈烈的大事情,其实不多。别看有人写得轰轰烈烈的,那是修行上去之后看到的结果,不是修行本身。修行的实质,就是在表面上度过、在表面上选择。

 


典型中国小男人的形像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30-1.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三十回(1)

 


虽然本领不济,但因为一身正气,这沙僧免除了一顿暴打。然后这妖怪就把行凶的恶气转向了他亲爱的娘子。当然这公主不能承认了,情急之下,公主只好把一线渺茫的希望,寄托给了修行人:“我和你去问他一声。果然有书,就打死了,我也甘心;假若无书,却不枉杀了奴奴也?”

到这时候,如果唤作被对质的是老猪,结果是什么,用脚丫子都想得出。如果唤作对质唐三藏呢,嘿嘿,对不起,人家可是喜欢一视同仁的“说实话”的呦。他连自己取经的团队成员都可以欣然供出、还没有心理负担,结果是什么,各位都不用想就知道的了。

那怪闻言,不容分说,轮开一只簸箕大小的蓝靛手,抓住那金枝玉叶的发万根,把公主揪上前,摔在地下,执着钢刀,却来审沙僧;咄的一声道:“沙和尚!你两个辄敢擅打上我们门来,可是这女子有书到他那国,国王教你们来的?”

这妖怪对百花羞公主的这番气恨之下的豪迈革命家气魄,我知道,是典型中国小男人的形像。小男人喜欢对没有反抗能力的人动粗,因为没有后果。小男人更喜欢对自己家里人动粗,当然一样因为没有什么后果。当然,中国小男人跟这黄袍怪还是比不了的,毕竟,这黄袍怪敢于跟外来者动手,也不管是否打得过,也就是说他起码有足够男人,中国小男人,是完全不会挑战强者的。不对,我说的也不对,他们会关起门来痛骂、快活快活嘴。然后出了门之后,照样对拳头点头哈腰,毫无心理负担。

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这沙僧,就闪现出前生前世修行人的气概来,义字当头、生死两忘,沙僧已捆在那里,见妖精凶恶之甚,把公主掼倒在地,持刀要杀。他心中暗想道:“分明是他有书去;救了我师父。此是莫大之恩。我若一口说出,他就把公主杀了,此却不是恩将仇报?罢!罢!罢!想老沙跟我师父一场,也没寸功报效;今日已此被缚,就将此性命与师父报了恩罢。”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的道理,恐怕现在少人明白。有些人也经常把这话挂在嘴边上、洋洋自得,殊不知这是何等的一种气魄,殊不知他那轻佻的姿态是何等的让人难受。这师,非俗世中的那种师、这父也非俗世中的那种父。师是给予者、施;父是承负者、负,说的都是修行人的事情,说的是莫大之恩。

遂喝道:“那妖怪不要无礼!他有甚么书来,你这等枉他,要害他性命!我们来此问你要公主,有个缘故。只因你把我师父捉在洞中,我师父曾看见公主的模样动静。及至宝象国,倒换关文,那皇帝将公主画影图形,前后访问。因将公主的形影,问我师父沿途可曾看见,我师父遂将公主说起,他故知是他儿女,赐了我等御酒,教我们来拿你,要他公主还宫。此情是实,何尝有甚书信?你要杀就杀了我老沙,不可枉害平人,大亏天理!”

 


水性杨花、心如浮萍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30-3.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三十回(3)

 


过去练武人看人也是这样看的,从表象上看这个人是否浮躁、草率、从一举一动中就可以轻易观察到。这种人,在很多人眼中是很有气魄的、果断啊,其实骨子里是浮躁草率、虚浮。这种从表面上似乎阳刚的东西,内里是虚火、阴火,其形象就是这种阴性的猛兽形象,再深层,就成狡兽这种猛兽了。这内在的猛兽,正是跟黄袍怪同类的,见到黄袍怪,当然就不会发作了,它们乃是同宗同族同类的嘛,人家才不会内杠。

三藏深习传统文化,按道理,这传统文明的文武是同源同宗同理的。三藏只熟习了表面,深层的内涵悟不到,所以就以为强求表面的文雅、温和就够了。深层的脉路没有跟传统文明的架构接轨,那么就这样,在修行的关难中,轻易的就被负面情绪给控制。

等到表现在最表面,他就跟这宝象国的国王、百花羞公主,找到了共同语言。国王和公主,同样是三藏内心性格对映出来的形象。

他们三个的共同性格是什么?就是小说中着力刻画的:水性。水性杨花、心如浮萍。小说对三公主百花羞的水性的刻画、很突出。你看她,在跟黄袍怪差点闹崩之后,等到黄袍怪忽然又对她恩爱起来,她自己也一转眼就由悲转喜了。那妖……遂丢了刀,双手抱起公主道:“是我一时粗卤,多有冲撞,莫怪,莫怪。”遂与他挽了青丝,扶上宝髻,软款温柔,怡颜悦色,撮哄着他进去了。又请上坐陪礼,那公主是妇人家水性,见他错敬,遂回心转意……

黄袍怪说要去拜访国王,百花羞不是心惊自己国家将要遭殃,却在担心相貌问题。公主道:“你去不得。”老妖道:“怎么去不得?”公主道:“我父王不是马挣力战的江山,他本是祖宗遗留的社稷。自幼儿是太子登基,城门也不曾远出,没有见你这等凶汉。你这嘴脸相貌,生得丑陋,若见了他,恐怕吓了他,反为不美;却不如不去认的还好。”

等到那妖怪真的变了一个英俊小生出来之后,那公主竟然浑然恍惚间以为自己的妖怪老公真的是英俊小生,公主见了,十分欢喜。那妖笑道:“浑家,可是变得好么?”公主道:“变得好!变得好!你这一进朝啊,我父王是亲不灭,一定着文武多官留你饮宴。倘吃酒中间,千千仔细,万万个小心,却莫要现出原嘴脸来,露出马脚,走了风汛,就不斯文了。”唉……

 

 

入耳不入心的清风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30-4.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三十回(4)

 


不只是修行人,所有的人,都应该了解,圣贤之书中的观点,不是只有一层意思的。中华文化、传统文明的典籍,都有这个特点,是立体的、多层面的。对于易经这样看起来有些深奥枯燥的,可能很多人会抱怨不懂,还有人以为就算卦那点低劣的水平。可是对于孔子的论语、诗经这样的书籍,不就很易于入门吗?

从小说中可以得知,三藏是熟悉论语、诗经等的。问题是他因为强于记忆、而忽略了去体会。如果他、我们,都稍稍的用心去感受、用身体去体会一下,论语中很多话,都是让人去分辨正邪的、去区分正常人格、不正常人格的,尤其是,让你分别假的正常人格、和真正的正常人格。论语强调的就是感悟、身体的感悟、甚至强迫你用“礼”来实践。

可惜了很多傻子,把这些很好的判断标准和实践行为,给弄得僵化不堪、成了枷锁。

直到目前陷入大难为止,从三藏的言行上,一点看不出来他天天念诵多心经的迹象来,为何?我看是因为他当成小孩子背诵课本一样的来对待多心经了,成了入耳不入心的清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他是温故不知新。温故而知新,为什么就可以为师了?要我看,那是这人每次都能从一成不变的经籍内容中,看到不一样的新气象,我所说的象是会观象所能看到的象。心境能跟经籍中更深层的境界沟通上,才能体会到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气脉流动、豁然天开。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能于精微渺茫之中,洞悉真机的灵动。

三藏不但没这种灵动,还排斥有这种灵动的孙悟空。那他不正是邪魔最喜欢的、成了邪魔最中意的猎物了?这纯粹是三藏自己的毛病。所以,那些护法神,眼看着他被妖怪给变成老虎也只当没看见一样。顶多是,保护着他不被那些一拥而上的武将们给砍杀了。当然,那乒乒乓乓砍杀之下,他疼痛的感受应该是一点少不了的。

 

 

到了宝塔镇妖邪的这一天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30-5.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三十回(5)

 


白龙和蓝脸,在宝象国皇宫的银安殿中,经历了一次有意思的过招交手。白龙变作宫娥,上前表示要向领导敬酒。正在津津有味吃人的领导,两只手不够用,当然会同意了,主动把酒壶奉上。小龙接过壶来,将酒斟在他盏中,酒比锺高出三五分来,更不漫出。这是小龙使的“逼水法”。那怪见了不识,心中喜道:“你有这般手段?”小龙道:“还斟得有几分高哩。”那怪道:“再斟上!再斟上!”他举着壶,只情斟,那酒只情高,就如十三层宝塔一般,尖尖满满,更不漫出些须。

你说这小说,写这种神奇的情节做什么,并且还如此的细腻?莫非是为了展示神仙的神通法力?但是,这斟酒的花絮、看上去跟主题没什么关系啊。

那酒,斟满了杯子,被法力拘禁、不漫不溢,也不换大盅。我怎么寻思,都觉得这是表示,三藏的执著膨胀、满了、满了、他还死死的抓住不放、终于形成这样奇特的景观和局面。

可是,如果是这样,白龙应该对着三藏表演,不应该对着黄袍怪表演啊。对了,原来,这黄袍怪,跟公主的缘分、其实也只有酒盅那么高,是他们用共同的执著、加上他们作为神仙的法力和强烈愿望、拘禁了他们的命运,犹如这酒柱一样、到了十三层宝塔的顶端。到了宝塔镇妖邪的这一天。

其实、这黄袍怪和百花羞,这十三年的缘分,真正让他们持续这根本就不该存在缘分的,是上界的神仙们。他们下界维持私缘的私心、愿望,吻合了如来佛祖安排唐僧修行的等待,也恰好可以用来引爆唐僧同样的私心和执著。

于是就这样,都在执著中苦苦支撑,黄袍怪和百花羞在支撑着自己不该有的日子,唐僧在支撑着自己不肯放弃的恶念面子等等。两方面都在相遇的这一刻,互相引爆。唐三藏恶念现出原形之后,这妖怪也跟着当晚就显出原形了。终于,到了问题一起解决的时候。

 


他的人品都相当的不地道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30-5a.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三十回(5)

 


话说,这百花羞和他的父王,情深意重,对不对?可是他俩,精神一样都有些问题。百花羞咱们后面谢幕的时候再谈谈,先谈谈这个宝象国国王,我怎么看,他的人品都相当的不地道。

面见唐僧,给他通关关牒签章花押倒是痛快,毕竟两个没有怨仇。他毕竟是一个国君,可是一听到他失散姑娘的消息,他马上就一发手软,拆不开书;然后就痛哭流涕、梨花带雨。为了寻找丢失的女儿,并且你看他怎的对待下人——“自十三年前,不见了公主,两班文武官,也不知贬退了多少;宫内宫外,大小婢子、太监,也不知打死了多少。”

猪八戒沙和尚一出现,给吓得胆颤魂惊。猪八戒一亮出来,钉耙,他立刻耻笑猪八戒那耙算做甚么兵器。猪八戒沙和尚一卖弄,又破泣为笑。小白脸女婿一番牛皮,又把他给迷得意乱情迷。

你看这国王,残暴、糊涂、一点都没有君王的素质,哪是一个国王的形像啊,简直就是一个见风使舵的愚迷民氓。是的,这就是唐僧这一境界内王的形像,该强却弱、该弱反强,昏聩不堪。唐僧这境界的本尊就是这样的形像。

如果三藏真的符合君子的标准,柔外刚中,他肯定不会是这样的。是啊,我一直都认为,他擅长理论,对文化的内涵却严重消化不良。本来么,中华文化就是一个身心一体的文化,不用心肯定是不行的,只从道理上理解了也是没用的,内圣外王,要用内心和身体一起来理解,身心都理解了,才能内外贯通,豁然开朗。

君回宝殿定江山,僧去雷音参佛祖。君王回不到宝殿、定不了江山,没有王的刚强笃定,你是不可能走上真正修行之路的。

 


三藏奉行非暴力合作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30-7.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三十回(7)

 


这圣哲的话和道理,从表面上看也就是普通的道理,从表面上只不过听起来是更舒心更合理。只是圣哲的话,往往都有更深层的涵义。这更深层的涵义,不是附会和牵强进去的,乃是,圣哲在说之前就赋予的、人家亲手灌注进去的。

普通人、在通常情况下,如果他是在心情平静、思绪平静的时候所说的话,也会无意中夹带进去深层的内涵,比如孔子整理出来的《诗经》中的《风》。诗经中的风,据说多是普通民众的日常之讽咏。出乎真情、发自肺腑、都是天然符合人伦大道的话语,因此自然契合天地轮转之筋脉、生机盎然、意味隽永、穿越几千年也不显得过时、甚至更加让人仰望。

那么,如果我们这样的后人,只晓得经籍和人伦的表面意思,不符合天道人伦,那么不管我们往哪个层面去追究、探寻,推论出来的,都是错误百出的结论,或者是扭曲的调调。三藏就是这样的情况,他熟读经籍、强于辩论,同时他又误读严重、结果是常常就成了作茧自缚。

三藏自打遇见伯钦与孙悟空,就打心眼儿里看不起他们的打打杀杀的,如同甘地一样三藏奉行非暴力原则,但是跟甘地不同的是,人家是非暴力不合作,三藏奉行非暴力合作。

非暴力不合作,源自早期宗教的为善不为恶的原则,同时,又深深的符合真正的无为精神。真正的无为,不是无作为,而是不为那些不符合道义的事情,其实,真正的无为,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勇敢的拒绝、强势的拒绝。

也就是说,无为就是拒绝投机取巧、拒绝配合俗世浊行。正是这种在我看来是非常强悍的无为,让古代所有的修道人,都充满了风骨、傲然不群、卓然超俗。面对愤怒扭曲的强势人群,耶稣不也是同样的傲骨吗?他拒绝配合,拒绝说言不由衷的话。在我看,圣经中记述的耶稣,很多时候都是这种强势的无为。可是往往被人们误解为柔顺。

新约中就有这样一个典故“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上帝的物当归给上帝。”本来,在我看来,耶稣这话里面的内涵,一丝丝的向世俗强权退让的意思都没有。耶稣目光锐利如剑、能看穿你遮蔽最深的小念头。

当时,法利赛人出去商议,怎样就着耶稣的话陷害他,就打发他们的门徒同希律党的人,去见耶稣,说:“夫子,我们知道你是诚实人,并且诚诚实实传上帝的道,什么人你都不徇情面,因为你不看人的外貌。请告诉我们,你的意见如何?纳税给凯撒可以不可以?”耶稣看出他们的恶意,就说:“假冒为善的人哪,为什么试探我?拿一个上税的钱给我看!”他们就拿一个银钱来给他。耶稣说:“这像和这号是谁的?”他们说:“是凯撒的。”耶稣说:“这样,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上帝的物当归给上帝。”他们听见就稀奇,离开他走了。

要是换作我们的三藏,他当时就会躬身施礼、匍匐在地,表示不会冒犯大王的龙颜。要是换作我们亲爱的各位朋友,……,我总觉得不堪设想。三藏把清静无为理解为汤水面条任人捏搓、结果往往变成丧失原则。八戒把顺天意理解为投机取巧、结果往往是贪小便宜吃大亏。跟孙悟空比起来,孙悟空虽然是暴躁刚强,他的错只是他有点儿过了,可是他的方向是对的、没有错误。而八戒和三藏呢,根本就谈不上过与不及的还,因为他们压根儿方向都是错的。在错误的方向上,谈涵养、谈修行,有什么意义吗?

播器库 

博客群 

手机应用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0 09:1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