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珊瑚颂》张燕--民歌美女天后(ZTyoutube) [2017/04]
- 《世界裸体自行车漫游》 伦敦2018 --18+ (from--youtube) [2019/01]
- 《天空之城》陈敏女中音,“汉族降央卓玛”(ZTyoutube) [2017/04]
- 《传奇》王菲(ZTyoutube) [2017/12]
- 《清沈阳故宫》南沙摄影,版权所有。2018/5 [2019/02]
- 《林彪出逃前一日毛泽东突然杀回北京》 youtube [2020/03]
- 《上海外滩4---2017/8》南沙摄影,版权所有。 [2018/01]
- 《孤独的牧羊人》《老鹰飞去》排箫-莱欧演奏,Leo Rojas(ZTyoutube) [2017/05]
- 《JASPER国家公园2》 南沙摄影,版权所有。2014/5 [2019/03]
- 《上海和平公园2017/8》南沙摄影,版权所有。 [2018/01]
- 《卖花姑娘》ZTyoutube [2018/02]
- 《消苍委》赵本山,范伟(ZT--youtube) [2018/11]
- 《红梅赞》彭丽媛(ZTyoutube) [2018/02]
- 《绒花》谭晶(ZTyoutube) [2018/02]
- 《鸿雁》石野雪峰,华裔业余小提琴手(ZTyoutube) [2018/02]
- 《月季花2012》南沙摄影(值此情人节到来之际,祝各位朋友节日快乐。) [2018/02]
- 《周恩来下令处决朱德妻子贺治华》 youtube [2020/03]
- 《荷塘月色》董敏(ZT--youtube) [2018/10]
- 《后院的果树--杏树》南沙摄影,版权所有。2013/8 [2018/11]
- 《印度洋上的明珠---马尔代夫(2)》南沙摄影,版权所有。2018/6 [2018/10]
- 《后院的果树--李树1》南沙摄影,版权所有。2013/8 [2018/11]
- 《印度洋上的明珠---马尔代夫(6)》南沙摄影,版权所有。2018/6 [2018/10]
- 《绣红旗》刀郎(ZT--youtube) [2018/11]
- 《印度洋上的明珠---马尔代夫(3)》南沙摄影,版权所有。2018/6 [2018/10]
- 《后院的果树--葡萄和小山楂》 南沙摄影,版权所有。2013/9 [2018/12]
- 《小区里的狗狗-4,最美狗狗》南沙摄影版权所有2018/6。送狗迎猪,祝各位春节快乐! [2019/02]
- 《后院的果树---李子3》 南沙摄影,版权所有。2013/9 [2019/01]
- 《带出800位开国将军的元帅》 youtube [2020/04]
楼主
赵匡胤当皇帝后,给后代留下一个祖训,从此奠定了大宋几百年繁荣 显德七年的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 赵匡胤是个后周将军,在率军北上抗敌途中来到陈桥驿过夜,当晚,赵匡胤与兄弟们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一起床,就被几个哥们按在床上套上了龙袍,大伙都跪地称赵匡胤为“吾皇”,赵家就这样“平白无故”地成了皇族。 当然,赵匡胤当晚是真喝高了还是装的,那身黄袍是不是他提前订做的,谁知道呢?有趣的是,历史上许多开国皇帝都曾用过这个套路,每逢开创新朝,总会有主子站出来鼻涕一把泪一把地推辞:“朕何德何能,你们怎么能这么逼朕呢?” 连“朕”字都叫上了,哪有一丁点推辞的诚意?这段开局虽然狗血,但是,赵家的江山却不简单,许多朝代都难望其项背。 赵匡胤是个当兵的,按理说这人的骨子里应该杀伐果决、重武轻文。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赵匡胤非但不是个好勇斗狠之徒,反而,是个和平主义者,能和平解决的问题绝不动手。例如:有记载说,在赵匡胤刚登基后,就亲自在太庙里刻了一块石碑,从下一代开始,每个继承皇位的皇帝都得被一个不认字的太监领着观摩石碑。 那么,这个石碑上究竟刻着什么?是赵匡胤治国的法宝吗?直到汴京被金人攻陷后,石碑的内容才公诸于众,上面赫然写着三条“皇帝守则”: 一是不能对柴家的后人下杀手,毕竟,后周柴家曾是赵匡胤的主子,不能忘恩负义,就算有姓柴的谋反,也不能公开杀掉,只能在监狱里赐其自尽; 二是刑不上大夫,尤其是那些敢于直谏的老实人; 三是赵家后人必须遵守前两条守则,否则,必遭天谴。 宋·叶梦得的著作《避暑漫抄》中也曾记载道:“宋太祖于建隆三年(962)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平时用销金黄幔遮蔽,门钥封闭甚严。太祖命令有关部门,唯太庙四季祭祀和新天子即位时方可启封,谒庙礼毕,奏请恭读誓词......” 可见,这座石碑是真实存在的。 这“勒石三戒”不仅是开国皇帝给后人划定的底限,还向赵匡胤的子孙灌输一个道理,那就是——别折腾!以经济建设为核心,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准则,只要能和谐解决问题,绝不动用暴力手段。 可以说,后世在“别折腾”这一方针的贯彻下,大宋节约了数不清的军费,为国家带来几百年的繁荣。北宋税收最高的那一年,国库的纯收入为一亿贯;而失去了一半国土的南宋,经济丝毫不逊于相对完整的北宋,收入高的时候也能达到一亿贯。 人人赞颂大唐盛世,可是,盛唐的国库收入甚至不及“盛宋”的五分之一,就算赶上了荒年,宋朝的经济收入也远多于盛唐。后来的明朝年财政收入,甚至,比宋朝少一个零,而我们熟知的康乾盛世,其财政收入才勉勉强强达到北宋的一半。 所以说,宋朝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明显优于其他封建王朝。 司马光曾感慨人心不古,就连种地的农民都穿上了丝织的鞋子,太铺张了!再看看《水浒》里因各种原因落草为寇的豪杰们,有在家乡犯了案子逃难来的,有被朝廷压迫来的,有无所事事凑热闹来的,但是,这其中就是没一个因为穷得吃不饱饭来的! 那么,宋朝百姓是怎样过上这种“奢侈”生活的? 笔者认为,我们在肯定宋朝经济的同时,也不能将宋朝的成绩拔得太高。就事论事,当时宋朝之所以这么有钱,靠的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归根结底还是农民养活了大宋,比如:“占城稻”就是在这一时期被引进的,单凭这一项作物为国家增加的税收就已不可数计。 虽说如此,我们也不能否定宋朝的“额外收入”,也就是海外贸易。 宋朝以前,中国的对外贸易基本是靠西北方的“丝路”来进行的,但是,在宋朝建立后没多久,这条丝路就因为党项起义建立西夏而被废弃了。宋朝皇帝个个儒雅随和,又有赵匡胤早年定下的“别折腾”守则,所幸放弃西北丝路,转向海外贸易。 在宋朝商人的不懈努力下,一条贯穿了广州、临安、明州等十几个沿海城市的“海上丝路”出现了。中国的特产丝绸、茶叶、瓷器源源不断地对外输送,换来包括珊瑚、玛瑙、珍珠、象牙等几百种奢侈品。仅海关税收来看,南宋时期每年能从市舶司收到两百万贯税款。 虽然,与庞大的农业税收相差甚远,但是,这仍是一笔不小的“额外收入”。虽说西北丝路被弃置,但是,宋朝仍未放弃陆上外贸,既然西北不通,朝廷便转向西南,与大理人进行贸易。虽说,带来的收益无法与西北丝路相媲美,但终究是笔收入,聊胜于无。 由此可见,宋朝皇帝的目光十分长远,所以,宋朝的日子当然过得比闭关锁国那些王朝舒坦得多。可以说,“太祖誓碑”算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应不朽的名言,这是在人治独裁制度下所能达到的最好的、最开明的、也是最有效的制度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