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道?----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6 [2020/05]
- 赏与罚----先秦诸子百家系列44 [2020/09]
- 什么是刑名----先秦诸子百家系列43 [2020/09]
- 韩非的术之三---先秦诸子百家系列42 [2020/08]
- 为何要了解诸子百家--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 [2020/04]
- 韩非的术之二---先秦诸子百家系列41 [2020/08]
- 紫气东来·老子的传说-----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5 [2020/05]
- 尚同----先秦诸子百家系列24 [2020/06]
- 尊天----先秦诸子百家系列26 [2020/07]
- 义字何在?----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4 [2020/05]
- 礼,礼治,礼乐制度之二----先秦诸子百家系列9 [2020/05]
- 仁究竟是什么?----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3 [2020/05]
- 诸子百家是如何产生的之二----先秦诸子百家系列3 [2020/04]
- 明鬼----先秦诸子百家系列27 [2020/07]
- 礼,礼治,礼乐制度之四----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1 [2020/05]
- 孔子画像·不要以貌取人--先秦诸子百家系列5 [2020/04]
- 法家的用人之道---先秦诸子百家系列38 [2020/08]
- 礼,礼治,礼乐制度---先秦诸子百家系列8 [2020/05]
- 礼治与法制的区别---先秦诸子百家系列32 [2020/07]
- 帝制不除,历史必将重演 [2018/07]
- 法家的逻辑之一-----先秦诸子百家系列33 [2020/07]
- 郑庄公初霸春秋,第三十五章鲁桓公命名 [2022/04]
- 郑庄公初霸春秋,第十九章郑世子忽迎亲 [2022/03]
- 郑庄公初霸春秋,第五章郑卫之怨 [2022/02]
- 郑庄公初霸春秋,第二十章鲁隐公命氏 [2022/03]
说完了礼,讲讲儒家重要思想仁。一说到仁,很多人似乎已经厌倦,但真正懂得仁的人恐怕不会很多,那么“仁”究竟是什么?
仁这个字孔子之前没有人提到,《尚书》和《诗经》里都没有这个仁字,“以仁为人生观的中心,这是孔子的发明。”这是梁启超说的。
《诗经》《尚书》没有提到仁,但是《左传》里有提到。《左传》是最早的史书,《左传·襄公七年》有这样的话:“恤民为德,正直为正,正曲为直,参和为仁。”《左传》中很少出现仁这个字眼,只是在这里首次出现了仁。《左传》里经常出现的是信、知、勇,《左传》里有这样的话“人之所立,信、知、勇也。信不叛君,知不害民,勇不作乱。”《左传·成公十七年》。这里把信、知、勇当成做人的标准,而没有把仁当成一个标准,这说明那时虽然也有人提到仁,但并没有把仁当成人生观的中心,只有孔子才将仁提高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并以此作为做人的一个标准。
孔子为什么提出仁?仁是个概念,不是一个体制,一个系统,而礼是个系统,是种体制,系统体制崩塌了,恐怕也重建不了啦,孔子不得已只能提出一种做人的原则。如果能恢复礼治,重回西周时代,孔子就没有必要提出仁了。大家都遵守礼,自然都变成仁了,就没有必要特别提倡仁了。“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所以孔子提出仁是不得已,眼看着礼制崩塌了,只得提出仁,让人们去按照仁的要求去做,所以孔子希望国君实行仁政,一般士大夫们奉行仁爱,上上下下都这么做了,那么崩塌的礼制可能就恢复了。
这是孔子的一个美好愿望,要实行这个愿望并不容易,首先的问题是没有人能理解仁的意思。孔子的学生都不理解,都问什么是仁,《论语》里出现了49处关于仁的解释,没有一处是相同的。孔子针对不同问者回答的也不同。这都说明仁是个新鲜玩意,谁也不懂其中的含义。没人能真正理解,理解了又觉得标准太高,谁也做不到。
其实仁并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高标准,我们看看一些古书对仁的解释。《说文》曰:“仁,亲也。”《白虎通·义情篇》云:“仁者,不忍也,施生爱人也。”《庄子·天地篇》说:“爱人利物谓之仁。”《周礼》郑玄注曰:“仁,爱人以及物也。”这些解释可以归纳为三条:1仁是亲爱,也可以说就是爱;2,爱人;3爱物。故仁就是爱,所以也称仁爱,包括对人的爱和对物的爱。可以说仁就是施爱于人和物,我们通常所说的仁指的是爱人,仁爱。樊迟问仁,孔子曰:“爱人。”这是孔子对仁就是仁爱最简单明了的说法。
如果爱人做不到,那么对人友善点,别人有困难了能伸出援手帮助一把就帮一把,做到这点也算是仁了,大学之道,止于至善,仁者也可以止于至善。
如果善做不到,有一条总能做到吧,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最普通的仁。自己都不想要的东西却给别人,那就太不善良了。这是论语中49处对仁的解释中孔子给出的实行仁的最低标准了。原话是仲弓问仁,孔子回答: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对于仲弓,孔子告诉他要想达到仁需从三件事上做起,一是敬重别人。出门遇见贵宾,人们身临祭祀,这两种场合都需要敬重。故先要敬重别人,这是第一件要做到的事。第二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三是无有怨气,不论是在家还是在外都别要乱发怨气。
这段话重点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到这点也不容易啊。那么自己所欲呐,勿强加于人。好东西大家分享,但那是你认为好,别人未必认为好,你强推荐你别人,那就不厚道了。
讲了这么多仁,不论仁的含义是什么,爱人也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好,对人友善也好,都涉及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曰:“里仁为美。”什么叫里仁,就是好的社区。我们居住在加拿大都知道社区这个概念,加拿大人非常注重社区,一个好的社区不仅仅干净漂亮,象个花园,更重要的是人们之间非常友善,见面都打招呼,这就是里仁。谁都想住在这样的一个社区里,所以孔子接着说:“择不处仁,焉得智?”有这样的社区不去居住,反而选择不安全不干净不友善的社区,那就不明智了。
在这里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和谐。一个社区讲友善,讲和谐,一个社会也应如此。
我们看仁,是由两个人构成,这就表明仁的基本含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和睦相处,如何和睦?遵守礼规,所有人都能和睦相处了,那么这个社会就和谐了。所以说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仁的重点又回到了礼。所以孔子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说到仁,自然想到义,因为仁和义变成一个词组仁义,义怎么和仁连在一起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