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美国为什么会成为基督徒 [2008/12]
- "红河谷"的故事 [2008/12]
- 我在空中遭遇傲慢与偏见 [2008/10]
- 二女戏男 [2008/09]
- 真幸运,遇到如此厉害的女人 [2008/10]
- 做鸭之道 [2008/11]
- 初来美国 [2008/10]
- 往日的话 [2008/12]
- 如此老乡,令人汗颜 [2008/11]
- 瞒着老婆看心理医生的经历 [2008/09]
- 上厕所的收获 [2008/11]
- 待业中年 [2008/11]
- 下象棋 [2009/03]
- 咳,我那“难忘的时刻” [2008/12]
- 敬拜归来 [2008/11]
- 往日的歌 [2009/01]
- 中国人与犹太人的一个区别 [2010/12]
- 笛子独奏 [2009/01]
- 落魄的日子 [2009/01]
- 聪明孩子是如何被糟蹋的 [2009/03]
- 闲谈风水和太极拳 [2009/02]
- 初来美国惊诧记 [2009/11]
- 我和乌龟的一段情缘 [2009/04]
- 挑担“茶叶”上北京 [2009/05]
2001年初,由于雇主不给我办H-1B签证,我只上了三个月的班就下岗。之后我成天忙着找工作,务必要在工作许可失效之前找到新的雇主。一天,我在网上发现旧金山的一家医院要招一名会讲中英文的康复咨询员。我专业对口,只是他们指的中国话是广东话(Cantonese),不是普通话(Mandarin)。
我太喜欢旧金山了,那是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我曾去过那个城市,它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这辈子若能在那里生活我就知足了。
机会来了不能犹豫,我鼓足勇气把简历寄过去,并在cover letter 上很实事求是地把自己过去的经历猛吹一通,还特意用粗体字在最后加上一句“I am willing to relocate. ”几天之后院方人事部门打来电话,说是收到我的简历,认为我非常符合他们的条件。谈了十多分钟,问了一大堆问题。我告诉他再过半年我的实习期就要用完,如录用我,首要问题是帮我申请H-1B签证,他说可以。他还说我英文交流没有问题,若广东话也能有这种水平,他们可以考虑马上录用我。我实话告诉他我来自一个与广东省临近、交界的省份,曾多次出差去过香港、广州等使用广东话的地方。最后他说为慎重起见,要请一位会说广东话的部门经理与我交谈,时间约在第二天傍晚,也就是他们的下午四点钟。
原以为会有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我可以突击学一下。一天的时间能学多少广东话?再说跟谁学?小镇上一个会讲广东话的人都没有。想当年在机关工作时,去香港、广东开会,要么说英语,要么说普通话,对粤语不屑一顾,只是对粤菜感兴趣。现在能回忆起来的,只有两句话,一句是:“你忧蚤,一哇悲蚤啊?”(你要酒,还是要啤酒?)另一句是,“悔兵多死啊?”(去哪里吃?)我当年怎么那么好吃?那时候抓住机遇速成了广东话该多好啊!
怎么办?事到如今好为难。千载难逢的机会,看在H-1B的份上,硬着头皮试一试吧。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虽然没成绩可看,也不至于看到黑暗吧,还是要提高我们的勇气的。一不留神又想到他老人家的教导,小时候除了背诵他的语录,其它什么知识都没学到,弄得我来美国后总是处于没完没了的“困难的时候”。这时脑子里突然想起一句不知从哪本书上看来的话: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猜测,根据特定的环境、根据上下文来猜测。对啊,想当年我在科威特工作时,只学了几句阿拉伯语,就能打着手势与不会讲英语的阿拉伯人交谈,不是也混过来了吗?再提高一次勇气来碰碰运气吧。
第二天晚上七点整,电话铃响了,成败在此一举。豁出去了,我拿起听筒,顿时找到了《英雄儿女》中的王成对着步话机高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感觉,刚说完“Hello”就听到一位中年女士说:“你吼!”
我吼?我还没开口正式说话,怎么就吼了?难道是她要我大声吼叫?不对。赶紧做别的猜测吧。这极有可能是打招呼说“你好。”
我毫不犹豫地回敬她一句“你吼”,心里很得意,并提示自己,“吼”就是“好”的意思,当心,等会儿可能还要出现。
“多啧。”没等我缓口气,她冒出这么一句。躲債?不可能。可能是多谢的意思。那我该说什么呢?没时间多想,出于条件反射,我学着她的语气说了声“多啧”。
“你似添吼多阴门。”我试添好多阴门?这位大姐怎么开这样的玩笑?肯定不会的。难道她在考我专业知识?残疾人也是人,也有各种生理需要。教科书上说“Inability to perform does not mean inability to enjoy. Inability to move does not mean inability to please. Loss of genitals does not mean loss of sexuality. The presence of deformities does not mean the absence of
desire.”那本厚厚的教科书,我啃了一学期,什么都没记住,就记住了这么几句话,但实在无法用广东话向她表达。转念一想,这添阴门的活儿有点超过我的专业范围。还有没有别的意思可供猜测选择?我是添好多阴门?阴门可以是英文的意思吧。那“添”应该是听的意思才符合上下文。对,我是能听懂好多英文。谢天谢地,总算在极短的时间内猜到了,该怎么回答她呢?正在想怎么用广东话说,她又冒出一句,“你似呣似添吼多广东哇啊?”
“哇”是“话”的意思,这和我们家乡方言相似。“似呣似”可能是“是不是”的意思。“是听,是听。”这回不能再迟疑,我赶紧作肯定的回答。
“你害呣害美国瘾啊?”我害不害美国人?这个问题是在考查我的职业道德,看我能否公平对待各类病人。我怎么会害美国人呢,他们大多数都热情友好,给了我许多物质上的帮助。“不害,不害。”我立即回答,心里觉得有点莫名其妙。
“你害呣害宗国瘾呢?”我害不害中国人?中国人初来乍到,有许多困难要克服,尽管条件比我目前好点,但也很不容易。虽然没得到他们什么帮助,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怎么会去害他们?“不害,不害。”嘴上这么说着,心里觉得不对劲,可能猜错了。
“你害兵国瘾啊?”我害兵国人?这兵国是哪国?我哪国人都不害,我要做个奉公守法的移民。没时间细想,我说,“我呣害兵国人。”
“你几洗来美国啊?”几洗?可能是几岁的意思吧。她这是在拐弯抹角地打听我的年纪。不是说美国人不兴问年龄吗?无所谓,告诉她也无妨。我四十岁来美国,按我们中国的虚岁算应该是四十一岁。来了之后老美说我还没过四十岁生日,只能算作三十九岁。突然间正式年轻了一、两岁,为此我曾暗地里高兴了好一阵子。现在该怎么回答她?哪个好发音就说哪个,可不论是三十九还是四十我都不会说。狗急跳墙,人急生智,我这狗人无墙可跳,无智可生,急得直跺脚,只好用我们老家南昌话说出“三十九洗”,心想南昌与广东省毕竟没隔很远。
“几洗阿?”她又问一遍,可能没听懂我的话。我改说“四十洗”,心想南昌话“四十”的发音或许更接近广东话。
电话那头半响没有声音,沉默片刻后她又问话,好长的一句话,我根本就不知道说了哪些音符,无法将那些声音信号转变成,或者说是猜测成一串有意义的句子。但我不能哑口无言,那等于束手待毙,等于承认自己没听懂。我必须急中生智大胆地猜,凭想象猜。她要么就是问我以前干过什么,要么就是问我为什么喜欢这份工作,要么就是问我打算怎样把将来的工作干好。她问的范围会很广,我什么都简单说一点,瞎猫碰上死老鼠的机会也是会有的。于是我用流利的南昌话谈了一大通,仿佛在与一位久别重逢的老乡聊天。
她终于不耐烦了,用英语打断我的话,“先生,你说的话我一句都听不懂,你根本就不是说广东话。”
“真的吗?”我也改用英语,“好多年没说,都生锈了。其实我会说几句,你听:‘你忧蚤,一哇悲蚤啊?’ ‘悔兵多死啊?’”
她发出格格的笑声,笑了好一阵子,弄得我不好意思,只好跟着笑。笑声停止后她用英文与我聊了一会儿。我忽然觉得她的声音似乎比刚才讲广东话时动听多了,温柔多了,客气多了。我敢肯定,若有幸成为她的下属或同事,我们一定很合得来。可惜她挺礼貌地把电话挂了。
与旧金山失之交臂,终生的遗憾。后来好不容易在亚特兰大一家医院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整天用生硬的英语为土生土长的美国残疾人提供康复咨询,颇为滑稽。我深知这份工作干不长久,于是又想到了华人众多的旧金山,以及那正宗地道的粤菜。工作之余我发奋学习广东话,找广东籍人士聊天,上粤语教堂,希望将来机会再次垂青我。
学了一段时间后,再来回顾那次电话面试,觉得实在荒唐可笑。人家说我能听懂好多英文,我却以为说我是听英文的。人家问我是不是美国人,我却以为问我害不害美国人。人家后来只好问我是哪国人,我的回答却成了我不是哪国人。人家最后问我什么时候 (几时)来美国,我却以为问几岁来美国。真难为那位大姐。
现在,我又下岗了,虽然能用广东话与人对答如流,却再也没遇到那样的机会。我一直在耐心等待,在积极寻找。多一门技能,就多一条在异乡谋生的路。我默默告诫自己:人生有起有伏,不论处于何种逆境之中,决不放弃希望。生活,对于我这种在十年文革中荒废了学业的人而言,对于一个不甘心向命运屈服,不惑之年怀着赌徒心态辞掉工作跑出来最后一博的人而言,除了希望还能是什么呢?
我太喜欢旧金山了,那是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我曾去过那个城市,它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这辈子若能在那里生活我就知足了。
机会来了不能犹豫,我鼓足勇气把简历寄过去,并在cover letter 上很实事求是地把自己过去的经历猛吹一通,还特意用粗体字在最后加上一句“I am willing to relocate. ”几天之后院方人事部门打来电话,说是收到我的简历,认为我非常符合他们的条件。谈了十多分钟,问了一大堆问题。我告诉他再过半年我的实习期就要用完,如录用我,首要问题是帮我申请H-1B签证,他说可以。他还说我英文交流没有问题,若广东话也能有这种水平,他们可以考虑马上录用我。我实话告诉他我来自一个与广东省临近、交界的省份,曾多次出差去过香港、广州等使用广东话的地方。最后他说为慎重起见,要请一位会说广东话的部门经理与我交谈,时间约在第二天傍晚,也就是他们的下午四点钟。
原以为会有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我可以突击学一下。一天的时间能学多少广东话?再说跟谁学?小镇上一个会讲广东话的人都没有。想当年在机关工作时,去香港、广东开会,要么说英语,要么说普通话,对粤语不屑一顾,只是对粤菜感兴趣。现在能回忆起来的,只有两句话,一句是:“你忧蚤,一哇悲蚤啊?”(你要酒,还是要啤酒?)另一句是,“悔兵多死啊?”(去哪里吃?)我当年怎么那么好吃?那时候抓住机遇速成了广东话该多好啊!
怎么办?事到如今好为难。千载难逢的机会,看在H-1B的份上,硬着头皮试一试吧。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虽然没成绩可看,也不至于看到黑暗吧,还是要提高我们的勇气的。一不留神又想到他老人家的教导,小时候除了背诵他的语录,其它什么知识都没学到,弄得我来美国后总是处于没完没了的“困难的时候”。这时脑子里突然想起一句不知从哪本书上看来的话: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猜测,根据特定的环境、根据上下文来猜测。对啊,想当年我在科威特工作时,只学了几句阿拉伯语,就能打着手势与不会讲英语的阿拉伯人交谈,不是也混过来了吗?再提高一次勇气来碰碰运气吧。
第二天晚上七点整,电话铃响了,成败在此一举。豁出去了,我拿起听筒,顿时找到了《英雄儿女》中的王成对着步话机高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感觉,刚说完“Hello”就听到一位中年女士说:“你吼!”
我吼?我还没开口正式说话,怎么就吼了?难道是她要我大声吼叫?不对。赶紧做别的猜测吧。这极有可能是打招呼说“你好。”
我毫不犹豫地回敬她一句“你吼”,心里很得意,并提示自己,“吼”就是“好”的意思,当心,等会儿可能还要出现。
“多啧。”没等我缓口气,她冒出这么一句。躲債?不可能。可能是多谢的意思。那我该说什么呢?没时间多想,出于条件反射,我学着她的语气说了声“多啧”。
“你似添吼多阴门。”我试添好多阴门?这位大姐怎么开这样的玩笑?肯定不会的。难道她在考我专业知识?残疾人也是人,也有各种生理需要。教科书上说“Inability to perform does not mean inability to enjoy. Inability to move does not mean inability to please. Loss of genitals does not mean loss of sexuality. The presence of deformities does not mean the absence of
desire.”那本厚厚的教科书,我啃了一学期,什么都没记住,就记住了这么几句话,但实在无法用广东话向她表达。转念一想,这添阴门的活儿有点超过我的专业范围。还有没有别的意思可供猜测选择?我是添好多阴门?阴门可以是英文的意思吧。那“添”应该是听的意思才符合上下文。对,我是能听懂好多英文。谢天谢地,总算在极短的时间内猜到了,该怎么回答她呢?正在想怎么用广东话说,她又冒出一句,“你似呣似添吼多广东哇啊?”
“哇”是“话”的意思,这和我们家乡方言相似。“似呣似”可能是“是不是”的意思。“是听,是听。”这回不能再迟疑,我赶紧作肯定的回答。
“你害呣害美国瘾啊?”我害不害美国人?这个问题是在考查我的职业道德,看我能否公平对待各类病人。我怎么会害美国人呢,他们大多数都热情友好,给了我许多物质上的帮助。“不害,不害。”我立即回答,心里觉得有点莫名其妙。
“你害呣害宗国瘾呢?”我害不害中国人?中国人初来乍到,有许多困难要克服,尽管条件比我目前好点,但也很不容易。虽然没得到他们什么帮助,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怎么会去害他们?“不害,不害。”嘴上这么说着,心里觉得不对劲,可能猜错了。
“你害兵国瘾啊?”我害兵国人?这兵国是哪国?我哪国人都不害,我要做个奉公守法的移民。没时间细想,我说,“我呣害兵国人。”
“你几洗来美国啊?”几洗?可能是几岁的意思吧。她这是在拐弯抹角地打听我的年纪。不是说美国人不兴问年龄吗?无所谓,告诉她也无妨。我四十岁来美国,按我们中国的虚岁算应该是四十一岁。来了之后老美说我还没过四十岁生日,只能算作三十九岁。突然间正式年轻了一、两岁,为此我曾暗地里高兴了好一阵子。现在该怎么回答她?哪个好发音就说哪个,可不论是三十九还是四十我都不会说。狗急跳墙,人急生智,我这狗人无墙可跳,无智可生,急得直跺脚,只好用我们老家南昌话说出“三十九洗”,心想南昌与广东省毕竟没隔很远。
“几洗阿?”她又问一遍,可能没听懂我的话。我改说“四十洗”,心想南昌话“四十”的发音或许更接近广东话。
电话那头半响没有声音,沉默片刻后她又问话,好长的一句话,我根本就不知道说了哪些音符,无法将那些声音信号转变成,或者说是猜测成一串有意义的句子。但我不能哑口无言,那等于束手待毙,等于承认自己没听懂。我必须急中生智大胆地猜,凭想象猜。她要么就是问我以前干过什么,要么就是问我为什么喜欢这份工作,要么就是问我打算怎样把将来的工作干好。她问的范围会很广,我什么都简单说一点,瞎猫碰上死老鼠的机会也是会有的。于是我用流利的南昌话谈了一大通,仿佛在与一位久别重逢的老乡聊天。
她终于不耐烦了,用英语打断我的话,“先生,你说的话我一句都听不懂,你根本就不是说广东话。”
“真的吗?”我也改用英语,“好多年没说,都生锈了。其实我会说几句,你听:‘你忧蚤,一哇悲蚤啊?’ ‘悔兵多死啊?’”
她发出格格的笑声,笑了好一阵子,弄得我不好意思,只好跟着笑。笑声停止后她用英文与我聊了一会儿。我忽然觉得她的声音似乎比刚才讲广东话时动听多了,温柔多了,客气多了。我敢肯定,若有幸成为她的下属或同事,我们一定很合得来。可惜她挺礼貌地把电话挂了。
与旧金山失之交臂,终生的遗憾。后来好不容易在亚特兰大一家医院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整天用生硬的英语为土生土长的美国残疾人提供康复咨询,颇为滑稽。我深知这份工作干不长久,于是又想到了华人众多的旧金山,以及那正宗地道的粤菜。工作之余我发奋学习广东话,找广东籍人士聊天,上粤语教堂,希望将来机会再次垂青我。
学了一段时间后,再来回顾那次电话面试,觉得实在荒唐可笑。人家说我能听懂好多英文,我却以为说我是听英文的。人家问我是不是美国人,我却以为问我害不害美国人。人家后来只好问我是哪国人,我的回答却成了我不是哪国人。人家最后问我什么时候 (几时)来美国,我却以为问几岁来美国。真难为那位大姐。
现在,我又下岗了,虽然能用广东话与人对答如流,却再也没遇到那样的机会。我一直在耐心等待,在积极寻找。多一门技能,就多一条在异乡谋生的路。我默默告诫自己:人生有起有伏,不论处于何种逆境之中,决不放弃希望。生活,对于我这种在十年文革中荒废了学业的人而言,对于一个不甘心向命运屈服,不惑之年怀着赌徒心态辞掉工作跑出来最后一博的人而言,除了希望还能是什么呢?
2004年9月